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癌性贫血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对癌性贫血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关系,重组人类促红素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可能的副作用以及对肿瘤本身的影响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预示它有可能成为第一结束输血依赖性和消除输血危险的治疗方法,对纠正癌性贫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癌性贫血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其与血红蛋白(Hb)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EPO含量,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与Hb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含量为2.62±0.95μg/L(n=43),显著高于不伴有贫血的癌症患者(1.70±0.41μg/L,n=39)和正常对照组(1.59±0.69μg/L,n=94)。癌性贫血患者血清 EPO含量与 Hb水平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8293,P<0.01)。结论 癌性贫血患者血清内源性 EPO水平增高,提示对此类患者检测血清 EPO水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贫血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50%的癌症患者在其病程中将会出现贫血[1];而化疗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进一步引起或加重癌症患者的贫血状态.输血可纠正贫血,但其不利方面众所周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作为输血的替代品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于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应用rhEPO治疗癌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EPO受体(EPOR)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且EPO能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还调节肿瘤细胞对放化疔治疗的敏感性.另有研究表明,EPO的应用不利于肿瘤的控制和预后.EPO对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和生存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癌症相关贫血的疗效、安全性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癌症相关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治疗组静脉滴注蔗糖铁每次100mg,2次/周;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亚铁每次300mg,3次/日;两组均同时皮下注射rHuEPO 40 000 IU/周;疗程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贫血状况和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治疗的安全性,并应用卡氏功能状态(KPS)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明显升高(P<0.001),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蔗糖铁注射液联合rHuEPO治疗癌症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富马酸亚铁联合rHuEPO,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多种非造血组织及肿瘤中发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对促红细胞生成的作用是已知的,然而,在肿瘤和非造血组织中,这种激素被认为可以刺激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本文主要阐述EPO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总结EPO与肿瘤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EPO对肿瘤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生成素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是 194 8年Bonsdor与Jalsvisto首先发现的。它是一种调节体内红细胞系增殖和分化的多肽类激素。EPO刺激骨髓中红细胞样前体细胞产生红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unit erthroid ,CFU E)和红细胞样爆发形成单位 (burst formingunit erthroid ,BFU E)。 1985年应用基因重组技术 ,获得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 ,r huEPO) ,其作用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85例血液系统肿瘤和79例非造血系统肿瘤贫血患者血清sTfR和EPO水平.并对其中36例急性自血病(AL)和41例初治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TfR和EP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系统肿瘤和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清sTfR和EPO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初治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血清sTfR和EPO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初治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内源性EPO水平增高.贫血可能不是由于机体EPO产生不足所致:A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T爪和EPO水平的变化与骨髓红系造血状况有关,可作为临床化疗效果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晚期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以及常规抗贫血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次150U/kg,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8周,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比容,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的第4周和第8周,有效率为33%(10/30)和67%(20/30),对照组效率为10%(3/30)和17%(5/30);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比容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相比较没有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KPS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EPO可以有效的治疗胃癌相关性贫血,改善患者贫血状态,临床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分析 EPO 与贫血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 226 例 1293 人次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EPO 水平,分析 EPO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消化道肿瘤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0.29±0.01) g/L, E P O 水平为(52.25±129.64) IU/L。贫血和 不贫血的肿瘤患者 EPO 有显著性差异(Z=-27.80, P<0.05, 双侧)。不同程度贫血患者的 EPO 有显著性差异(X=126.26, P<0.01, 双侧)。 IV 期患者和其他分期患者 E P O 水平分别为(60.05±141.43) IU/L 和(21.80±28.69) IU/L,有显著性差异 (X=52.47, P<0.01,双侧), 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22.24±19.66)g/L 和(130.98±16.95)g/L,有显著性差异(X=47.87, P<0.01,双侧)。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患者贫血程度及 EPO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贫血多为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肿瘤患者血清 EPO 水平异常增高,且肿瘤晚期和转移患者 EPO 水平增高更明显。分析化疗和贫血 及 EPO 的关系还需要考虑更多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慢性炎性贫血(ACD)大鼠模型中对hepcid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反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C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比较药物干预组(EPO)与非干预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内hepcidin mRNA表达的差异与贫血的关系。结果ACD组hepcidin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贫血明显;腹腔注射EPO后,hepcidin mRNA的表达降低,贫血改善。结论hepcidin可能参与了ACD的发生,EPO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hepcidin mRNA表达来影响铁代谢治疗ACD,及早降低hepcidin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卵巢癌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表达,以及重组人EPO(rhEPO)对卵巢癌细胞增生的影响,探讨rhEPO在癌性贫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RT-PCR方法检测人类卵巢癌细胞株 HO-8910 EPOR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EPO对卵巢癌细胞凋亡及增生影响。结果 卵巢癌细胞表面有EPOR的表达,rhEPO干预后卵巢癌细胞增生受到抑制(P<0.01)。结论 EPOR在卵巢癌细胞株HO-8910有表达,rhEPO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生。rhEPO可用于卵巢癌伴发的贫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中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的表达 ,并研究其与肿瘤病理分级、Ki- 6 7、CD10 5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检测 4 9例人脑胶质瘤中 EPO、Ki- 6 7、CD10 5的表达。结果 EPO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 (χ2 =15 .19,P<0 .0 1) ;与 Ki- 6 7、CD10 5的表达密切相关 (F 分别为 19.4 5、16 .4 2 ,P值均 <0 .0 1)。结论  EPO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EPO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 ,促进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4.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肿瘤本身或肿瘤相关治疗(主要是放、化疗)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疗效、预后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CRA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达卡巴嗪抗B16细胞活性的影响及与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B16 细胞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EPO与达卡巴嗪联合应用时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PO对B16细胞Bcl-2、Bcl-xL、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16细胞表达EPOR mRNA和蛋白。EPO能有效减少达卡巴嗪诱导B16细胞的凋亡(P<0.05),EPO作用后,B16细胞Bcl-2、Bcl-x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B16细胞表达EPOR,EPO可调节化疗药对B16细胞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Bcl-2家族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Li M  Lu Y  Chen XQ 《癌症》2008,27(6):667-67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最早被发现在红系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多种不同非造血器官及组织中有EP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并发挥促血管形成及组织保护效应。最近的多项研究发现,EPO及EPO-R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EPO/EPO-R的自分泌/旁分泌通路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及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有关,确切机制需进一步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相关贫血。研究证实其能增加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红细胞输注,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亦有随机试验报道了rh-EPO治疗的患者相对安慰剂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下降。我们对EPO及其受体在非造血组织尤其是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功能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1例NSCLC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及2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PO和EPO-R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PO-mRNA和EPO-R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18和0.60±0.13,在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23±0.09和0.17±0.09,在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分别为0.19±0.11和0.13±0.09。EPO mRNA和EPO-R mRNA 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 mRNA和EPO-R mRNA的表达与NSCL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吸烟史均无关(P>0.05)。结论 NSCLC中EPO/EPO-R mRNA 高表达,提示EPO/EPO-R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过程,因此可将其表达水平作为NSCLC的辅助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城市发生率最高的肿瘤。虽然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总体预后仍旧很差。由于多数肺癌患者都处于疾病的进展期,因此,以缓解症状和维持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姑息治疗是肺癌治疗的主要目标,甚至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 alfa,EPO)对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输血需求以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将79例Hb≤12.0g/dL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EPO8000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持续8周(EPO组);对照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best supportive care,BSC)(BSC组)。观察两组化疗期间Hb变化、输血需求、QOL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EPO组的平均Hb水平保持在12.0g/dL以上,而BSC组的Hb下降。EPO组的Hb反应率为53.8%,明显好于BSC组7.5%(P〈0.0001)。EPO组和BSC组的输血需求分别为7.7%、30%(χ2=6.388,P〈0.05)。8周时,EPO组的FACT-An贫血及乏力平均分数变化分别为(2.16±12.84)、(3.58±10.52),BSC组分别为(-4.43±13.42)、(-5.34±11.14)(P〈0.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 EPO能使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保持Hb水平、减少输血需求、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血液肿瘤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和患者内源性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水平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0例血液肿瘤贫血患者sEPO水平,对有治疗指征的患者给予rhEPO。结果 应用rhEPO治疗血液肿瘤缓解组患者的贫血,其效果明显优于血液肿瘤未缓解组患者;sEPO水平偏低者,应用rhEPO临床疗效较好。结论 血液肿瘤未缓解者sEPO水平高,红系造血功能缺陷,对rhEPO治疗反应差;而血液肿瘤缓解者sEPO水平趋于正常,骨髓红系造血功能恢复,应用rhEPO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