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17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658例,感染率为37.42%,感染82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47.0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血液为主,住院天数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基本均对亚安培南敏感。诱导缓解的患者真菌感染比例高于未化疗及巩固治疗患者。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在保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缩短住院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2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病率、易感因素及感染的好发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63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发生率56·3%,其中院外感染率占61·5%,院内感染率占38·5%。致病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易感因素与患者年龄、粒细胞减少、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常见。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出现发热时应警惕感染的发生,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和粒细胞缺乏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给予支持治疗,尽早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9例老年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率为70.5%,同期非老年白血病院内感染率为5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多见,病原菌以G-菌为主,危险因素与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25-32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我院血液科3年来收治的9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54%,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胃肠道为主。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红蛋白数值、血小板数值、白蛋白含量、激素使用、是否接受化疗有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其次为真菌及革兰阳性菌。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为院内感染高危人群,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最主要方法是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血液科21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部位、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接受化疗830例次,发生院内感染250例次,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其次为胃肠道、肛周、血液、皮肤及软组织等。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住院时间、粒缺持续时间、疾病未缓解、中心静脉置管、伴发系统疾病、是否使用层流罩进行感染预防和糖皮质激素使用与院内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中心静脉置管、粒细胞缺乏持续≥7 d、住院时间≥20 d、疾病未缓解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院内感染病原学检查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阳性率59.6%,其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9.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对阳性菌敏感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多重耐药菌阳性率22.9%,该250例次院内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96.0%。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应结合本病区病原菌和耐药监测数据等临床特点,及时给予经验性的有效抗生素和防护措施,对于降低感染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2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致病菌的种类以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201例次院内感染。结果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泌尿道、肛周为主;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P<0.0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年来住院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率为9.22%;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44.62%,革兰阳性球菌占24.62%,真菌为20.0%,其它病原菌占10.77%.结论 恶性肿瘤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在48例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9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39.6%。结论化疗持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白细胞计数以及粒细胞计数均为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的主要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而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云  闫俊凤  尹建春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39-2540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特点,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2月在血液科住院的4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率为29.87%,例次感染率为38.74%;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首位,为51.39%;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75%,革兰阳性菌占29.37%,真菌占18.88%。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化疗、粒细胞绝对计数等因素有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4年至2015年血液风湿病科18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科182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6例,111例次,感染率47.25%,例次感染率60.9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血液为主;年龄、住院时长、粒细胞减少缺乏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高危人群,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年龄、住院时长和粒细胞数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0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急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56%,感染病例中院内感染率73.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常见。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6.3%,真菌占25%,感染发生率与化疗强度及白血病减少成正比,而与患者年龄,急性白血病类型无明显相关。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发热时应警惕感染的发生,首选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化疗患者宜采取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相关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1例,院内感染率为7.00%。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头皮静脉留置,为21.43%,其次为贵要静脉和腋静脉。21例院内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为51.72%;革兰阳性菌9株,为3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静脉留置针所致院内感染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相关并发症者;留置时间越长,院内感染发生率越高;穿刺部位在头部和上肢静脉感染率明显高于下肢静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相关并发症、留置时间有关(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所致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相关并发症、留置时间是导致静脉留置针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9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AL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患者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率71.5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27.72%)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示,年龄、白血病类型、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天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与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它们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掌握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本院收治的66例并发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从患者感染率、致病因素、致病菌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率达到92.4%,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感染的比例为47.5%,革兰氏阳性球菌导致感染的比例为41%,真菌导致感染的比例为11.5%。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的部位为上呼吸道、肺部及口腔。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发现,感染的因素往往同患者年龄、相关治疗及病原体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患者骨髓增生的程度及粒细胞的数目同样对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属于易出现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充分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11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部分血流感染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感染。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与缓解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7.8) d vs.(5.2±3.7) d, P=0.015]。粒细胞缺乏组与非粒细胞缺乏组和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组和7 d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10.2) d vs.(6.1±5.0) d, P=0.001;(6.7±4.9) d vs.(4.9±2.8) d, P=0.030]。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送检标本390份,共培养到阳性菌株11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1.3%,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8.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多重耐药菌阳性率27.7%,该110例患者血流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91.8%。结论血流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合并的一种严重感染并发症,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本病区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原发病未缓解、粒细胞缺乏及其持续时间≥7 d为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主要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封蔚莹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110-112+1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合并肛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1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肛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1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肛周感染38例,肛周感染率11.9%,其中肛周脓肿15例,炎性外痔10例,肛周单纯皮肤感染7例,肛瘘6例;年龄≥60岁、粒细胞缺乏、既往有肛裂或痔史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肛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肛周感染以肛周脓肿多见,内科治疗为主;应针对肛周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措施。方法对血液内科1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化疗后的医院感染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剂量化疗后医院感染率高达78.45%,多发生于大剂量化疗后2周内,骨髓重度抑制及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时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骨髓轻中度抑制和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的患者,医院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抗生素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理应用,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血液病患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梧州市其他三级医院在2010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200例患儿一共有40例患儿出现医院感染,总感染率为20%;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医院感染率比普通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要高;感染的部位多发于呼吸道,之后为口腔、胃肠道和下呼吸道;发生感染和化疗及白细胞计数减少具有一定的联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血液病患儿属于医院感染的多发群体,尤其为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化疗过程中要加强患儿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 AL)患者侵袭性真菌病( IFD)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为IF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272例A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IF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 1272例AL患者中发生IFD 124例,感染率为9.75%,感染部位以肺部和血液为主;住院天数、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和广谱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间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多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敏感。结论 AL患者是IFD的易感人群,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缩短住院天数、粒细胞恢复时间,加强支持治疗及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I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其发生提供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内科病房的23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86例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结合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其中可能的多项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意识状态、住院日、气管切开、鼻饲胃管及肺部基础疾病。共培养出病原菌165株,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0.91%和44.24%。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含有内酰胺酶抑治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处理,可能是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