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敏毓  刘放 《海峡药学》2010,22(3):18-21
目的考察国内不同厂家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制剂的体外溶出度情况。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37nm,测定不同厂家的8个品种的体外溶出度。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浓度线性范围是0.540~15.107μg·mL^-1(γ=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99.5%和98.3%~99.1%(RSD=0.6%~4.0%和0.8%~1.1%),各个品种的溶出度都大于80%。结论不同厂家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制剂溶出度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阿莫西林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建立阿莫西林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本品的回收率99.9%,RSD为0.25%,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5个厂家的洛伐他汀胶囊的溶出度,以考察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4.5)-正丙醇(2:1)900 ml为溶出介质,测定洛伐他汀胶囊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5个厂家洛伐他汀胶囊的溶出度参数T50Td、T80、m、Kr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产品质量与生产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国内生产的苯妥英钠片溶出度进行比较,考察其质量。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溶出度项下有关规定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 对提取参数(T50、Td、m)进行相关性研究。结论 各厂家产品溶出度参数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C、D厂家苯妥英钠片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B厂不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5.
不同厂家苯妥英钠片的体外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  崔航  乔丽曼 《中国药业》2009,18(4):29-30
目的对国内3个厂家生产的苯妥英钠片剂进行体外溶出度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苯妥荚钠片剂溶出度检查方法,用转篮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以威布尔方程拟合溶出参数,并用方差分析对溶出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个厂家苯妥英钠片的体外溶出度均符合药典规定,但其溶出参数(T50,Td)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厂家苯妥英钠片的溶出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转篮法对五个厂家生产的替硝唑片溶出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溶出参数有显著性差异。(T50、Td之间P<0.01;m之间P<0.05)提示有必要对每批产品进行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7.
盐酸曲马多分散片的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考察盐酸曲马多分散片的溶出度,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 采用紫外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271nm,以水为溶出介质,采用转篮法对盐酸曲马多分散片进行溶出度考察。求出溶出参数。结果 分散片溶出速度明显快于普通片,分散片20min即溶出83.6%,溶出较好。结论 盐酸曲马多分散片溶出度考察符合卫生部部颁标准及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标准之规定。  相似文献   

8.
童健 《海峡药学》2005,17(4):17-18
目的探求阿莫西林分散片溶出度的检测条件,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分别采用转蓝法、浆法溶出,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0nm处测定吸取度,计算溶出度。结果转蓝法溶出不完全,浆法50r.min-1,15min溶出完全。结论可使用浆法溶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莫西林分散片的溶出度,方法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4个不同厂家(A,B,C,D)的氨氯地平片剂的溶出度,考察产品质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氯地平片剂的溶出度。结果4个厂家的氨氯地平片剂30 min内溶出均较快,溶出度参数T50,Td,T80和m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D片最快,6 min以内溶出90%,C片最慢,12 min溶出80%。结论不同厂家的氨氯地平的溶出度存在差异,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阿莫西林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水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每分钟75转,在波长272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 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r=0.9999,低中高3种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在99.02%~100.48%之间.结论 本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测定阿莫西林分散片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1.
徐玉萍 《安徽医药》2010,14(10):1141-1143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溶出度测定方法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选择出以羧甲基淀粉钠和微晶纤维素(PH101)为崩解剂,崩解剂内加和外加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分散片,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结果研制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分散性能良好,检测方法可行。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厂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7厂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溶出度实时监测,考察各产品的质量。方法:采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桨法),进行溶出度测定,对实时溶出数据和相对溶出百分率(C)与溶出时间(t)图进行分析。结果:一厂家的2批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溶出度测定结果未达到国家药品标准[WS_1-(X-010)-2001Z]要求.其他均符合要求。结论:建议对需长期服用、治疗窗较窄或起效时间短的药品进行溶出度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3.
7个厂家氨氯地平片的体外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7个厂家氨氯地平片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转篮法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以威布尔方程拟合溶出参数,并用方差分析对组间溶出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个厂家氨氯地平片的体外溶出度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但各厂家氨氯地平片的溶出参数m、Td、T80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厂家氨氯地平片的溶出参数存在差异,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HPLC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汪正宇 《安徽医药》2006,10(8):581-58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含量,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方法色谱柱:Phenom enexODS C18(5μm,4.6 mm×150 mm);流动相:甲醇-0.03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5∶35);检测波长:239 nm。结果制剂中辅料和有关物质对主药无干扰,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浓度9.952~99.5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100.4%、101.2%,RSD为0.12%。结论本法专属性好,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5.
复方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和体外溶出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静  操锋  平其能  张灿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806-1811,1825
目的:研制与上市品具有相似体外溶出的复方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自制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处方,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处方。比较不同pH溶出介质(pH 1.2盐酸、pH 4.5乙酸缓冲液和0.1%聚山梨酯80-pH 6.8磷酸缓冲液)中自制品与市售复方片的溶出行为,通过相似因子f2计算,评价2种药物体外溶出的相似性。结果:与市售片比较,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复方片中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相似因子f 2均>50。结论:自制的复方片与市售片体外溶出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盐酸溶液(9→100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8)、水等介质中的溶出度。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三法操作,转速为50r/min,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的光密度并计算溶出度。结果:两厂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基本一致,在盐酸溶液(9→1000)中的累积溶出度最高。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为碱性物质,溶出速率受介质的pH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国产片在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每人每次口服10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绘制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出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以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参比,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3±18.8)%。结论:2种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抗高血压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求证该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4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先后口服单剂量试验制剂及参比制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5 mg,采用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2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口服试验制剂及参比制剂5 mg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47.15±17.28)、(43.22 ± 16.63)h;tmax分别为(5.81±2.09)、(6.38±2.33)h;Cmax分别为(4.77±1.28)、(4.37±1.14)ng·mL-1;AUC0-t分别为(176.39±57.95)、(182.55±58.36)ng·mL-1h;AUC0-t分别为(185.65±59.01)、(192.83±62.72)ng·mL-1h;试验制剂对于参比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值:AUC0-t为(98.1±18.5)%,AUC0-∞为(98.6±20.0)%;tmax经非参数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制剂的平均生物利用度(AUC0-t、AUC0-∞)均大于98%,2种制剂的Cmax、AUC0-t和AUC0-∞双向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法的等效性分析均为合格,tmax经非参数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种氨氯地平片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