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议感冒辨证与变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伤寒、温病与感冒症的病因病机对比分析,就临证辨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加以总结归纳,以便初涉临床者掌握感冒及有关常用方剂的适应证、辨证变治中的临床辩证思维方法,以缩短临床对感冒的治疗周期,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就“通”法治疗温病发热的理论依据、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郁”存在于卫、气、营、血的各阶段,“通”是治疗发热的重要原则,指出温病发热多兼夹证,治疗用药勿忘“通”。  相似文献   

3.
温病邪在卫分的治疗是用辛凉解表法的。叶天士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温病初起治用辛凉是温病区别于伤寒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在临床实际中,由于患者素体阴虚,阳虚的差异,影响着发病后邪正消长的变化,温病热化证虽多,而阳虚寒化者亦间有之,如断然不用辛温是不符合辩证施治原则的。  相似文献   

4.
舌诊是温病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温病邪在营血其舌必红降或绛紫,绛舌是温病营血病证的辩证关键。但温病气分、湿热、阴虚、温疫等病症也可见绛舌;且其它疾病也有紫舌之征,临床须详细审辨,四诊合参,方能准确施治。  相似文献   

5.
三焦辩证气化用药的理论体系应在湿热类温病“证”辩证层次中扎根,6版《温病学》教材,三焦辩证的纲领处于有头无足式的悬空,说明我们对温病隐态系统,学层淀积的思辨模型,缺乏元哲学的认同,教材的设计需要提倡开放式的多元学术内容,使温病学教学适应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6.
温病在其病程演变过程中,常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由于其病证性质有温热与湿热之分,故其证治截然不同。 温热类温病,由于热炽与津伤的原因,临床上常表现出小便不利。如《温病条辨·中焦篇》17条:“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传世温病鸿篇巨制《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后世非议者甚众。大抵认为此证若是温病,则不当用温治温;倘若不是,则不当列于各温病条下。吴氏自注称谓此证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寒温并见,称之伤寒或温病均无不可。近代温病大家金寿山先生虽赞同桂枝汤之施,但批评其小注与条文自相矛盾,认为据此应为伏气温病,桂枝汤断不可用。可见,金氏以为本条应是新感温病,方可用桂枝汤。详究前后认为,据吴鞠通原意,本条应为新感引动伏气。对伏气温病,历来有两种见解:一种是承袭《素…  相似文献   

8.
浅谈“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金培祥(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温病,治则历代温病学家,根据其临证心得,对温病之机理证治,各抒已见,皆有发挥。但对保津养阴之强调,则几无例外。“保津”、“养阴”、“复其津”、“救其阴”在《温热论》、《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9.
正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起病急骤、热象偏重、传变迅速、易化燥伤阴,甚至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卫分证是温病的初起阶段,指温邪初犯人体,肺卫功能失调所表现出来的证候类型[1]。对于温病卫分证的治疗,古今医家各抒己见,却扑朔迷离,模棱两可,唯叶天士之言字字珠玑,其法在临床上可取得立竿见影之效。然而细细斟酌  相似文献   

10.
发热者外感即内伤,而不明原因的疑难发热辨治为临证之难。通过收集导师周亚滨教授临证治疗疑难发热的验案,阐发周师治疗疑难发热的辨证体系思路,构建以伤寒六经辨证、脏腑内伤辨证再到温病辨证的体系。精选周亚滨教授临证治疗发热验案来诠释基于不同的辨证体系下辨治疑难发热的思路,以此启发在疑难发热的治疗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温病辨病分期审证论治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温病辨病分期审证论治的辨治学理论,认为温病临床应首先辨病,在此前提下按卫气营血病机层次分辨病期,于卫、气、营、血病期中据病变所在之脏腑气血阴阳变化等动态地审证辨证,据证确立相应的治法方药,如此则提纲挈领,不仅适应当前与未来温病临床发展的需要,而且和叶天士等温病学家的温病辨治学思想相吻合。而现行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纲领的思路,只能笼统地概括温病发展过程的4大类证候,难以确切具体地表达不同温病的特征和本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发热是小儿常见病证和就诊原因,现代中医多从治则、治法、治疗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发热的治疗须以辩证分型为前提,目前相关研究显示小儿发热证型较多,证候复杂,不利于临床医师准确把握。而"证素"是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是中医辨证的关键与核心。进行小儿发热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医师提高辩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对温病诊治中禁忌思想的认识中国政法大学校医院李玉平温病是由外感温热之邪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易化燥伤阴为特点的一类外感热病。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深人发展,治疗外感热病宗《伤寒论》的理法方药,已不能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到明清时代,温病学说日臻成熟,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辩证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发热临床以肌肤热感,体温超过37℃以上,伴有面红、目赤、口干、便秘、尿黄、烦躁、夜啼等症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根据证候不同,临床上一般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发热三种证型。采用推拿手法辩证治疗小儿发热36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温病气分证应注重清热养阴与活血化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气分阶段范围广泛,证情复杂。其特点是邪虽盛而正气亦强,正邪交争激烈,表现出发热、口渴欲饮、脉数有力等一派阳热有余之象。因此,叶天士创立了“到气清气”的治则,用辛寒、苦寒等寒凉之品清解气分热毒,使其外达而解。从传统理论及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气分证...  相似文献   

16.
温病恶寒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温病的基本特征。对发热一症 ,医生不论从主观还是从客观都较易获取 ,而恶寒纯是病人的自觉症状 ,无论初学还是临床多年者 ,正确地获得恶寒症状并非易事。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 ,对温病中恶寒一症进行探讨 ,旨在寻找较为直观的恶寒辨证方法 ,以期有益于临床。1 表证的恶寒表证恶寒 ,为外邪侵袭 ,卫阳被郁 ,肌表失煦所致。古人说 :“有一分恶寒 ,便有一分表证”。说明恶寒在表证中的诊断价值。温病都有发热 ,只要在疾病初期 ,获得了恶寒特点 ,就可果断地判断表证。表证恶寒具有以下特征 :1寒热的同时性 :是温病卫分证恶寒的最基本特征 ,…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温病清肺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的温病清肺方法。肺经蕴热,大法清肺,是为温病治肺主法。据兼证不同,又有清肺泄热、清热宣肺、清热化痰和清肺和络之异。笔者认为温病肺系病理特点肺热而气郁;叶氏用药特点微苦、微辛、微寒;治疗特点轻以去实;作用关键是使气机的壅滞得以疏通。  相似文献   

18.
李立 《中外医疗》2014,(16):196-198
蒙医学中将各类发热性疾病及传染病统称为温病,蒙医温病学中将各类发热性疾病及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辩证分型、诊治过程及预防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根据蒙医温病学的病机可将其分为8个主要病期,包括未熟热、增盛热、热病山滩界、空虚热、隐伏热、燥灼热、散播热、陈旧热;每个病期的证型并不相同,在临床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现就蒙医温病病因病机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清营益气液降低家兔营分证体温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复制家兔温病营分证模型,采用清营汤、清益液腹腔灌注,分别观察其改善家兔营分证症状和降低体温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清营汤与清益液均有明显降低模型兔体温和减轻症状的作用,而清益液效果尤佳。认为在治疗温病营分证时,在传统的清营养阴治法的基础上加入益气之品,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初起多见表证,温病学称为卫分证。临床以发热与恶寒并见为基本特征,与“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是一致的。因感邪与患者体质各不相同,证候表现便有差异。一、风温初起,咳嗽明显,陈平伯《外感温病篇》首条提纲中列为必有之证,显示肺失宣降。此时,“肺”是病变的重心,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