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敏  熊斌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57-2359
目的了解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称五峰县)人群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特点,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全县人群死亡信息查自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eathres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结果 2007—2010年,五峰县居民的粗死亡率为6.08‰,标化死亡率为8.60‰。男女死亡比为1.42∶1。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和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死因分析数据是研究人口变化规律和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既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长期连续的人口死亡资料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及综合服务动态状况的真实反映。本文就1988—2009年22年间哈尔滨市居民死因动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探讨影响哈尔滨市居民平均寿命的主要死因,为控制相关疾病和科学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2007年居民全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陆艳 《上海预防医学》2009,21(12):585-587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主要死因及疾病负担,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结果2007年,苏州市居民年均死亡率为656.2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69/10万。5种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12.79/10万)、脑血管疾病(65.54/10万)、呼吸系统疾病(47.19/10万)、心脏病(39.41/10万)、损伤和中毒(35.34/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是苏州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温州市2006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温州市居民2006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DeathReg 2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温州市2006年居死亡率为524.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4.94/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及伤害与中毒.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78.36%.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为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及行为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2年泰兴市全死因监测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死亡率、构成比等为指标,对泰兴市2012年网络直报的全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泰兴市居民总死亡率为687.79/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等是危害泰兴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采取治理环境、加强健康教育等对策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对比宁化县2002年与2014年居民主要死因、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的变化,了解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人口死因资料后用标化死亡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2年与2014年居民死亡率分别为4.62‰、5.50‰,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2∶1、1.4∶1.2002年死因前5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2014年前5位死因相同,恶性肿瘤从第3位升至首位(女性第2位),脑血管疾病由第4位升至第3位.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2.3岁、82.1岁;2002年减寿率前3位是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围生期疾病),2014年女性恶性肿瘤从第2位升至第1位.结论 宁化县居民死亡率男性较高,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减寿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2002-2007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19.79/10万,居全死因第1位,男性死亡率为160.71/10万,女性死亡率为75.86/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03 10.9,P〈0.01),男女死亡率比为2.12。恶性肿瘤排名前5位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不同类别恶性肿瘤变化趋势不同,肺癌、肝癌呈上升趋势,而胃癌、食管癌等死亡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不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我省居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当今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我省居民健康。今后要从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入手,采取以"三早"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10年期间盐城市居民死因及其对寿命的影响等,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8年盐城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指标。结果 2009-2018年10年盐城市居民平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61.65/10万、359.41/10万。男女第1位死因为恶性肿瘤(262.91/10万、162.74/10万)、第2位为脑血管病(135.78/10万、148.50/10万)、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3.68/10万、99.27/10万)、第4位为心脏病(76.52/10万、86.60/10万)、第5位为损伤和中毒(67.80/10万、38.81/10万)。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是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了3.94岁、2.97岁。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等慢性疾病是影响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是将来疾控工作的重点,提示要加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玉溪市居民死因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居民死因监测的人口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528.34/10万、593.92/10万、648.47/10万、637.52/10万,677.11/10万和660.03/10万,6年来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O.05),居民粗死亡率有增高趋势(趋势χ2=405.42,P<O.05),影响玉溪市居民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伤害。脑血管疾病占据死因第1位。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前已成为危害玉溪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要高度重视慢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宜昌市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区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粗死亡率为558.81/10万,男性死亡率为642.10/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0.53/10万。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144.09/10万)、心脏病(110.82/10万)、脑血管病(87.64/10万)、呼吸系统疾病(70.82/10万)和损伤与中毒(49.55/10万)。结论 2009年宜昌市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劳动者面临的职业危险不断增加[1].生产性粉尘是一种严重的职业有害因素,可以导致包括尘肺、肺癌在内的多种疾病.尘肺病在接触高浓度粉尘的人群中发病率高,健康损害严重,一旦患病不能治愈.据卫生部的统计数字显示,至2006年底,中国的尘肺累计病例数为616442例,死亡146 195例,2001-2006年,每年新发病例数为8 000~10000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某市5个监测点上报的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居民病伤死因归类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分类后,输入Death Reg2002、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点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361.20/10万,标化死亡率320.94/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444.21/10万,标化死亡率409.72/10万,女性粗死亡率268.34/10万,标化死亡率235.7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6倍。循环系统疾病居全死因首位,年均死亡率142.37/10万。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威胁该市监测点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治理环境,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厦门市居民2002 - 2009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厦门市居民2002- 2009年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的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2 - 2009年,厦门市伤害死亡率为43.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40/10万,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为149 531年,PYLL率为11.85‰,平均PYLL为0.012人年/人.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率15.72/10万,居第1位,其他依次是自杀(11.04/10万)、意外跌落(7.45/10万)、溺水(2.24/10万)、意外中毒(1.32/10万).少年儿童组首位伤害死因是溺水,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老年组为意外跌落.结论 伤害已成为厦门市居民第5位死因,不同年龄段人群伤害主要死因不同,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收集分析不同地区人口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规律,对科学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危害、指导公众健康服务,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1,2].现将2009年黄石市黄石港区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1.1死因资料来源于各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数据,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的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下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湖北省人群死亡特征和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疾病监测死因监测数据,采用Deathreg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8年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3‰、5.23‰,5.94‰;男性死亡高于女性。死亡顺位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各年度间各疾病死亡率有所变化,但区别不大。0~岁年龄组死亡率为761.08/10万,主要死因为围产期疾病的早产和窒息;1~1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21.02/10万,主要死因为损伤中毒;15~39岁年龄组死亡率为62.11/10万,主要死因是损伤中毒。40~6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564.35/10万,主要死因为肿瘤。6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为5560.87/10万,第一位死因是脑血管病。结论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造成湖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是慢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率,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7年永定路派出所提供的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4-2007年永定路社区居民共死亡1295名,死亡率为251.40/10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的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男性死亡人群明显高于女性死亡,比率为1.38:1。60岁以上死亡人数是死亡年龄组的主要构成。结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估算十堰市城区糖尿病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为优先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以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为疾病负担测量单位分析糖尿病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结果 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和DALY损失随着时间增长而升高。2009年,由糖尿病导致的早死引起的生命损失(YLL)是2007年的2.06倍;总人群DALY为每千人2.90个寿命年,男性为每千人2.64个寿命年,女性为每千人3.11个寿命年,女性DALY损失高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为较大疾病负担人群,30~59岁年龄段DALY同样较高;70岁以上人群YLL率较高。结论十堰市城区糖尿病患者死亡导致的寿命损失逐年增加,应加强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筛查和治疗,同时关注中青年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