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以免误诊、误治。方法 :对山东省莱阳中心医院 2 0年间收治的 12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术前误诊为混合瘤 ,1例误诊为腺样囊性癌 ,1例误诊为淋巴瘤。 2例做了穿刺活检 ,3例做了术中快速病检 ,皆得以确诊。术中保留面神经的 10例 ,虽然术后出现面瘫 ,但于术后 6~ 12月恢复 ,切除面神经颅外段 2例 ,面瘫未见恢复。本组 5例肿瘤来源于面神经总干 ,3例来源于上、下颊支 ,2例来源于颧支 ,2例来源于下颌缘支。肿瘤镜下分型 :囊状型 9例 ,网状型 3例。术后随访 5~ 10年 ,无 1例复发。结论 :此瘤极易误诊 ,确诊有赖于术前 (或术后 )病理检查。术中应尽力保留面神经 ,虽然术中刺激、牵拉面神经等致术后面瘫 ,但大多数患者可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2.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唤农  黄钢  郭良 《肿瘤学杂志》2006,12(2):128-129
[目的]探讨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腮腺区面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结果]1例术中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切除面神经致术后永久面瘫(面神经功能Ⅳ级),2例未损伤神经无面瘫,4例肿瘤切除后损伤面神经术后面瘫(面神经功能Ⅱ~Ⅲ级)。[结论]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术前易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肿瘤应完整切除,术中避免过度牵拉神经以免损伤。  相似文献   

3.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肿瘤特征不明显,术前确诊困难,处置不当常常导致面神经损伤.本文报告我科13年间收治的6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并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参见附表)6例患者均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其中4例为Antoni A型,2例为B型,术后5例出现面瘫,经治疗观察6~12个月,详见附表.3例面瘫恢复,2例分别经3年和19个月观察无恢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腮腺内面神经神经鞘瘤8例,良性7例,恶性1例,术前多误诊为混合瘤。当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或麻痹,尤其腮腺造影呈良性或并发腮腺外神经源性肿瘤时,应考虑本病。手术须保留面神经主干,而将肿瘤剥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腮腺肿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7例有2次以上腮腺肿瘤手术史,有病理记载恶性者9例,有面瘫者5例。结果再手术行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22例,均保留神经。行全腮腺切除14例,其中5例切除面神经。术后病理报告恶性者11例。结论对良性病例术中应保留面神经。对恶性病例,再次手术时对面神经是否保留,不能以肿瘤大小而定,而应根据病理分类、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而定。恶性病例术后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全身均可发生.在头颈部,以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居多,面神经较少.多数面神经鞘瘤累及面神经鼓室部或垂直部,9%位于腮腺内,在腮腺区肿瘤中发生率为0.2~1.5%,临床上易被误诊.我们近期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放射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术后放疗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995-1997年间腮腺肿瘤术后出现面瘫的20名患者分成单纯手术组(operation group,以下简称O组)6例和术后放疗组(operation and radiationgroup,以下简称OR组)14例。OR组于术后4周内放疗,以手术日至面瘫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经术后4周48-61Gy常规放疗,腮腺肿瘤术  相似文献   

8.
腮腺肿瘤手术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对1998--2004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20例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13例中,并发腮瘘1例;全腺叶切除术7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1例,无Frey综合征。随访10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需行解剖面神经的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恶性肿瘤在面神经未受累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面瘫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口腔颌面颈部神经鞘瘤诊疗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我科1977~1997年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的7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良性74例、恶性4例,男29例,女49例,年龄11~68岁,病程20天~10年,上颈部、腮腺、颌下、舌腭部位多发,主要来源于迷走、面、交感、舌、舌下神经。结论 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诊断非常重要,发现与肿瘤相连神经应高度警惕。手术要在肿瘤内层被膜外摘除肿瘤,保留外层被膜。如重要神经损伤应即刻行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面神经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30例住院手术病例,其中初治85例、复治45例、术前面瘫18例.行腮腺及肿块切除保留面神经87例,腮腺、肿块及面神经切除33例,扩大切除10例.[结果] 5年生存率为76.2%.其中术前有无面瘫分别33.3%、81.3%(P<0.01),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为54.2%、80.4%(P<0.01).[结论]腮腺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主要是术前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面瘫、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首次术式选择合理是减少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8岁,1980年发现右腮腺嚼肌区一蚕豆大肿物,生长缓慢。1987年该包块长大迅速,伴疼痛及右眼闭合不全。术前检查:右腮腺嚼肌区肿物,约6×5cm,较固定,呈结节状,穿刺细胞学检查疑为多形性腺瘤。1987年11月行右腮腺手术,术中见肿瘤源于右腮腺浅叶,有包膜,呈结节状,与嚼肌、下颌升支后缘及髁颈粘连紧密,并见瘤组织侵犯面神经,将面神经颞面干紧紧包裹。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符合腺样囊性癌”。行保留部分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6,000rad。随访14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3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3例病程为1个月-4年,其中1年内确诊者38例,占60.3%。全部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痊愈43例;好转18例;无效2例。肿瘤复发4例。结论:神经根性疼痛和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临床表现,磁共振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手术全切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少见,我院1972~1987年收治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18~30岁间.肿瘤起源于面神经主干5例。颞面干4例,颈面干1例。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随访2~16年无复发.作者就其外科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腮腺混合瘤是常见的涎腺肿瘤,具有包膜浸润的特点,单纯摘除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多次复发有导致癌变者,故应在保留面神经下,将肿瘤及腮腺浅叶或深叶一并切除。本文介绍82例保留面神经根治性腮腺混合瘤切除术的经验。本组男45例,女37例。年令17-66岁。7例为恶性混合瘤,75例为良性混合瘤。行肿瘤合并腮腺浅叶切除45例,合并深叶切除3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耳大神经进行解剖、保留,由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2001年9月~2006年6月以改良术式治疗成年腮腺良性肿瘤患者20例,术中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对耳大神经的位置、毗邻关系、直径、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要素进行解剖观察,保留耳大神经主干及耳后、耳垂、耳前支,腮腺支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观察、随访,了解术区及面神经恢复情况、肿瘤有无复发、耳大神经支配区感觉恢复情况。结果耳大神经的分支、分布有其规律性。耳大神经在下颌角水平之上0~2cm依次分为耳后支、耳垂支、耳前支、腮腺支,神经主干末段和分支起始段均分布于腮腺筋膜浅层表面。术后患者有暂时性的外耳廓区轻度麻木,术后1周~4月后患者的外耳廓感觉基本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外耳廓区皮肤长期麻木。患者在面神经功能恢复、肿瘤复发、术区外形等方面与常规术式无明显差异。结论耳大神经及各分支具有不可代替的解剖生理功能,改良术式能将其较好保留,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腮腺肿瘤的诊断、手术范围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10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性质不同,采取的手术方法也不同。结论:除腺淋巴瘤可以作单纯肿瘤切除外,良性肿瘤应作解剖面神经的肿瘤及浅叶切除,恶性肿瘤面神经未受累时可以作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广泛切除,酌情考虑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7.
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媛  余迅 《陕西肿瘤医学》2002,10(2):121-122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面神经损伤与病理、临床分期、神经解剖方式及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1991-2001年住院治疗病理证实为腮腺肿瘤的患2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临床分期早较临床分期晚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部分切除较全切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结论 腮腺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手术范围,可减少面神经损伤的发生,提高患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洪  李超  樊晋川  王少新  王薇  张兵  刘坤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7):1120-1124
  目的  比较两种面神经解剖方法(顺行解剖和逆行解剖)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完成的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腺瘤共110例,分别采用顺行法解剖(A组)52例,逆行法(B组)58例;其中将58例逆向解剖根据分支的优先解剖顺序分为颧支组(B1组)17例、颊支组(B2组)20例、下颌缘支组(B3组)21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神经瘫痪症状、严重程度、恢复情况。采用House-Bran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法进行评价。  结果  A、B两组面神经解剖方法均能较好的暴露面神经,完整顺利的切除肿瘤。A组术后1周内评价在Ⅲ级及以上的面神经功能障碍共19例,B组术后1周内出现Ⅲ级及以上的面神经功能障碍共30例,两种解剖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在面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1和B2组、B1和B3组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2和B3组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顺向解剖与逆向解剖均能顺利的完成手术,顺向解剖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低于逆向解剖,在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优于逆向解剖;逆向解剖中,从颊支或者颧支开始解剖无论是在面神经功能的保护还是在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均优于下颌缘支,顺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两性肿瘤中应优先选择,即使在不得不选择逆向解剖的情况下,应从颊支或者颧支解剖。   相似文献   

19.
116例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的入路、术中保留面、听神经的方法。方法 112例采用一侧枕下入路,4例采用颞枕天幕上入路,81例肉眼下全切除,1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次全切除17例。结果 术后周围性面瘫104例,其中24例在术后6个月恢复,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31.0%。4例出现颅内血肿。结论 手术入路的选择,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及熟悉桥小脑角显微解剖对听视瘤切除、保留面神经至关重要,适当的术前、术后处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后颅窝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有时并不容易。本文报告我们日常临床丁作中遇到的后颅窝病变中诊断困难的病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统计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外科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的后颅窝病变手术病例,选择6例诊断困难的病例,分析总结发病方式、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手术所见和组织学检查。结果:6例病例中,其中3例术前诊断为前庭神经鞘瘤,术后证实为脑膜瘤。1例术前诊断为脑梗塞,术后证实为畸胎瘤。1例术前诊断为脑膜瘤,术后证实为畸胎瘤。1例术前诊断为脑膜瘤,术后证实为黑色素瘤。结论:(1)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和前庭神经鞘瘤容易混淆。(2)先天性良性肿瘤畸胎瘤容易误诊为其他脑肿瘤或脑梗塞。(3)一些罕见的肿瘤容易误诊,如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