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结节性病变患者行螺旋CT检查,其中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32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21例,肝局灶性结节病变10例,腰椎软骨结节7例。分析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螺旋CT能较准确地对结节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螺旋CT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可对结节性病变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变化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肺内良、恶性孤立性结节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参数。结果:CT灌注结果分析:BF、BV和PS在三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和炎性组的BF、BV、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且恶性组PS值高于炎性组(P〈0.01),恶性组BF、BV值与炎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定量测量肺结节血流模式,并且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内孤立性结节中的临床诊断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诊断为肺内孤立性结节的51例患者,均进行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对其病理结构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CT检查在结节总数、各种征象上与病理检验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在肺内孤立性结节中具有显著检查优势,是一种更为安全、病变诊断率较高的诊断方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者CT诊断良性肺结节29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诊断恶性肺结节21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增强扫描后的强化CT值较增强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良性肺结节患者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与恶性肺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89-94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技术,结合穿刺或手术病理、评价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d SPN)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50例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检查采用128层螺旋CT机,在Phillips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多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现(VR)等后处理。结果 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显示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优于常规轴位图像(P0.05);良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的出现率明显低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三维重组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性、炎症、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Ph ilips B rilliance 64层螺旋CT最新"摇篮灌注"成像技术通过对40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灌注扫描,调整灌注成像检查中技术参数,评价孤立性肺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记录其增强前密度值、增强峰值(PH)、孤立性肺结节与主动脉PH值的比值(S/A)以及孤立性肺结节的强化模式,计算孤立性肺结节的灌注值,结合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及血流模式联合诊断病变性质,所有病例与病理对照。结果: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P〈0.0001;P〈0.0001)和S/A比值(χ2=32.62,P〈0.0001;χ2=15.46,P〈0.0001)显著高于良性结节;而恶性和炎性结节之间的PH(P=0.96)和S/A(χ2=0.35,P=0.55)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炎性结节增强前密度低于恶性结节(P〈0.05)。恶性和炎性结节的灌注值均高于良性结节(P〈0.001,P〈0.01),而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灌注值之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63)。结论:Ph ilips B rilliance 64层螺旋CT最新"摇篮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良、恶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优化"摇篮灌注"成像技术参数有利于孤立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0例患者均进行了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在这30例患者中,有良性肺结节患者22例,有恶性肺结节患者8例。这30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用螺旋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病灶的准确率达100%。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可发现该病的多种征象。这种检查方式可准确地诊断出孤立性肺结节的病灶,并区分出其良、恶性。该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评估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SPN患者的病理资料,以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MSCT对SPN的定性诊断效能及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MSCT对SPN的诊断效能与病理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MSCT对良性SPN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85%、89.28%、92.68%,对恶性SPN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32%、92.30%、97.56%,与病理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提高了SPN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胸手术和穿刺活检,对SPN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建伟 《当代医学》2011,17(25):108-111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探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统计分析CT灌注参数和强化指标,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小肺癌与炎性结节的BV、PS值均明显高于结核瘤组P〈0.001,小肺癌组和炎性组之间的BF、BV、MTT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小肺癌组的PS明显高于炎性组。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肺孤立性的结节病灶9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于肺孤立性结节病灶90例患者中,其中恶性肺结节所占比例为60.00%,良性肺结节所占比例为40.00%,且两者于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CT征象上对比差异显(P0.05)。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99.00%;恶性肺结节者于净增强和增强峰CT值(47.84±4.67)HU和(80.24±10.50)HU均比良性肺结节高,两者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肺孤立性结节病灶患者应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有利于鉴别肺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具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74例孤立性肺结节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对7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CT、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及手术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CEA增高51例(69%),痰脱落细胞学发现癌细胞9例(12%),CT诊断肺癌56例。26例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42例手术治疗,术后诊断肺癌46例(62%)。本组病例确诊肺癌与非肺癌分组比较,CEA、HRCT与经皮穿刺肺活检术阳性和诊断分别为38(74.51%)、13(25.49%)、39(75.00%)、13(25.00%)、21(80.77%)、5(19.2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以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球居多,诊断以CEA、薄层CT扫描、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评价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4例SPN患者行CT检查,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4岁。常规扫描后进行薄层扫描,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mm,螺距1.0。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肺癌和炎性假瘤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核球无强化或边缘强化。依据平扫征象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3%。以净强化值>20HU为界值,依据增强表现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7%。结论依据CT平扫特征及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可以对SPN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三维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显示SPN与其肺内血管关系进行分析并分型,探讨其对判断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SPN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行3D MIP重建观察结节与血管关系并分型.结果:37例3D MIP重建图像中,35例与血管关系显示良好,其中恶性22例,良性15例,表现为Ⅰ型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关系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及30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螺旋CT检查,观察3D-CT与2D-CT图像对病灶诊断情况,探讨支气管-孤立性肺结节类型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 在6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中,3D-CT诊断符合率为94.0%,明显高于2D-CT图像的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以Ⅰ型为主(52.2%),Ⅱ型次之(31.3%);良性孤立性肺结节以Ⅲ型为主(53.3%),Ⅳ型次之(30.0%);在各型支气管-孤立性肺结节类型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关系,为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的血流特征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特点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灌注扫描,分别测得结节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值及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的基础上,测定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达峰时间等形态学指标。结果肺恶性结节的BF、BV、PS值及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达峰时间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良,恶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净增值25Hu可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阈值。结论CT灌注成像可反映孤立性肺结节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可用于无创性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高级肺分析软件对单发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64排螺旋CT(64-mutidetector spiral CT,MSCT)高级肺分析软件(Advanced Lung Analysis software,ALA)对单发肺小结节三维体积测量,三维形态特征与传统三平面重建二维径线测量、二维形态特征结果,了解高级肺分析软件对单发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发现单发肺小结节(直径≤2cm)的病人15例(女6例,男9例),全部病例经临床与病理确诊,由两位副主任医师按双盲法采用GEAW4.3工作站的Advantage—ALA进行肺结节自动分离,记录其三维体积数值与三维形态特征;15天后,用三平面重建分析病灶二维最大测量径线、二维形态特征。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评价测试者间一致性;同时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检验评价两种分析方法按观察到的良、恶性影像特征得出的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性,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5例单发肺小结节经临床与病理确诊为周围型肺癌6例,转移瘤5例,结核球2例,慢性非结核性炎性假瘤1例,肺血管断面1例。两测试者体积测量结果一致性(r为1.000)比直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要好(r=0.609),P=0.01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LA分析所得影像特征准确性较高,=17.344,P=0.002,KaPPa=0.690,两者符合率为中高度(0.4~0.7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发肺小结节64-MSCTALA三维体积测量比传统二维测量方法更具准确性;三维形态特征较二维形态特征更具准确性;ALA软件诊断单发肺小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诊断正确,瘤体内可见脂肪及软组织成分;因瘤体内未见脂肪3例误诊为肾细胞癌.[结论]肿瘤内没有脂肪组织不能除外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仔细分析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与肾细胞癌及其他肾脏良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比较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50例未经治疗的直径≤3.0cm的肺孤立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和良性结节组,分别进行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计算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通透性值(Permeability,PMB)。同时绘制同层面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判断结节良恶性,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灌注参数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发现恶性结节34例,良性结节16例。两组结节的各灌注参数差异显著,P〈0.01;同层面结节的TAC曲线良恶性差异显著,有助于提示结节性质,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和通透性值(PMB)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8.24%,87.50%;90%,94.12%,81.25%;94.00%,91.12%,100.00%;86.00%,94.12%,68.75%。结论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为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内性质不同且为孤立性结节(SPN)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6年11月间经手术证实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的病例83例,所有病例术前行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其中51例行增强扫描;统计其CT诊断与穿刺或手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3个结节中,恶性结节36例;其中支气管肺癌28例,类癌3例,孤立性转移瘤5例。良性结节47例;其中炎性结节19例,结核球13例,错构瘤7例,血管性病变2例,支气管囊肿4例,盘状肺不张和脂肪瘤各1例。单纯普通CT扫描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70%(58例),而普通CT扫描加HRCT和(或)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90%(75例)。结论对于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检查手段极其重要,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结合增强扫描及HRCT表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做出正确率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于2 cm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肺小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CT扫描,其中24例行术前病变定位。术式包括单纯病变切除或剔除术14例,肺楔形切除术62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叶切除术28例。结果 术前胸部CT肺窗表现有恶性征象者43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63例(57.3%),包括原发恶性肿瘤41例,转移瘤22例。良性结节47例(42.7%)。CT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60.3%(38/63),特异性为89.4%(42/47)。结论 SPN的影像学静态特征对SPN诊断有重要意义,而动态观察在临床医生的分析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危险因素、直径>10 mm的SPN,应积极采取对应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