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上脑膜瘤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对37例鞍上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起源于鞍结节l8例、鞍隔10例、前床突6例、蝶骨平台3例,大小2~6cm。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治疗,额外侧入路21例、单侧低位额下入路16例。SimpsonⅠ、Ⅱ级切除肿瘤34例(91.9%),SimpsonⅢ级切除肿瘤3例(8.1%),术后视力障碍改善率为86%。结论比较额外侧入路与单侧低位额下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在开颅的创伤和时间方面,额外侧入路优于单侧低位额下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巨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特点,提出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巨型蝶骨嵴脑膜瘤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资料。结果肿瘤切除按Simpson’s法分级,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1例。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有助于巨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除。治疗以显微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对于未能全切除的病人,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2月~2005年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7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SjmpsonⅠ、Ⅱ级切除)15例,占88.2%;次全切除(Sjmpson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例,平均20个月。11例恢复了正常生活,3例生活能自理。MRI随访12例均无复发。结论 利用硅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总结嗅沟脑膜瘤摘除手术体会。方法选取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嗅沟脑膜瘤患者共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采用经双(单)侧额下入路;B组采用经前纵裂半球间入路。结果 B组患者Ⅱ级和Ⅲ级的肿瘤切除比率为87.5%明显要比A组的35.7%要高,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新差异(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中,A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8.6%,B组为37.5%。结论根据患者的肿瘤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天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步态不稳、耳鸣和听力下降。根据肿瘤附着于天幕的位置分为5型。直接手术9例,2例幕上入路,7例幕下入路。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和Ⅱ级)8例,次全切除1例。结论天幕脑膜瘤应积极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经额外侧入路显微切除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额外侧入路共对21例大型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显微手术切除,随访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SimpsonⅠ、Ⅱ级切除肿瘤18例(85.7%),SimpsonⅢ级切除肿瘤3例(14.3%),术后视力障碍改善率为86%。结论额外侧入路显微切除大型鞍结节肿瘤,暴露充分、安全可靠,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解剖学特点,探寻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鞍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为4例,Ⅱ级为10例,共占77.78%,Ⅲ级为2例,术后视力改善的10例17眼,无改变的5例8眼,3例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熟练掌握相关显微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3)把握鞍区脑膜瘤手术原则,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对残余肿瘤,术后可行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分析我院近12年间收治的39例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具体选择了手术入路,并参照五型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 果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本组根治性切除(Ⅰ~Ⅱ级)28例,次全切除(Ⅲ级)5例,无1例死亡,仅1例术后偏瘫。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地选择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术地运用;科学地处理残留的肿瘤的方法及术者的经验与耐心,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降低术后死亡及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颅底区脑膜瘤各种手术入路和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6例非颅底区脑膜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选择、显微操作技巧和疗效。结果本组46例(大脑凸面10例、矢状窦旁16例、大脑镰旁12例、小脑凸面4例、小脑幕3例、多发性脑膜瘤1例)除2例肿瘤与中央沟静脉粘连紧密行SimpsonⅢ级切除,其余均为SimpsonⅠ、Ⅱ级切除。术后出血需再次手术2例,中枢感染1例,经治疗好转。均痊愈出院。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良好暴露和清晰的视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较大肿瘤先行囊内切除,尽量在无牵张力下分离瘤脑界面;非颅底脑膜瘤应在第一次手术时做到完全切除,同时不损伤正常脑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选择单侧额下入路11例,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9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I、Ⅱ级)17例,近全切除(siInpsonⅢ级)3例,部分切除(simpson4级)1例。手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改变3例,视力下降加重1例.1例术前双眼完全失明的术后无恢复。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嗅沟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显微手术治疗12例,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随诊疗效满意.结论要重视嗅沟脑膜瘤早期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记录,包括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结果和组织学类型。结果本组病例显示患者平均手术年龄44岁,症状持续时间平均17个月,头痛和精神障碍为常见症状,视乳头水肿和嗅觉功能障碍是常见体征。肿瘤的最大直径平均4.6 cm,大多数患者有瘤周水肿。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1例。88%的患者康复良好,放射学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诊断的延误使得手术时肿瘤较大,CT和/或MR I是嗅沟脑膜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卢智慧  张文继 《安徽医药》2008,12(3):230-23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处理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面神经减压术治疗7例颞骨骨折性面瘫患者,其中3例行颞下颅中窝径路,2例行乳突径路,2例行颞下颅中窝乳突联合径路。结果手术中发现面神经损伤部位位于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周围者4例,位于水平段3例。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术后随访6个月面神经功能分级在H-BⅠ级3例,Ⅱ级2例,Ⅲ级2例。结论颞骨骨折性面瘫患者,应尽早明确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及部位,完全性面瘫者应尽早实施面神经减压术,并根据术前损伤部位确定手术经路;不完全性面瘫者倾向于保守治疗,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应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膜瘤,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进行有效的肿瘤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38例(45%);Ⅱ级切除26例(30%);Ⅲ级切除21例(2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4%(包括脑内血肿2例,中动脉区梗死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MRI检查,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2例(2%);2年内复发2例(2%),均为天幕脑膜瘤(内侧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膜瘤定位准确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术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经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Simpson分级,手术切除1级5例,2级10例,3级3例.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1年,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6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6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者3例,中度致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前纵裂入路对向前向上方生长的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暴露充分,减少了对额叶的牵拉,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2例(61.1%),Ⅱ级切除12例(33.3%),Ⅲ级切除2例(5.6%),术后随访6~24个月,SimpsonⅢ级切除者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手术,保护引流静脉,正确处理矢状窦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21例岩骨尖上斜坡区域良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结果,就其手术入路进行讨论。方法分析骨尖上斜坡区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神经放射学资料,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结果本组经颞下天幕上入路切除8例,天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7例,枕下入路切除6例。肿瘤全切率为76.2%,术后病死率为4.8%。预后: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是十分重要的。联合入路在巨大肿瘤的切除中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策略及功能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病例,其中传统骨瓣开颅31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19例;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25例。结果血肿完全清除18例,近全清除57例,术后1个月以内死亡5例(6.7%)。71例随访6~30个月,按ADL分级Ⅰ级15例(21.1%),Ⅱ级20例(28.2%),Ⅲ级21例(29.6%),Ⅳ级10例(14.1%),Ⅴ级5例(7.0%)。结论应根据术前病情分级、血肿CT分型、患者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显微镜下微侵袭操作,三种手术方法均创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且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鞍上巨大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 总结 17例鞍上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共采用 4种手术入路显微技术治疗 ,其中双侧额下入路 5例 ,低位额下入路 5例 ,纵裂入路 3例 ,额颞入路 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 13例 (76 .5 % ) ,部分切除 4例 (2 3.5 % ) ;17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全部消失 ;15例有视力障碍者 ,视力 10例改善 ,3例无变化 ,2例恶化 ;出现轻度尿崩 2例 ,3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并熟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胡斌  孙春明  周幽心 《江苏医药》2012,38(10):1191-1192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中,血肿完全清除43例(90%),血肿大部分清除5例(10%)。随访6-12个月,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估:存活45例,其中Ⅰ级8例(16.66%),Ⅱ级13例(27.08%),Ⅲ级15例(31.25%),Ⅳ级6例(12.50%),Ⅴ级3例(6.25%);死亡3例(6.2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脑组织及血管损伤小,能有效的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