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监测的3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是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二位伤害发生原因.其中男性(2006-2008年分别为64.63%、64.07%和64.38%)多于女性(分别为35.37%、35.93%和35.62%);病例构成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分别为36.04%、34.82%和34.28%)、15~29岁(分别为30.74%、31.57%和30.13%)、45~64岁(分别为20.28%、20.70%和22.80%);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为主(分别为98.34%、99.07%和99.07%);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21%、33.74%和35.77%)及下肢(分别为24.08%、24.54%和23.95%);伤害性质主要为挫(擦)伤(分别为56.47%、57.92%和58.89%)及骨折(分别为17.70%、15.84%和15.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63.69%、67.24%和65.68%);伤害结局以病例在医院门(急)诊治疗后返家为主(分别为59.43%、63.76%和62.80%).结论 2006-2008年在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无明显变化,青壮年男性是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连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伤害监测医院急诊收治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信息。结果 2006 - 2014年共收集道路交通伤害病例24 905例,男女性别比为1.3∶1,21~30岁年龄组病例所占的比例最高(23.8%),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占职业分布的前2位;公路/街道(83.8%)是该类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发生高峰时间分别为上午9时和下午18时;发生伤害时的活动前2位分别为驾乘交通工具(44.6%)和休闲活动(37.5%);病例头部受伤比例(31.6%)最高,主要为挫伤和骨折,分别占62.6%和17.4%,并且随年龄的增长,骨折比例逐渐上升(rs = 0.91,P = 0.002);伤害严重程度较重,中、重度伤害占21.9%,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重度伤害程度比例逐渐增大(rs = 0.76,P = 0.028),住院和死亡比例(21.0%)也较高。结论 大连市道路交通伤害干预应重点关注青、中年男性人群,并且加强头部等重点部位的防护,最大程度减少并降低该类伤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模式。方法 分析中国1951~2001年的道路交通伤害资料,讨论道路交通伤害的时间趋势、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道路交通伤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中国在1951~2001年的51年中道路交通伤害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趋势尤为明显。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比1951年增加了100倍以上;死亡率攀升至8.51/10万人口,比1990年翻了一番。在过去的10年中,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始终占据前五位,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综合事故率显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等西部诸省区是道路交通碰撞最严重的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造成的死伤以男性青壮年为最多,65岁以上的伤亡者有逐年上升趋势。道路质量、机动化程度、交通运输量等交通环境,以及驾驶员或路人的过失等人为因素是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交通立法与执法,提高城乡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等,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及分析河北省部分城乡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报告卡。对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年间共收集伤害病例81154例,交通伤病例27418例,占33.79%。监测到的交通伤害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93:1,各年龄段之间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0.81,P〈0.01);伤害性质以擦伤或浅表伤、骨折为主;交通伤发生时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伤害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以伤及头部、下肢为主;道路交通伤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河北省部分城乡居民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存在一定规律,应充分利用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使其成为河北省获取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并制定有针对件的预防条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6-2007年山东省蓬莱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7年蓬莱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交通事故导致死亡资料和2008年蓬莱市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计算率、构成等指标。结果2006-2007道路交通事故导致309人死亡,死亡率为34.72/10万,男性是女性的4.47倍,主要集中在15~59岁,骑乘摩托车人员死亡最多;非致死性交通伤害约为5 017人次,发生率为0.56%,男性为女性的2.17倍,主要发生在15~59岁,驾乘两轮摩托车发生伤害人次数最多,主要分布在3月、8月和10月及上午的8点和10点;2006-2007年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约5 325.82人次受伤或死亡,发生率为0.60%;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15~59岁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受伤人数是伤害死亡人数的16.24倍;骑乘摩托车人员伤害发生最多,且受伤者大多为驾驶者。结论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中驾乘摩托车发生伤害较多,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措施,针对摩托车的交通安全应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北省部分城乡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1 546例伤害病例,交通伤病例21 288例,占34.59%。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94∶1,各年龄段之间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24,P〈0.05);伤害性质以擦伤或浅表伤、骨折为主;交通伤发生时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部、下肢为主;机动车车祸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存在一定规律,应充分利用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条例并使其成为获取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6-2008年蓬莱市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蓬莱市伤害发生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2006—2008年开展伤害监测5家医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上报伤害35 619例;35~49岁者最多(33.9%);男性伤害数是女性的2.5倍;8~10时和14~16时为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发生地点主要在路/街道(35.3%)、工业和建筑场所(22.3%)和家中(18.0%);前4位伤害原因是跌落(26.0%)、机动车车祸(25.3%)、钝器伤(23.5%)和刀/锐器伤(10.7%)。[结论]青壮年及男性是伤害防治的重点,对伤害尤其是道路交通伤害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1995~2005 年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特别是近1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机动化程度的快速提高,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居民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2,3〕。本文拟通过对近10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研究所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定义和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公安部交管局”)1995~2005年11年间公布的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相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6-2013年全国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13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当年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比例波动较平稳。2013年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当年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比例较2012年比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38,P<0.001)。2013年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18,P<0.001),年龄多集中在15~64岁年龄组。2013年城市地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全部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比例(52.11%)高于农村地区(4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27,P<0.001)。伤害部位以下肢 (29.08%)和头部(24.82%)为主。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73.54%)、骨折(10.72%)和扭伤/拉伤(5.49%)。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80.49%),伤害结局以病例治疗后回家(82.34%)为主。结论 2006-2011年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当年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比例波动较平稳,2013年较2012年比例上升。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以男性为主,多为青壮年人群,应根据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性别、年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开展农村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农村地区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道路交通伤害是农村地区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2位伤害发生原因。2006—2009年,农村地区共收集有效道路交通伤害病例164 036例,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05∶1,2.06∶1,2.11∶1和2.01∶1;病例构成居前3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组(分别为36.95%,35.17%,34.75%和33.21%),15~29岁组(分别为27.73%,27.34%,26.79%和27.45%)和45~64岁组(分别为22.68%,24.52%,25.59%和26.04%)。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分别为49.24%,50.38%,51.20%和56.76%)和骨折(分别为21.28%,21.20%,20.15%和18.99%),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45%,35.26%,36.80%和36.56%)和下肢(分别为23.32%,23.84%,23.47%和23.65%),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58.69%,57.38%,57.29%和61.82%),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分别为51.17%,51.33%,50.85%和54.24%)。结论 2006—2009年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的情况无明显变化。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人群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8—2011年中国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特大道路交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录2008—2011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交通事故资料中有关全国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资料和通过GooSe搜索引擎搜索的补充新闻资料为依据,经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编码录入,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全国共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14起,1721人死亡,1883人受伤,发生地区集中在中西部,云南、贵州和西藏3省占全国发生起数的1/5;发生时间多在2~3月和10—11月,时点为下午2点和3点;事故发生的道路依次为国道(41.23%)、省道(25.44%)和县道(11.40%);事故原因主要为碰撞(45.61%)和坠车(38.60%);70.18%的肇事车型为客车,以大型客车为主(53.51%);71.88%肇事车处于制动不良或制动失效等非正常状态,87.72%的事故由超速行驶(44.74%)或超载(15.79%)等违法过错所引发。结论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措施在于提高公众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完善路网安全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特,加大对公路客运公司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基本状况及其分布特征,为道路交通伤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南宁某综合医院2006-2008年道路交通伤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三年间调查该院交通伤害住院患者2 042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38∶1,人群分布以15-4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发生交通伤害地点以乡镇交通区最多(50.54%)。交通伤害最易损伤部位是头部(59.75%),事故情况以正面相撞比重最大(27.28%)。交通伤害致伤原因以步行时受伤所占比例最大(38.98%),其中步行受伤的住院病例中女性(44.85%)高于男性(3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1);因摩托车受伤入院的男性比例(29.76%)高于女性(1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及其生活质量。防治道路交通伤害的战略应着眼于改善乡镇交通区的交通管理,提高院前护理、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3.
Mihas C Arapaki A Baltouka A Alevizos A Mariolis A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7,17(1):112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a two-speed Europe Sir, On the occasion of the car-free day, the Statistical Office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stat) released some interestingdata regarding passenger cars and road accident deaths in theEuropean Union (EU) a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合评价蓬莱市道路交通伤害的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方法 以蓬莱市2006-2007年居民死亡原因登记系统中数据和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估计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和伤残现状,按照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公式,利用直接法测算疾病健康负担,并评价道路交通伤害的经济负担.结果 蓬莱市平均每年因道路交通伤害造成31 373.04个健康寿命年损失,相当于每1000人损失70.59个健康寿命年;男性健康寿命年损失高于女性;15~44岁年龄段青壮年健康寿命年损失最高,占全部寿命损失的一半以上;DALY主要由失能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D)构成(占79.45%).两年间总经济损失为21.85亿元,占同期GDP总量的4.89%,其中间接经济损失达21.52亿元,占全部损失的98.45%,男性造成经济损失明显高于女性,15~59岁年龄段经济损失占全部损失的97.65%.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影响蓬莱市居民身体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urden of road traffic injury (RTI) from perspectives both on the health of population and on social economic statu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olicy making. Methods The status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 in Penglai county was estimated, based on data from death registration and a sampling survey from 2006 to 2007.Together with the disability weights gained from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 , health burden (DALY) was measured with GBD formula. The economic burden of RTI was evaluated. Results Average loss of the health life years (HLY) related to RTI was 31 373.04 per year. 70.59 HLY were lost per 1000 persons. Loss among the males was higher than females. The loss of DALY among the age group 15-44 years ranked the first place (39 209.71 HLY) which accounted for 62.42% of the total DALY. 79.45% of the total DALY were caused by disability. In 2006 and 2007 ,th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RTI was as high as 2.19 billion RMB, which accounted for 4.89% of the total amount of GDP while the indirect economic costs (2.15 billion RMB) accounted for 98.45% of the total costs in Penglai city. The economic loss of the male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females and the loss by the group aged 15-59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97.65% of the total. Conclusion RTI had severely influenced the health of the residents in Penglai city and brought heavy burden to the individuals,families as well as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伤害门急诊就诊情况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合计占老年伤害的70%以上.3年中老年伤害发生地点集中于家中(46.25%、44.44%、46.23%)、公路/街道(30.95%、28.51%、28.61%)和公共居住场所(8.89%、11.57%、11.25%).3年中老年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2.14%、48.09%、48.59%)、家务/学习(21.15%、18.21%、18.15%)、驾乘交通工具(13.67%、13.80%、13.56%).3年中老年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1.34%、92.84%、93.09%),老年自残/自杀的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中毒和刀/锐器伤.3年中老年伤害的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36.07%、38.18%、38.50%),骨折(25.65%、22.47%、23.77%),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7.19%、18.21%、17.46%);伤害部位集中于头部(26.32%、25.59%、25.90%)、下肢(25.74%、25.70%、25.26%)、上肢(21.01%、21.14%、21.37%);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0.53%、65.09%、63.58%);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64.11%、68.53%、67.99%).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老年伤害病例占总伤害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病例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跌倒/坠落是我国老年人高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伤害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龙岩市2006—2008年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艾滋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共检测各类人群473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36例,其中2006年3例,2007年12例,2008年21例;通过性传播26例,占HIV阳性人数的72.2%。2006—2008年首次在退休人员、本地籍婚检人群、献血人员、孕妇中发现HIV感染者。结论龙岩市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增加,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正在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国伤害监测体育休闲活动伤害的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体育休闲活动伤害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体育休闲活动伤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从2006~2008年在所有非故意伤害中,体育休闲活动伤害所占比例约为40%;病例以男性为主,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78∶1、1.68∶1和1.65∶1;15~29岁(3年分别占30.76%、29.92%和28.76%)和30~44岁(3年分别占23.03%、23.53%和21.97%)年龄组居多。跌倒/坠落(48.29%、48.27%和47.60%)、道路交通伤害(15.53%、12.96%和12.44%)和动物伤(10.77%、12.87%和13.31%)是体育休闲活动伤害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地点是家中(30.62%、32.60%和34.54%)、公路/街道(23.97%、20.52%和20.86%)和公共居住场所(19.21%、23.36%和20.72%),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2.71%、44.21%和43.58%),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4.83%、26.46%和26.93%),骨伤(11.66%、9.57%和10.31%)和扭伤/拉伤(10.68%、10.73%和9.98%)。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28.32%、28.96%和28.59%)、上肢(27.12%、26.19%和26.30%)和下肢(25.55%、26.57%和27.00%),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78.68%、82.58%和80.91%)居多,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回家(82.77%、85.32%和83.22%)。结论应根据体育休闲活动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确定伤害防控的重点人群。建议通过开展深入的专题调查细化体育休闲活动下一级分类,并反馈至全国伤害监测系统,这对体育休闲活动伤害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