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奔豚汤系仲景《金匮要略》治疗肝郁奔豚之名方,笔者根据其药物组成及针对肝郁化热气逆上冲之病机,辨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满意,现举验案三例,以供同道参考。1 三阳合病张×,男7岁,1997年6月6日就诊。患儿于日前头疼发热,鼻塞流涕,服西药阿斯匹林后热退疼减,药停则诸症又作。刻诊:头疼项强,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心烦易呕。舌红苔黄,脉浮滑。脉症合参,辨为三阳合病,邪热充斥三阳经脉。治宜清热发表,和解达邪。方选奔豚汤加味:葛根15g,白芍、李根白皮、黄芩、当归各6g,川芎、半夏、甘草,桂枝各4g,柴胡10g,石膏20g,生姜3g。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2.
乳头痛治验     
刘某 ,女 ,2 6岁。未婚。 1 996年 1 1月 2 8日初诊。患者两乳头遇冷则痛 ,冬天痛苦异常。虽为夏天遇冷或着凉亦感疼痛 ,多方求医治之罔效 ,已 3年余 ,他无不适。月经规则 ,量少色黑。舌淡红有瘀点及瘀斑、苔薄白 ,脉沉。综合脉症 ,辨为寒凝血滞 ,予以补气温经、活血祛瘀治疗。处方 :黄芪 2 0 g,桂枝、当归、香附、刘寄奴各 1 2 g,川芎 1 5 g,红花、王不留行各 1 0 g,吴茱萸、炙甘草各 6 g。日 1剂 ,水煎分 2次服。 3剂后 ,痛减。近几天虽冷而痛不甚 ,脉舌同上 ,思之 ,药症相符而病减 ,故上方加重桂枝用量为 1 5 g,再加桃仁1 0 g。又进 6剂…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倾倒综合征男 ,45岁 ,1992年 6月 17日就诊。 3个月前因胃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 ,愈后出现上腹部不适 ,稍食则腹胀、嗳气 ,伴头晕、乏力、气短、汗出 ,进食肥腻之品则出现腹泻。西医诊为倾倒综合征。口服多酶片、维生素 B1 、庆大霉素等症状不减。刻诊 :面色白 ,语声低微无力 ,舌淡边有齿痕 ,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脉症合参 ,辨为脾胃虚弱 ,治以益气健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 30 g,党参 15 g,陈皮 10 g,当归 10g,炒白术 10 g,茯苓 10 g,半夏 9g,柴胡 6 g,升麻 3 g,炒山药 15 g,甘草 3 g。日 1剂 ,分 2次服。服 12剂腹胀、头晕…  相似文献   

4.
千金方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奔豚许某,女,42岁,陕西合阳县公安局家属。1998年6月23日就诊。自觉腹中有物上冲心胸,一日数发,发则烦闷难忍,伴有头痛头晕,失眠心悸,多梦易惊,恶闻人声,不耐烦劳半年。虽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刻诊:诸症如前,舌质红,苔薄黄稍腻,脉滑细数,病属奔豚。当用仲景之奔豚汤加味,药用:黄芩12g,白芍15g,川芎12g,当归12g,甘草10g,生姜5g,葛根15g,李根  相似文献   

5.
肾积水腰痛     
<正> 郭某,男,37岁,1992年2月21日初诊。 患者腰部两侧重坠胀痛,小便有时短少,排泄不畅,眼睑时有浮肿,阴雨天加重,舌淡红,苔白腻,脉现沉象。B超检查:双肾积水。辨证属于气滞水蓄,治宜通气利水,方选通气散合五苓散加味:木香12g、陈皮10g、炙山甲10g、延胡索20g、甘草6g、小茴香12g、白丑(炒)12g、泽泻30g、茯苓20g、桂枝12g、白术15g、猪苓15g、杜仲(炒)15g。水煎服,日服1剂,早晚2次服。服药3剂,腰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6剂,尿量增多,腰痛止,舌脉正常,诸症皆除。B超复查双肾积水完全消失。 按:本案的病因病机为气滞水蓄,所以出现腰部重坠胀痛,阴雨天增重,舌淡苔白,脉现沉象等症。  相似文献   

6.
奔豚汤方出《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原方组成:黄芩、葛根、李根白皮、半夏、生姜、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功能:清热降逆,和血调肝,主治肝郁化热所致奔豚证。笔者临床中紧紧抓着本方肝郁化热,气血上冲之特点,古方今用,广泛治疗肝胆、脾胃疾病和杂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军  郑立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15-315,316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 ,有安蛔止痛之功。原主治蛔厥及寒热错杂之久痢等症 ,现临床医师在此基础上谨守病机 ,辨证施治 ,随证化裁 ,收到显著疗效 ,故总结如下 :1 治疗头痛、眩晕1.1 血管神经性头痛梅和平[1 ] 用乌梅丸养血疏肝 ,和中止呕 ,平调寒热治之。处方为 :乌梅 30 g,细辛、柴胡、黄连各 6 g,干姜、黄柏、桃仁、当归、制附子、桂枝各 10 g,党参、白芍各 15 g。服 3剂 ,头如释重负 ,余症减轻。用上方加吴茱萸 6 g,连服 6剂 ,诸恙皆除。何红…  相似文献   

8.
三阳合病者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症状皆具.有外感疾病中错综复杂的综合症状。治疗时不能用汗法,亦不能用下法。邪热内陷的深浅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故临床辨证论治中,应综合分析,审察病机,一辨其虚实,针对主要矛盾治疗,才能得心应手,疗效确切。老年三阳合病刊。氏,女性,68岁,因发热神昏3日.住院治疗1个月术见好转而来诊。患者发热,精神疲惫,头痛,全身痛重不能转侧,欲睡不寐,往来寒热,小使黄赤,舌苔黄厚,脉浮大。三阳症皆见,故用和解清热法治之。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ZOg、党参IOg、清半夏10g、黄羊12g、当归159、…  相似文献   

9.
笔者多年来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乳腺小叶增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均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血管性头痛王某某 ,女 ,39岁 ,1998年 10月 5日就诊。该患者头痛已 10余年。月经错后 ,经前头痛加剧 ,见月经后逐渐减轻 ,曾在外地医院检查 :脑CT、脑超声、化验等均正常 ,诊为血管性头痛 ,现月经 4 0天未行 ,痛如锥刺 ,眩晕、恶心呕吐、舌质暗边有瘀血点 ,据其脉症为血瘀所致头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15 g、桃仁 10 g、红花 5g、牛膝 15 g、柴胡 10 g、生地 15g、当归尾 10g、枳壳 10 g、细辛 5 g、蔓荆子 10g ,日 1剂水煎服 ,服 3剂已行经 ,头痛减半 ,按前方桃仁 5 g、牛膝 10g ,其余不变继服 4剂头痛止。下个月月经前服 7剂 ,第 3个月经前服 7剂 ,共服2 1剂病痊愈 ,随访 2年未复发。2 乳腺小叶增生高某某 ,女 ,37岁 ,2 0 0 0年 8月 2 6日初诊。患者自述 :两乳房内有如桃核大小肿块各 1个 ,病已 5年之多。时大时小 ,大时痛甚 ,有时牵引两背部 ,触之硬压痛 ,推之移动光滑 ...  相似文献   

10.
[例一]刘某某,男,37岁。1984年8月31初诊。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汗出40余天,曾住某医院以“败血症”治疗11天未效,来余处求治。入院时伴有颈项强直,背微恶寒,口苦咽干而不渴,时有咳嗽,二便正常,体温38.9℃,白血球3800/mm~3,舌淡苔薄,脉弦微浮。 观其脉症,四诊合参,诊为三阳合病,拟柴胡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药用柴胡15g,黄芩9g,知母12g,半夏9g,甘草9g,桂枝6g,白芍9g,葛根12g,玉竹12g,大枣5枚,生姜6g。上药连进5剂,热退证减,饮食渐增,体温、白血球计数均转正常,随方加减佐以扶正之品调进5剂痊愈出院。 按: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有汗、咳嗽等,为太阳中风;颈项强直,背微恶寒,二便正常为阳明经证;口苦咽干而不渴为少阳证。此属三阳合病之伤寒发热。以小柴胡汤合桂枝和解透表,加葛根、知母、玉竹以解肌清泄阳明之热,方药相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解表散寒之功效。 笔者临证应用五苓散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1 头痛并尿失禁 印某,男,13岁,1986年3月16日初诊。头痛、尿失禁 1月。近1月来头两侧太阳穴疼痛,痛时小便正常,无头痛时 则小便失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尿常规检查正常。证乃 足太阳经经气不利,表里同病。治宜解表化气行水,方以五苓 散。处方:泽泻15g,猪苓、茯苓、白术各10g,桂枝6g。每 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服2剂药后头痛消失,小便 正常。方药对证,守方继服6剂病痊愈。  相似文献   

12.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中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阴阳两虚所致之“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的名方,方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所组成。而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该方并不仅仅限于治疗失精和梦交,而对于不少病证属于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者,若能圆通运用,皆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3则以说明之。1心悸刘某,女,42岁。阵发性惊悸心慌1月余。2006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体虚,善惊易恐,心胆虚怯。1月前,因洗浴时突然受惊,遂发惊悸,心悸怵惕,日夜不安,时时心中惊恐,夜寐不宁,甚或常常彻夜不眠,时常做恶梦,且在恶梦惊醒时,阵阵心悸不已,汗多,手足凉,曾在某医院诊为心血管神经症,治疗月余,效不明显,求治。刻下症见:面容憔悴,阵阵心慌,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数无力。脉症合参,乃心阳浮越,心神不摄之证,治宜调和阴阳,镇惊安神。方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桂枝、白芍、生姜各18g,炙甘草15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茯神、炒枣仁各30g,远志9g,大枣12枚(掰)。6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2诊:服药2剂后,心慌次数即逐渐减少,6剂药服后,惊悸平,夜寐安。又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  相似文献   

13.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中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阴阳两虚所致之“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的名方,方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所组成。而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该方并不仅仅限于治疗失精和梦交,而对于不少病证属于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者,若能圆通运用,皆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3则以说明之。1心悸刘某,女,42岁。阵发性惊悸心慌1月余。2006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体虚,善惊易恐,心胆虚怯。1月前,因洗浴时突然受惊,遂发惊悸,心悸怵惕,日夜不安,时时心中惊恐,夜寐不宁,甚或常常彻夜不眠,时常做恶梦,且在恶梦惊醒时,阵阵心悸不已,汗多,手足凉,曾在某医院诊为心血管神经症,治疗月余,效不明显,求治。刻下症见:面容憔悴,阵阵心慌,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数无力。脉症合参,乃心阳浮越,心神不摄之证,治宜调和阴阳,镇惊安神。方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桂枝、白芍、生姜各18g,炙甘草15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茯神、炒枣仁各30g,远志9g,大枣12枚(掰)。6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2诊:服药2剂后,心慌次数即逐渐减少,6剂药服后,惊悸平,夜寐安。又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  相似文献   

14.
张艳东 《陕西中医》2001,22(9):568-569
1 嗜睡证 李某 ,男 ,3 6岁。 1 994年 8月 1 2日初诊。述 3年来身体乏力 ,动则心慌气短。近一年来时感头晕眼黑 ,昏朦欲睡 ,睡后不易醒 ,曾到多家医院检查 ,未能确诊 ,察其体微胖 ,面色苍白 ,唇色暗 ,舌淡紫、苔薄白 ,脉细弱。察其脉证 ,诊为气虚血滞 ,神失所养。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药 :黄芪 45g,当归、川芎、地龙、茯苓、赤芍各 9g,桃仁、红花各 6 g,水煎服 ,日 1剂。 6剂后复诊 ,诸症稍减 ,微觉脘闷 ,纳呆。遂予原方加枳壳 6 g,焦三仙各 1 2 g。以健脾消食理气。更服 6剂 ,诸症大减 ,精神转佳。守方 3 0余剂 ,诸…  相似文献   

15.
鲁海婷 《陕西中医》1995,16(9):415-416
<正>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为伤寒误下所致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的心下痞而设。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眩晕、泄泻、胃脘痛等证,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1 眩晕 王某,男,60岁。因头晕20d于1990年9月26日入院。入院后曾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平胃散10剂,疗效不显,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气短,胃中饱满不欲食,呃逆,口干口苦,舌淡暗、苔白腻,脉滑。证属寒热错杂、气机不畅,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清半夏10g,黄连、干姜各6g,大枣5枚,佩兰、党参、炒苡仁各12g,焦三仙、炙甘草各9g。服7剂后,头晕减轻,余症亦减,继服20剂后,诸症均消,病告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治疗妇科病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经前感冒 刘某,女,42岁。1990年5月6日诊。自诉每逢月事来临前两三天罹病感冒,经净后诸证自行缓解,屡历年余,经治无效。遂求治于中医。刻诊:头痛眩晕,身热汗出,饮食减少,恶心欲吐,舌淡苔薄白,脉浮大。综观脉证,证属太少合邪。治以疏通营卫,和解少阳。方用柴胡桂枝汤:柴胡、党参各15g,半夏、桂枝、白芍各9g,黄芩、菊花各10g,大枣15g,生姜、甘草各6g,水煎服,日1剂。经前连服3剂,次月复诊,头痛汗出明显减轻。宗上方去菊花续服3剂,调治3个月经周期后,诸证悉除。经前感冒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7.
口疮牙痛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临床治疗多有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口疮(阴虚阳文)王某,男,54岁。患者有肝硬化病史10年,口腔上颚右侧第三白击根部有一IXIcm之溃疡面,表面颜色淡红,疼病时轻时重,经口腔科治疗效果不佳,疑似上颚新生物,后转中医治疗。症见面色淡黄,口干微喜饮,午后时觉心烦,舌质淡红,苔薄白,舌面微燥,脉虚数。证属阳虚阳亢,虚火上炎。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处方:生熟地各15g紫草15g生山药12g山交肉丹皮获劳知母黄柏各gg泽泻川牛膝各6g。日1剂,水煎400ml,每次200ml,日服2次。服6剂…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在论述奔豚病时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不难看出,奔豚病的主症是“上冲咽喉,发作欲死”;临床特征为“复还止”;病因则“皆从惊恐得之”。证候类型及治疗方法有:(1)肝郁奔豚,奔豚汤主之。(2)心卫阳虚,“针处被寒”引发的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3)饮逆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除此之外,《金匮要略》肺  相似文献   

19.
笔者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咳嗽性哮喘,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例1:钟某,女,45岁,1999年3月11日就诊.反复咳嗽吐痰10年,再发12天,使用西药青霉素、克林霉素及中药泻白散合玄麦甘桔汤等治疗未效.咳嗽,吐白泡沫痰,喉痒则咳,气紧,胸闷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查体: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呼吸24次/分,双肺偶闻及干罗音,心(一),双下肢水肿(一).血常规:白血球7.4×109/L,中性0.83,淋巴0.09,嗜酸0.02,单核0.06.证属肺脾阳虚,寒饮内停,肺失宣降.法当温肺降逆,止咳平喘祛痰.药用:射干、地龙、百部、紫菀、款冬花、车前子各18g,麻黄、干姜、半夏各12g,茯苓、大枣各1 5g,党参、五味子各20g,细辛6g.日1剂,水煎服.服4剂后,咳嗽、气紧减轻,仍喉痒、胸闷,大便稀日3次.治疗有效,上方去车前子,加艾叶15g,干姜增为15g,以加强温肺散寒之力.再服4剂后,诸症大减.继后,随证加减治疗1周,咳嗽、气紧、胸闷等消除,血常规复查正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1 桂麻各半汤治疗胸腹无汗案 黄某,女,12岁,2000年4月16日初诊.其母代诉:6岁开始手足有汗,但胸腹及头部无汗,炎夏亦然.伴手心脱屑、瘙痒,搔之则渗出白或黄色水液.舌红少苔,脉沉细.形体瘦弱,动辄感冒,各种检查无异常.治拟调和营卫、佐祛风胜湿止痒,方用桂麻各半汤加味:麻黄、桂枝、炙甘草各6g,白芍、杏仁、地肤子各10g,生姜3片,红枣10个.服上方3剂后,胸腹略有汗出,余症同前.原方再进3剂,全身微汗出,诸证若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