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灯心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入药有生用及煅炭用。灯心质轻易燃,不宜用炒炭法,现今仍采用传统煅炭法制取灯心炭,即将灯心置于铁锅中,上扣一稍小型号的铁锅,  相似文献   

2.
棕榈炮制演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榈自古以来几无生用,一般都炮制成炭后入药。制炭方法有烧、煅、炒等法。炮制品阴代之前多称为“棕榈灰”。清代以后一般称作“棕榈炭”。制炭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灯心草及其炮制品灯心炭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及灯心草中3个菲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灯心草炮制前后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UPLC建立灯心草、灯心炭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灯心草与灯心炭UPLC指纹图谱,生品标定15个共有峰,炭品标定16个共有峰,与相对应的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9;通过CA将灯心草和灯心炭聚为两类,PCA筛选出4个主因子;确定了灯心草3个菲类成分的UPLC定量方法。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炮制后灯心草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为灯心草临床用药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棕榈自古以来几无生用,一般都炮制成炭后入药。制炭方法有烧、煅、炒等法。炮制品阴代之前多称为“棕榈灰”。清代以后一般称作“棕榈炭”。制炭的  相似文献   

5.
灯心草为灯芯草科灯芯草属植物,其茎髓、全草均能入药,是治疗心烦少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高热口渴等的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清凉镇静及利尿之功效。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灯心草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及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考证发现,灯心草别名较多,历代本草记载其基原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古今应用品种基本一致;明确了灯心草的药性及功效,其味甘、淡,性微寒,利水通淋、清心降火;对含灯心草的方剂进行归类,其中以治疗喉痹的方剂为主;灯心草产区自宋代起为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和陕西一带,清代后期转向江苏苏州和江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灯心草产地逐步扩大至全国,江苏、四川、贵州等地有栽培,以江苏苏州为佳;灯心草的炮制方法有生品、火烧灰、灯心炭、朱砂拌制品和青黛拌制品等,其目的是使其某一方面的疗效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21,(5)
目的优化灯心草煅炭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结合多指标加权分析方法,以煅制时间、煅制温度、投药质量与容器容积比为考察因素,以炭素含量、炮制后得率、饮片外观性状等为评价指标,优化灯心草煅炭炮制工艺。结果灯心草最佳煅炭工艺为取适量灯心草,控制投药质量与容器容积之比为3 g/L,250℃密闭煅制15 min,待冷后取出。结论该最优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灯心草煅炭。  相似文献   

7.
中药制炭系指将原药材或生饮片经高温 ( 2 2 0~ 2 4 0℃ )处理 ,使药材外部炭化 ,内部保留固有性能 (存性 )的一种炮制方法 ,其制品统称炭药 ,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 ,增强止血 ,止痢作用 ,或缓和药性。传统的炒炭方法是根据药材的不同质地 ,采用清炒和闷煅两种方法。炭药的程度要求 ,祖国医药文献中常用“烧存性”、“炒灰存性”、“烧留存”、“炒黑存性”、“煅存性”等来说明。现代均以“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 ,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来描述 ,即达到“存性”或“适中”的要求。经长期实践 ,我体会到用清炒与闷煅两种方法炮制药材 ,对某些品…  相似文献   

8.
蒲黄炭炮制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黄炭的炮制目的历代都有记载。《本草从新》:“炒黑性涩 ,止一切血”;《得配本草》:“行血生用 ,止血炒黑”。《本草正义》:“欲利生用 ,欲固炒熟”。现代研究指出 ,蒲黄炒炭后由于炭素的吸附作用 ,从而加快血小板的凝固速度 ,增加止血功能 ,因而蒲黄炭的在临床上有止一切血的疗效。炒炭的质量标准“存性”“防止炭化”《中国药典》[1 ]及各地区教材都有明确的重点提示。对于木枝根茎类药材炒炭比较容易 ,花、叶及草本类药材炒炭则比较难。蒲黄为质地松软 ,颗粒细小的花粉 ,即使选择小火炒蒲黄炭 ,与锅接触的干燥花粉也易出现炭化和色泽不…  相似文献   

9.
贯众生用能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炒炭后能增强止血功效。目前大部分地区对贯众炭的炮制工艺都是采用炒炭存性法,即将贯众片敲成碎块,大小分档,分别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取出晾干,即得。由于药用贯众是带叶柄残茎的根茎,切片后外缘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茎及鳞片,叶柄残茎和鳞片较根茎质地疏松,这样在直火炒炭过程中它必将先炭化存性,继而炒之,但根茎部分存性时,真叶柄残茎及鳞片将灰化失性,最后可能是以此失彼的结果。明代陈嘉谟《本草蒙全》所述:“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清代《配得本草》就有贯众煅炭的记载。为此,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贯众炭的炮制工艺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0.
乌梅是常用的收敛药,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其炮制品有净乌梅、乌梅肉、醋乌梅、乌梅炭。《中国药典》1985年版规定用量为6~12克,当代许多中药书籍所载的也是这个剂量。根据中医用药的传统习惯,乌梅历代都是去核使用的,如《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用之当去核,微熬之。”《得备本草》:“去核煅炭,敷疮蚀恶肉主效。”《本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灯心草及其炮制品各项常规物质进行检查,对其薄层色谱进行检视,为灯心草、煅灯心草及朱砂拌灯心草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灯心草药材进行闷煅、朱砂拌等炮制操作,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灯心草生品及其炮制品饮片的水分、总灰分与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并通过薄层色谱对灯心草饮片进行鉴别。结果:灯心草生品薄层色谱主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结论:实验操作方法便捷,重现性良好,可有效控制灯心草生品及其炮制品的质量,为建立灯心草生品及其炮制品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进而为其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牛蹄甲入药,《本草钢目》有“烧成灰,治牛痫;和油涂臁疮;研未贴脐,治小儿夜啼”的记载。《奚囊备急方》也有牛蹄甲烧灰油调敷之治玉茎生疮的记载。但对牛蹄甲煅炭研末内服治疗带状疮疹(中医名蛇丹、缠腰火丹)未见有记载,现介绍如下: 方法:取水牛蹄甲3~5只置瓦罐内密闭煅炭存性,待凉后取出碾碎备用。用法与用量;每日4次、每次约40g,用黄酒(绍酒最好)50ml送服。连服3至  相似文献   

13.
炭药炮制方法之管见——烫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明代《本草蒙筌》述:“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炭药的炮制,历代都是采用武火炒炭,密闭扣锅煅炭等方法制备之,其方法:炒炭:强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黑褐色,存性。煅炭:药材置铁锅内,上面再盖一较小的锅,密闭加热。停火凉透后开锅取之。其缺点是药物受热不匀,易造成灰化、炭化、生片;叶类药材质轻,火候不易掌握,易燃,浪费大,  相似文献   

14.
1 稆豆的考证  稆豆始出于陈藏器《本草拾遗》,《证类本草》[1 ]引《本草拾遗》云 :“稆豆 ,味甘、温 ,无毒。炒令黑 ,及热投酒中 ,渐渐饮之 ,去贼风风痹 ,妇人产后冷血。堪作酱。生田野 ,小黑”。《尔雅》云 :“戎菽一名驴豆 ,一名 豆”。《本草图经》曰 :“大豆有黑白二种 ,黑者入药、白者不用。其紧小者为雄豆 ,入药尤佳”。寇宗 《本草衍义》[2 ]生大豆条曰 :“有绿、褐、黑三种 ,亦有大小两等。其大者出浙江、湖南、湖北 ,黑小者生他处。今用小者 ,力更佳”。其“小者”即《本草拾遗》称稆豆 ,寇宗 称“黑小者生他处”说明寇氏不…  相似文献   

15.
花蕊石为具有止血作用的矿物药之一。始载于《嘉祐本草》原名花乳石,因黄石中间有白色点得名。 从历代记载和现有资料表明,花蕊石炮制与其止血作用有着密切关系。古代炮制记载:打碎,每十两用硫黄二两和之,以土罐大火煅如粉,研极细用。现代炮制方法:打碎、装适宜容器,大火煅至  相似文献   

16.
侧柏叶炮制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Biota orientalis(L.)Endl.]的干燥枝梢与叶,功效凉血止血,生发止咳,治疗各种出血症及肺热咳嗽,外用治烧烫伤等症。侧柏叶的炮制方法历代本草记载有“烧灰存性”、“生用或炒用”、“炒黑”等。现今多炒炭用,亦有生用者。据报道,侧柏叶炒炭后在体外能增强血液凝固的作用。为探讨其制炭后在体内是否亦可增强止血作用及对其成分含量有无影响,我们对侧柏叶不同炮制品进行了化学和药理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陶乃贯  高丽 《中医杂志》2003,44(12):950-950
染衣,俗称“挂衣”,即将朱砂细粉按一定比例均匀地附在另一种药物表面的方法。中医学认为,朱砂染衣人煎可增强药物安神定惊、清心降火作用。但该法存在着种种弊端和隐患,不宜采用。 1 用量不统一,操作欠规范朱砂染衣入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始终未予收载。其它医药文献虽有记载,但对用量说法不一。以朱灯心为例,《中药大辞典》谓:“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100g:6.25g)”;《实用中药配方学》谓:“每100g灯心用朱砂50g”;《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规定:“每100g灯心用朱砂1.8g”。相差近28倍。我们从事中药配方工作近30余年,检查过10余家医院的中医处方,时见冠有朱茯苓、朱灯心、朱麦冬、朱远志、朱通草之名,却极少见在处方中注明朱砂用量者,致使配方人员无所适  相似文献   

18.
笔者也重读了《蒲辅周医疗经验》一书的“方药杂谈”(以下简称原书),关于石膏的用法是;“石膏:辛甘寒。煅石膏清胃热力大于生用,其性凉甚,每服二、三钱即可,因其煅去辛味,只剩甘寒,乃成守而不走之药性也。解肌退热宜用生石膏,熟石膏不行”。  相似文献   

19.
答:四药味辛、苦(威灵仙辛咸),性温(秦艽性平),归肝(胆)、肾(膀胱)二经。辛能散,苦能燥,肝主筋,肾主骨,故适用于风寒湿痹,骨软筋急之症。现据个人临床运用体会,分述如下。 豨莶草,出自《唐本草》,南宋严用和之“济生豨莶丸”,清代恬素之“豨桐丸”,均以豨莶草为主药,用治风湿痹痛,因其疗效卓著而沿用至今。本品生用熟用有不同功效,《本草从新》谓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地榆生品和制品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榆组比较,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结论生地榆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且不同制炭方法对地榆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