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定区829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使听障儿童聋而不哑。方法对嘉定区4个产院自2002年4月~2004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测试,以及对确诊为先天性听障儿家长进行高危因素调查。结果新生儿听力测试初筛率为82.2%,未通过率为8%;复查率为70.4%,复查未通过率为11.7%;最终确诊为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45‰。听障儿童高危因素调查中,胎儿宫内窘迫为首位因素。结论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随访追踪,提高复查率,使聋儿聋而不哑。提高产科质量,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低体重儿的出生,减少孕期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健康教育在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 调查1 216例接受健康教育及与896例未接受健康教育的产妇及其新生儿,比较两组家长对筛查的认知接受度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结果 经健康教育后,新生儿听力的初筛率、复筛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目的 、必要性、结果的认可,以及对筛查结果和复查随访的接受度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度,有助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产科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UNHS一般都在医院的产科或妇幼保健机构完成,产科医护人员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对保证UNHS的初筛百分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产科于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94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东莞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通过多中心合作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基本资料。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40Hz听性相关电位(40HzAERP)技术诊断。结果:该研究实际筛查17360例,筛查率为89.1%。初筛通过15624例(90.0%)。需复筛的1736例,实际复筛1597例,复筛率92%,复筛通过1491例,复筛通过率93.4%。41例复查ABR其中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39例,减去2例假阳性,该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2.25‰。结论:新生儿听力普查十分必要。DPOAE是一种快速行之有效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两步筛查法可及早发现听力损失,听力筛查、诊断、康复统筹运作是使聋儿得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236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方法 采用诱发畸变耳声发射(DPOAE)对2 367 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连续监测异常者,最后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确诊。结果 5 例听觉障碍,其中单耳聋2 例,双耳聋3 例。中度听觉障碍2例,重度听觉障碍3 例。结论 DPOAE测试是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听力筛查1 124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能反应耳蜗外毛细胞和/或其周围结构的功能状态,可以发现明显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具有客观、敏感、准确、无创等特点,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首选方法。另外,为了解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也就是通过率最高。对1124名正常新生儿分别于生后2、3、5d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根据调查,每1000名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1名~3名听力障碍。我国现有0岁~7岁聋儿80万人,每年还以3万名的速率递增。世界各国的情况也大致相仿。为此,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发表声明,倡导新生儿听力筛查,要求至少在出生3个月内对所有新生儿或婴儿进行听力筛查。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成立了防聋机构,发起世界范围内的防聋运动。1998年欧洲发表共同声明,呼吁各国尽早开展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3个月左右进行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等诊断性听力检查,并跟踪随访。结果初筛覆盖率为86.10%,初筛未通过率34.20%,复筛未通过率6.5%,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占筛查总人数4.69‰。结论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不同日龄新生儿诱发性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例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1~5天逐日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I)POAE)的测试。了解不同日龄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的特征,探讨应用OAE作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随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其TEOAE和DPOAE检出率和反应幅值逐步提高,新生儿生后第1~2天的检出率和反应幅值显著低于第3~5天,至生后第3~5天.TEOAE和DPOAE检出率接近或达到100%,反应幅值也趋于稳定。结论:应用TEOAE和DP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其日龄至少应在3天或3天以上,测试TEOAE和DPOAE快速、方便,不失为普遍性新生儿听力筛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层地区医院内两步听力筛查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4月出生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并接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筛查的新生儿,医院内第一次初筛单耳或双耳未通过的新生儿于出院前进行第二次初筛或生后42天进行复筛.记录听力筛查时间及双耳筛查结果,按完成听力筛查的时间将新生儿分组,分析通过率与筛查时间的关系、医院内一次初筛和两次初筛后总的通过率,以及医院内第二次初筛与42天复筛两组人群的通过率.结果 (1)完成听力第一次初筛的新生儿共10 060例,总体通过率49.1% (4944/10 060),通过率随出生后筛查时间的延迟而提高.(2)未通过第一次初筛的新生儿中30.0% (1535/5116)出院前接受第二次初筛,通过率78.4%(1204/1535),两次初筛后总体通过率61.1% (6148/10 060),与一次初筛通过率(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3,P<0.001).(3)未通过医院内听力初筛的婴儿中39.1% (1531/3912)于42天接受复筛,通过率92.7%(1420/1531),与医院内第二次初筛通过率(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3,P<0.001).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是影响通过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出生后筛查时间的延迟,初筛通过率逐步提高;医院内两步筛查可提高初筛通过率,但医院内第二次初筛通过率低于42天复筛通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2008-01/2010-12开封市妇产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变化趋势和相关因素,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MADSEN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收集2008-01/2010-12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资料按初筛、复筛及听力损伤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复筛未通过转耳科专业最终确诊。结果初筛漏筛率从12.80%降低到1.55%,未通过率从22.35%降低到10.84%;复筛漏筛率从41.79%降低到5.07%,未通过率为2.16%~3.51%,明显低于初筛;共确诊15例听力损伤患儿。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漏筛率逐年降低,复筛未通过率明显低于初筛,新生儿听力损伤主要分布在经过新生儿病房治疗出院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对儿童智力发育有严重的影响,由于这两种疾病在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引起家长的注意,故常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因此,早期诊断是治疗CH和PKU的关键所在。我市自2001年7月起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现将2002~2004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日龄新生儿诱发性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1~5天逐日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测试.了解不同日龄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的特征,探讨应用OAE作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随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其TEOAE和DPOAE检出率和反应幅值逐步提高,新生儿生后第1~2天的检出率和反应幅值显著低于第3~5天,至生后第3~5天,TEOAE和DPOAE检出率接近或达到100%,反应幅值也趋于稳定.结论应用TEOAE和DP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其日龄至少应在3天或3天以上,测试TEOAE和DPOAE快速、方便,不失为普遍性新生儿听力筛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从1999年8月1日正式启动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在全市开展了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筛查及诊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0.1%~0.3%[1]。我国聋人口基数大,每年新产生聋儿较多。其中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的各种治疗方法,其疗效的保证都需依赖于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据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的报告,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其听损伤可以在3个月以内确诊[2],对及早制定治疗和康复计划非常有利。因此,及早发现小儿的听力障碍,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保障和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听力损伤(障碍)影响其言语能力、智力及行为举止,早期发现、治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3年10月开展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s)听力筛查.为探讨胎粪吸人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MAS)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现回顾性分析MAS患儿听力筛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耳声发射(OAE)和听觉脑干反应(ABR) 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该研究旨在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和ABR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差异和意义。方法:分别应用Smart-EP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和Smart-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仪对600例(1 200耳)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儿同时进行DPOAE和ABR检查,将两种方法取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600例(1 200耳)高危新生儿中,ABR的异常率(78.6%,943/1 200耳)远高于DPOAE的未通过率(22.3%,268/1 200耳);二种检查的共同阴/阳性率分别为20.8%(241/1 200耳)和21%(252/1 200耳)。1 200耳中有493耳DPOAE和ABR的测试结果一致,占41.1%;707耳的测试结果不一致,占58.9%。DPOAE测试的假阳性率为6.0%(16/268耳),假阴性率为74.1%(691/932耳)。结论: DPOAE仅反映耳蜗功能,单独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功能筛查的价值有限。ABR检查果相对可靠,NICU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先做ABR检查,ABR异常者再做OAE检查。ABR和OAE二种检测方法相互结合,方能提高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胎儿宫内窘迫对新生儿颅脑的损伤(附225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宫内窘迫是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的很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随着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病死率逐年下降,而儿童的脑性瘫痪、癫痫、智力低下、听力及视力障碍所引起的伤残率却反而上升,为了提高产儿的存活质量,减少或减轻围产期胎儿宫内窘迫对新生儿的危害,我们对我院一年中全部宫内窘迫的新生儿进行了头颅B超筛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股资料一、宫内窘迫新生儿共225例,男125例,女100例,<2500g11例、2500~3999g190例、≥4000g24例,<37周9例、37~41+6周197例、≥42周19例,生后1分钟Apgar评分1~3分14例、4…  相似文献   

19.
诱发畸变耳声发射法对49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小儿听力障碍的筛查方法.方法采用诱发畸变耳声发射法(DPOAE)对49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连续监测异常者,最后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确诊.结果DPOAE法筛查阳性36例(0.72%)经ABR确诊10例听觉障碍,其中单耳聋4例,双耳聋6例;轻度听觉障碍1例,中度4例,重度5例.结论DPOAE测试法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科工作者必须重视小儿听力筛查,早期干预,以达聋而不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加强新生儿筛查管理的方法。方法 我院通过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学习等手段提高筛查质量。结果 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对于预防及治疗某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