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 11.五加皮本地区多年来一直以罗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根皮作五加皮入药,习惯称之北五加皮、香加皮。而五加科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Sm)也有使用。目前药用以香加皮为主。据考证,历代本草记载的五加皮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根皮。杠柳皮虽未见收载,但使  相似文献   

2.
南北五加皮不得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五加的干燥根皮,习称南五加皮,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香加皮,又称北五加皮、香五加,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等地。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地区以北五加皮(香加皮)作为五加皮入药,应予以纠正。《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3.
五加皮属于中药药名中的同名异物,在临床应用中容易混淆,而出现毒副作用。现将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加以区别。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 .W .Smith ,香加皮来源于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干燥根皮。地骨皮来源于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seMill干燥根皮。现将将三者鉴别特征列表比较,以供临床使用参考。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鉴别比较表鉴别内容香五加皮五加皮(细柱五加)地骨皮形状卷筒状、槽状或片状单或双卷筒状筒状、槽状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灰褐色,有稍…  相似文献   

4.
李琼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673-673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之药。香加皮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虽然两者为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成品性状、作用有些相似,临床上又习惯称五加皮和香加皮为“南五加”和“北五加”,所以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之药。香加皮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虽然两者为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成品性状、作用有些相似,临床上又习惯称五加皮和香加皮为“南五加”和“北五加”,所以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等现  相似文献   

6.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  池美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27-1627
五加皮为常用中草药,属中药祛风湿类,性辛温,归肝肾经、无毒、有祛风湿补肾强筋骨的作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将五加皮归为五加科植物,称南五加,将香加皮称北五加,为萝蘼科植物杠柳的根皮。1997年版《中国药典》定为香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不宜多用。笔者在近期工作中,发现以香加皮替代五加皮,五加皮与香加皮性味归经相似,但功能主治不同,故必须区分,且香加皮有毒,不宜过量,况且也未见有关文献报道二者能互相替代。为确保疗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鉴别。  相似文献   

7.
五加皮、香加皮均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因其作用相似而互为代用。其实两者的科属、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用量均不一样。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现将五加皮、香加皮从以下方面进行鉴别比较 :1 来源鉴别 [1 ]1.1 五加皮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1.2 香加皮萝 艹摩 科植物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2 性状鉴别 [1 ]2 .1 五加皮呈不规则卷筒状 ,长 5~ 15 cm,直径 0 .4~ 1.4cm,厚约 0 .2 cm。外表面灰褐色 ,有稍扭曲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  相似文献   

8.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 smith.的干燥根皮。香加皮为萝蘼科植物杠柳Periloca sepium Bge.的根皮。《中国药典》1977年版始将二者区别分开来。二者在性味功能,有毒无毒上也有区别,而且笔者多年从事基层药房工作,发现许多药房现仍将香加皮作五加皮药用。现将二者的区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三种五加不应混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代本草《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图经》及《本草纲目》所记载的五加皮,均以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为正品,又名南五加皮。解放前,药用五加皮就开始出现混乱,北方各省市以及上海等地除使用正品五加皮外,还大量使用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因其具香气...  相似文献   

10.
五加皮与香加皮是科属截然不同的两味药,虽均有祛风除湿的作用,但其药理作用差异较大.国家药典曾明确规定二者不可混用.但目前把香加皮当五加皮应用者仍很普遍,有必要进行区别.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  相似文献   

11.
香加皮不能代替五加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加皮与香加皮 ,在药典中虽然是分开收载的 ,但是最近笔者向某药材站采购五加皮 ,供应的却是香加皮 ,在某些医院也常出现二者互相代用或混用的情况。为了用药安全有效 ,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特将两者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简述如下。五加皮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及同属若干植物如短根五加的干燥根皮 ,又名南五加皮。内含异贝壳杉烯酸、紫丁香甙、芝麻素、异素皮定甙、β-谷甾醇葡萄糖甙、棕榈酸、亚麻油酸、维生素 A及 B1等 ,尚含有挥发油 ( 4 -甲氧基水杨醛等 )。短根五加根含木脂素甙类、胡萝卜甙、L-芝麻素、新疆园柏素、强心甙、挥…  相似文献   

12.
香加皮脂肪酸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莉  张蕾  高钧  佟玲 《中草药》2008,39(9):1306-1307
香加皮又名北五加皮、杠柳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Bunge的干燥根皮。香加皮味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可祛风湿、强筋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乳腺癌等;用其总皂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五加皮古今文献的考证和分析,梳理五加皮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炮制及古代品质评价方法,厘清其常见混伪品香加皮混入历史脉络,为含五加皮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五加皮以“五加”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雷公炮炙论》以“五加皮”为正名,历代皆沿用;根据本草中五加花序着生位置与果实形态描述,判断历代所用五加皮主流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民国时期,因杠柳Periploca sepium的根皮(香加皮)符合“类地骨皮,轻脆芳香”而混做五加皮;五加皮历代著录的产地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逐步形成了五加皮以皮厚、色白、气香为佳的传统品质评价;传统五加皮采收加工为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现代五加皮为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历代炮制有酒制、吴茱萸煮、姜汁制等方法,现代多为净制后切厚片生品入药。根据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五加皮基原选用细柱五加的根皮,根据具体处方要求炮制入药。此外,建议恢复香加皮“羊桃”的药材名称,降低其混做五加皮药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宁 《中药材》2012,(8):1347-1349
本文认为《神农本草经》在北宋时就已亡佚,历代辑本对于五加皮在《神农本草经》中的三品分类很不一致,臆测五加皮属于《神农本草经》下品,进而断定其品种是萝摩科杠柳是错误的,从五加之名就可断定《神农本草经》所载植物应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建议中国药典将"香加皮"之名改为"杠柳皮",以正本清源,纠正市场上将杠柳根皮当做五加皮应用的错误做法,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中药配方中 ,笔者发现 ,有人将五加皮与香加皮混为一物 ,相提并论。其实五加皮与香加皮 ,其植物来源与药材并非一物 ,其功效亦有差异。现将两药的鉴别及药用情况叙述如下。五加皮又称南五加皮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 ith的干燥根皮 ,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省。药材呈不规则卷筒状或半卷筒状的段 ,长 5~ 15 cm ,直径 0 .4~ 1.4 cm ,皮厚约 0 .2~ 0 .4cm。外表皮质褐色或灰褐色 ,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向的长圆形皮孔 ;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 ,有细纵纹。质轻而脆 ,易折断 ,断面略平坦 ,淡灰…  相似文献   

16.
刘秀英 《河南中医》2002,22(3):66-66
从《神农本草经》收载中药 36 5种发展到现代本草书籍收载的 5 70 0多种 ,中药品种是随着时代变迁、品种变异、部位分列及新品种的发掘而逐渐增加。由于中药品种繁多 ,往往导致临床用药混淆 ,影响中药疗效。笔者调查发现 ,以下 5种情况是造成中药临床应用混淆的主要原因。1 书籍收载差异我国历代本草书籍出版较多 ,由于某些书籍刊印中有差异 ,致使临床混淆。如五加皮与香加皮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将五加皮列为香加皮别名。因此本地区有将二种不同药物混淆应用者。《中国药典》收载之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 ,即北五加皮。五加之…  相似文献   

17.
正1.目前市面上由于真品五加皮较少,常见以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替代,处方用名:香加皮,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但无补肝益肾之功,注意鉴别。2.香加皮:外表面灰棕色至黄棕色,具栓皮层,栓皮层松软呈鳞片状,且易剥落,具特异香气,味苦;正品五加皮,表面灰褐色,无松软栓皮层,具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可以鉴别。味微辣而苦。无特异的香加皮香味,香加皮有毒,不可多服、久服,易使心脏受损。注意临床应用与鉴别。  相似文献   

18.
口服五加皮中毒死亡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沈某某 ,男 ,2 6 ,因右下肢踝部扭伤 ,1个月后仍红肿疼痛 ,某日从市场书摊购得一书介绍用五加皮与酒同煎服治脚风痛有“特效”,便从药店购五加皮 15 0 g,用水煎汤后冲白酒一次服完 ,服后即出现头晕眼花 ,声音嘶哑 ,呼吸困难 ,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等症状 ,经给予输液给氧、人工呼吸等抢救治疗无效死亡。按 :古代本草所载的五加皮系来源于五加科植物 ,而现代使用的五加皮药材有南五加和北五加之分。南五加即上述五加科植物。北五加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 ,习称香五加。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定为香加皮。北五加皮使用地区相当广…  相似文献   

19.
五加皮与香加皮为不同科属植物,其性状特征较为相似,常混淆使用,本文从二者的性状特征、理化鉴别及显微鉴别找出主要区别点,为鉴别五加皮与香加皮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应用较为混乱,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把五加皮与香加皮互为代用,严重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来源不同,性状不同,虽然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祛风湿、壮筋骨的临床作用,但是两者科属、性、味、化学成份、药理作用不一样,不可混用。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