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肝门部胆管癌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胆管内肿块(5例),胆管壁局限增厚和管腔狭窄(12例),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3例强化,14例延迟强化。结论:胆管壁局限增厚、胆管内肿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较特征性CT征象,MSCT扫描结合薄层三维重建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指发生在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1],早期诊断比较固难,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CT检查是该病诊断和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2]。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不断升级换代,后处理成像已成为影像诊断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发现及明确诊断CCA起到重要作用[3]。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113例CCA的MSCT后处理重建图像,以探讨其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肝门胆管癌及邻近结构侵犯的价值.方法 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分析肝门胆管癌的大体类型及邻近结构侵犯情况,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比较,评价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 ①病变表现为肿块型18例, 管壁浸润型9例, 结节型2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②根据Bismuth-Corlette胆管受侵犯分型法,术前诊断准确率为79.3%;③肝门血管受侵犯诊断准确率为59%;④肝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50%.结论 多层螺旋CT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方面,诊断价值较高;而显示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诊断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平贵  郭勇  杜秀琴   《放射学实践》2009,24(4):405-407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全部受检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及胆管曲面重组;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的各期CT表现。结果:胆总管癌19例,肝门区胆管癌16例。直接征象为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环状不均匀增厚、结节状或肿块状改变。胆管曲面重组可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狭窄或闭塞全貌。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以静脉期强化为主。结论:合理应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外胆管癌的直接征象,对确立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或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20例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7例仅行增强扫描.结果 肝门区胆管癌15例,胆总管癌12例;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方式的胆管癌CT表现各具特点,除延迟强化等直接征象外,肝叶萎缩,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亦具有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肝外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3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1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3例有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门静脉积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诊治证实的肝门静脉积气的影像资料,9例患者做了急诊MSCT平扫检查,其中2例患者还做了肠系膜CT血管造影术(CTA)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CT平扫在肝脏内的外周范围见条状气体低密度影,其中轻度积气3例、中度积气5例,1例肝外门静脉也见积气影,为重度积气;9例中2例小肠缺血性坏死引起重、中度的积气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小肠缺血性坏死、2例为腹内感染引起中度积气经手术后痊愈,1例为肠梗阻引起中度积气及2例消化道肿瘤坏死、1例为胃手术后引起轻度积气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MSCT能发现肝门静脉积气,提示患者病情改变,早期识别原发原因,对指导临床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检查中的36例疑为结肠癌的患者行低张水或3%泛影葡胺充盈结肠,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观察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作出诊断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乙状结肠5例,升结肠12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8例,盲肠5例;大体病理呈息肉型或肿块型18例,溃疡型6例,浸润型或狭窄型12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结果符合率100%。术前CT分期与术后分期总符合率91.1%。结论 MSCT在结肠癌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伤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外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肝内胆管癌5例,CT平扫为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由边缘向中央逐步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病灶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肝门胆管癌6例,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或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充盈缺损、轻中度强化的肝门软组织肿块。中下段胆管癌12例,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病变以上胆总管扩张、病变处胆总管狭窄、中断,梗阻近端胆管壁不均匀增厚、腔内见软组织结节影或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肝内胆管癌及肝门部胆管癌根据CT动态增强表现不难作出诊断,胆总管癌须认真分析CT薄层放大增强表现鉴别其他低位梗阻性胆道疾病后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地显示膀胱癌的大小和数目,较好地显示膀胱癌的大体形态、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评价膀胱癌侵犯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处于较高水平;CT定性诊断准确性达到93.90%.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膀胱癌最具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技术关键在于薄层和增强多期扫描,这对于发现病灶、大体分型、分期和定性诊断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直接征象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 应用MSCT对19例无痛性黄疸患者行上腹部常规平扫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25和60s双期增强扫描,15例应用增强扫描数据行三维图像重组,以3级评分法,判断MSCT对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直接征象的显示能力。分析病变胆管的形态学特征、胆管受累范围。19例均经手术病理(15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4例)证实为胆管细胞癌。结果 15例行三维图像重组者有14例显示肿瘤直接征象和肿瘤累及范围,19例行25和60s双期增强扫描者分别有8例和7例显示肿瘤直接征象和肿瘤累及范围,三者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注药25s时肿瘤强化最明显,表现为肝总管管壁环行增强、增厚、管腔局部狭窄或完全闭塞,三维图像呈模拟染色体样表现,并可观察到病变远、近端胆管内播散结节。结论 MSCT在注射对比剂后25s扫描,病变增强最明显;三维重组图像可观察胆管的直接征象和受累范围。  相似文献   

12.
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方法:对MSCT连续性诊断为肝门区胆管癌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62例患者分别依次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所有图像均采用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判断病变类型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02年TNM分期判断病变分期。62例均经手术病理(54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8例)证实。结果:62例全部为肝门胆管癌,6例MSCT术前评估不可切除与术中评估一致,56例术前MSCT评估手术可切除中有2例术中评估为不可切除,MSCT诊断可切除组与术中诊断可切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组较平扫、增强扫描更能提高早期诊断的符合率(P〈0.05)。结论:MSCT对肝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高,对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30个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变区或其周围见胆管扩张,其中15例见肝包膜回缩征,11例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9例。门静脉期11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14例均有延迟强化;增强检查能更清楚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MSCT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作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19例作延迟扫描;22例作多平面重建。结果:肿块型24例,浸润狭窄型3例,腔内生长型1例。平扫多呈低密度,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呈轻至中度周边强化或网格样强化,门静期及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并向病灶内部延伸,12例病灶中央出现延迟强化。相邻肝脏局限性萎缩或肝包膜凹陷11例。合并肝内胆管扩张21例,结石6例,肝门及/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本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8.6%。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对周围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SCTA在腹部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卵巢肿瘤患者28例30侧,采用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供血动脉成像,MIP显示"卵巢血管蒂"(OVP)征,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判断肿瘤起源的准确性.结果28例30侧卵巢肿瘤患者中,最大径5.2~19.5 cm,平均9.3 cm.子宫动脉卵巢支(ROAU)、卵巢动脉(OA)显影率分别为96.7%(29/30)和56.7%(17/30).29侧ROAU供血,1侧OA供血,16侧OA参与供血.肿瘤定位诊断敏感性为100%(30/30).OVP发生率76.7%(23/30),定位诊断敏感性为85.2%(23/27).结论MSCTA通过显示肿瘤由ROAU、OA供血及卵巢静脉(OV)引流,能准确诊断腹腔异位卵巢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其中12例共38个病灶(非癌变组4例17个病灶、癌变组8例21个病灶)可清晰显示,测量各扫描期肿瘤的CT值及平扫胆管内胆汁的CT值.搜集近期行腹部CT检查表现正常的40名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和4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胆石症组,测量其平扫胆管内胆汁的CT值,用于和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比较.非癌变和癌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组织各期相CT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远端胆管扩张情况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正常对照组及胆石症患者的平扫胆汁CT值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6例中,肿瘤位于肝左叶者8例,肝右叶者1例,左、右叶均受累者1例,肝门部1例,胆总管3例,肝右叶及胆总管均受累者2例.胆管内肿瘤呈乳头状11例、扁平状3例,两种形态并存者1例,1例CT未发现明确肿瘤组织,仅见胆道系统扩张和胆管结石.非癌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25.8±8.0)、(37.7±10.3)和(51.7±17.1)HU,癌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值分别为(38.4±10.2)、(56.6±18.0)和(68.4± 13.4) HU,癌变肿瘤CT值高于非癌变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0、-3.549和-3.767,P值均<0.01).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平扫胆汁CT值(中位值为5.8 HU)高于正常对照组(中位值为0.4 HU)和胆管结石患者(中位值为2.4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854和2.765,P值均<0.01).16例均见肿瘤近端胆管扩张,11例合并远端胆管扩张,癌变肿瘤远端胆管扩张> 100%者7例,多于非癌变组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合并结石,其中3例结石位于病变区域,3例结石距病变部位较远.结论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常见于肝左叶,多呈乳头状;CT平扫肿瘤密度偏低,动态增强后呈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癌变的肿瘤组织CT值高于未癌变者;肿瘤近、远端胆管均可扩张;胆汁的CT值比正常人及胆结石患者稍高;可合并肿瘤区域或非肿瘤区域的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成像(MSCT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输尿管病变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方法,获得完整的肾-输尿管-膀胱图像。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17例输尿管内高密度结石并显示输尿管壁增厚、狭窄。12例输尿管肿瘤,显示管壁局限增厚,管腔鼠尾状狭窄,有异常强化。2例输尿管结核,见输尿管壁广泛不均匀增厚,1例肾盂输尿管结合部狭窄,并清晰显示狭窄部位、程度、肾盂积水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输尿管疾病的部位、病因及肾盂积水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包括CA19-9、CA125、CEA、AFP)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占位患者(包括34例IMCC和40例非IMCC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34例IMCC的CT表现;比较CT单独诊断IMCC及CT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阳性,AFP阴性)诊断IMCC的准确率;进行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IMCC 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28例肿瘤内有囊变坏死区,6例体积较小者病灶内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环状、网格状轻度强化者16例.门脉期和静脉期3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门脉受侵4例,所在肝叶萎缩8例,邻近肝包膜凹陷15例,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6例.CT单独诊断IMCC的准确率为66.2%(49/74),CT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准确率为83.8%(62/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CC的典型CT表现为动脉期轻度边缘环状强化,门脉期、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CT联合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提高IMCC的诊断准确率;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