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丽娟  金春花  高飞  鲁敏 《河北医药》2012,34(5):723-72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414例T2DM患者按尿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对照组(NDN)、微量蛋白尿组(DNⅢ)、大量蛋白尿组(DNⅣ),比较3组年龄、性别比、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的差别;并对DN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NDN组比较,DNⅢ组年龄、C肽、三酰甘油、肌酐和尿酸显著升高(P<0.05);DNⅣ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也显著升高,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TG显著降低(P<0.05).与DNⅢ组比较,DNⅣ组病程、收缩压、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病程和收缩压.结论 糖尿病痛程的延长、收缩压增高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层医药》2014,(6):892-89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糖尿病肾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9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98例2型糖尿病不伴有肾病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MI、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CRP等因素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危险因素(均P <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RP、HbA1c、FPG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RP、HbA1c、FPG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病率为49.0%,在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病程>15年DR发病率为84.7%,高于病程<5年的30.0%(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DR发病率为38.1%,低于血糖控制不佳组的68.5%(P<0.05),而血压正常和控制良好组的发病率分别为44.1%和41.2%,均明显低于血压控制不佳组的80.0%(均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血压情况、运动及规律作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对DR治疗和预防重中之重仍是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28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参考组,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HbA1c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内,微血管病变患者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判定病变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张晓义  何红  丁彩云 《江苏医药》2013,39(7):821-823
目的 探训踝肱指数(ABI)异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方法 ABI<0.9的T2DM患者74例分为未发生糖尿病足(A组,61例)和发生糖尿病足(B组,13例)两组,分析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收缩压、触觉及痛觉阈值、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均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载脂蛋白A1高于B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糖尿病足的预防工作中应重视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积极控制高血糖,并劝告戒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观察组,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HbA1c、mALB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mA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同时还应监测HbA1c、mALB,其对于预防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肾脏早期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亚男  刘丽俊  刘晓燕  高宇  韩桂艳  李丽慧 《河北医药》2023,(13):1951-1954+195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GA/HbA1c水平与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LEAD)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66例,根据是否合并LEAD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288例,2型糖尿病合并LEAD组(T2DM+LEAD组)278例。比较2组生化指标、GA、HbA1c、GA/HbA1c比值水平,进一步分析T2DM合并LEAD危险因素。结果 GA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之间存在正相关(r=0.302、0.572、0.61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有吸烟史、病程、总胆固醇、餐后2 h血糖、GA、GA/HbA1c比值是2型糖尿病LEAD的危险因素。结论 GA和GA/HbA1c比值是T2DM患者LEA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保定市社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保定市社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3个社区,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45岁以上居民中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情况.结果 社区内糖尿病HbA1c达标者87例,占18.6%.经过百分率的趋势性检验,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与HbA1c水平呈正趋势,随着HbA1c升高,大血管病变患病率和微血管病变患病率均增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措施和对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达标的主要因素.结论 社区糖尿病HbA1c控制达标率低,理解并接受胰岛素治疗可能是降低HbA1c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那格列奈和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那格列奈组和格列美脲组,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药降低空腹血糖的幅度无统计学意叉,而那格列奈降低餐后2 h血糖和HbA1c的疗效优于格列美脲(P<0.05),那格列奈组餐后2 h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格列美脲(P<0.05).结论 那格列奈和格列美脲均能使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但那格列奈控制餐后2 h血糖和降低HbA1c的效果优于格列美脲.两药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马红艳  李佳  徐玲  杨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72-1773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检查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peripherals arterial disease,PA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ABI<0.9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PAD 组),ABI≥0.9为正常组(非P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糖、HBA1c、血脂.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影响ABI的相关因素.结果:151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38例,占25.2%,与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BI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年龄大、病程长、餐后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高是PAD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常规进行ABI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PAD,对糖尿患者应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11.
彭宅权  纪宏改  王佳 《安徽医药》2014,(7):1303-130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DR的临床治疗与预测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0月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C组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血清生化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三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收缩压(SBP)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C肽(SCP)水平三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CP进行组间分析表明,B组SCP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CP水平低于A组,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患者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与DR存在正相关性(P〈0.05),SCP与DR的发生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是DR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肽的水平,能有效预防及预测DR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琦  李爱华 《上海医药》2014,(10):38-4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波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2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男女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等指标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患者除MBG外,其他指标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随年龄的增长,除MBG逐渐升高外(P<0.05),男女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及HbAlc的增高,各监测指标逐渐上升(P<0.05);用药依从性可影响血糖波动。结论:年龄及BMI与血糖波动无关,性别、糖尿病病程、HbAlc、服药依从性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与血清抵抗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其中根据ABI分为两组:ABI≥0.9组(n=71)和ABI〈0.9组(n=4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并由专人采用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ABI。结果:①ABI〈0.9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空腹血糖、尿清蛋白及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等明显高于ABI≥0.9组患者(P〈0.05);ABI〈0.9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ABI≥0.9组患者(P〈0.01),而且,经校正性别、年龄、BMI和病程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BI与年龄、病程、SBP、LDL-C、HbA1c、尿清蛋白和血清抵抗素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且,经校正性别、年龄、BMI和病程后,ABI仍与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相关(r=0.201,P=0.041)。结论:T2DM患者ABI与血清抵抗素显著相关,抵抗素可能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有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分为观察组(并发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110例和对照组(无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2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有无高血压史、体重指数、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IC),并使用SPSS进行单因素和逻辑斯蒂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比、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HbAlC、三酰甘油、尿酸和踝臂指数是诱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史、HbAlC、三酰甘油、尿酸是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对男性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高尿酸和三酰甘油可以较好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踝肱指数(ABI)、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2h PG、TG、ABI、WBC、CRP可能与足溃疡感染的发生有关,可认为是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为微血管病变组10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196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正常组150例。对3组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并比较。结果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进行FBG、HbA1c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微血管病变组、无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体检组进行FBG、HbA1c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Ale升高,其发生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5],能够及早的发现发生微血管病变的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郭春明 《中国医药》2014,(7):1009-1011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全身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选择同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组、氯胺酮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40例,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各占一半,分别用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观察各组的收缩压、心率、每搏量和心排血量变化情况。结果行氯胺酮麻醉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82±8)mmHg(1 mmHg=0.133 kPa)、心率(60±10)次/min和心排血量(3.1±1.2)L/min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的[(92±6)mmHg、(73±7)次/min及(3.9±1.1)L/min](P〈0.05)。行依托咪酯麻醉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109±6)mmHg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97±5)mmHg(P〈0.05),而心率(55±9)次/min和心排血量(3.3±1.1)L/min则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的(68±7)次/min和(4.0±0.9)L/min(P〈0.05)。行丙泊酚麻醉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116±7)mmHg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04±5)mmHg(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行氯胺酮麻醉的收缩压(82±8)mmHg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的(116±7)mmHg(P〈0.05),行丙泊酚麻醉的心率(77±7)次/min和心排血量(5.0±0.9)L/min明显高于氯胺酮的(60±10)次/min和(3.1±1.2)L/min和依托咪酯组的(55±9)次/min和(3.3±1.1)L/min(P〈0.05)。结论不同的麻醉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王丹  张锦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46-2248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血脂变化情况,探讨糖负荷后血脂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记录及测定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性别、腰围、臀围、腰臀比、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60min、120 min、180 min的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比较空腹及糖负荷后血脂变化,探讨它们与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并对影响糖负荷后血脂曲线下面积的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糖负荷后60 min、120m in、180min的TG、HDL-C、LDL-C和TC均较空腹各指标显著降低(均P<0.01).Homa-IR与空腹及糖负荷后60 min、120 min、180 min TG正相关(P<0.05),与空腹及糖负荷后60 min、120 min、180 min的HDL-C负相关(P<0.05),与空腹及糖负荷后的LDL-C、TC均无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oma-IR是糖负荷后HDL-C曲线下面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糖负荷后血脂较空腹显著降低.空腹及糖负荷后TG、HDL-C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糖负荷后HDL-C受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75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血压,三酰甘油、TC、HDL-C、LDL-C、Hb A1C、SCr、UA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L-C,H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MAU,血尿酸,Hb A1C,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及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