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确诊的冠心病病人200例作为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40例;单支冠状动脉狭窄90例,双支冠状动脉狭窄72例,三支冠状动脉狭窄38例。另选取健康者100名为对照组。对比CHD组与对照组non-HDL-C、D-D、Fg、EPCs水平,并根据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CHD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EPCs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AMI组non-HDL-C、D-D、Fg水平高于SAP组(P 0.05),UAP组与AMI组EPCs水平低于SAP组(P 0.05);AMI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UAP组(P 0.05),AMI组EPCs水平低于UAP组(P 0.05);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EPCs水平均低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EPCs水平低于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结论冠心病病人的non-HDL-C、D-D、Fg水平均升高,EPCs水平降低,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和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4 例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及对照组30 例。ELISA法测定血浆SDF-1α、TGF-β1水平;并冠脉造影,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①血浆SDF-1α、TGF-β1水平SAP组、UAP组、AMI组低于对照组(P<0.01),UAP组、AMI组低于SAP组(P<0.01),AMI 组低于UAP组(P<0.01);②血浆SDF-1α水平与SAP组、UAP组、AMI组Gensini积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P=0.0749;r=-0.69,P=0.0036;r=-0.76,P=0.0049;TGF-β1与各组Gensini积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9,P=0.1592;r=-0.71,P=0.0037;r=-0.77,P=0.0029;③血浆SDF-1α、TGF-β1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病变血管支数成负相关(r=-0.65,P=0.0218;r=-0.73,P=0.006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SDF-1α、TGF-β1水平降低,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西宁地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Hp)、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CHD患者122例(CHD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根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51例)、双支病变(48例)、三支病变(23例);另选27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检测各组血浆Hp、D-D水平,分析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HD组Hp、D-D水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上升(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CHD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D-D水平升高,Hp水平亦升高(P均<0.05);与同组单支病变者比较,三支病变者D-D水平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CHD患者血浆Hp水平与D-D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CHD患者血浆Hp水平可以为CHD危险分层提供一定的依据,D-D的增高是严重冠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对CHD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P、UAP、AMI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g/L)分别为2.47±0.30、2.53±0.49、3.02±0.54和3.26±0.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Fg水平(g/L)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中分别为2.66±0.54、2.98±0.54和3.22±0.69,3组间比较,单支与其他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与多支病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糖蛋白(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FIB-C)和血管内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ACS患者晨起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定血清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试剂盒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进行对照.结果 ACS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CD62p、GPⅡb/Ⅲa、 FIB-C和hs-CR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和SAP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5).冠脉病变程度不同上述指标也有所不同,急性闭塞组(AMI组)高于UAP组的三支病变组(均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均P<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也明显增高(P<0.05).ACS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 FIB-C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ACS组(P<0.05,P<0.01),且血小板活化程度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ACS患者CD62P、GPⅡb/Ⅲa、FiB-C及hs-CRP的浓度明显升高,且与冠心病类型和冠脉病变程度以及血糖水平有关系.高血糖状态可以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7.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5例,LVEF 75%共182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8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和正常组(16例);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52例)、双支病变组(49例)、多支病变组(64例)和零支病变组(40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LVEF。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零支病变组(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AMI和UAP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危险分层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人P-选择素(P-selection,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及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和203例正常人的Ps、vWF、CRP,并对AMI、UAP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作比较分析。结果:AMI、UAP病人血浆Ps、vWF、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冠脉三支病变组的Ps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参与冠心病发病,其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尿酸(SUA)水平与早发冠心病(PCHD)病变严重程度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PCHD的患者19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6例。另选正常对照组75例,比较4组患者Fg、血清尿酸(SUA)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随访6个月期间MACE发生情况的关系。再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浆Fg和SUA水平对PCHD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血浆Fg[(2.80±0.26)g/L、(2.85±0.32)g/L比(3.44±0.32)g/L、(4.25±0.35)g/L]、SUA[(306.56±15.55)μmol/L、(308.81±16.77)μmol/L比(349.48±15.59)μmol/L、(368.86±20.72)μmol/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且AMI组的血浆Fg,SUA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Fg、SU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50、0.743,P均0.01);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PCHD患者血浆Fg和SUA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或0.01)。同时ROC曲线示血浆Fg和SUA对PCHD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67、0.736]。结论: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可为诊断早发冠心病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期蛋白五聚素3(PTX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PTX3与冠脉病变范围、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HD)患者12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NC组)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入院时空腹血清PTX3水平,以及ACS患者(UAP组+AMI组)在入院规范治疗1周后的血清PTX3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血清PTX3水平,出院后3个月对ACS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①UAP组、AMI组的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SAP组、NC组(P0.05);SAP组PTX3水平亦高于NC组(P0.05);而UAP组与AMI组的血清PTX3水平无差异。②ACS患者经过1周规范治疗后,复查的血清PTX3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NC组的正常水平(P0.01)。③冠脉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的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④血清PTX3、hs-CRP和TC影响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死亡或因心脏事件再住院)(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PTX3水平显著升高,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PTX3水平增高。血清PTX3水平增高提示ACS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夏金喜  肖建民 《心脏杂志》2014,26(4):459-461
目的:探讨Fractalkine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临床情况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另设CAG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CAG结果分为单支、两支、多支病变组;观察各组血清Fractalkine水平。结果:冠心病组Fractalkin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3组血清Fractalkine水平,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血清Fractalkine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明显呈正相关。结论:Fractalkine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冠状动脉病情及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浓度(D-dimer,D-D)与冠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ACS患者8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D-D浓度,对ACS组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ACS患者被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25例,三支病变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D-D浓度。结果:血浆D-D浓度在ACS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51±0.202)mg/L:(0.320±0.170)mg/L,P0.01],且AMI组的明显高于UAP组的[(0.976±0.405)mg/L:(0.684±0.106)mg/L,P0.01];多支病变组的D-D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的[(0.832±0.225)mg/L:(0.488±0.162)mg/L,P0.01]。结论:血浆中D-D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程度不同的冠心病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确诊的冠心病老年患者205例中急性心肌梗死(AMI)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6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76例。病变支数:单支病变62例,双支病变67例,多支病变7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UA、SAP、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一氧化氮(N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降低(P0.05),AMIUASAP,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内皮素(ET)-1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显著增高(P0.05),AMIUASAP,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变程度不同的冠心病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均有所不同,且与AMI、UA和SAP或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冠卧病变、ET和A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MI和UAP的单支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8.2%和60%),而SAP的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1.3%),SAP的平均血管病变数、狭窄和闭塞数以及病变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UAP和AMI组(P<0.05),而UAP和AMI两组血管病变相似。AMI和UAP的血浆ET和ANP显著高于SAP组。提示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无法预测能否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ET和ANP可能在其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胱抑素C(Cys C)对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9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同时选取健康成人40名为对照组,检测入选者清晨空腹血糖、血脂、Cys C及UACR,明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Gensini积分情况,比较各组UACR和Cys C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3个亚组中UACR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中Cys C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AMI组中Cys C反而低于对照组(P<0.05),在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患者UACR和Cys C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而多支病变组患者UACR和Cys C也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UACR和Cys C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分别为0.647、0.652,P均<0.01)。结论 UACR和Cys 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UACR和Cys C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 D-二聚体(D-D)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三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198例临床确诊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7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98例,同时选取同期我院诊治的30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以及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对( hs- CRP)和D-D进行测定,采用循环酶法对HCY进行测定。 结果 ACS 组的HCY、hs- CRP和D-D 三者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 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患者血浆HCY、hs- CRP和D-D 水平均明显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患者。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CY、hs- CRP和D-D水平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圪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大于等于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 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患者血浆的CRP水平,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5例;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结果 CRP 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F=1.826,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4.232,P<0.01)及急性心肌梗死组(F=6.745,P<0.01)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F=7.925,P<0.01)以及三支病变组(F=9.467,P<0.01)中CRP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P水平与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31例作为冠心病组,病人血管狭窄程度50%;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病变者30例为对照组。将冠心病病人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IA)检测病人血浆IL-21浓度,分析IL-2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浆IL-21浓度明显增加(P0.01);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IL-21血浆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血浆IL-21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但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IL-2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IL-21水平在冠心病病人中表达升高,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Fn和Fg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8例。其中,ACS患者47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8例(SAP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对照者23例(Control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浆Fn水平,凝血酶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并结合改良的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标准分别比较血浆Fn和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管腔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浆Fn和Fg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P<0.05)及Control组(均P<0.01),SAP组血浆Fn和Fg水平亦高于Control组(均P<0.05)。血浆Fn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浆Fg水平在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双支病变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血浆Fn与Fg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r=0.381,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