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7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5例。3组患儿应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予以麻醉,A组起始剂量为10 mg/(kg·h),20 min后减少至8 mg/(kg·h),40 min后减少至6 mg/(kg·h),并维持该剂量至缝皮;B组起始剂量为15 mg/(kg·h),20 min后减少至10 mg/(kg·h),40 min后减少至8 mg/(kg·h),并维持该剂量至缝皮;C组起始剂量为20 mg/(kg·h),20 min后减少至15 mg/(kg·h),40 min后减少至10 mg/(kg·h),并维持该剂量至缝皮。观察、比较3组患儿的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儿麻醉诱导前、插管前1 min、插管后1 min、切皮前1 min、切皮后1 min、手术探查时以及手术结束时的皮质醇、血糖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皮质醇波动较频繁,B组较平稳;3组患儿血糖均呈下降趋势,但B组在正常范围内;各组患儿皮质醇和血糖在组间、组间·不同时间点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全身麻醉手术中,15、10、8 mg/(kg·h)的丙泊酚在麻醉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能保证获得满意的麻醉深度,又能减轻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方面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患儿麻醉深度、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分为3组。第1组21例,丙泊酚起始维持剂量10 mg/(kg·h),后每隔20min减量2 mg/(kg·h),以6 mg/(kg·h)维持到缝皮;第2组19例,丙泊酚初始维持剂量15 mg/(kg·h),20 min后减量为10 mg/(kg·h),40 min后减量为8 mg/(kg·h)维持到缝皮;第3组20例,丙泊酚初始维持剂量20 mg/(kg·h),后每隔20 min减量5 mg/(kg·h),以10 mg/(kg·h)维持到缝皮。评价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BIS、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结果第2组和第3组在各时间点麻醉深度大于第1组(P〈0.01)。第3组对MAP和心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1组的应激反应较第2组和第3组强(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儿童全麻按照15 mg/(kg·h)、10 mg/(kg·h)、8 mg/(kg·h)维持麻醉,患儿既可以达到较满意的麻醉深度,并且对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和苏芬太尼联合用药对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异丙酚和苏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全麻诱导期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29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9例)用异丙酚1.5mg/kg,第2组(10例)用异丙酚2.0mg/kg;第3组(10例)异丙酚1.5mg/kg加苏芬太尼0.8μg/kg。注入异丙酚后4min行气管插管,连续监测插管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显示,第1组患者插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异丙酚组(60例)和七氟烷组(60例)。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检测麻醉前(T0)、术后6h(T1)、24h(T2)、48h(T3)、72h(T4)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两组患者在T2和T3的SOD、CAT、GSH‐Px活性显著低于术前(P<0.05)。(2)异丙酚组SOD在T1~T4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CAT在T1、T2上高于七氟烷组(P<0.05),GSH‐Px活性在T1~T3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3)两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烷相比,异丙酚麻醉能更好地对抗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麻诱导期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收集择期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34.06±5.92)岁(25~45岁)。ASA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即对照组(C):预注射生理盐水5mL;芬太尼组(F):预注射芬太尼0.004mg/kg;利多卡因1组(L1):预注射利多卡因1mg/kg;利多卡因2组(L2):左肘关节上1寸捆扎止血带,预注射利多卡因1mg/kg,并于静注丙泊酚时松开。所有药物均于静注丙泊酚前30s,按1mL/3s速度静脉推注。当丙泊酚推注量达到5mL(50mg)时,采用VA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情况。记录注射丙泊酚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率压积(RPP)和心电图,肘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各预处理组与C组比较,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降低(χ2=8.694,P<0.05),MAP、HR、RPP、注射痛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皮质醇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F、L1和L2组间比较,注射丙泊酚前后MAP、HR、RPP、血清皮质醇含量、注射痛严重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痛的特点各异。结论应用利多卡因、芬太尼全麻诱导期预处理均可减轻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2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I组、n=16)、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II组、n=16)。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前、手术1h、术毕、术后1d血清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I组患者的Cor和ET在术毕及术后1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II组患者变化不明星。两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性变化,IL-6、IL-8在手术lh、术毕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I组升高较早,在手术开始时即已升高,且持续时间长至术后ld。结论:单纯全麻不足以减轻老年上腹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硬膜外加全麻可明显减轻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对剖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n=15)与全麻组(GA,n=15),测定入室(T1)点基础值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与插管后5min(T2),切皮后5min(T3),切皮后1h(T4)及拔管后即刻(T5)等时间点NE、E值。结果两组病人组间及各时点(除基础值T1)NE、E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T2、T3、T4、T5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T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EA)与单纯全麻(GA)均能抑制剖胸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两组比较GEA组应激反应明显小于GA组。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剂量。方法观察无痛胃镜检查345例(ASAⅠ-Ⅱ级),连续监测血压(MAP)、脉搏(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鼻导管吸氧2L/min。以100mg/min的速度持续输注丙泊酚,当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停止输注同时插入胃镜。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后的MAP、P和SpO2,记录丙泊酚使用剂量。结果丙泊酚剂量平均为2.01mg/kg,用药量无性别差异,老年人丙泊酚剂量减少(P〈0.05)。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由麻醉医师和内镜医师共同完成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快速有效的,丙泊酚剂量平均为2.01mg/kg。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O1组、O2组、O3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0例。对照组诱导给予注射用芬太尼,其他3组诱导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羟考酮,其余诱导药物一致。记录各组入室后10 min(T_0)、诱导后(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3 min(T_3)、5 min(T_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于T_0、T_2、T_3和T_4时各点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其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浓度。结果与T_0时比较,F组、O1组HR、MAP、RPP在T_2、T_3、T_4时点均有较大的升高(P<0.05),而O2组、O3组回升平稳,与F组、O1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较,F组、O1组NE、E、DA在T_2、T_3和T_4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而O2组、O3组变化不明显,O2组、O3组NE、E、DA在T_2、T_3和T_4时点明显低于F组、O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25 mg/kg诱导剂量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60例择期全麻手术小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μg/kg(Ⅰ组)、1.5μg/kg(Ⅱ组)和2μg/kg(Ⅲ组)。麻醉诱导后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SBP、DBP、HR变化并于T0、T1、插管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四个时点抽取病人静脉血测量皮质醇和血糖。结果各组病人诱导后与基础值(诱导前,T0)相比SBP、DBP、HR均明显下降,Ⅲ组下降更加明显;插管后Ⅰ、Ⅱ组SBP、DBP上升,HR增快,Ⅲ组无明显变化;诱导后(T1)Ⅲ组患儿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各组诱导后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明显下降,插管后Ⅰ、Ⅱ组皮质醇升高,Ⅲ组没明显变化。三组病人诱导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插管后5minⅠ、Ⅱ组病人血糖升高,Ⅲ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2μg/kg瑞芬太尼能明显抑制小儿麻醉诱导期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谢才姣  李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536-537,540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乐维静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给予0.2mg/kg诱导,然后以0.7mg/(kg·h)维持;乐维静组(L组)给与1mg/kg诱导,然后以4mg/(kg·h)维持。观察记录比较诱导前(T0)、诱导(T1)、插管(T2)、气腹后5mi(nT3)、手术结束(T4)以及术后24h(T5)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于T0、T2、T3、T4、T5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组间相比在插管和气腹时心率L组和E组相比心率有差异性(P<0.05),L组比E组心率升高、血压增高更明显;皮质醇组间相比,L组在术毕时明显升高,而E组较术前明显降低,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糖在T4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依托咪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而皮质醇水平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2.
李克寒  杨惠敏  郭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299-1301,130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或不同剂量地佐辛全麻诱导期喉罩置入对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患者初始靶控输注丙泊酚5 μg/mL,B、C和D组患者初始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同时,B组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 ng/mL,C组患者予地佐辛0.1 mg/kg,D组患者地佐辛0.15 mg/kg,A组患者给予与B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20 min后置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喉罩置入前、喉罩置入时4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值(BIS)。并采取上下交叉法对丙泊酚Cp50进行观察。结果:喉罩置入前,A、C和D组患者HR均显著高于B组(P<0.01),而C组患者HR也明显高于A和D组(P<0.01);B、C和D组患者的MAP显著高于A组(P<0.01)。喉罩置入时,B和D组患者HR均显著低于A和C组(P<0.01)。喉罩置入前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B和D组患者HR均显著下降(P<0.01),4组患者的MAP及BIS均显著降低(P<0.01)。喉罩置入时与喉罩置入前比较,A和B组患者的HR、MAP及BIS值均上升(P<0.05~P<0.01)。C组患者MAP和BIS值亦均上升(P<0.05)。B、C和D组丙泊酚Cp50均显著低于A组(P<0.01)。且B和D组也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或地佐辛0.15 mg/kg能有效地降低丙泊酚Cp50,但地佐辛在麻醉诱导及喉罩置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较瑞芬太尼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异丙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特点。方法选择40例行扁桃体或增殖体切除术的患儿,年龄4-12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静脉麻醉(TIV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TIVA组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采用吸入异氟醚及静脉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所有药物的输入。记录术中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即刻、1h、3h的意识状态(OAMS评分)以及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C组术中的HR较TIVA组明显增快,并且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也较TIVA组高。2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TIVA组拔管后即刻、1h的OAMS评分高于C组。结论靶控输入异丙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术中的HR较低、苏醒质量较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转录因子Snail可诱发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在肿瘤的黏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NA干扰抑制Snail的表达,观察Snail表达抑制后是否影响17β雌二醇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系ES-2细胞趋向运动力、侵袭力及MMP-2表达的调控。方法 构建针对Snail的dsR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Snail,瞬时转染抑制Snail表达。10-8mol/L 17β雌二醇及DMSO分别作用于阴性对照组及RNAi组细胞,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力、运动力的变化,RT-PCR检测MMP-2 mRNA表达的改变情况,明胶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 结果 用针对Snail的RNAi阻断Snail表达后,可使ES-2细胞胞质突起变短,细胞的趋向运动力、侵袭力及MMP-2表达降低;针对Snail的RNAi可部分阻断17β雌二醇对ES-2细胞趋向运动力、侵袭力的调节,并可阻断17β雌二醇对细胞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论 Snail在雌激素引起的卵巢透明细胞癌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增强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需行腹腔镜手术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并维持的P/R组和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的I/F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后即刻、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AAI)及末梢血糖(Glu),检测病人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min血浆皮质醇(Co)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两组病人各时间点的AAI值无显著性差异。插管后即刻和气腹后即刻P/R组MAP、HR显著低于I/F组(P〈0.01)。P/R组血浆Co和NE浓度,气腹后即刻和气腹后30min显著低于I/F组(P〈0.05)。P/R组Glu气腹后30min、术毕显著低于I/F组(P〈0.01)。结论: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较以异氟醚和芬太尼为主的传统平衡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熵指数在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维持中的变化.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I组)与异氟醚复合异丙酚组(IP组)两组.设定观察时点为T1~T12.T1~T8分别代表I组和IP组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达到0.1%~0.8%的时点.T9~T12在I组代表EtISO达到0.9%~1.2%的时点,在IP组代表EtISO维持在0.8%时静脉注射异丙酚3~6 mg·(kg·h)-1的时点.观察各时点熵指数的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以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 I组随着EtISO从0.1%逐步增加至1.2%,RE和SE从60±9和57±9逐步降低至37±7和37±7.RE和SE与EtISO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2和-0.711,均P<0.01.IP组RE和SE的变化规律与I组相似.两组各时点RE、SE、HR、SBP、DBP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熵指数不仅能反映异氟醚麻醉的睡眠程度,也能够反映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的睡眠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小于3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丙泊酚静脉麻醉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小于3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与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明显优越。  相似文献   

18.
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子宫切除时机体应激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子宫切除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寻找较适度的一种麻醉方法。方法将60例30—60岁拟施子宫全切(次全切)、ASAI-Ⅱ级的患者,随机区组设计分配到四个组:A组选硬膜外阻滞,B组选腰硬联合阻滞,C组选异丙酚靶控输注插管全麻,D组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各组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切开腹膜时、切除子宫时、术毕五个时间点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生长素,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A、B、D三组的肾素活性于麻醉后各时点下降,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肾素活性、血糖于切开腹膜后各时点较麻醉前升高(P〈0.05),胰岛素于切开腹膜后各时点较麻醉前降低(P〈0.05),皮质醇、生长素切除子宫时增高(P〈0.05)。A、B、D三组的血压、心率于麻醉后各时点显著降低,而C组的血压、心率基本维持在麻醉前水平。结论四种麻醉方法均能抑制子宫切除引起的应激反应,尤以腰硬联合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为著,异丙酚靶控输注插管全麻虽能抑制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但不能完全抑制手术导致的。肾素活性、皮质醇、血糖升高和胰岛素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丙酚麻醉不同苏醒期脑电和心率变异的变化。方法 30例患者实施异丙酚麻醉,记录苏醒期OAA/S评分为1分、3分、5分怕脑电和心率变异值。结果 OAA/S评分为1分时95%SEF、BIS、HF、LF的均数显著低于对照值,并随着OAA/S评分的增加而显著上升。OAA/S评分为1分时LF/HF的均数显著高于对照值,并随着OAA/S评分的增加显著下降。结论 异丙酚麻醉后BIS、95%SEF、HF、LF明显降低。BIS、95%SEF、HF、LF、LF/HF可以反映异丙酚麻醉后苏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