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带提取液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厚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3):40-41
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后,被复制为高脂血症模型,再饮用海带提取 液。结果显示用海带提取液组的大鼠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均明显低于不饮用组(P <0.01),表明该提取液可明显降低大鼠的血脂和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体检查血液流变学几项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血液流变学检测近年来越来越引起重视。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预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对750名体检者,按不同年龄段观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Fb、TC、F-ch、Glu等项目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750名门诊体检者,无明显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年龄为18—87岁,男性530名,女性220名。对照组为入伍新战士体检标本81份,年龄18—22岁。1. 2仪器与试剂血流变检测仪系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 FASCO- 300型全自动血流变快测… 相似文献
3.
艾灸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艾灸对健康人血液流变性的效应.方法选健康人30例,采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R-80全自动血液粘度分析仪,LG-B-190血液红细胞变型/聚集仪,于艾灸前后检测受试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对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EP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检查新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7名患者的Hb、HC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观察血压、肝素用量及内瘘等.结果患者EPO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EPO治疗后,Hb及HCT逐渐升高,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升高,在治疗4周及24周时相差均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高于正常组,但相差不显著,且随EPO治疗无显著改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EPO治疗有升高趋势,但相差也不显著(均P>0.05).EPO治疗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及肝素用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PO治疗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贫血改善有关,而血浆粘度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换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72-1472,1475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并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的改变.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试验组)进行血液流变性分析并检测其血脂的变化,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浆总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变化、高血脂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地损害患者的机体机能.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性疾病。其血液流变特性无论宏观血液流变性还是微观流变性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流变特性异常程度更为显著。我们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200例体检者全部进行血粘度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地奥脂必妥、塞宁治疗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血脂的改变.方法应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血粘度仪,检测100例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高脂血症用地奥脂必妥、塞宁可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血脂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地奥脂必妥、塞宁作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左心辅助循环(LVAD)是治疗严重左心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临床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左心辅助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体外循环,它对整个机体会产生许多不利,而最直接最严重的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本文采用本所研制的新型左心辅助━━罗叶泵,在动物体内进行模拟应用,研究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实验动物为山羊,共10只,平均体重43.5kg,分别在转流前及转流后6小时,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在辅助循环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在切变率为 1.2435S-1、23S-1及 125S-1的三种条件均下降;在弹性指标方面,除损失角δ在辅助循环后轻度上升之外,动弹性模量和损耗弹性模量在切变率为0.973S-1、1.799S-1及 11.34S-1三种情况下均降低;红细胞的刚度TK值上升,在低切变率下与高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的比值A1以及在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度与血浆粘度比值A2均比术前低。以上结果反映了血液对LVAD的急性反应。说明LVAD的早期将对血液流变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止血带压迫静脉采血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国新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7,7(4):43-43,42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的医学边缘科学。它是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变形流动特性,在临床上反映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凝固性,越来越被用于诊断、鉴别及预防某些疑难病症[1、2]。随着对血液流变学的深入研究、探索,保证检验质量尤为重要。本文观察止血带压迫静脉采血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现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选择体检健康者20例,男性,年龄25~55岁,平均46.5岁。按采血方式不同的血样品分为:(1)止血带压迫不松开组,(2)止血带压迫松开组,(3)对照组。二、实验方法:(1)采用江苏无… 相似文献
11.
55例冠心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学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6,(1)
本文通过对55例冠心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的观察.并与 正常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冠心病人血粘度、压积、血沉等流变学指标均较正常人明 显升高.近75%的病人有四项以上的流学学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2.
血液保存时间对库存血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竹筠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9,9(2):78-80
目的:观察血液保存时间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 健康献血员。常规采血及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小时)、1周上周及3周4个时相 点。检测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RBC聚集指数(AI) 和刚性指数(IR)。结果:红细胞压积、中切粘度在保存3周内无显著变化,高切粘度 在第三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AI在 第3周显著降低而IR在第2周时则升高,第3周更为明显。结论:结果提示库存血 保存时间的延长对全血粘度和 RBC的变形性及聚集性产生显著影响,特别在第 3 周出现非常显著变化,RBC变形性改变影响RBC的运氧功能,降低了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体血液流变特性正常范围及其机理的初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对103例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的正常人25项血液流变学参数研究结果发现:WBV、CWBV、RWBV、HCT、Fib、TK值、MCHC、OD和血沉方程K值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0.001);Tch、血沉方程K值、WBV、CWBV、RWBV、TG、HCT、Fib、WMFP、RAI、ESR、Hb、RBC、MCHC和OD与年龄的增长呈趋势性变化(P<0.05~0.001).并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异机理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的38例重危病人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测。心肺转流中及术后早期。血液粘度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1);微血管内红细胞变形、聚集。血液稀释、低温、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是影响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调节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对体外循环重危病人术中及术后心肺等脏器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发现:术后早期与 术前相比,红细胞压积、低切全血和还原比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 增高,常表现为高粘滞血症。本文对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己酮可可碱(PTX)及代谢产物改善全血滤过性,过去认为与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有关,现在研究认为可能与改善白细胞的变形性更直接相关。此外还表明,PTX不仅能改善血液的流变性,而且还能抑制白介素-I和肿瘤坏死因子,在机体内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DM)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观察了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糖、及血流变(含血粘度、血浆粘度等)的变化,以探讨三者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汉中地区1000名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检测参考值调查报告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为了确定汉中地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我们于1990~1991年对 1000名正常人进行了检测。调查资料表明,全血比粘度随年龄增加有所增高,50岁以上者较明显,与20~30岁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组均无显著差异;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随年龄增加有增高趋势,各年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血沉和血沉K值存在一定相关性,说明血沉对K值的依赖性,本文还反应了血沉对红细胞压积有强烈依赖性。在反应血液聚集性和凝固性的指标中,除纤维蛋白原含量,20~29岁与60岁以上两组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组均无显著差异。本组结果与西安地区相比有所上异,可能与地理因素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检查了228名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高血压、冠心病为导致血流变性异常的原发病;红细胞流变性异常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在冠心病检查中有着更高的灵敏性;此外,单纯血粘度增高可视为心脑血管病的病前状态.作者认为,在诊治心脑血管病时常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