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了解1982~2007年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2~2007年间,徐州市区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08.12/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肺癌、肝癌、肠癌、白血病和乳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6.49%)、肝癌(20.74%)、胃癌(14.30%)、食管癌(7.96%)和肠癌(4.69%)。男女肿瘤死亡数之比为1.94∶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徐州市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厦门市居民2004-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和分布特征,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及潜在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148.07/10万,PYLL率为21.68‰,均居全死因的首位。在恶性肿瘤中,肝癌死亡率35.24/10万,居第1位,其次是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1~14岁儿童、中青年、老年组的首位恶性肿瘤死因分别是白血病、肝癌、肺癌,恶性肿瘤的平均PYLL为0.13人年/人,全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按PYLL率排序,依次为肝癌(0.590%)、肺癌(0.346%)、食管癌(0.334%)、胃癌(0.226%)、肠癌(0.129%)。结论恶性肿瘤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死因,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降低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005年3次死因调查的恶性肿瘤死亡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统计指标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顺位。结果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2005年3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分别为52.23/10万、111.49/10万和135.93/10万,中标率分别为53.27/10万、95.70/10万和94.50/10万。3次调查恶性肿瘤在全省全死因顺位分别排第3位、第2位、第1位。3次调查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分别是1970-1972年为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胃癌和肺癌,1990-1992年为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2004-2005年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3次调查中,肝癌一直居第1位(3次调查粗死亡率分别是11.03/10万、23.22/10万和37.02/10万,中标率分别是11.17/10万、20.57/10万和26.95/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位次逐渐前移,鼻咽癌位次逐渐后移。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宫颈癌呈下降趋势,鼻咽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标化率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差别分解法结果显示第2次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较第1次升高有79.25%是由其他危险因素引起,20.75%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第3次调查与第2次调查相比则98.61%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结论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从绝对性上升趋势转变为相对上升趋势,需根据不同癌种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模式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监测点1992-1994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年平均死亡率为66.37/10万,占全国死亡人数的12.14%。死因顺位城市居第二位,农村居第四位。标化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死亡率肺部最高,肝癌次之,两者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44.80%,宫颈部癌居全性瘤症死亡率的第二位,其在农村则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1982~2003年徐州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徐州市1982~2003年恶性肿瘤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进行编码,对徐州市1982~2003年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年间,徐州市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99.4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肝癌和肠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5.45%)、肝癌(21.00%)、胃癌(15.51%)、食管癌(9.01%)和肠癌(4.39%)。男、女性肿瘤死亡数之比为2.02: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均对徐州市肿瘤死亡率产生影响,应对肿瘤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黔南州居民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黔南州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和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2009-2018年居民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登记资料,分别计算发病(死亡)率、中国标化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和年均变化百分比等。结果 2009-2018年黔南州居民前列腺癌新发病例1677例,发病率为9.98/10万,中国标化发病率为3.55/10万。10年中发病率APC分别为3.05%,中国标化发病率APC为2.72%。45岁以后出现前列腺癌病例,65~69岁发病率陡然升高,80~84岁发病率呈现峰值,≥85岁年龄段发病率有所下降;2009-2018年黔南州居民前列腺癌死亡病例867例,死亡率为5.26/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1.53/10万。10年中死亡率APC为2.87%,中国标化死亡率APC为1.53%。70~74岁死亡率陡然升高,≥85岁死亡率达到峰值。结论 2009-2018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来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疾病控制杂志》2014,18(7)
目的 了解2002-2011年厦门市居民肝癌死亡趋势、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方法 对2002-2011年厦门市肝癌死亡登记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均增长死亡率及寿命损失年等指标,评价居民的肝癌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结果 2002-2011年厦门市肝癌年均死亡率为32.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48/10万,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1位,总体趋势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趋势=2.13,P =0.144).男性、女性、城区、郊区、农村的肝癌年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只有郊区下降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7.46,P=0.006).肝癌死亡率比较:农村>城区>郊区,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758.80,P<0.001).肝癌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死亡年龄的中位数为57岁,89.37%的死亡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肝癌潜在寿命损失年为93 378.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为20.17人年,减寿率为5.74‰,男性和农村居民寿命损失较严重.结论 2002-2011年厦门市肝癌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对中老年人群的危害仍很严重,应继续加强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温州市2003-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温州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卫生监测区200312007年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并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温州市2003-2007年恶性肿瘤死亡共9701例,死亡率为148.89/10万,占全死因的27.64%,平均减寿率为12.60‰,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均居第1位。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3位依次为肝癌、肺癌和胃癌,合计占肿瘤死亡的61.84%。结论恶性肿瘤是温州市第1位死因,其中肝癌、肺癌、胃癌居恶性肿瘤前3位,对居民造成的威害程度最大,这也是今后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1985~1990年黑龙江省西北部的重工业区富拉尔基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六年间恶性肿瘤中国标化死亡率86.91/10万(男10.71,女64.54)。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肠癌。占恶性肿瘤的81%。恶性肿瘤总死亡率由1985~1986年的78.5/10万升至1989~1990年的99.1/10万。增长26%。逐年死亡率变化趋势检验:前五位恶性肿瘤有显著差异(P<0.01),有逐年上升趋势。表明该地区除年龄构成老化因素外,仍存在恶性肿瘤发病上升的其他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居民1987~2001年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合肥市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ICD-9对合肥市1987~2001年间的生命统计监测资料进行死因编码,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恶性肿瘤的YPLL(潜在减寿年数)。结果 1987~2001年间合肥市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有所上升(粗死亡率上升了4.22/10万,标化死亡率上升了9.82/10万),且一直占据死因顺位的第二位。15年间,胃癌、食道癌等有所下降,而肺癌、肝癌、直肠癌则有所上升。男性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速度高于女性。YPLL分析结果显示,对合肥市居民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在20世纪80年代为肝癌(标化YPLL为1207.5),而90年代则为肺癌(标化YPLL为1222.1)。结论 15年间合肥市恶性肿瘤发病呈增加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肺癌、肝癌和胃癌为威胁青壮年的主要肿瘤,应重点加强这些肿瘤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惠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ICD-9(2001年)、ICD-10(2002年~2007年)对惠山区农村居民2001~2007年间的生命统计监测资料进行死因编码,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主要类型的恶性肿瘤的PYLL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01~2007年间惠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为4.91,P<0.05),且一直位居顺位第二位。7年间肺癌呈上升趋势,肝癌呈下降趋势。男性恶性肿瘤上升速度超过女性。PYLL分析结果显示:对惠山区居民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为肝癌、肺癌、胃癌。结论:7年间惠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肝癌、胃癌、肺癌为威胁青壮年的主要恶性肿瘤,应重点加强这些肿瘤的控制与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去肿瘤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恶性肿瘤的年平均死亡率为192.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7.49/10万,占全死因的30.88%,前5位死因顺位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是女性的1.6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75,P0.01)。PYLL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和肠癌,去肿瘤期望寿命对男性影响较大。结论恶性肿瘤是无锡市新区居民的重要死因。重点防治胃癌、肝癌、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连续三年(2009年-2011年)对本市健康体检成人FPG的调查及DM、IFG分组评估,了解本市成人血糖水平趋势性变化,为预防IFG、DM的发生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2011年体检的健康人群(31992、30141、30533例)为调查对象,从18岁~95岁,按每10岁分7个年龄组,检测FPG水平,按WHO标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2011年,FPG高水平分别是男性(5.75 mmol/L、5.96 mmol/L、6.0 mmol/L)(P<0.01),女性(5.71 mmol/L、5.82 mmol/L、5.78 mmol/L)(P<0.01),男性和女性高水平血糖均在70岁~79岁年龄段。其中IFG发生率:男性3.62%(3.97%,2.82%,4.04%),女性1.76%(2.02%,1.45%,1.80%),男性高于女性(P<0.01);DM发生率:男性5.41%,女性3.00%,总检出率4.44%(4.19%、5.08%、4.09%)。结论:FP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年龄达到高峰后基本稳定,同年龄男性比女性高;IFG、DM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 相似文献
15.
谢六英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6)
收集分析不同地区人口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规律,对科学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危害、指导公众健康服务,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1,2].现将2009年黄石市黄石港区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1.1死因资料来源于各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数据,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的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下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橡胶作业工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方法 选择1997~2001年的6家橡胶厂进行恶性肿瘤死亡回顾性调查。结果 恶性肿瘤死亡居全死因首位,其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并随工龄延长而增高。操作工和辅助工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高低与工龄、工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3年北京市怀柔医院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828人,占总死亡的26.02%;恶性肿瘤病死率逐年上升,男女性别比为1.93∶1。恶性肿瘤死亡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70-79岁组最高,占29.47%。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死亡顺位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异,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直肠癌死亡男女性别比均大于1.73。食管癌男女性别比最高为16.25。结论恶性肿瘤危害日趋严峻,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排在前几位的仍然是肺癌、肝癌,社会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1990~1992年我国损伤与中毒死亡的YPLL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损伤与中毒对我国劳动力及潜在劳动力的影响及程度.方法采用1990~1992年全国疾病监测资料,对损伤与中毒进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分析.结果在0~64岁人群中,损伤与中毒的标化YPLL率三年中均居各类死因首位.前三位为自杀和自伤、溺水、交通事故.男性损伤与中毒的总死亡高于女性.交通事故是造成男性潜在寿命损失的首要原因,女性则为自杀和自伤.溺水为10岁以下儿童损伤与中毒的首位死因.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损伤与中毒的预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宁波市2002-2009年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9年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1.10/10万,占儿童死亡的31.59%,其中伤害占婴儿死亡的8.27%。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24.05/10万)高于城市儿童(15.89/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27.90/10万)高于女童(14.18/10万),儿童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6.20%。淹溺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前2位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59.30%和19.23%。儿童伤害YPLL标化率为79.91‰。结论伤害已成为宁波市0~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尤其是淹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对儿童的生命健康危害更大,亟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