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不和"患者的痰液量及其细胞成分.方法:采用高渗盐水诱导痰液,并作细菌培养,常法计算痰液细胞总数,涂片姬姆萨染色检查细胞类型,测定受试者的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iw,PEF).结果:"胃不和"患者的痰液量、痰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诱痰后PEF下降.经中药治疗有80.0%的病人症状缓解,上述指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痰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胃不和"可引起气道(非感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6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34例)和哮喘缓解期组(26例),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3组最大呼气流量(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E0)、中性粒细胞数(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的气道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宁  冯惠强  李慧  饶梅冰 《华夏医学》2001,14(6):770-771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 (GERD)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与痰液的变化。方法 :动态观察食管 p H和呼气流速峰值 (PEF) ,并作组胺激发试验和痰液检查。结果 :当食管 p H<5 .0时 ,1h后可见 PEF开始下降 ,并与 p H成正相关 (r=0 .97)。组胺激发试验有 40 .0 % (12 / 30 )出现阳性 ,但以轻度和最轻度为主。GERD患者的痰液量及其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胃食管反流可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和痰液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 (哮喘 )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6 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和哮喘缓解期组 (2 6例 ) ,2 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 ,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3组最大呼气流量 (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 (E0 )、中性粒细胞数 (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 ,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IL-5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作用.方法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所处疾病时期分为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每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痰诱导,并进行痰液标本的细胞定量、分类及IL-5浓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EV1%及FEV1/FVC自急性发作期组至正常对照组逐级增高(P均<0.01);急性发作期组、缓解期组痰液中细胞总数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IIL-5自正常对照组至急性发作期组均呈依次递增趋势(P均<0.01).结论 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液中不同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作用。方法收集20例哮喘、26例慢性COPD和12例健康者的诱导痰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痰液中白细胞介素(IL)-4和IL-8浓度,采用放免法检测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哮喘组痰液中嗜酸细胞比例增高,IL-4浓度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明显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P<0.05);COPD组痰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IL-8浓度明显高于哮喘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和COPD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气道慢性炎症,IL-4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而IL-8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6(IL-16)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8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10例过敏性体质患者和10名正常对照者的痰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痰中IL-16的含量,并以免疫染色技术检测CD4细胞和活化嗜酸细胞(EG2细胞)数。结果:哮喘患者无论是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痰液中IL-16水平与过敏体质但无哮喘的患者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经治疗后IL-16水平能达缓解期水平。此外,痰液中CD4细胞和IL-16水平比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74,P<0.01),痰液中EG2细胞数与IL-16水平比较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结论:IL-16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募集CD4T细胞从而在CD4T细胞所介导的哮喘气道嗜酸细胞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斯奇康(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5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13。受体激动剂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及其他常规分级治疗。观察组2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斯奇康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痰液中炎性细胞总数(Tcc),巨噬细胞(M),嗜酸细胞(Eo),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E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痰液中Tcc、M、Eo、N、L和GM~CSF有显著性差异(P〈0.05)。斯奇康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痰液中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恢复优于对照组。哮喘病治疗时加用斯奇康有利于气道炎症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痰液中炎性细胞的变化。方法留取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检测其细胞成分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的中性粒细胞数较其缓解期和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巨噬细胞数与哮喘各期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哮喘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不同发病时期气道内的炎性细胞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和痰液中IL-33的含量,探讨其含量与患者症状、肺功能、血液和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IL-33的含量,对哮喘患者行24 h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测试,依据FEV1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3组:FEV1≥80%为轻度哮喘组,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82例患者,同时期健康成人7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痰液以痰液诱导法获得,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同时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和肺功能最高峰值流速。结果: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液EOS总阳性率2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及缓解组的16.2%(P〈0.05);患者缓解及发作期FEV1与诱导痰中EOS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EOS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诱导痰液的EOS计数检查是判断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1例,以同期健康36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痰液以痰液诱导法获得,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析痰液EOS总阳性率及出现EOS百分比。结果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液EOS总阳性率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及缓解组的21.1%(P〈0.05或P〈0.01)。结论 EOS是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诱导痰液的EOS计数检查是判断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痰液中炎性细胞的表型,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哮喘(EA)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EA),观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2种炎性表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56例哮喘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纳入研究,应用诱导痰技术收集痰液并进行细胞学分析,将哮喘患者分为EA组86例、NEA组70例,并在哮喘患者吸入氟替卡松500 μg·d-1(治疗组)及安慰剂(安慰剂组)4周后,观察气道的反应性,进行哮喘生活质量评分。结果:NEA组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少于EA组(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EA组(P<0.05 );吸入氟替卡松500 μg·d-14周后,在EA组中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安慰剂组明显提高(P<0.01),乙酰甲胆碱PC20较安慰剂组增加 (P<0.05) ,治疗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较安慰剂组升高(P<0.05),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少(P<0.01);而NEA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乙酰甲胆碱PC20、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以及哮喘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在EA组和NEA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NEA特征为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少,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乙酰甲胆碱PC20、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以及哮喘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均不明显,而EA与之相反。临床上可根据哮喘患者痰液分析出细胞表型,从而对哮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者痰液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液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 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9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哮喘患者痰液MIP-1α水平, 同步测定哮喘患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含量及肺通气功能(PEV1 占预计值% )。结果哮喘轻、中、重度发作期患者痰液MIP-1α水平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 05); 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 差异具显著性(P<0. 05)。哮喘缓解期及发作期患者痰液中MIP-1α与FEV1 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0 539, -0 447, P均<0 05), 而痰液中MIP-1α与EC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 541, 0 527, P<0 05)。13例中、重度哮喘患者治疗后, 痰液MIP-1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痰液MIP-1α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并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0名健康对照。通过对观察组用药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所采集的血清以及诱导痰液上清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中趋化因子进行检测,并与哮喘患者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以及诱导痰液中eotax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后,eotaxin显著性下降,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哮喘发作组血清eotaxin浓度与FEV1%相关系数为r=-0.51127,两者呈现负相关。痰液eotaxin浓度与FEV1%相关系数为r=-0.4276,两者呈现负相关。结论: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哮喘患者eotaxin指标明显下降,eotaxin与FEV1%呈负相关,说明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eotaxin下降有关,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加高渗盐水吸入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130例,用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加5%盐水雾剂吸入诱导排痰,对照组单用5%盐水诱导排痰。观察两组患者所收集的痰液质量以及雾化前后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等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痰液中鳞状上皮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比较(u=1.47,P>0.05)和收集痰液量比较(u=-0.29, P>0.05),两组均为合格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 FVC、FEV1、PEF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应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加高渗盐水吸入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排痰效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并可减轻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痰诱导方法研究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方法28例哮喘儿童(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6例)进行痰诱导,测定诱导前后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化;对轻度和中度哮喘组于4h和8h后再重复诱导两次,集痰液涂片,进行总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500个细胞中的各类细胞的百分比.结果轻度和中度哮喘发作组诱导前后PEF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哮喘发作组诱导前PEF值为153.2±18.0ml/min,诱导后为121.4±12.3ml/min,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哮喘发作组4h和8h以及中度哮喘发作组4h的细胞计数与第1次相比,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哮喘发作8h的细胞计数与第1次相比,细胞总数和上皮细胞分类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细胞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哮喘轻度和中度发作的儿童进行痰诱导是安全的,而对重度哮喘发作的儿童进行痰诱导会引起PEF显著下降,具有一定的危险;轻度和中度发作儿童8h内重复诱导细胞计数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CP水平及其与气管炎症的关系。方法:测定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舒利迭治疗前后诱导痰ECP水平。结果:哮喘老人在急性期痰液中ECP水平显著增高(P<0.05);急性期痰液ECP含量与PEF(%)呈一种负相关趋势;治疗前后痰液中ECP水平的变化幅度较之血清EC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痰液ECP水平升高,痰液中ECP的测试为哮喘病的体外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痰诱导方法研究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方法28例哮喘儿童(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6例)进行痰诱导,测定诱导前后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化;对轻度和中度哮喘组于4h和8h后再重复诱导两次,集痰液涂片,进行总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500个细胞中的各类细胞的百分比。结果轻度和中度哮喘发作组诱导前后PEF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哮喘发作组诱导前PEF值为153.2±18.0ml/min,诱导后为121.4±12.3ml/min,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哮喘发作组4h和8h以及中度哮喘发作组4h的细胞计数与第1次相比,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哮喘发作8h的细胞计数与第1次相比,细胞总数和上皮细胞分类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细胞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哮喘轻度和中度发作的儿童进行痰诱导是安全的,而对重度哮喘发作的儿童进行痰诱导会引起PEF显著下降,具有一定的危险;轻度和中度发作儿童8h内重复诱导细胞计数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加高渗盐水吸入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用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加5%盐水雾剂吸入诱导排痰,对照组单用5%盐水诱导排痰.观察两组患者所收集的痰液质量以及雾化前后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等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痰液中鳞状上皮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比较(u=1.47,P>0.05)和收集痰液量比较(u=-0.29,P>0.05),两组均为合格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 FVC、FEV1、PEF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应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加高渗盐水吸入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排痰效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并可减轻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