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行PTCD同时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组(试验组)和单纯行PTCD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内脏蛋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2等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脏蛋白指标ALB、TRF、PRE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对ALB、PRE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TRF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TR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TCD外引流胆汁回输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内脏蛋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6-10
目的 评价基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不同退黄方案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SAMe-支持组(n=30)、MgIG-支持组(n=30)和SAMe-MgIG组(n=30),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完成后,SAMe-支持组和MgIG-支持组在胆汁回输、肠内营养乳剂(TPF-T)支持基础上分别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异甘草酸镁护肝治疗,SAMe-MgIG组不进行胆汁回输和营养支持,采用两药联合护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三组肝生化(ALT、GGT、TBIL、PA、ALB)和炎症指标(TNF-α、IL-6)的变化及三组引流时间。结果 治疗2周后,三组ALT、GGT、TBIL、TNF-α、IL-6均明显下降,PA、ALB则明显回升。三组ALT、GGT、TBIL、TNF-α及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Me支持组PA和ALB改善快于MgIG-支持组和SAMe-Mg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IG-支持组IL-6改善快于SAMe支持组和SAMe-Mg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AMe-支持组和MgIG-支持组PA、ALB、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Me支持组和SAMe-MgIG组、MgIG-支持组和SAMe-MgIG组PA、ALB、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D术后联合护肝无显著优势,单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或异甘草酸镁即可;护肝联合肠内营养乳剂(TPF-T)、胆汁回输治疗有助于促进转氨酶、胆红素、炎症反应及营养状况的同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抢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观察组40例急症宫外孕大出血病人,术中应用Cell Saver 5型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体腔内的出血、积血,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自身。随机选取2008年未采用血液回收技术的4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前、术后血常规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每例回收血量(1278±356)ml,回输浓缩红细胞(662±282)ml,全部患者术中术后未再输库血;两组术后PLT、血浆总蛋白(T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BIL、IBIL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每例输库血(720±225)ml。结论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可节约血源,安全有效,能迅速达到输血目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53例,根据术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术前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加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功能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1天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均比入院时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TBil、白蛋白(albn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ALT及AL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可产生积极作用,安全性高,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410例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意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并成功接受胆道支架置入,单纯放置胆管支架254例(对照组),胆道支架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156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黄疸、肝功改善情况、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1周后TBIL、DBIL和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道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延长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军  杨成 《河北医学》2012,18(6):780-782
目的:观察术前甘油灌肠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10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灌肠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便秘发生率以及术后3d进食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肠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肠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便秘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患者术后3d进食量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甘油灌肠可以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2例有胆道结石手术史需行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FTS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FTS组采用快速康复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血清前清蛋白(PA)、体重下降情况等营养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镇痛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明显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大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P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FTS组术后第5天体重下降较对照组小(P<0.05).FT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TS联合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手术安全性较高,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缩短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对骨科择期手术的影响。方法:抽取骨伤科择期手术患者86例,按照奇数、偶数分组,分成对照组(奇数)和试验组(偶数),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术前禁饮禁食方式,试验组则予以缩短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方式,根据患者的手术安排时间,术前分时段给予葡萄糖固体饮料冲服,对比两组主观感受、术中误吸、术后恶心呕吐情况及术前1 h与术后1 h的血糖值。结果:试验组术前主观感受(口渴、饥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发生误吸;术后2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1 h血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改善患者不适主观感受,降低胰岛素抵抗,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比较死亡情况和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两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手术(TIPS)与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EGVB患者135例,将采用TIPS治疗的患者纳入TIPS组(93例),将采用PTVE治疗的患者纳入PTVE组(42例)。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和脾静脉流速(SVV)]以及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外周血WBC、RBC和PLT,PVD、PVV和SVV,以及AST、TBIL和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术前改善,且TIPS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PTVE组减轻(均P<0.05);两组患者WBC和PLT水平较术前升高,且TIPS组高于PTVE组(均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43-246
目的:研究经全肠外营养(TPN)及肠外联合肠内营养(EP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5例。按随机表法分为TPN组42例和EPN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EPN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进流质时间比TPN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N组住院时间低于T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N组术后3 d白蛋白(ALB)水平与T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营养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方式相对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预后,更适合患者胃肠道且安全经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水平、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ST、TBIL、AL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开腹取石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胆汁回输在胆道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胆道术后早期经复尔凯鼻肠管行胆汁回输患者,观察其术后表现并与同期胆道手术后未行胆汁回输患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结果:回输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精神状态,食欲及腹胀,术后补液与电解质方面,平均住院日等差异均有显著性。回输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胆道术后经复尔凯鼻肠管行胆汁回输能提早恢复肠蠕动,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补液、改善营养状况,有助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骨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60例骨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非自体血回输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总输血量为(1039±173)ml,B组总输血量为(16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补充术中失血,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减少了输入异体血的并发症,节约了医疗费用,值得在骨盆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等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给予胆汁回输,疏肝利胆颗粒每日1剂口服。总疗程28 d。每日记录胆汁引流量,分别于术中及服中药后7 d、14 d、28 d留取新鲜胆汁,检测胆汁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胆汁酸(TBA)、胆固醇(CHO)、磷脂(PL)、钙离子(Ca~(2+))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TBIL、UCB、CHO、Ca~(2+)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TBA、PL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可以明显增加胆汁排出量,增加胆汁中总胆红素的排出,提高胆汁酸和磷脂的浓度,使胆汁趋向正常,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对防治术后结石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应用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167例,根据围手术期输血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单纯自体血回输组(n=48)、自体血+术中回输组(n=26)、自体血+术后回输组(n=64)、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n=29),对比各组手术前后抽血检查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术前抽血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HGB、HCT、PT、APTT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WBC水平存在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术后1周WBC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溶血、肾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严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皮疹及低体温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是一种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值得在老年脊柱融合手术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取石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胰腺炎、胆汁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胆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a-DJI)与Roux-en-Y重建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分析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B组患者采用Roux-en-Y重建,A组患者采用a-DJI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前和术后1d、7d血清ALB、TP水平变化;统计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P<0.05),两组消化道重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两组患者血清ALB、TP水平较术前均降低(P<0.05),但A组血清ALB、TP水平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倾倒综合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肠梗阻、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后a-DJI术的可加快术后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对血清ALB、TP的影响较小,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李自刚  黄君  王宗云  张明 《西部医学》2018,30(7):1005-1009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消融(RFA)联合胆道自扩式金属支架植入(SEMS)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防的影响。方法 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为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SEMS治疗,n=41)和联合组(实施RFA联合SEMS治疗,n=41),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氨基转肽酶(γ-GT)、白蛋白]、术后支架通畅率、随访生存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TBIL、ALT、γ-GT、白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TBIL、ALT、γ-GT明显降低,白蛋白明显升高,且术后联合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术后9、12个月联合组支架通畅率(92.68%、87.80%)较对照组(73.17%、68.29%)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生存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2个月联合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05)。结论 RFA联合SEMS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时,其在降低实验室肝功能指标、提高白蛋白水平、提高中后期支架通畅率以及延长生存期方面的积极作用较单一SEMS更具优势,可作为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