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病人的疗效.[方法]对396例艾滋病病人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后,定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并在用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21个月及以上CD<,4>检测结果分别增加85个/μ1、105个/μ1、170个/μ1、152个/μ1、183个/μ1、152个/μ1、232个/μ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疗效显著;坚持治疗,树立信心,及时有效地处理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近期效果,探论ART工作经验。方法对2011-01-01/2013-12-30初始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1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对其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1例AIDS/HIV坚持治疗96例(86.48%),终止治疗15例(13.50%)、其中死亡8例(7.20%)、药物副反应7例(6.30%);111例AIDS/HIV在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上升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抗病毒治疗6月时有效治疗率为80.95%,免疫、病毒失败率为19.05%;在抗病毒治疗12 h有效治疗率为75.41%,免疫、病毒失败率为24.59%;在抗病毒治疗24月时有效治疗率为73.81%,免疫、病毒失败率为26.19%。结论规范性抗病毒治疗病人终止治疗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261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江西省艾滋病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疗效,为该地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7月抽取261例患者,从血象与生化指标上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 结果 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的血象异常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的总蛋白、清...  相似文献   

4.
5.
林晶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26-1128
目的评价81例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从2004年7月—2006年11月起,81例成人HIV/AIDS患者陆续开始了抗病毒治疗,随访截止于2010年12月。随访期间定期监测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记录死亡、退出治疗情况。结果 81例中56例治疗满5年,经过5年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治疗前上升283个/μl,治疗4~6年病毒载量<50拷贝/μl的比例是64%,治疗4年生存率为80.64%。结论 AIDS抗病毒治疗具有良好的抑制病毒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重建效果,符合治疗标准的AIDS患者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在落实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过程中,武汉市根据卫生部<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二级综合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即市级医疗、疾控机构和区级医疗、疾控机构共同参与抗病毒治疗与管理),符合武汉市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涵盖了国家对抗病毒治疗工作的要求和指标,对本地艾滋病疫情控制起...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1)一般情况 4例儿童中最大年龄16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10.25岁,3男1女,2例通过母婴途径感染,2例通过血液途径感染。  相似文献   

8.
郎溪县从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全县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1]的35例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5年观察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寿命,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随着抗病毒时间延续,部分病人出现了一些副反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ART)成人艾滋病病例的效果,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山西南部4市2004年6月底至2012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系统的病例,收集资料补充调查,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87例抗病毒治疗病例,存活率为83.1%,死亡率为13.5%,停药率为1.4%,转诊率为1.2%,失访率为0.8%;治疗后第0.5、1、2、3、4、5、6、7和8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1、0.89、0.88、0.86、0.85、0.82、0.80、0.79和0.79;CD4+T淋巴细胞从ART前的143.5个/μL平均增加205.3个/μL,治疗前后<100个/μL的比例由41.4%下降至7.8%、>350个/μL的比例由0.9%上升至46.7%。病毒载量治疗前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直接经济负担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完善已有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和健康扶贫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10月 — 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凉山地区2017年10月前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且治疗时间 > 1年的患者185例。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果  B、G、M、X和Z地的调查对象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均数分别为1 422.8、772.1、11 402.5、4 092.8和1 675.6元/人年。汉族(6 315.9元/人年)远远高于彝族(1 946.3元/人年),城市地区(3 584.4元/人年)直接经济负担高于农村(2 409.5元/人年),低保人群(4 024.4元/人年)高于一般人群(1 737.8元/人年)。居住地(t = – 2.043,P < 0.05)、疼痛(P < 0.05)、是否继续工作(P = 0.006)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论  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直接经济负担水平相比国内其他疫情严重地区而言较低,其中M地区的直接经济负担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4—2013年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分析2013年12月31日前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成人艾滋病563例基本情况及用药、随访信息、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563例中有68.2%继续接受治疗(384/563),终止治疗占21.0%(118/563),累计病死率10.8%(61/563);有19.2%在疗程中因不良反应更换药物(108/563)。抗病毒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者占60.2%,200~350个/μL占34.1%,350个/μL占1.1%(4.6%未检测)。治疗3、6、9个月和1、2、3、4年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治疗1年后,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比例逐年增加,艾滋病相关疾病/症状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明显改善了艾滋病病人免疫状况,重建其免疫系统,延缓疾病进程并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苏州市经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MSM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于2005-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MSM感染者随访数据,分析其HIV病毒抑制、免疫学应答和生存情况。结果 接受治疗的MSM感染者共735例,平均年龄为(36.5±10.5)岁。治疗后12、24、36和4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9、0.97、0.97和0.97。治疗后免疫应答比例为88.0%,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161个/mm3,治疗时间在12个月内(OR:0.30,95%CI:0.16,0.55)、13~24个月内者(OR:0.43,95%CI:0.23,0.84),免疫学应答比例低于治疗24个月以上者。治疗后86.8%的MSM感染者病毒完全抑制,治疗时间在12个月内(OR:0.31,95%CI:0.14,0.66)、13~24个月内者(OR:0.39,95%CI:0.21,0.74)病毒完全抑制比例低于治疗24个月以上者。结论 苏州市MSM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好,应加强服药初期感染者的管理和监测,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温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病人病死率,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收集相关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全市累计治疗死亡病例94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55.55±15.27)岁,男性占86.2%,女性占13.8%,治疗病死率为7.2%,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18.0%,CD4+T淋巴细胞51-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7.5%,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6%;大部分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占总病例的59.6%;在治疗3个月内死亡占54.2%,12个月内死亡的占70.2%。结论温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治疗时机较晚,应加强病人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才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影响贵阳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年以前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患者建立回顾性队列,收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艾滋病临床信息,并随访监测生存状况。运用频数和比率描述计数资料,运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结果 1 682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2.31±12.7)岁,男性占71.9%,已婚或同居的占57.6% ,经性传播感染的占70.0%。至观察时间结束时,仍在治疗、停药、失访、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85.0%、1.4%、5.2%、1.8%,93.5%的死亡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在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平均时间为(32.59±20.93)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II期、临床Ⅲ期、近3个月患艾滋病相关疾病、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介于200到350之间是引起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做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随访监测工作,以尽早把握治疗最佳时机,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苏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和耐药位点突变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入组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年龄≥16岁者进行血浆HIV病毒载量(VL)及基因型耐药突变位点检测。【结果】共2 881人纳入研究,2 541人(88. 2%) VL持续≤1 000 copies/mL,340人(11. 8%)曾检出VL1 000 copies/mL;最近1次VL检测中2 728人(94. 7%)≤1 000 copies/m L,153人(5. 3%)1 000 copies/mL,病毒学失败率为5. 3%。离异或丧偶、基线CD4≤200个/mm~3、治疗时间1年或≥1年且3年、初始治疗方案为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EFV(依非韦伦)或AZT+3TC+NVP(奈韦拉平)者病毒学失败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40名VL1 000 copies/mL者中,278人(81. 8%)成功扩增样本,其中135人(48. 6%)检出耐药突变位点,以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耐药为主,突变频率最高位点分别为M184V/I和K103N/Q。年龄36~45岁、基线CD4计数≤200个/mm~3、CRF01_AE亚型者耐药发生比例高,分别为53. 3%、67. 9%、55. 4%。【结论】苏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率较高,但病毒学失败者中耐药突变位点检出率高。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早期治疗和依从性教育,定期开展VL和耐药监测,最大限度地发挥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评价境外输入性恶性疟患者临床特点及青蒿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促进合理规范用药,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收集武汉市省级疟疾定点医院收治的116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青蒿素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入性恶性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并发症较多,主要为发热、纳差、贫血、黄疸等;使用青蒿素治疗后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退热中位数为2d,疟原虫转阴中位数为3d,临床症状缓解中位数为3d;109例普通型恶性疟采用青蒿素复方口服或青蒿琥酯针剂联合青蒿素复方口服治疗,其中30例口服青蒿素复方治疗1~4d, 1例复燃;79例青蒿琥酯针剂联合青蒿素复方口服治疗4~6d, 4例出现复燃。7例重症病例采用青蒿琥酯针剂联合口服多种青蒿素复方长疗程大剂量后均治愈,总治愈率95.69%(111/116)。结论患者以口服和注射青蒿素杀灭疟原虫治疗恶性疟安全有效,治愈率高,但部分患者停用青蒿素类药物后出现疟原虫复燃,为遏制患者重症和抗药风险,应"规范、全程、足量"使用青蒿素类药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 SE)后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部分脾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缓解的基因2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3MU,隔日一次,利巴韦林0.9g/d抗病毒治疗,疗程7 2周。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HCVRNA。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2 4周。结果 1 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部分脾栓塞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有显著的提高(P〈0.01);全部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并接受随访24周;3例出现溶血性贫血,减少利巴韦林剂量。其中84.6%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例复发;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可消除脾亢性血细胞减少症,术后给予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SVR,且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4—2018年黑龙江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黑龙江省抗病毒治疗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黑龙江省2004—2018年9 337例新加入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的基本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年份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黑龙江省2004—2018年累计9 337例艾滋病患者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在研究对象中,男女性别比11.2∶1;平均年龄(39.7±12.7)岁,30岁以下年龄组占比逐年上升,组间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9,P<0.01);未婚占51.6%。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90.0%,同性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组间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8.70,P<0.01),2018年达到68.2%。接受治疗机构以医疗机构为主,占62.6%。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7.3个/μL;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天数中位数为38d(P_(25)=16,P_(75)=186),时间间隔≤1个月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χ~2=477.49,P<0.01)。结论黑龙江省新加入抗病毒治疗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武汉市进行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 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武汉市330例进行ART的HIV/AIDS社会支持现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体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未婚/离异/丧偶者客观支持(β''=-0.260)、主观支持(β''=-0.196)、社会支持总体(β''=-0.141)得分低于已婚者(P<0.05);文化程度较高者客观支持(β''=0.250)、对支持利用度(β''=0.232)得分高于文化程度低者(P<0.05);近两周没有AIDS相关症状者主观支持得分高于有相关症状者(β''=0.232,P<0.05)。结论 武汉市进行ART的HIV/AIDS社会支持状况低于正常人群,应关注未婚/离异/丧偶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和伴有HIV相关症状者,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