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CPP)女童乳房发育年龄与母亲初潮年龄及母亲身高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并测查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子宫卵巢、B超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实验,对ICPP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simple premature thelarche, SPT)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ICPP女童的母亲月经初潮年龄(11.66±1.35)岁显著低于SPT组(12.93±1.66)岁和正常对照组(14.03±0.58)岁(P<0.01);2)ICPP女童母亲身高(154.13±3.61)cm显著低于SPT组(159.80±4.71)cm及正常对照组(159.50±2.33)cm(P<0.01);SP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ICPP组女童的乳房开始发育年龄与母亲月经初潮年龄、母亲身高均具有显著直线正相关(P<0.01)。 【结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乳房发育年龄与母亲初潮年龄及身高关联性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母亲的身材矮小与性早熟或青春期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天津市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7年5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11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127例,同时按照年龄进行1∶2配对,分别选取220例和254例发育正常女童作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址附近有污染工厂、母亲初潮年龄≤13岁、塑料制品使用频率、动物性食品或高蛋白饮食和含防腐剂色素食品是单纯乳房早发育的危险因素(OR=9.061、22.220、2.980、6.508和14.069,P均<0.05);服用营养滋补品、使用成人洗漱护肤品、含激素类食品和母亲初潮年龄≤13岁、海产品饮食是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危险因素(OR=3.071、2.445、4.063、2.809和2.849,P均<0.05)。结论 天津市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发病危险因素较多,与母亲初潮年龄、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性早熟儿童家庭社会行为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性早熟的主要家庭社会行为因素,为儿童性早熟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性早熟患儿和120例非性早熟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父母经常学习或咨询育儿知识、家长溺爱、常多吃动物性食物、常食营养滋补品、课外体育运动时间、家庭关系等因素在两组儿童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父母经常学习或咨询育儿知识、常多吃动物性食物、常食营养滋补品、曾连续用过成人化学用品、课外体育运动时间、家庭关系等因素与儿童性早熟有相关性(P<0.05)。结论:常多吃动物性食物、常食营养滋补品、接触成人化学用品、课外体育运动时间少、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在儿童性早熟发病中起重要促进作用,父母经常学习或咨询育儿知识是儿童性早熟的保护性因素;加强幼儿父母的育儿知识教育、改善家庭关系、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日常行为及适度体育锻炼有利于降低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单纯乳房早发育和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临床意义,为预防性早熟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专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性早熟女童84例,其中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乳房早发育组和中枢性性早熟组;根据国际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分类方法,将性早熟组女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另选取80例健康女童为对照组。记录并统计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骨龄(BA);骨龄与生活年龄比值(BA/CA)、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峰值(P-LH)、促卵泡雌激素峰值(P-FSH)、血清雌二醇(E2)水平,采用25-(OH)D水平评价维生素D水平。结果 性早熟组女童血清25-(OH)D水平为(53.02±20.64)n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女童[(74.32±14.30)n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P<0.05);中枢性性早熟组女童25-(OH)D水平[(36.09±11.83)nmol/L]低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55.29±23.0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7,P<0.05)。25-(OH)D不足组与25-(OH)D缺乏组骨龄(BA)、实际年龄(CA)、BMI-SDS、身高SDS、体重SDS、LH、FSH基础值、E2、P-LH、P-FSH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不足组P-LH[(30.31±13.45)U/L]和P-FSH[(22.66±7.70)U/L]与25-(OH)D正常组P-LH[(10.67±9.34)U/L]和P-FSH[(17.12±9.23)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3.127,P<0.05);25-(OH)D缺乏组P-LH[(32.39±14.56)U/L)]和P-FSH[(25.09±10.56) U/L]与25-(OH)D正常组P-LH和P-F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5、5.242,P<0.05)。 结论 性早熟女童维生素D水平减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性早熟的发生及进程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晶  魏梅  陈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3):268-270,284
【目的】分析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规律,提供儿童BMI人群参照值。【方法】采用2005年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其中城区男童4 737人,女童4 718人,郊区男童4 149人,女童4 108人,分22个年龄组,共计17 712名健康儿童的体重和身(长)高测量值,分别计算出BMI百分位数值并绘制曲线。【结果】7岁以下儿童的BMI存在性别、年龄和城郊间差异,男童比女童高,城区比郊区高。十年间BMI值有增长,在3岁后变化趋势明显,BMI依次增高顺序为1995郊区,2005郊区,1995城区,2005城区。BMI峰值出现在4~6个月。【结论】获得7岁以下儿童BMI人群参照值,为研究儿童超重肥胖的判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某城区6~20岁男性儿童青少年青春期性征发育现状,以及该群体性早熟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6~20岁男性儿童青少年2 189名,检测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数据:首次遗精年龄、睾丸体积、外生殖器、阴毛。9岁前阴毛、外生殖器达TannerⅡ期(P2、G2),或睾丸体积达4 mL者被定义为性早熟。结果 城镇男性儿童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阴毛、外生殖器开始发育的年龄均早于农村男性儿童青少年,其中外生殖器开始发育年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岁以下男性儿童青少年545名,依据睾丸体积≥4 mL、外生殖器发育达到G2、阴毛发育达到P2诊断的性早熟率分别为2.8%、0.6%、0.0%。结论 重庆某城区男性儿童青少年首次遗精、睾丸、外生殖器及阴毛开始发育的年龄存在城、乡差别,且有性早熟情况发生,应广泛开展男性青春期发育的相关研究,为建立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评定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沈阳市沈河区3所幼儿园530名2~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儿童SID检出率为40.9%,轻、重度分别为28.5%和12.4%。男童45.0%,女童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各年龄组间的SID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交流良好、母亲生育年龄高可能是SID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21、0.34,P<0.05)。收入过高、出生时有异常情况、幼儿期过敏可能是SID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99、1.82、1.84,P<0.05)。出生6个月内人工喂养是本体觉统合功能失调的危险因素(OR=5.90,P<0.05)。 【结论】 2~6岁儿童SID率较高。家庭情况、围生期健康因素可能对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镇江市区4~10岁儿童性早熟发育现状及其诱发引起性早熟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防治儿童性早熟发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对镇江市区9个街道共3 442名4~10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确诊性早熟发育儿童42例,其中女童35例,男童7例,检出率为1.22%,女童性早熟检出率是男童的5倍,且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肥胖和超重儿童性早熟检出率高于正常体重组;常服用保健滋补品、儿童饮料和人工饲养水产及动物肉类的儿童性早熟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性早熟发育的检出率较高,与日常饮食习惯及体重变化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儿童性早熟发育的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纯乳房早发育(PT)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卵巢、子宫超声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80例性早熟女童资料,将其中40例ICPP女童纳入ICPP组,40例PT女童纳入PT组,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收集并填写ICPP、PT女童的基线资料、卵巢及子宫超声征象,绘制ROC曲线分析卵巢、子宫超声征象对ICPP的诊断价值。结果 ICPP组的子宫长径[2.648(2.38,2.96)cm]、卵巢长径[2.686(2.51,2.84)cm]、子宫体积[(2.36±0.52)cm3]及卵巢体积[(1.75±0.41)cm3]均比PT组[2.309(2.17,2.49)cm、2.212(1.87,2.64)cm、(1.38±0.36)cm3及(1.14±0.33)cm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P组的年龄[(6.62±0.52)岁]、乳房发育年龄[(6.22±0.47)岁]、卵巢前后径[(1.18±0.32)cm]、B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血糖、血脂代谢指标临床特点及与性早熟的相关性,为肥胖儿童保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条件的肥胖儿童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符合纳入条件的非肥胖儿童50例设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试儿童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GB)、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血脂代谢相关指标:血清尿酸(B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同时对所有受试儿童进行阴毛Tanner发育分期、乳房Tanner发育分期以及睾丸Tanner发育分期评价,判定受试儿童是否为性早熟。比较两组受试儿童血脂代谢相关指标、血糖相关指标、性早熟率差异。比较两组受试儿童性早熟与非性早熟儿童上述指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儿童的血糖指标、血脂代谢指标进行等级资料转换后,将其与性早熟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其与性早熟的相关性。结果血糖代谢指标比较:观察组受试儿童FGB、2hPG、GHb均高于对照组受试儿童(P<0.05);血脂代谢水平:观察组受试儿童BUA、HDL低于对照组儿童,TG、TC、LDL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观察组儿童中男性儿童睾丸Tanner评分、阴毛Tanner评分、女童乳房Tanner评分、女童阴毛Tanner评分及性早熟率均高于对照组男童、女童(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儿童FPG、2hPG、GHb、TG、TC、LDL与性早熟呈正相关,BUA、HDL与性早熟呈负相关(P<0.05)。正常儿童上述指标与性早熟无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儿童中血糖、血脂代谢指标与性早熟关系密切。临床应重视对肥胖儿童中血糖、血脂指标异常儿童进行性早熟相关筛查,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促进肥胖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江苏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项目以后出生的24 683例1.5~3.5岁出生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了解其生长发育状况。【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使用统一制定的儿童随访调查表,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将得到的结果和1995年我国九市城、郊区以及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无论城区还是农村,男童身高、体重都高于女童;②城市男童各个年龄组身高、体重数值均高于农村男童。大多数年龄组城市女童身高、体重高于农村女童;③江苏省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儿童身高、体重都高于1995年九市城、郊区儿童;④除了33个月和3.5岁组男、女童身高略低于WHO参考标准以外,其余各组身高、体重都高于WHO参考标准参考标准;⑤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96%和3.32%;低体重2.72%;营养不良0.39%。【结论】江苏省1.5~3.5岁儿童的体格发育存在城乡和性别差异,超重和肥胖可能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隐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宝安区2005-2010年城区集体儿童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常见病患病率变化趋势,针对性预防,促进儿童身心发育,降低常见病患病率。 【方法】 对2005-2010年宝安城区46所托幼机构60 817人次的历年健康体检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宝安城区在园儿童男/女比呈先降后升趋势,2005年男/女比最高为1.035,2008年男/女比最低为1.010;男女身高及体重达标率和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贫血、龋齿、营养不良患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肥胖患病率呈先降后升趋势(P<0.05),视力异常及男、女童心理行为异常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 【结论】 宝安城区在园儿童体格发育良好,预防和干预肥胖、视力异常、心理行为异常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求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血浆骨骼生长标志物NTproCNP水平变化,以及其与IGF-I 和雌二醇之间的关系。 【方法】 16名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16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女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骨龄。骨龄评价采用TW2法。ELISA测定血清IGF-I和C型钠尿肽前体氨基末端肽(NTproCNP);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 【结果】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与正常对照组女童血浆NTproCNP水平分别为(18.92±8.62) pmol/mL和21.74(13.12) pmol/mL(Z=2.34,P<0.05);血清IGF-I水平分别为(867.50±318.15) ng/mL和(522.41±228.33) ng/mL(t=3.59,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37.19± 16.08) pg/mL和19.00(4.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5)。血浆NTproCNP水平与血清IGF-I无相关性,二者与雌二醇也无相关性。 【结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循环骨骼生长标志物NTproCNP升高。  相似文献   

14.
王荻兰  杨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56-4159
<正>近年来内分泌干扰物引起儿童性早熟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报道显示内分泌干扰物也可引起婴幼儿性早熟。婴幼儿性早熟多以单纯乳房早发育为主,单纯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是指女童在8岁之前出现乳房发育而无其他性成熟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CPP)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simple premature thelarche, SPT)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瘦素(leptin)、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28例ICPP及32例SPT女童BMI、血清IGF-1和leptin的水平,并以26名正常青春发育期女童及30名未发育女童作为对照,观察BMI及血清IGF-1、leptin水平的相互关系;以IGF-1及leptin为诊断指标,对ICPP进行诊断试验评价。 【结果】 ICPP组女童血清IGF-1及l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SPT及未发育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正常青春发育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组女童IGF-1及leptin水平均与BMI呈正相关(r=0.67,0.71,P<0.01);正常青春发育组女童IGF-1及leptin水平均与BMI亦呈正相关(r=0.63、0.68,P<0.01);SPT组、未发育组女童IGF-1及leptin水平均与BMI无相关关系(P>0.05)。IGF-1>319.47 ng/mL对诊断ICP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6.3%、95.6%;leptin>6.32 ng/mL对诊断ICP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5%,95.7%,94.8%。 【结论】 IGF-1和leptin水平的测定可作为ICPP诊断的参考指标,对鉴别ICPP与SP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IGF-1和Leptin可能是激活GnRH脉冲分泌的相关代谢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性早熟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02例性早熟儿童(研究组)和200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等多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结果研究组儿童平均年龄(8.74±2.11)岁,对照组儿童平均年龄(8.52±2.03)岁,两组儿童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骨龄、身高、体质量及BM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瘦素、LH、FSH、T及E2等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和睦、母亲初潮年龄、居住区域、家庭中使用塑料制品、言情类电视剧、小说、服用营养滋补品、动物性食品或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洋快餐及食用含防腐剂、色素食品等是影响儿童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性早熟与家庭关系、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母亲初潮年龄等因素有关,改善家庭关系,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预防和降低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针对已经发生性早熟儿童,家庭和学校应及时进行适合的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教育,及时疏导,避免性早熟对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孤独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围生期危险因素及相关家族史之间的差异。 【方法】 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100例孤独症儿童、60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以及80例发育正常儿童的围生期及家族史资料,应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分析三组儿童围生期危险因素及家族史之间的差异。 【结果】 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有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儿童(35.0% vs 6.3%,P<0.001;31.7% vs 6.3%,P=0.005),而孤独症组和精神发育迟滞组的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三组儿童有孕期疾病史的比例存在差异(28.00% vs 45.00% vs 26.25%,χ2=6.635,P=0.036),但两两比较后发现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孤独症组母亲的孕龄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P<0.001),与精神发育迟滞组差异不显著,而精神发育迟滞组与正常儿童组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三组儿童围生期缺氧或窒息史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8.00% vs 10.00% vs 2.50%,χ2=3.589,P=0.166)。在胎产次、孕周、生产方式、产重上,三组儿童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家族史的阳性率不相上下,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晚孕可能是孤独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榆林地区儿童体内微、常量元素状况及饮食行为的关系,为合理制定不同发育阶段儿童膳食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对7 396例1~7岁儿童进行了微、常量元素的测定,并与饮食行为之间进行比较。 【结果】 榆林区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常、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其中锌、铁、钙缺乏情况最为严重,缺锌居第1位(49.80%),缺铁居第2位(41.85%),其次为缺钙(29.91%)。各年龄组常、微量元素锌、铁、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儿童普遍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儿童血锌与血铁明显高于饮食行为习惯差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榆林地区1~7岁儿童部分常、微量元素缺乏较普遍,并与饮食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应加大宣传力度,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浙江省湖州地区女童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暴露水平,探讨其与女童性早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分泌专科的84例性早熟女童作为性早熟组,选取同年龄段无乳房发育的女童5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女童晨尿中5种PAEs代谢产物的浓度,分别为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丁苄酯(MBz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同时结合患儿的血清性激素基础值、BMI值、骨龄、子宫卵巢体积和LHRH激发峰值,比较和分析3组间的差异。结果:(1) 134例尿液样本中,5种PAEs代谢产物检出率依次为MBP (54.39%)、MEHP (41.22%)、MMP (1.75%),MEP和MBzP未检出;性早熟组尿液中MBP和MEHP检出率及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MBP)~2=9.007,χ_(MEHP)~2=8.323; HMBP=14.15, HMEHP=8.08; P0.05)。(2)性早熟女童中,尿液MBP和MEHP检出组子宫体积为(2.72±0.75) cm~3,大于未检出组[(2.34±0.81)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骨龄与实际年龄差检出组[(1.56±0.57)年]大于未检出组[(1.22±0.4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3)湖州区县乡镇女童MBP和MEHP的检出率为71.1%,显著高于城区女童尿液检出率47.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χ~2=4.619,P=0.032)。结论:PAEs污染与女童性早熟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水平升高与骨龄进展,生殖器官提前发育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儿保更新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将同期出生的46名正常新生儿和46名高危儿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对照组,新模式组的正常儿和高危儿除常规模式儿保外,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对照组只做常规模式儿保。各组均在3、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的测评。 【结果】 1)3月、6月和1岁时,高危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逐步提高,到1岁时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已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生后3月时,正常新模式组的DQ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6月和1岁,正常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纳入常规儿保中的更新模式,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利于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