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种类、中药注射剂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抗中,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的ADR共87例。结论: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剂的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2012年收集的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所涉中药注射剂品种及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占26.39%;72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有70例采用静脉给药;72例不良反应是由6类17个品种所致,累及人体6大系统。结论 医院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尽量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4例使用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比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不良反应与药品种类相关,清热解毒类药和心血管类药所占比例最大,为38.10%和33.33%,症状以过敏和消化道症状多见。结论: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给药可发生不良反应,应加强药品监管和使用规范,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镇江市12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种类、中药注射剂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抗中,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的ADR共87例。结论: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剂的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卢立忠  牛岩辉 《吉林医学》2012,33(28):6122-612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原因,进而提高经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方法:对近几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6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52例,占83.9%;呼吸系统4例,占6.5%;循环系统3例,占4.8%;消化系统3例,占4.8%。结论:应加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改进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水平,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上报的10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例不良反应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7.6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3例,占77.57%。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1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结合临床进行一些预防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他相关因素,为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致死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83-2009年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及其他相关资料中有关中药注射剂致死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致死病例报道涉及18种中药注射剂;严重过敏是中药注射剂致死的主要原因;未遵循中医理论辨证用药,给药方法 不合理可能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应引起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各种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避免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78例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ADR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注射剂为引起ADR比例最高的中药剂型,占比46.15%;其中以活血化瘀类药物占多数,静脉给药引起ADR占比最高,为62.82%;皮肤及其附件为主要的累及器官,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较为常见。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以及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于临床安全用药的监控,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苏利红  朱秀琪 《包头医学》2011,35(3):156-157
目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药学监护中需要关注的药学信息要点,开展药学监护。方法:对静脉给药过程中,中药注射剂的溶媒选择、对症用药、药物配伍、药物剂量、静脉给药速度、给药间隔和疗程等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药学监护中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各个环节相关药学信息的关注和监控,以减少中药注射剂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结论: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童绥菊 《吉林医学》2011,(19):3947-394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2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认为中药注射剂与不良反应发生肯定有关的11例(28.2%),很可能有关的19例(48.7%),可能有关的9例(23.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后5~60 min。联合用药者17例,占43.6%,其中两药联用者12例,三药联用者5例。结论:应辨证用药,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药理机制,合理选药,谨慎联合用药,注意药物剂量和用法,加强患者用药时的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中药注射剂应用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3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病例中性别、年龄、发生时间情况,并分析发生部位与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剂型情况。结果 38例不良反应患者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年龄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部位来看,用药部位局部最多,其次为皮肤,其他则比较少见;从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剂型来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最多,其次为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血塞通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尽管不高,但应加强重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年龄与发生时间来看,老年人容易发生,发生时间集中在30 min-5 d,而且发生部位与中药剂型比较突出,临床应加强重视,针对性处理,才能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张璐芳  路然  付玉喜  李萍  王薇  田晨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5):2648-2649+2700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危害,并分析相应的预防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河北省中药注射剂的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法:收集河北省两个医院2017—2022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80例,对患者基线资料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的中药种类、症状体征等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应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龄患者中>50岁占比较大,症状体征累及系统中以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为主,涉及12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排名前两位为热毒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结论:应针对不良反应的不同特点加强三级综合医院的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包括:科室用药培训、中药技术人员的配备,煎药室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等,以提高中医科室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特点与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中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1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有关;2中药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1 h之内,基本上都出现在5 d之内;3中药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附件。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多发人群是妇女和老年人,多发时间在用药后1 d之内,已注射剂最常出现问题。因此,在临床药学监测、医药警戒方面应多关注上述环节,尽可能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47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47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ADR的临床表现多以皮疹为主,其次为胸闷、头痛等。结论中药注射剂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医院对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提高,陆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为临床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2日至2014年4月22日期间,对这2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时间进行探讨。结果:200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中,共有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共有32例患者在药物使用当天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64.00%。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在用药当天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症处理,进一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针对本院2008年7月~2009年6月上报的53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关系密切,以注射剂、静脉滴注居多;ADR的临床表现多为皮肤损害,其次为发热、头痛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对中药ADR的监测应视为重点,对静脉给药应慎重,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0~2013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上报的29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高,占84.83%,其次是口服给药,占9.66%,经眼用药占3.79%,经耳给药占0.69%,经鼻腔给药占1.03%。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发生例数为72例(占24.83%),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发生例数为52例(占17.93%),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大,占12.41%。结论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集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有关;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