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6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33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0例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尿失禁例数高于回肠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的其他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意愿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适当的术式,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我院 1998年~ 2 0 0 0年 3月行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 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41~ 6 7岁 ,平均 5 5岁 ;多发性肿瘤 6例 ,单发性肿瘤 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 ,其中移行性上皮细胞乳头状癌 7例 ,鳞状上皮细胞癌 2例 ,腺癌 1例。所有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6个月经随访 ,未见肿瘤复发 ,疗效满意。2 术后护理2 .1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留置多根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 ,防止折叠、滑脱 ,并做好标签。2 .1.1 回肠代膀胱段放置可冲洗的Fol…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从膀胱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角度,评估采取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原何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输尿管皮肤造瘘、可控腹壁尿流改道术的疗效,为膀胱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埭状况洲查问卷(MOS36一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201041-实施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81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原位尿流改道术组在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评分上明显高于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组(P〈0.05)。原位㈨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间,输尿管皮肤造瘘组和可控腹壁尿流改道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能够获得比非原位尿流改道术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959~1991年施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癌78例,文中对提高全膀胱切除术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尿流改道术选择、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和尿流改道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18例行膀胱全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3~10h,术中出血量250~800ml,术后1~3d肠道功能恢复。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下尿路重建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手风琴式"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中出现早期并发症者42例(57.5%),共发生并发症77例次.其中轻度29例次(37.7%),中度44例次(57.1%),重度4例次(5.2%).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为感染相关并发症、胃肠道相关并发症以及尿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有体质指数(BMI)(OR=1.574,P=0.002)、手术失血量(OR=1.050,P=0.027)和CCI评分(OR=1.127,P=0.040).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轻、中度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BMI、术中出血量和CCI评分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分析 40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临床经验。结果 :3 7例回肠膀胱手术并发症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2例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该手术仍是目前基层医院首选的尿流改道术式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影响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早期术后小肠梗阻(EPSBO)发生率的潜在因素.方法 1996年1月~2005年1月,因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171例,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EPSBO发生率的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未输血的OR值为6.470,95%CI:1.394~30.021,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如:性别、年龄、术式、手术时间、腹腔内应用防粘连剂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统计学显示,术中未输血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EPSBO发生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术式、手术时间等不是影响EPSBO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内应用防粘连剂未显示出对EPSBO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尿流改道及膀胱替代成形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尿流改道及膀胱替代成形术的出现及临床不断地改进发展为以泌尿系肿瘤、畸形为代表的严重泌尿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倍受国内外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视,尤其是膀胱替代成形术已成为目前泌尿外手术水平的标志性手术之一。本文对尿流改道及膀胱替代成形术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升结肠在尿流改道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8例全膀胱切除患者取用升结肠分别施行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42例)和升结肠原位膀胱术(26例),并随访3~96个月。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无局部复发,原位新膀胱组后尿道无肿瘤生长。两种术式贮尿囊造影均无输尿管反流。无肾积水,肾功能无恶化。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和升结肠原位膀胱术平均贮尿囊最大充盈压分别为3.2kPa和2.4kPa,平均容最分别为380mL和420mL;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平均输出道最大压力为10。9kPa,原位膀胱术平均后尿道最大压为8.0lkPa。平均最大尿流率17.6ml/s。结论 取用升结肠建立的贮尿囊具有容量大、内压低、无反流、无代谢紊乱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自由控制排尿,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LRC)后两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疗效,为临床选取不同尿流改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行LRC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IN)或输尿管皮肤造口(CU)的男性膀胱癌患者43例,根据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分为IN组(21例)和cu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3个月内)及生活质量。结果IN组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cU组,出血量也多于c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C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但接近于生理性排尿,术后的生活质量较高,而CU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也少,适合不宜进行长时间手术的高龄患者,在临床应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Bricker)膀胱术与原位回肠(Hautmann)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及近期疗效。方法该院2010~2014年施行腹腔镜Bricker膀胱术74例,Hautmann新膀胱术3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术中情况、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阳性共8例(7.8%),合并前列腺癌3例(2.9%),无切缘阳性病例。Bricker膀胱术组、Hautmann新膀胱术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2±1.4)、(5.3±2.2)d ,P=0.00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9%(23例)、53.3%(16例),P=0.043。 Hautmann新膀胱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白天和夜间尿控分别为76.9%、57.7%,术后12个月白天和夜间尿控分别为90.9%、81.8%。 Hautmann新膀胱术组术后2例(7.7%)复发转移,Bricker膀胱术组术后9例(14.1%)复发转移。结论 Bricker膀胱术和Hautmann新膀胱术具有相似肿瘤根治效果,但Hautmann新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6.
全膀胱切除1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不同术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例,女20例;年龄36~88岁,平均65.2岁。经腹腔镜手术101例,其中9例术中改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术式36例。尿流改道方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6例,占62.8%;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12例,占8.8%;回肠膀胱术20例,占14.6%;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9例,占6.6%;输尿管皮肤造口术8例,占5.8%;胃代膀胱术2例,占1.5%。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8h,术中出血400~1 600mL,随访3~60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漏尿和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为肠瘘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术后晚期主要并发症有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等。获随访的原位新膀胱术者51例,白天控尿良好48例(94.1%),夜间控尿良好43例(84.3%)。获随访的72例中男性67例,其中41例自诉阴茎可勃起,占61.2%(41/67)。术后无长期尿失禁,未发现尿道肿瘤。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风险较高,术前应充分评估适应证;原位膀胱术是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式;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严重并发症少,不易复发,患者生活质量高,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史彦彬  陈志文  诸禹平 《重庆医学》2015,(6):755-757,760
目的:比较膀胱全切术后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与传统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全切术后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治疗42例及传统回肠膀胱术46例),对比分析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瘤进展情况。结果两种术式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远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组术后控尿生活质量较之传统手术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对于不适合原位新膀胱术且要求控尿者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18.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分析57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35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22例,对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的手术出血量l000(650,1400)ml较原位回肠薪膀胱术组500(300,6001ml为多,而在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方面,回肠膀胱术组则少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分别为25d和39d,21078.74(18840.13,28140.02)元和36483.13(33496.01,45464.16)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在手术时间[(393±74与416±113)min】、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62.9%与63.6%)、围手术期死亡率(2.9%与4.6%)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目前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大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在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87岁老年男性,膀胱前壁病变,范围5.5 cm×2.5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病情分级Ⅲ级。病例2,77岁老年女性,膀胱右前壁病变,范围5.2 cm×4.0 cm,ASA Ⅱ级。患者采用膀胱大部分切除生物补片膀胱扩大的手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手术资料及术后膀胱镜及尿动力学随访情况。结果: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0±35.4)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患者均在术后8 d出院。术后随访10~1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随访尿动力结果:最大尿流率16.5 mL/s,最大膀胱容量303 mL。白天3~4次,夜尿0~3次,排尿间隔2 h,每次尿量200~300 mL,美国泌尿外科协会症状评分(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score, AUASS) 2~5分。对于高龄、合并症多、手术麻醉风险大的患者可以行膀胱部分切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体积小的患者,膀胱部分切除后能够保留足够的正常膀胱壁,并逐渐恢复膀胱容量。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残余正常膀胱组织较少的患者,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膀胱扩大术有助于恢复膀胱容量。结论:膀胱大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留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用于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 对2002年7月~2004年9月间2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40~390min,其中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120~270min。腹腔镜手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出血,出血量<200ml。开放性原位新膀胱术出血量400~800ml,输浓缩红细胞0~4个单位。术后4~8d恢复饮食,3~8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8例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全膀胱切除手术中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全去带可控性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需用肠段短、贮尿囊在原位、尿液自尿道可控排出、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