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总结1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轻度血液稀释和高流量灌注法,有效的保护了心、肺及肾等重要脏器。供心保护: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改良St.Thomas液500 mL使供心快速停搏,取下后用4℃UW液1000 mL灌注,并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热缺血时间(5.7±1.6)min,冷缺血时间(183.2±57.2)min,体外循环时间(148.4±80.1)min,其中12例患者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2例电除颤后复跳。术后14例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围手术期病死率为零。康复出院11例,后期死亡3例。结论: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完善体外循环管理,良好重要脏器保护是成功脱离体外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分析38例儿童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的体外循环(CPB)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患儿CPB时间(108.9±23.5)rain,主动脉阻断时间(68.6±23.6)min.主动脉开放后36例(95%)心脏自动复跳.常规应用多巴胺支持撤机,停机顺利.36例采用中低温中低流量灌注,2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CPB中尿量(324.7±268.9)ml.全部应用改良超滤(MUF)共(12.2±2.5)min,滤出液(451.4±90.3)ml,超滤后红细胞压积(HCT)升至35%~40%.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25.5±12.5)h,ICU停留时间(2.7±0.6 d),无死亡病例.认为采用适当的血液稀释和胶体液预充、选择与外科手术相配合的灌注方式、应用MUF、注意术中心肌保护是儿童TOF根治术体外循环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开展了232例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男133例,女99例,年龄65~78岁(69.6±9.2)岁;体重39~81Kg(51±8.2)Kg。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置换术(MVR)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51例,三尖瓣置换( TVR)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双瓣置换术(DVR)93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Re-MVR)7例,再次主动脉瓣置换术(Re-AVR)3例,主动脉带瓣人造血管置换2例,同期行二尖瓣整形(MVP)21例,三尖瓣整形( TVP)6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2例。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中度血液稀释、中度低温、中高流量,冷含血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全部应用超滤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6~315min(87.2±32.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168min(58.3±27.5)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O~90mm Hg,超滤量为800~8300ml,心脏自动复跳率86%,本组早期死亡10例(4.3%)。【结论】 体外循环中加强心肌保护;控制血液稀释度,使用血液超滤技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良好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脑、肾、肺等重要脏器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并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251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51例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体会。方法:常规CPB方法,大部份病例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结果:251例CPB总时间13-588分钟,升主动脉阻断8-193分钟,死亡8例。结论:选择优质的CPB设备,合理的血液稀释,根据手术中情况,以高、中、低流量交替灌注,并做好心肌保护,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等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安全及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对14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心脏瓣膜手术,体外循环预充总量1 600~1 800 ml,维持红细胞压积(HCT)24%~30%,晶胶比0.5~0.61。全部患者均用Dideco EVO或Terumo-18膜肺,体外循环采用常温或中浅低温高流量灌注方法,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术中监测血液稀释度、平均动脉压、电解质和血糖等变化,定时进行血气分析,调节酸碱平衡,给予常规超滤与零平衡超滤,记录尿量。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31~176 min,平均(94.1±3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4~130 min,平均(65.9±27.2)min;辅助时间7~75 min,平均(23.2±13.1)min;自动复跳率79%,145例血流动力学平稳,顺利停机;3例经二次辅助循环10~20 min顺利停机。4例患者在ECC停机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术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3.4%,其中4例死于严重低心排,1例死于感染后多器官衰竭。结论良好的膜式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对各脏器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确保术中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露醇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经CPB辅助灌注冷停跳液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注20%甘露醇1.5 m L/kg预处理,CPB结束升主动脉开放前15 min再次静注20%甘露醇1.5 m L/kg;B组常规开放主动脉,心脏复跳。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主动脉开放后CPB辅助时间、手术死亡率、低心排血量发生率及肾上腺素的应用。于麻醉诱导后(T1)及开放主动脉后2(T2)、6(T3)、18 h(T4)经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结果 A组心脏自动复跳率87%、主动脉开放后体外循环时间(35±11)min,B组分别为60%、(42±17)min,P均<0.05。与T1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浆Tn I、CK-MB、CK均升高(P<0.05或0.01);与B组同时点比较,A组血浆Tn I、CK-MB、CK降低(P<0.05或0.01)。结论甘露醇预处理可减轻CPB手术患者心肌MIRI,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减轻Tn I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温氧合自体血高钾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全身浅低温 (30~ 32℃ )体外循环 (CPB)下温氧合自体血加高钾经主动脉根部持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效果 ,用该法对 30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心肌保护 (WBC组 ) ,并与 30例用冷晶体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者(CCC组 )进行对比 ,观察两组围术期血清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相关临床变化。结果显示 ,术后各时点 WBC组肌酸磷酸激酶 (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均显著低于 CCC组 ,P<0 .0 5 ;WBC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 ,术后自动复跳率高 ,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 ,且未发现术后高血钾。提示浅低温 CPB温氧合血高钾持续灌注对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 ,且晶体液用量较少 ,可避免血液过度稀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心胸外科共开展116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其中男性71例,女性45例,年龄13-72岁,平均(40.6±14.2)岁,体重35-85Kg,平均(50.5±10.8)Kg。手术方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成形/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左房/右房粘液瘤摘除术。所有患者均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行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灌注,食道超声引导下的二极股静脉进行插管引流,如有必要可加用上腔静脉插管。其他病例则采用同侧股动脉,股静脉,上腔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除心脏不停跳的术式外,升主动脉顺行灌注4:1冷含血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浅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全组病例都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cuum-assist venous drainage, VAVD)和常规超滤。体外循环结束后,股动脉插管处重建,颈内经脉压迫止血。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1-158(82.3±3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96(48.1±19.8)min,超滤量1100-3500ml。除47例不停跳手术外,其余病人中56例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1.2%。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16(4.5±1.4)h,胸腔引流量90-550(160±65)ml,术后住院时间6-21(9.1±2.7)d。88例病人(75.9%)住院期间未输血。1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术后感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0.86%。结论:各种外周插管建立的体外循环;VAVD技术的应用;适宜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力;良好的心肌保护;综合全面的体外循环管理为微创心脏手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实用性强,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 :分析 4 9例 6 0岁以上患者体重 ,体外循环中血液稀释度 ,预充液晶胶比。监测术中血气、血钾、血流动力学改变、温度及转流时间。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32~ 4 2 0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2 0~ 2 5 1min ,其中 >12 0min 13例。术中灌注压 6 0~ 80mmHg(1mmHg=0 .133kPa) ,血钾 5 .0~ 5 .3mmol L ,血气 (37℃ )pH 7.4~ 7.5 ,PCO2 3.7~ 5 .2kPa ,HCO32 2 .0~ 2 6 .8,心脏自动复跳率 5 5 .1%。全组 4 9例中 ,术后死亡 2例。结论 :为了提高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质量及手术成功率 ,强调①选择优质膜式氧合器。②体外循环中维持红细胞压积稍高于青、中年人。③采用高流量灌注 ,维持良好灌注压。④含血停搏液行心肌保护。⑤抑肽酶的应用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的特点,探讨最佳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01月- 2016年0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61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性22例,年龄1-15岁。病因中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3例,瓣膜成形术后3例;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采用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全组病人术中使用常规超滤,部分患儿术后使用改良超滤。结果 患者CPB时间(115.5±57.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5±39.4) min。术中灌注压30-60mmHg,转流过程平稳,尿量满意,心脏自动复跳率96%,全部顺利脱机。全组院内死亡1例(1.6%),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9.8% )。结论 儿童瓣膜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良好的心肌保护,充分的组织灌注;超滤技术的应用等是降低儿童瓣膜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体外循环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月龄以下婴儿的体外循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1996年8月至2005年7月施行的168例六月龄以下婴儿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予以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68例婴儿体外循环手术,分别应用深低温停循环灌注法、低温低流量灌注、中度低温停跳体外循环及浅低温不停跳法体外循环。死亡25例,转流时间长,术后低心排,肾衰为主要死因。结论六月龄以下婴儿体重小、血容量少、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法,重视心肺功能的保护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7例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37名患者进行了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术前心脏超声检查EF值平均(24.52±4.79)%;采用中度低温、轻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体外循环灌注。术中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常规使用超滤技术和白蛋白。供心保护采用HTK心肌保护液,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HTK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并放置于冷HTK液中低温保存。结果:供心热缺血时间(7.7±1.7)min,冷缺血时间(194.52±121.57)min,体外循环时间(110.87±29.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7.83±8.91)min,平均动脉压55~85mmHg。37例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结论:良好的供心保护,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持平均动脉压在60~80mmHg及晶胶比在0.45~0.60,血气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以及超滤和白蛋白的应用是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是影响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近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报告近3年行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102例,死亡6例,另96例中虽部分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及脑损害等并发症,但经救治均恢复正常。表明膜式氧合器的应用、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科学的体外循环管理、适当的温度控制及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对减少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根治术后早期处理经验,以降低TOF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完成的TOF根治术188例,将其分为并发症组31例,非并发症组157例。对比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术前血色素、血氧饱和度、McGoon比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体质量监护室停留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以及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力差。结果:并发症组术前McGoon比值(1.54±0.21)vs.(2.01±0.42),体外循环时间(112.54±33.32)vs.(97.03±26.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8±15.41)vs.(61.87±15.38)min,呼吸机辅助时间(85.64±35.38)vs.(44.62±21.84)h、监护室停留时间5.0(2.0,7.0)vs.3.0(1.0,5.0)d,正性肌力药物评分(18.21±6.27)vs.(10.16±3.18)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力差21.5(12.3,33.8)vs.24.0(17.0,32.0)mmHg(1mmHg=0.133kPa),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9例,渗漏综合征12例,心律失常5例,灌注肺损伤2例,感染5例。其中死亡5例(病死率2.66%)。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积极腹膜透析是预防和控制TOF根治术后低心排和渗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呼吸机辅助通气呼气末正压治疗及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可以控制大多数灌注肺,必要时可介入封堵侧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ACP)技术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完成的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矫正的患儿50例.依据中心温度将患儿分为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组及MHCA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一期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采用低温停循环技术,通过无名动脉SACP(25~40 ml·kg^-1·min^-1)的CPB管理方法.心肌保护采用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与CPB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病种、术前肝肾功能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时间MHCA组较DHCA组明显缩短[(120.00±22.60)min比(137.40±22.88)min,P=0.019];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MHCA组较DHCA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9.84±20.66)ml比(78.20±52.31)ml,P=0.03;(9.72±2.47)分比(12.24±3.07)分,P=0.004].结论 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采用DHCA或MHCA结合SACP的技术均能均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不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MHCA可减少CPB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对21例法鲁四联症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变化进行动态检测,并以单纯室间隔缺损23例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除术后1年外.法鲁四联症组各期内皮素值均较室缺组为高。术后1小时两组内皮素值均达最高峰,室缺组术后3天恢复,四联症组术后7天仍高于术前。内皮素值与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在四联症组呈高度相关。文章讨论了体外循环期间内皮素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Haemodilution resulting from crystalloid priming of th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circu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blood transfusion in cardiac surgery,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low body surface area (BSA).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technique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donation (IAD) and retrograde autogous priming (RAP) to limit haemodilution and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Forty patients with low BSA (<1.7m2) undergoing primary valvular cardiac surgery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RAP group or a control group (C). The RAP group (n=20) was subjected to IAD by collecting a calculated volume of blood (272+/-44.3 mL) after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Prior to initiation of CPB the prime volume was reduced by discarding some of it and the CPB reservoir was filled retrogradely through the aortic cannula draining 482+/-78.4 mL of blood. In group C (n=20) only IAD was carried out collecting 295.0+/-62.6 mL of blood. Anaesthetic technique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Strict transfusion thresholds were observ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respect to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BSA, type of procedure, perfusion technique and haematologic profile. The haematocrit on CP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RAP group as compared with group C (24.2+/-1.3% and 22.1+/-2.5% respectively, p=0.009). Transfusion of allogenic blood during and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RAP group (143.6+/-117mL) versus 405.2+/-358.1mL in group C (p=0.02). Postoperative chest tube drainage was 218+/-67.4 mL in the RAP group and 300+/-191 mL in group C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18). The technique of intraoperative autologous donation and retrograde priming is simple, safe and cost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blood cons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small BSA undergoing primary valvular surge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低温停循环(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A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手术中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22例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行一期主动脉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平均13个月(16 d~8岁),体质量3~22 kg,平均(7.2±3.1)kg。全部病例温度均降至鼻咽温22.5℃~26.4℃,直肠温度降至24℃~28℃,在手术中所有患者采用HCA,通过无名动脉进行ASCP(20~30 mL/kg)的体外循环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一次性低温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所有患者均采用术中常规超滤(CUF)及术后改良超滤(MUF)。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与体外循环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65~170 min,平均(135±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95 min,平均(62±14)min,ASCP时间10~50 min,平均(28±8)min,自动复跳率100%。患儿术后常规镇静,清醒时间6~90 h,平均(44±22)h,机械通气时间8~96h,平均(47.5±20)h,ICU滞留时间1~11 d,平均(4.9±2.5)d,住院时间10~58d,平均(30±11.4)d。结论:在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应用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对于患儿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16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收集16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Wheat、David、Bentall及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等术式。根据术式分别采用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ACP)等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其中,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均行右锁骨下动脉与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DHCA加SACP下完成主动脉远端支架植入及弓部血管吻合,期间脑灌注流量5~10ml.kg-1.min-1。术中采用单泵双管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α+pH稳态和高氧血气管理及超滤等技术。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97.3±28.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5.3±3.8)min、SACP时间(45.2±7.7)min、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重症监护室时间72~516(181.31)h。院内死亡17例(死亡率11.25%),余134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正确选择体外循环方法及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保障。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采用单泵双管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α+pH稳态和高氧血气管理及超滤等技术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20.
杨宇强  王辉  赵敏  刘义敏 《山东医药》2004,44(21):11-12
目的 本文探讨先心病患儿常温体外循环 (CPB)下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方法  10例 CPB心内直视术患儿 ,分别在麻醉 15分钟、CPB15分钟、主动脉开放 10分钟、停机 30分钟及术后 6小时采集血样 ,测定血浆葡萄糖 (G)及胰岛素 (Ins)浓度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1/ (I× G) ]。结果 麻醉 15分钟时 G无明显改变 ,CPB开始后明显增高 (P<0 .0 5 ) ,至主动脉开放 10分钟后最高 (P<0 .0 1)。CPB开始后 Ins逐渐升高 (P<0 .0 5 ) ,至停机 30分钟后达到最高 (P<0 .0 1) ,术后 6小时后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 CPB开始后下降 (P<0 .0 5 ) ,至停机30分钟时最低 (P<0 .0 1)。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对于婴幼儿的胰腺内分泌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但在此期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提示 CPB期间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