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动脉化手指末梢血与足背动脉血血气分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旭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094-1095
目的:探讨动脉化末梢血与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方法:用AVL-945自动血液气体分析仪对92例住院患者动脉化末梢血和动脉血作对比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对一般患者,动脉化末梢血与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对循环衰竭患者,动脉化末梢血的pH和PO2低于动脉血,而PCO2高于动脉血。对呼吸衰竭患者,Ⅰ型呼衰患者的PO2动脉血比指血低,pH和PCO2两者相近,Ⅱ型呼衰患者的pH和PCO2动脉血比指血低。结论:动脉化的末梢血只适宜于一般患者的血气监测,不能用于危重患者的血气监测。  相似文献   

2.
沈丹 《河北医药》2004,26(5):370-370
采取动脉化的末梢血进行血液气体分析,简捷、病人痛苦小,日益受到临床的欢迎。末梢血动脉化后的血液测定结果是否与动脉血的测定结果一致,我们对此进行了对比实验。将临床一部分病人在测定动脉血血气分析的同时,采取动脉化的末梢血同时测定血气分析,观察两者的测定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评价人体血液的酸碱和血气情况一般采用动脉血为标本,而近年来不少实验室采用毛细血管动脉化之耳垂血标本,其能否完全代替动脉血,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为此我们对211例受检者的动脉血及其毛细血管动脉化之耳垂血作了对比观察,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4.
过去,测定血液气体(简称血气)和酸碱度多采用动脉血,用血量多,不易被患者接受。目前国内多数实验室使用丹麦 Radi-ometer 厂产 MBS_3Mk_2型微量血气分析仪,改用动脉化毛细血管血(以下简称毛管血),采血量仅约0.1ml。所谓动脉化,系指末稍部位的血管经热  相似文献   

5.
动脉化末梢血血气分析结果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病人常需监测血气变化,但反复多次动脉穿刺护理操作难度大,且患者不易接受。因此,我们同时进行了动脉血气和动脉化末梢血血气测定,以探索简便可行、创伤小、便于反复不断监测血气的采血方法。一、资料和方法采血对象为本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的危重病人及...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我市三个医院1975年度收治的肺心病曾做血气分析者93例,其中70例重复测定2次以上。全部病例符合1973年肺心病全国会议诊断标准,采取阿氏(Astrup)法测定动脉血或动脉化耳血测定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根、过剩碱、氧分压等,现对有关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及对酸碱平衡失调类型评定原则: 血酸碱度(pH):7.36—7.44,代表总酸度正常或代偿性酸碱中毒。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5—45毫米汞柱代表呼吸因素。标准碳酸氢根(SB):22—27毫当量/升,缓冲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动脉血行气体分析结果差异。方法X拯4位桡动脉置管患者由同一护士在同一时间从桡动脉置管中分别用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和肝素化后的2mL一次性注射器采血1.6mL,立即在床旁血气分析仪上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比较两种注射器采集的动脉血标本PaO2及PaCO2的差异。结果PaO2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O2检测,统计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它们的差异仅1mmHg左右,在临床上是没有意义。结论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一次性注射器气体分压检测结果临床上并无差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舒丽清  毕小春  韩建荣  许志辉 《江西医药》2010,45(10):1027-1028
目的探讨检测肾动脉血流参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血、尿β2-微蛋白(β2-MG)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68例原发性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的双侧肾脏段动脉(SRA)及叶间动脉(IRA)血流频谱,对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血、尿β2-MG等生化检查正常组肾内段动脉血流参数基本正常,叶间动脉舒张未期流速、阻力指数较正常组相对增高,但差异不显著。高血压患者伴有血、尿β2-MG等生化检查增高组患者SRA及IR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VS)及舒张未期血流速(Vd)较正常组低,以舒张期为甚。SRA及IR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加速时间延长。当叶间动脉RI〉0.65和PI〉1.00时,早期肾功能指标出现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可反应继发性肾灌注的改变,为临床诊断和预测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韩晓景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77-2677
对2003年5月~2004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9例,经颅多普勒(TCD)资料进行分析,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中收缩期血流速度(VP)和脉动指数(PI)值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男4  相似文献   

10.
孙小兵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43-74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按预后将患者分成未愈组和对照组;比较未愈组和对照组血乳酸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未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连续监测可用于评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CDUS)与超声造影(CEUS)对不同类型肝癌及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DUS及CEUS对经临床证实的369例437个不同类型肝癌病灶及合并的PVTT进行血供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分析。结果①肝癌血供灌注呈多样性:肝动脉血供为主型占72.8%(318/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型占16.7%(73/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兼动静脉瘘型占8.2%(36/437),门静脉血供为主型占2.3%(10/437)。②PVTT血供灌注也呈多样性,即肝动脉血供型或双重血供型。③肝癌血供的CEUS初始强化形态与肿瘤血管分布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CEUS可明确判定肝癌及合并的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对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胸腔气体分析对引流管堵塞气胸患者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晖  贾玮  李月川 《天津医药》2011,39(6):527-529
目的:探讨2次胸腔内气体分压测定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对引流管堵塞气胸患者进一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于已行经皮肋间插管水封瓶引流术,但引流管堵塞患肺仍未复张的患者,抽取胸腔内气体。先后2次行气体分压测定,同时抽取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2次气体分压测定结果和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胸腔p(CO2)、胸腔p(O2),判定患者引流管堵塞后气胸的类型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结果:49例患者中,判定为闭合性气胸30例,交通性气胸16例,张力性气胸3例,2次气体分析结果结合临床气胸类型总体符合率为97.96%(48/49)。结论:以胸腔内气体分压测定结果为依据,能准确判定患者的气胸类型,并可采取科学有效的排气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血气分析对了解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病情不稳定,需要加强医疗监护的危重患者,动脉取血进行血气分析和应用监测仪两者结合,可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应用的合理性。现将足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经常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 O2和 CO2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士接触到动脉血采集也相应增加。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血标本主要从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而桡动脉为体表暴露部位,位置表浅故进针角度小,贴近桡骨而易压迫止血及观察出血情况,采血方便,因其对患者的损失较小,适于反复多次采,故而桡动脉采血在工作中较为常见。我科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采用40度角进针采集动脉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危重患儿脑脊液(CSF)与动脉血酸碱、气体分析的联系。方法对50例危重患儿同步监测CSF和动脉血酸碱、气体分析。结果CSF与动脉血的酸碱及气体分析中pH、PO2、PCO2、HCO-3、BE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P<0.01、P<0.01、P<0.01),其中CSFpH、HCO-3、BE均值较血液低,CSFPCO2较动脉血PaCO2高;CSFPCO2与动脉血PCO2有正相关性(r值为0.764,P<0.01),CSFHCO-3与动脉血HCO-3有正相关性(r值为0.788,P<0.01),CSFpH与动脉血pH相关性低(r值为0.49,P<0.01)。结论部分CSF与动脉血酸碱气体分析数据明显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实测动脉血数据推测CSF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6.
王妍  陈慧  冉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808-2810
目的 研究健康人中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与心室间隔厚度的关系.方法 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二指标反应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采用超声多普勒测定68例健康人(男16人,女52人)的IMT、FMD和室间隔厚度( IVST).结果 健康人中IVST与IMT呈正相关(r=0.394,P=-0.001),与FMD呈负相关(r=0.337,P< 0.01),IVST也与年龄和收缩压呈正相关.以IVST为因变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MT和FMD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健康人中IMT、FMD和IVST相关,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心室间隔厚度.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动脉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升高,有加重急性发作期患者缺氧的倾向,同时受血中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影响。现就此对45例CC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对呼吸功能障碍和心肺复苏使用人工呼吸的病人,为了解病情及治疗效果,常需反复多次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这类病人日病情危重、循环差,取血的难度较大。我们总结了50例次呼吸衰竭病人动脉取血的体会,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1岁~82岁,其中1例病人先后采血7次。本组病例取血成功率100%。未发生并发症。 2 体会:①股动脉是取血的常用部位,但在穿刺时要求病人平卧,外展下肢。而危重呼吸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尘肺病的诊断和对患者肺功能的判别主要依赖于肺功能检查,可反映肺组织功能状态,且操作简单,受到患者及临床医师的推广;动脉血气分析可反映机体缺氧情况和程度,进一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探讨尘肺病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及其间关系,笔者将我县2家医院收入的尘肺病患者共126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7,(1):45-4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及脐动脉血流阻力评分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妊娠24~26周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并分娩的孕妇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至妊娠结束,根据其妊娠结局分成子痫前期组(n=84)和未发生子痫前期组(n=84),分析并统计其子宫动脉及脐动脉血流阻力评分,评估其最佳临界值。结果:子痫前期组的子宫动脉及脐动脉阻力综合评分为(3.5±0.2)分,高于未发生子痫前期组的(2.0±0.1)分;3分是子宫动脉及脐动脉阻力评分的最佳临界值(P<0.05)。结论:子宫动脉及脐动脉血流阻力评分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显著,可作为预测子痫前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