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P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P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75例)和单纯放疗组(43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92.0%,单纯放疗组有效率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疗组5年生存率61.3%,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4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等骨髓抑制发生率在同步放化疗组较单纯放疗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能够耐受。结论:TP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5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盆腔外照加铱源腔内治疗宫颈癌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盆腔外照后加192Ir腔内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直肠膀胱的影响。方法:对135例首治宫颈癌患者采用先全盆腔外照3 000 cGy~4 000 cGy;然后行中央铅挡外照射1 600 cGy~2 000 cGy,并同时行腔内放疗:A点剂量500 cGy/次~700 cGy/次、2次/周,A点总剂量为2 800 cGy~3 600 cGy。结果:近期有效率为100%;1a3、a生存率分别为94.82%及85.53%;1 a及3 a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8.15%9、.86%;1 a及3 a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2.96%、4.23%。结论:先全盆腔外照一定剂量后再加192Ir放射源腔内治疗宫颈癌具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方法得当可以减少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放疗所引起放射性损伤的观察,了解其主要放射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6-10 MV-X线外照射及铱192腔内近距离方法对106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放疗,观察其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106例患者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54.7%(58/106);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8.5%(9例),9例慢性直肠炎患者均来自于Ⅱ度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25.5%(27/106),慢性膀胱炎发生率为0.9%(1/106).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87.7%,同步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患者.结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疗所致的主要放射损伤,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越严重,慢性直肠炎发生率越高;放射性膀胱炎一般较轻,同步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增加,但一般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周虹  陈丽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0):593-597
目的:探讨术后调强放疗对早中期宫颈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206例行手术治疗的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分别于术后行调强放疗、常规放疗,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同步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Cx)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计划靶区的平均照射剂量为(45.9±0.5)Gy,照射体积百分比(V45)为(94.9±1.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2.2%,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9%、3.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全部患者均未发生Ⅳ级急性放射性肠炎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观察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FACT-Cx总分较放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ACT-Cx总分高于对照组,比放疗前的降低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FACT-Cx总分较放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总分及放疗前的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早中期宫颈癌均有较理想的近、远期疗效,与常规放疗相比,术后调强放疗能降低急性放射性肠炎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锎-252中子内照射治疗宫颈癌时直肠和膀胱受量与晚期放射性并发症(直肠炎和膀胱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采取锎-252中子内照射治疗的28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A点剂量10 Gy/f×4f,总量为40 Gy,分别确定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的最大受量,测量直肠和膀胱最大受量参考点与宫腔施源器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以记录的4次内照射时直肠和膀胱最大受量值的平均值高低为标准把患者分为高、中、低剂量组;观察严重(≥G2级)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结果 直肠最大受量点和宫腔施源器中心的距离是随着放疗时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r =0.990,P<0.05),而直肠受量是随着放疗时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r=-0.959,P<0.05);膀胱最大受量点和宫腔施源器中心的距离以及膀胱受量与放疗时治疗次数没有相关关系.直肠高、中、低剂量组严重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13.2%(12/91)、2.0% (2/100)和1.1%(1/95),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高、中、低剂量组晚期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4.2% (6/143)、2.6%(2/77)和4.5%(3/6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70).结论 通过监测锎-252中子内照射时直肠和膀胱受量的高低,可预测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31-34
目的探讨中药湿润烧伤膏预防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80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0例。实验组从放疗第1天至放疗结束后2周,涂抹湿润烧伤膏,对照组在放疗期间不在照射野皮肤使用任何外用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每天放疗过程中照射野皮肤反应并记录。结果实验组放射性皮炎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性放射性皮炎主要发生于放射剂量40 Gy之后,对照组主要发生于放射剂量40 Gy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湿润烧伤膏能降低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且能推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缩短持续时间,即湿润烧伤膏能有效预防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ⅢC期宫颈癌采用淋巴结清扫术和延伸野根治性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ⅢC期宫颈癌患者56例,26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宫颈病灶根治性放射治疗;30例直接采用延伸野根治性放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放射性并发症。结果:采用淋巴结清扫术组的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对比延伸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延伸野放疗组(P<0.05)。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和延伸野放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ⅢC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淋巴结清扫联合宫颈病灶根治性放射治疗近期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直肠外用防治宫颈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Ⅰ~Ⅲ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研究组在放疗开始给予中药制剂直肠外用至放疗结束,对照组直肠局部不用药物干预。放疗期间和放疗后观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7.8%(17/45)、64.4%(29/45),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1/45)、11%(5/45),(P均<0.05);两组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15.6%(7/45)、44.4%(20/45),(P<0.05);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持续时间分别为(0.9±1.3)周和(5.2±8.1)周(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放疗开始后前3周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58.6%(12/29)和29.4%(5/17)(P>0.05)。结论采用中药制剂直肠外用可降低宫颈癌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并能缓解其症状,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盆腔肿瘤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76例盆腔恶性肿瘤需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实验组采用调强放疗配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5次后、放疗10次后、放疗15次后、放疗20次后、放疗25次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结束后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等级和人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对照组相近,但是放疗5次后、放疗10次后、放疗15次后、放疗20次后、放疗25次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发生0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人数为10例,对照组2例,二者差异显著(P=0.001);实验组发生Ⅱ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为1例,对照组为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实验组发生Ⅰ级和Ⅲ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人数分别为27例和0例,对照组为23例和4例,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平均放射剂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采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配合调强放疗对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杨文芳 《吉林医学》2012,33(11):2413
目的:探讨腔内放射治疗加体外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对收治的7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体外放射治疗加腔内放射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放疗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12例(15.8%);放射性膀胱炎4例(5.3%),不同程度的阴道狭窄、粘连15例(19.7%);骨髓抑制28例(36.8%)。结论:采用剂量优化法,改变宫腔源和阴道源驻留位置,以真正做到个体优化治疗,从而改变了直肠、膀胱照射剂量和受照体积,进而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物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放疗后0 .5 a~1a内,一般经对症治疗可痊愈。但仍有部分病例发生慢性、迁延不愈、顽固性便血。我们收集了自1994年5月至2 0 0 1年5月宫颈癌放疗后出现的以慢性、顽固性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放射性直肠炎5例,采用中西药物配伍作药物保留灌肠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标准分期, 期3例, 期2例。全部病例均行根治性放疗,体外照射加后装腔内放射治疗。5例患者出现便血时间为放疗结束后9个月±2月。临床主要表现肛门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单纯放射治疗,治疗组在放射治疗的同时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随访1年,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放射性肠炎分级、严重程度、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肠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毒性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能明显推迟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不增加毒性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全盆加四野体外照射与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治疗32例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应用192Ir后装治疗机和60CO对32例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其中Ⅱ期15例,Ⅲ期17例.结果:Ⅱ、Ⅲ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8.8%,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9.4%和6.3%.结论:高剂量率192Ir后装腔内治疗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盆腔复发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疗效好,适用于各期患者.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疗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放射性直肠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自愈,而晚期放射性直肠炎80%在完成放射治疗后6月至两年间出现,肠道的放射损伤很难治疗.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23例宫颈癌晚期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射频加温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病理确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射治疗+热疗组(热疗组)40例和单纯放射治疗组(放疗组)40例。两组的放射治疗方法一样:全盆照射+盆腔四野照射+腔内后装放疗。热放组采用了射频深部热疗,每周2次,共6~10次。每次热疗均在放疗后30 min内开始。结果放疗组和热疗组的局部控制率(CR)分别为47.5%、60.0%,P〈0.05有统计学意义。1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5%、92.5%和82.5%、85.0%,P〉0.05。近期毒副反应包括恶心和呕吐、白细胞下降、腹泻、直肠反应两组P〉0.05。远期并发症仅为Ⅰ+Ⅱ,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15.0%、17.5%和2.5%、2.5%,P〉0.05。结论射频加温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未增加近期毒副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9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自愿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急性放疗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放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在膀胱、直肠等的受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直肠炎及膀胱炎III~IV级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2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有助于患者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并可对其邻近危险器官进行保护,且该化疗方式的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致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以来在我院因宫颈癌进行放射治疗导致直肠炎的患者56例。对照组28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肿瘤组织类型以及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别。所有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P<0.05。结果观察组病例放射性直肠炎突出的症状体征平均转阴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情绪稳定、治愈率高,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规则性保留灌肠联合肛周皮肤护理、溃疡面直接喷洒表皮生长因子对于宫颈癌放射治疗所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吕国庆  吴恒  张雨洁 《吉林医学》2010,31(27):4661-4662
目的:通过对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后评价三种放射治疗方法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方法:对15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放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放疗组(A组)全程电子线照射50Gy/25f;常规+调强放疗组(B组)电子线照射32Gy/16f,调强照射18Gy/9f;常规+适形放疗组(C组)电子线照射32Gy/16f,适形照射18Gy/9f。结果:三种放疗方式照射胸壁、锁骨上区,放射性肺损伤、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放疗组与常规加调强放疗组比较,放射性肺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两两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放疗方式照射胸壁、锁骨上区后,常规+调强放疗组能减少放射性肺损伤,较好的控制远处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配合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方法:行根治性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46例,随机分为常规放疗加微波热疗组24例和常规放疗组22例。两组外照射总剂量DT:5~6周50 Gy/25次。外照射DT1:1周10 Gy/5次后,两组行腔内照射。常规放疗加微波热疗组内照射A点剂量为每周6 Gy/次;常规放疗组A点剂量为每周7 Gy/次。加微波热疗组先进行腔内照射后,行微波热疗。微波热疗次数同腔内近距离治疗,两组均为6~7次。结果: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微波热疗组为58.3%,常规放疗组为86.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波热疗配合根治性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生存率无明显提高,但对降低中晚期宫颈癌病人的近、远期放射毒副反应作用较显著,微波热疗配合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能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袁明  沈伟生  奚蕾  曾洁 《当代医学》2009,15(36):147-148
目的观察爱维治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5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均接受6~8MvX线50Gy/5W盆腔野放射治疗;其中治疗组28例为爱维治配合盆腔肿瘤放疗全程应用,对照组26例为单纯放疗。对两组间放射性肠道损伤分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总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预防性使用爱维治,减少了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产生,并降低了放射性黏膜损伤的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因中断放射治疗导致疗程延长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