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本文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及免疫复合物花环实验观察了4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表明NIDDM患者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尤以空腹血糖≥10mmol/L和并有微血管病变者其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更为显著。提示NIDDM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异常,且与血糖控制不良及微血管病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郭峰建立的方法,检测了3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的活性水平,并探讨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b与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和抑制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Q_(3b)受体花环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增高,(P<0.01),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与Hb呈负相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与Hb呈正相关。提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数的增加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黏附功能和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58表达及其与血肌酐的关系以及中药蚓激酶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件肾衰患者34例,按病因分组,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并通过酵母菌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3h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与抑制率,刚流式细胞术测定CD58分子的表达量:正常对照组35例同法测定以上指标.结果 肾衰组服用蚓激酶前后与对照组比,RBC-C3bRR、促进率、CD58均明显下降,RBC-ICRR及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肾衰组服药后与服药前相比RBC-C3bRR及促进率呈上升趋势.RBC-ICRR及抑制率呈下降趋势(P<0.05)).按病冈分析:肾炎组13例、糖尿病肾病组10例、高血压肾病组9例,肾炎组较其它两组RBC-C3bRR及促进率均较低,RBC-ICRR及抑制率均较高(P<0.05):而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硬化组之间以上4个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58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CD58分了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肾炎组的粘附功能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CD58则无差异;蚓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但对CD58表达的影响不明显,也无显著地降低肌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郭峰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CR)、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 (RFER)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 (RFIR) ,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肝病患者RCR及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RICR及RFIR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RCR与RFER成正相关 (P <0 0 1) ,与RFIR成负相关 (P <0 0 1)。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自我调控紊乱。肝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FP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的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2周严格血糖控制。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75g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结果经短期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结束后40例患者的HbA1c、FPG、2 hPG和BMI均显著下降。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与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检测,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将糖尿病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分为低值组(HbA1c〈7.0%)、中值组(HbA1c7.1%-10.0%)、高值组(HbA1c〉10.0%).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1c、FBG、mALB、TG、TC、LDL-C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mALB、FBG水平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HbA1c和mALB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城郊社区2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药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社区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48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治疗用药,分析血糖水平与治疗方案的相关性,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1种口服降糖药组、2种口服降糖药联合组、3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联合组及胰岛素组,比较各组间FPG、2hPG及HbA1c。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药物治疗方案呈正相关(r=0.2158,P=0.001),胰岛素组HbA1c显著高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HbA1c显著高于1种口服降糖药组和3种口服降糖药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对血糖控制极为重要,应通过健康教育引导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复输血对受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临床输血患者,按输血次数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输血1次,研究组输血2次以上,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两组输血前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 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红细胞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和促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T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研究组RBC.C3b R、RFER低于对照组(P<0.05),RBC.IC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研究组DTER、NTER、ATER及ETE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复输血能够导致受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反复输血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优泌乐25)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个月的优泌乐25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结果优泌乐25治疗后,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C肽的分泌、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优泌乐25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的异常变化。方法检测对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组)、2型糖尿病患者(B组)以及正常健康者(C组)的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浓度以及胰岛素释放指数(IRI)。结果 (1)A组FPG、2hPG、HbA1c、胰岛素、C肽浓度以及IRI均明显高于C组(P〈0.05)。(2)A组与B组多种指标比较,FPG水平低于B组(P〈0.05);2hPG、HbA1c低于B组(P〉0.05);而胰岛素、C肽浓度以及IRI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可能是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及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胰岛素泵对3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1年后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C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HOMA—IR和HOMA—β明显改善(P<0.05)。结论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持凶⑸湟鹊核厍炕瘟贫?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63例空腹血糖≥12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合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达到目标血糖(FPG≤7mmol/L,CBG≤10mmol/L)天数以及胰岛素的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FPG、CBG、HbAlc、FINS/FPG、ISI、Homa-B和Homa-IR等.结果 达目标血糖的平均天数为(5.4±1.6)d,所用胰岛素量为(0.6±0.2)U/kg,其中基础率占38%,在血糖控制后,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发生低血糖反应(0.6±0.2)次.与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FPG[(16.0±3.2)mmol/L,(6.5±0.8)mmol/L]、CBG[(18.0±2.0)mmol/L,(7.5±1.3)mmol/L]、HbAlc[(11.6±1.8)%,(8.6±1.2)%]、HOMA-IR[(0.3±0.1),(0.3±0.2)]均明显下降(均P<0.01);FINS/FPG[(1.2±0.5),(1.5±0.6)]、HOMA-B[(0.8±0.2),(1.7±0.2)]、ISI[(3.4±0.5),(3.9±0.3)]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对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快速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付阿丹  张文静  赵湜 《中国药房》2012,(14):1301-130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9例接受口服降糖药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39例)与胰岛素组(40例),治疗24周后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岛素组比较,艾塞那肽组FPG、体重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降低T2DM患者的FPG、P2hPG、HbA1c和体重;与胰岛素比较,减轻体重效果明显,但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和对照组(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各44例;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 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FC-P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BMI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C-P及BMI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FPG、2hPG、 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FC-P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P<0.05),BMI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酵母花环法检测了20例中晚期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和20例献血员的红细胞C_3b受体和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结果:中晚期EHF患者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形成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提示:中晚期EHF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从而加重了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冰 《中国医药》2009,4(11):879-88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分析细胞因子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胰岛素抵抗者80例为胰岛素抵抗组,非胰岛素抵抗者45例为非胰岛素抵抗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组的IL-6、IL-8、TNF-α,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水平,分析各指标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IL-6、TNF-α、CRP分别为(91.09±22.25)ng/L、(69.51±32.37)ng/L、(0.75±0.11)ng/L与非胰岛素抵抗组[分别为(77.09±22.20)ng/L、(54.87±13.23)ng/L、(0.43±0.0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22时)加用甘精胰岛素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血脂、体重。结果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h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血脂、体重指数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补充第3种药物控制血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6.1±14.0)岁,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9.1±1.6)%)分为3组,分别随机补充甘精胰岛素、罗格列酮、阿卡波糖,根据血糖调整3种药物用量。补充药物治疗24周前、后,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等指标变化。结果:甘精胰岛素组血糖(HbA1c(-1.66±0.24)%,FPG(-3.68±0.28)mmol·L-1)改善比罗格列酮组(HbA1c(-1.15±0.17)%,FPG(-2.85±0.26)mmol·L-1)、阿卡波糖组(HbA1c(-0.75±0.22)%,FPG(-1.85±0.26)mmol·L-1)更明显(P<0.05)。与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或者阿卡波糖)比较,甘精胰岛素组患者外周水肿、胃肠道反应等发生几率更少或更轻微(P<0.05),仅体质量增加比阿卡波糖组明显(P<0.05)。3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甘精胰岛素比补充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或者阿卡波糖)降糖效力更强,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