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啸救援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高歌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6-267
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救援队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伤病员的护理、转运、卫生宣教、灾区疫情防控以及协助恢复医疗秩序等工作,灾民和救援队员均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威胁,加强救援行动中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灾难救援中远程医疗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汶川和玉树地震救援为例,分别收集两次地震中湖北省紧急医疗救援队接诊的1801例和19例地震伤病员资料,分析病情特点、救援方法、实际效果与病员流向。结果:汶川地震接诊1801例伤病员中,外伤病例明显多于其他病种(P<0.01);外伤病例中,单部位伤多于复合伤(P<0.01),且以四肢损伤居多;伤病员在地震后1周内最多,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对所有伤病员进行了检伤分诊,科学规范地进行了院前急救处理,1206例患者在震区部队医院或当地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手术或其他稳定病情措施后分流至德阳、成都等其他地区,救治效果良好。玉树接诊伤病员全部为地震造成的外伤病例,灾区救出伤员、规范处置后全部转运至机场,与空军合作,全程跟踪救护伤病员,抢救转送了19位藏族同胞,无一例死亡。结论:远程医疗救援的快速启动响应,对规范灾区医疗救治秩序,及时有效救治短期内出现的大批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绵竹模式"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的新模式,在玉树救援中得到了检验与升华,为今后开展灾难救援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组织与灾区医疗部门合作、与部队救援力量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纪实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5·12汶川8级地震,造成绵阳极重灾区87.7%的卫生系统受损,共伤亡317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1.24亿元。灾难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医疗卫生救治指挥部,震后4小时内派出5支医疗队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现场医疗队首次分检后送伤员22947名,经三级转运到绵阳本地医院。截至6月30日,绵阳医疗机构累计接诊伤病员37.96万人次,收治住院伤病员21628人,其中危重伤员2772人,含截肢伤员146人,住院伤病员死亡846人。从5月17日起,绵阳向全国14省市医院转运伤员3381人。6月19日,绵阳市伤员康复中心成立,累计接收住院康复病人156人,治愈32人,并与援绵心理干预医疗队一起,对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等进行7万余人次的心理危机干预。绵阳卫生防疫机构震后2小时内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完成尸体处理、水质和疫情监测、环境废墟消毒、安置点防疫、提前防范次生灾害,开展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医疗卫生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体系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应对及时,极大地保障了相关政府、非政府部门及援绵各机构能在统一、有前瞻胜地指挥调度下协同工作,创造了地区性特大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和疾病防控的“绵阳模式”,取得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阶段性胜利,所积累的宝贵一手资料和经验,将成为灾后重建和区域性国家级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国际洪灾中医疗救援的经验.方法 2010年8月28日至9月1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受中国政府紧急派谴到巴基斯坦洪灾区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执行洪涝灾害医学救援任务.中国国际救援队针对洪灾后疾病与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抽组建立洪灾医学救援体系,研究完善洪灾医学救援预案,配齐医学救援保障装备,建全医学职业安全与人身安全规定.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在18 d的医疗工作日中,医疗救助运转安全有序,共接诊11 243人次,诊治11 020例患者.结论 中国是最早响应巴基斯坦请求救援的国家,其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医疗救治技术水平,及时救治灾区急性疾病,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急救援中野战医疗所护理组织管理的做法,为今后应急救援积累实战经验。方法快速启动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落实工作制度,做好灾区消毒隔离及卫生防疫工作。结果野战医疗所共救治伤病员2 999人次,开展手术26例,巡诊6 500人次,开展消毒隔离及卫生防疫工作面积44万平方米,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手术病人无一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严格落实工作制度、抓好消毒防疫工作是野战医疗所完成应急救援任务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在输液室的实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院是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病人大多来自农村、小城镇 ,门诊治疗量较大 ,静脉输液日平均 15 0人次 ,夏日高峰可达 30 0人次。我们利用病人等候及接受输液的时间给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以增加病人、陪人的疾病预防知识。通过半年健康教育尝试 ,施教 30 0 0 0余人次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输液室工作面貌大有改观 ,病人满意度从 79.3%提高到95 .1%。1 输液室工作特点1.1 病种杂 ,面广 ,病人求治心切。以小儿上感、胃肠炎最多 ,占病种的 40 %~ 5 0 % ,慢性支气管炎占 2 0 %~ 30 % ,乙型肝炎占 10 % ,其它占 2 0 %。1.2 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大约69000人死亡,37万人受伤,全军卫生系统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截至2008—06—30,共累计救治648396人次,手术20183例。我院先后派出医护人员共计121人,胜利完成了总部交给的医疗救援任务。在此次医疗救护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到地震重灾区伤员伤情、伤势复杂严重,救治伤病员一定要抓住急救的黄金时间,如何快速建立液体通道,及时输注抢救药物,成为我们护理人员的工作难题。  相似文献   

8.
救援护理学是研究在各种突发性灾害情况下利用现代护理技术、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综合手段,对伤病员实施救生脱险、卫生救援护理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地震带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方法 总结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在5·12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各方面的作用.结果 本次地震中该院虽因灾损失严重,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和持续不断的余震中救治2000余人次,收治重灾区重危伤员1557人,安全转运844人次.其中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在震后早期的救援工作作用突出,在急救援队基础上成立临时指挥中心,以点带面推广原有应急救援机制到全院各科室,队员成为救援骨干成为有力的救援者和组织者,安定民心,保障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 地震带公立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的建设和完善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援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磊  金晓东  袁震飞 《华西医学》2013,(11):1783-1784
对2012年5月11日在成都、绵阳、德阳i地同步组织举行的全国最大规模的“防灾救灾联合演练”背景和内容进行同顾分析,并就大规模救灾演练在应对突发性灾害或大型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中的指导意义进行总结,阐述了应急演练对医疗救援的启示: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多医疗机构协同的救援机制,选拔和培养具有全科素质的救援队员,及发挥现 代信息技术在救援现场的作用有助于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积极组织“杏林风”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队伍,迅速成立志愿者网络,制定志愿者服务制度和体系,协助完成患者的震后疏散、地震伤员的急诊接应、病房陪护、应急待命、寻亲服务、电信沟通等重大任务,表现卓越,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3周2338例急诊伤员急救物资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群体灾难性事件中医疗机构应如何准备医疗急救物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起截至6月2日14点28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38例地震伤员的病种构成,不同时段伤情的分布特点,在急诊科期间药品及急救物资使用情况。结果2338例伤员中以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及颅脑损伤多见,急诊科内消耗最多的三种药品依次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生理盐水及抗生素,随就诊时间不同,伤情类型及急救物资需求均呈阶段性变化,并且不同伤情种类及伤情严重度其急救药品及物资需求不同。结论应建立群体灾害事件的医疗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并根据灾后不同阶段伤员伤情分布特点及时调整医疗急救物资配备的类别和数量。  相似文献   

14.
大批量地震伤病员在医疗辅助检查时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害后造成的大批量伤病人在医院做辅助检查时的护理实践与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队伍在批量伤痛员做辅助检查时的应急能力及与辅助科室医生的配合进行探讨,为今后应对突发灾害伤病人在医院行辅助检查时的护理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效的地震搜救现场医疗组织与现场急救搜救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首批进入地震灾区的外地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汶川地震搜救现场医疗组织与现场急救搜救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医疗队员22名,分别来自急诊科、心内科、骨科等科室,携带药品、耗材、器械、设备达280大类,1000多个品种.发现幸存者时在给予医疗救援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后9 h内达到倒塌现场,并搜救出49名幸存者.其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7~61岁,其中18岁以下30例,18~39岁8例,40~59岁8例,60岁以上3例.地震后受压72 h内得到救护的39例,超过72 h的10例.其中头部损伤8人次,胸部损伤12人次,腹部损伤15人次,脊柱损伤3人次,骨盆伤5人次,四肢损伤48人次.均有中重度脱水.通过现场的补液、吸氧、包扎、固定等急救后幸存者被成功救出并送入医院继续救治,49名幸存者无一人死亡.结论 搜救现场有效的医疗组织与准确的现场急救可避免救援现场混乱;现场准确判断伤情,及时治疗及心理疏导,加强转运途中监护,可减少灾难事故中幸存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医学期刊发表地震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全球地震医学证据现状及汶川地震相关医学证据生产和传播情况,比较分析医学期刊发表的地震相关文献,为震后医疗应急管理、救治和防疫证据的生产和传播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和CBM数据库(数据库起始至2009年9月),收集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的地震相关文献,检出文献用EndNote软件管理和剔重,采用EXCEL软件录入资料及绘制图表,并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汶川地震前,国内外地震相关医学研究少且面窄;国内研究更少,滞后国外20年以上。汶川地震后,中文文献急剧增加,2008年8月达高峰,文献量是震前近50年的6.9倍,发表在378种期刊上,涉及领域更广、更深入;国外地震相关医学研究变化不大。结论汶川地震前,中文地震相关医学研究证据量少且面窄,震后医学证据生产和传播组织得力、方法科学、时间及时、传播广泛,已生产和传播了人类迄今地震医疗救援最多的证据;为全球地震灾害医疗救援提供了第一手证据。我国今后应继续加强灾害医学建设,对康复、灾后重建及卫生防疫证据生产与传播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950例汶川地震伤员伤情,为今后建立和完善灾区一线医院医疗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该院从震后至7月12日止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7月12日,该院共收治伤病员3328例,其中伤员1950例,病员1378例。住院伤员集中在震后1周内(占65.64%),震后当天住院伤员数最多(703例)。伤员主要来自绵竹、什邡和旌阳区。入院诊断前三位损伤依次为骨折(45.85%)、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20.91%)和胸腹部损伤(14.69%)。共死亡48例,其中人院前死亡30例,急诊死亡10例,住院死亡8例。向二、三线医院有效外送和转运伤员441例,为全省第一家实施规模转运的医院。收治重灾区病员1378人次,下基层巡诊治疗726人次。对住院伤员和灾区居民、医护人员、武警官兵实行心理抚慰共5000余人次。结论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出色地完成了地震灾区一线救治转运中心的任务,起到了紧急救治中的关键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此次海地地震的自身特点,分析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灾区紧急医疗救援的救治措施及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灾害医疗救援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开展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2010年1月13日至1月27日,为期15天的海地救援,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共计2500余名,包括700名外伤换药、150多例清创缝合手术、救治危重病伤员12例;挖掘出8具中国烈士遗体和7具包括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指挥Annabi、副总指挥Costa在内的联合国官员遗体.结论 快速、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的基础;独特的工作流程是完成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保证;医疗队员专一多能是参加国际救援的需要;医疗装备制式化是适应国际救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地震灾民安置点的社区护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后,为做好"大灾后防大疫",文章作者对都江堰灾民安置点幸福家园的社区护理工作进行了探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健康档案建立,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食品与饮用水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管理,社区康复,心理援助,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满足了灾民的健康需求,阻止了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并使老年病、多发病得到救治或及时转诊,返乡地震伤员得到有效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