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治疗癫剂量、疗效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245例次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结果:达有效血药浓度(4~12 μg·mL-1)193例次(78.78%),低于下限45例次(18.37%),高于上限7例次(2.85%).结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癫患儿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36例联合用药的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药合用时有55.1%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6%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药合用时有61.1%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8.9%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抗癫药物的联合应用须慎重。  相似文献   

3.
李伟明  管宁等 《医药导报》2001,20(2):106-106
近 2 0年来 ,许多资料显示抗癫药物 (AEDs)会使癫恶化 ,即原有类型癫发作增多 ,或激发新的癫类型。临床上可见以下 4种情况 :①非特异性的药物中毒表现 :即患儿仅出现癫发作加重 ,而无其他中毒表现 ,减少剂量或取消不必要的多药治疗后就可好转。②药物选择失误。③药物副作用。④抗癫药物引起的脑病和多种类型混合发作的儿童癫性脑病[1] 。1 药物过量早已报道苯妥英钠 (PHT)中毒量可致癫恶化。国内报道PHT致癫恶化发生率 8.6% [2 ] 。Dhana报道 4例卡马西平(CBZ)中毒的患者中 ,有 1例出现一系列全身性…  相似文献   

4.
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CBZ)治疗小儿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癫患儿使用CBZ的血药浓度谷值,并分析结果。结果:血药浓度在4~12 μg&;#8226;mL-1治疗范围内、<4 μg&;#8226;mL-1和>12 μg&;#8226;mL-1的例次百分比分别为59.22%,40.29%和0.49%。结论:癫痫患儿服用CBZ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癫药物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又生  曾莹  徐楚鸿  王霞 《医药导报》2004,23(3):0196-0197
常用的抗癫药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近年来,测定这3种药物血药浓度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酶联免疫(EIA)法、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其中80%采用的是HPLC法,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同时测定多种抗癫药物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缓释制剂(德巴金)治疗小儿癫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丙戊酸钠缓释片/糖浆治疗78例癫患儿,并密切观察其发作控制的程度,嘱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结果完全控制58例(74.4%),显效10例(12.8%),有效5例(6.4%),无效及效差5例(6.4%),总有效率93.6%。结论丙戊酸钠缓释制剂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药,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小儿癫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儿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198例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卡马西平 (CBZ)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测定CBZ全血药物浓度。结果 :达有效血药浓度 (稳态谷浓度 4~ 12 μg·mL-1) 170例次 (85 .9%) ,低于有效血药浓度 2 3例次 (11.6 %) ,高于有效血药浓度 5例次 (2 .5 %)。结论 :儿童各年龄段体内CBZ代谢差异、与其他抗癫药物的合用、采血时间正确与否 ,是影响儿童CBZ血药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CBZ)治疗小儿癫癎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癫癎患儿使用CBZ的血药浓度谷值,并分析结果.结果:血药浓度在4~12μg·mL-1治疗范围内、<4μg·mL-1和>12μg·mL-1的例次百分比分别为59.29%,40.29%和0.49%.结论:癫癎患儿服用CBZ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结果: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稳定谷浓度4~12 mg·L-1)42例次(93.3%),低于有效血药浓度3例次(6.7%).结论:儿童各年龄段体内卡马西平代谢差异、药物生物利用度差异及代谢的自身诱导,是影响儿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作用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唐荣福  于星 《医药导报》2003,22(3):165-166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仪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 μg•mL 1,在此浓度范围抗癫作用较好,低于此范围抗癫作用较差,高于此范围可增加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疗效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予中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结果利培酮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显效率为80.0%,有效率90.0%,副作用少,无1例诱发癫发作.结论利培酮可作为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0例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患者 ,予中小剂量利培酮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后 2 ,4 ,6,8周末分别以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不良反应量表 (TE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评定。结果 :利培酮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显效率为 80 .0 % ,有效率 90 .0 % ,副作用少 ,无 1例诱发癫发作。结论 :利培酮可作为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缓释制剂 (德巴金 )治疗小儿癫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丙戊酸钠缓释片 /糖浆治疗 78例癫患儿 ,并密切观察其发作控制的程度 ,嘱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结果 :完全控制 5 8例(74.4% ) ,显效 10例 (12 .8% ) ,有效 5例 (6.4% ) ,无效及效差 5例 (6.4% ) ,总有效率 93 .6%。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制剂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药 ,使用方便 ,疗效显著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是小儿癫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儿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年龄、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儿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1547例/次,将病人的药历等详细资料逐一录入数据库,利用SPSS10.0软件辅助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儿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剂量和疗效之间存在相关,体内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结论: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个体化给药、鉴别诊断和了解病人的依从性,以便更好地发挥抗癫痫药的作用,卡马西平抗癫治疗的血药浓度不必过分强调有效浓度低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抗癫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萤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128例癫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结果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且癫发作得以基本控制的占82.56%,25.00%的患者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治疗范围而癫发作仍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联合用药中42.86%的患者癫发作得以控制。结论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提高癫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减少毒副作用,但需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卡马西平肝药酶诱导作用,代谢物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给药方案等。  相似文献   

16.
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801例服用一线抗癫癎药物病人的血药浓度进行分类汇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药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病例百分率差异显著(P<0.01),分别为丙戊酸钠(VPA)75.2%、苯巴比妥(PB)67.3%、卡马西平(CBZ)53.1%、苯妥英钠(PHT)20.8%。VPA使用率最高,为60.5%,其血药浓度存在性别差异(P<0.01)。CBZ血药浓度存在年龄差异(P<0.01)。多药联用血药浓度升高的病例增加(P<0.01),以PHT/CBZ方案最为突出。CBZ/VPA、PB/VPA方案在控制率、安全性方面比较好。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03-2009年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偏振荧光法对口服丙戊酸钠(255例)、苯妥英钠(33例)、卡马西平(48例)、地高辛(141例)的病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的受检例数最多,在3种抗癫药物中占75.89%;苯妥英钠的受检例数最少。卡马西平达到正常血药浓度范围的比例为72.92%(35/48),位于3种抗癫药物之首。地高辛位于正常血药浓度范围的有114例,占80.85%(114/141)。结论:监测血药浓度具有重要作用,需结合临床表现来确定监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托吡酯辅治难治性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2例难治性癫患者进行加用托吡酯治疗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发作减少≥ 5 0 % 17例 ,减少 2 6%~ 49% 4例 ,疗效较佳 ;各种类型癫之间发作减少差异不显著 ;与不同抗癫药物合用疗效无差异。结论 :托吡酯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癫药 ,能与常用抗癫药物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丙戊酸钠(VPA)治疗癫疒间病例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 183例次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疒间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1 763例次(55.39%)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μg/mL),<50μg/mL者1 262例次(39.65%),>100μg/mL者158例次(4.96%)。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个体化差异大,其抗癫疒间的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20.
癫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控制发作 ,合理、科学地应用抗癫药物 (AEDs) ,70 %~ 80 %癫患者的发作可以得到控制。然而 ,还有 2 0 %~ 2 5 %的患者仍不得不忍受发作不能控制的痛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双重折磨 ,部分患者变成了难治性癫。坚持AEDs的应用原则 ,是控制癫发作的关键。目前 ,临床上最有效的第一线AEDs有 6种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扑米酮及乙琥胺。近年来 ,新的AEDs不断发展 ,已用于临床有效的新的药物 :氨己烯酸、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奥卡西平、非氨酯等。这些新一代AEDs主要用于治疗婴儿痉挛、Lennox Gastaut综合征、肌阵挛性癫以及复杂部分性癫发作等难治性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