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宁波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宁波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监测,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宁波市白纹伊蚊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为9.26%、8.88%和10.57,于8月达到密度高峰;永久性容器密度明显高于暂时性容器,且以水池、水缸最高;居民区密度明显高于公园、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学校、医院等特殊单位最低.结论 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由多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8—2014年建德市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为登革热疫情预警与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建德市2008—2014年登革热蚊媒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共调查3 750户,6 678个容器;其中永久性容器1 299个,暂时性容器5 379个。平均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分别为18.96、10.65和11.28。各监测点年均BI,2008—2011年均20,2012—2014年均20。6—10月的月平均BI均10,9月份最高为22.80。仅新安街道的永久性容器的CI高于暂时性容器(P0.05)。监测期间仅发现白纹伊蚊,平均成蚊密度为2.17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在7—9月份达到高峰,与幼蚊密度消长一致。结论建德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一旦出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极易造成登革热暴发甚至区域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指导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10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攀枝花市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8月(BI=51.82、CI=21.51、HI=30.45),叮咬指数为25.67只/(人·h)。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环境整治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及长期趋势,为登革热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20年在国家监测点河南省禹州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容器指数(CI)法和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法对伊蚊幼虫、成蚊进行监测。结果 2014-2020年共调查居民4 750户,检查积水数10 494个,媒介伊蚊幼虫阳性容器数431个,均为白纹伊蚊,容器类型以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CI为46.55%;布放有效诱蚊诱卵器4 845个,阳性316个。结论 禹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全部为白纹伊蚊,建议当地政府及时组织开展综合防制工作,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和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3—11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 2016年成都市除3月外,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CI=7.10、HI=7.04、BI=9.46),叮咬指数为5.93只/(人·h)。结论成都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密度监测和环境综合治理,并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广安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规律和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分布,结合广安市登革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为预防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1年,每年5—10月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户中积水容器进行调查,记录其中阳性容器的数量及类型,采用布雷图指数(BI)表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结合2017—2021年登革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2014版)定性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运用SPSS 17.0软件,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广安市监测期内白纹伊蚊幼虫BI均值为43.41,BI峰值主要出现在6—8月,5年间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557,P=0.014),不同月份间白纹伊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919,P=0.036);积水容器幼虫阳性率为11.63%,以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为68.55%,不同类型的积水容器之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479,P<0.001);2...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掌握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规律,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双层叠帐法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7年,内江市布雷图指数(BI)为9.17~59.17,平均数为31.44,容器指数(CI)为3.96~25.48,平均数为10.98,房屋指数(HI)指数为8.33~35.33,平均数为20.28,叮咬指数为3.00~16.50,平均数为7.31。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达65.22%,其次为树洞和竹头37.50%,再次为闲置容器(碗、瓶、缸、罐)等。结论内江地区白纹伊蚊整体密度较高,因此一旦输入性病例处置不当将存在较大的传播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对大连市监测点开展白纹伊蚊监测,采用SPSS 18.0软件对白纹伊蚊不同生境的密度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平均布雷图指数为0.8,BI最高值在8月(1.66)。闲置容器和贮水容器是最主要孳生地,分别占全部孳生地的74.29%和22.86%。结论 2019年大连市白纹伊蚊密度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综合治理,防止蚊虫孳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淮安市2021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孳生习性以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登革热传播风险评估和杀虫剂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布雷图指数(BI)法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2021年淮安市共计调查居民2 696户,白纹伊蚊阳性容器121个,BI平均值为4.49;洪泽区年平均BI值最高,为8.00;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变化,居民区(入户)和居民区外环境高峰分别为7月和9月,农村自然村高峰则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贮水池、缸、盆作为白纹伊蚊孳生地积水容器阳性率最高,为23.11%。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抗性,对毒死蜱和残杀威表现敏感。结论 淮安市应加强白纹伊蚊生态学监测,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提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常州市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双层叠帐法对媒介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进行密度监测。结果 2017—2020年全市白纹伊蚊幼虫BI为2.63~5.16,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和居民区外环境,年平均帐诱指数为4.26~5.29只/(帐·h),7—9月帐诱指数较高。公园/竹林、工地成蚊密度较高。结论常州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成蚊密度较高,应加强媒介伊蚊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