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130名轻度缺铁性贫血和正常的7岁儿童的身体作功能力。分别在治疗前、后30天及60天时采手指血分析Hb、FEP、FEP/Hb、SF;同时测定身体作功能力指标(PWC_(170)、R·PWC_(170)、W·HR、Vo_2max)。发现轻度缺铁性贫血儿童的各测定指标均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但经硫酸亚铁(300mg/d)治疗60天后,各测定指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本文研究结果证明了轻度缺铁性贫血可使儿童身体作功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11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铁剂试验性治疗二个月。治疗前后用Hb、SI、TS、FEP、FEP/Hb和SF等参数评价了铁营养状态,结果表明,治疗前4岁~组的铁营养状态优于1岁~组。治疗后两组的铁营养状况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铁的参数都达到了同样水平。本研究提示学龄前儿童Hb<12g/dl和/或FEP/Hb>3μg/g应进行铁缺乏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铁剂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补血作用。方法将7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铁剂组、中药联合铁剂组、对照组。铁剂组口服补充元素铁(NaFeEDTA)12 mg/d的补血片,中药联合铁剂组口服含有同等剂量的元素铁(NaFeEDTA)和总皂甙(以人参、三七等中药提取)120 mg/d的补血片,对照组口服空白片。试验为期15 d,在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受试者的Hb、FEP指标、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试食15 d后,中药联合铁剂组的Hb水平由试食前的(107.0±8.1)g/L升高至(126.0±4.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剂组的Hb水平试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铁剂组和铁剂组的FEP含量均明显比试食前降低(均P(0.01),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试食前后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中药联合铁剂能在短期内迅速升高缺铁性贫血患者的Hb水平,且对其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提示中药联合铁剂对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比单独应用铁剂具有更明显的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富马酸亚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评价。方法对78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分2组(常规量铁剂组、小剂量铁剂组),用富马酸亚铁治疗,分析2种不同剂量铁剂网织红细胞(Ret)、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后,Ret、Hb水平以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副作用明显减少(P<0.01)。结论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副作用小,服药次数少,易被患儿接受,有利于贫血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陈亚非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70-2372
目的:观察补血片及联合补益类中药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的短期(15 d)效果.方法:将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组、Ⅱ组).对照组口服空白片,试验Ⅰ组口服补血片;试验Ⅱ组口服补血片加复力片.试验期为15 d,在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受试者的Hb、FEP指标和台阶试验的SI指数.结果:试食15 d后,Ⅱ组的Hb水平和SI指数较试验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FEP水平有极显著下降(P<0.01);Ⅰ组的HP水平亦有极显著下降(P<0.01),Hb水平和SI指数较试验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片血联合复力片能短期内(15d)迅速升高缺铁性贫血患者的Hb水平,提示铁剂联合补益类中药对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比单独应用铁剂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4):296-298
目的:分析强化铁食物联合铁剂对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7~2018-08期间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21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接受铁剂(硫酸亚铁)治疗的10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接受硫酸亚铁、强化铁食物联合治疗的109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统计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Hb、SF水平、铁代谢指标[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血清铁(serum iron,SI)]变化。结果:与对照组77.78%(84/108)相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2.66%(101/109)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b、SF水平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SI、TSAT大于治疗前,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铁食物联合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血清Hb、SF水平,改善铁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妇科住院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量的检测,了解妇科住院患者术前贫血及铁缺乏情况及原因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患者175例,分为绝经前组(124例)及绝经后组(51例)、对绝经前组又分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为AUB组(78例)及非AUB组(46例),分别检查所有患者术前Hb及SF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PALM-COEIN分类系统分析AUB原因。结果 175例患者中,术前贫血34例(19.43%),SF降低46例(26.29%)。绝经前组中32例(25.81%)为缺铁性贫血,44例(35.48%)SF含量降低;绝经后组中2例(3.92%)为缺铁性贫血和SF含量降低;绝经前组患者术前平均Hb含量[(119.56±18.38)g/L]、SF中位数(23.55μg/L)低于绝经后患者[(129.22±9.86)g/L、128μg/L](P0.05)。AUB组术前Hb平均值[(117.26±21.28)g/L]、SF中位数(24.3μg/L)均低于非AUB者[(127.32±9.72)g/L、55.6μg/L](P0.05)。应用PALM-COEIN分类系统对AUB进行分类,以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腺肌病(12例)及子宫肌瘤(27例)所致者最多。结论妇科住院患者术前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以绝经前患者为多,绝经前患者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异常子宫出血,导致AUB的三大原因分别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应重视绝经前患者AUB治疗及铁剂补充。  相似文献   

8.
铁剂治疗反应评价铁缺乏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FEP/Hb),运铁蛋白饱合度(TS),血红蛋白等项检测铁营养状态的参数,及这些项目的不等联合,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的检验。结果表明,以两项参数的联合,可同时得到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单项参数中,以Hb,FEP/Hb,SF,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故认为在群体铁缺乏症的筛查中,以选择Hb,FEP/Hb两项参数为宜,它们的界限值为Hb:11g/dl,FEP/Hb:3μg/g。Hb<11g/dl,FEP/Hb>3μg/g为异常。FEP/Hb增加的原因还多,如铅中毒,慢性炎症等导致的血红素合成障碍,故实际应用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胡业媛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67-5268
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剂量铁剂口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06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儿76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硫酸亚铁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药量服用,即每天给予硫酸亚铁30mg/kg,研究组则每天给予硫酸亚铁5mg/kg,连续用药3个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的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Hb、SF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患儿的Hb、SF值分别比较时,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每周1次补铁方法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每周1次给琥珀酸亚铁6 mg/kg(按所含元素铁计2 mg/kg),早餐前1次服;对照组35例,每日给药剂量同观察组,分早、晚两次餐前服。主要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等。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均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b、MCV、Ret、SF、FEP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每周1次给药与每天给药两种方法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补铁治疗的必要性和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住院分娩的369例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随机分为3组,A组(91例)孕期不予补铁治疗,B组(108例)建卡排除铁过载后即口服铁剂治疗,C组(170例)根据孕期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水平,低于30μg/L时开始补铁治疗。比较3组患者孕期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SF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①3组患者孕期Hb和SF均有下降,其中A组患者孕期Hb水平下降(12.59±4.02)g/L,SF水平下降(23.11±9.54)μg/L,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及1 min Apgar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孕期可能存在SF减少并加重其贫血程度,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需动态监测SF,适时补铁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间断口服铁剂改善儿童贫血及铁储备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口服铁剂补充方式改善儿童贫血及铁储备状态的作用。【方法】共107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常规量每日口服铁剂治疗组(A组),两日间隔口服铁剂治疗组(B组)以及每周间隔口服铁剂治疗组(C组)。测定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g,HB)、红细胞平均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水平及TfR-F指数。【结果】治疗后各组HB、MCV、MCH、MCHC以及SF均显著升高(P<0.05)而sTfR和TfR-F指数则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贫血改善率也无组间差异(P>0.05),但B组和C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间断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副作用小,服药次数...  相似文献   

13.
铁剂对缺铁孕妇和新生儿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 研究孕妇缺铁导致新生儿缺铁的发病情况和补充铁剂的干预作用。方法 :  44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铁剂组 ,孕中期开始分别服用安慰剂或铁剂。分别测定孕妇在服药前、服药后及新生儿的各项铁指标 :血清铁 (serum iron,SI)、总铁结合力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 ,转铁蛋白饱和度 (transferrin saturation,TS) ;血清铁蛋白 (serum ferritin,SF)。血红蛋白(Hb)值为临床资料。结果 : 对照组新生儿 Hb、SI、TS、SF平均值均低于铁剂组新生儿 ;对照组新生儿贫血发病率和贮铁不足率达 80 %、54.5% ,明显高于铁剂组。除母血 SF与新生儿 SI以外 ,孕妇与新生儿的 SI、TS、SF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孕末期铁剂组孕妇缺铁性贫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对照组孕妇孕末期 Hb、SI、TS、SF较孕中期进一步降低或维持原来的低水平 ,而铁剂组孕妇孕末期 Hb、SI、TS较孕中期有增加 ,SF未进一步降低。结论 : 孕妇与新生儿的铁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孕妇缺铁会导致新生儿缺铁。补充铁剂能减少孕妇及其新生儿缺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铁强化大米对改善学生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双盲法将228例缺铁性贫血学生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分别食用铁强化大米或普通大米的营养午餐。治疗前后测查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结果】①强化组在铁强化营养餐后Hb≥120 g/L占71.55%(78/109),对照组占40.91%(45/110);强化组Hb≥125 g/L占60.55%(66/109),对照组占30.0%(33/110),差异均有显著性。干预后强化组Hb均值较干预前明显增高;对照组Hb均值也有提高,但低于强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强化组SF水平显著增长,对照组SF也有增长,但强化组的S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S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铁强化大米能纠正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提高体内的铁储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与食疗对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差异,为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于湛江市赤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首次诊断轻度缺铁性贫血且家长自愿参与本研究的837例6~36月龄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食疗)两组,于治疗1个月、3个月后(7天内)采末梢血行血细胞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贫血治疗有效率和血红蛋白浓度(HGB/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74.13%)和HGB水平(112.59±4.45)g/L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14.71%)和HGB水平(105.36±4.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0.50,P0.01;t=23.688,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2.79%)和HGB水平(120.71±5.17)g/L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9.54%)和HGB水平(109.87±2.8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0,P0.01;t=31.438,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92.79%)和HGB水平(120.71±5.17)g/L明显高于治疗1个月后有效率(74.13%)和HGB水平(112.59±4.4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313,P0.01;t=51.121,P0.01)。结论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以药物治疗为主,食疗为辅,治疗应坚持足够疗程,在Hb值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以恢复机体铁储备水平。  相似文献   

16.
612例儿童血红蛋白的分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多见的疾病,国内12省市调查结果表明Hb<12g/dl者占55.5%;8省市调查Hb<11g/dl者占33.9%。为了解新乡市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我们于1983年5月至8月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对本市两个幼儿园和1个托儿所612例儿童进行了Hb测定,以便为今后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双盲法对北京130名轻度缺铁性贫血和正常学龄儿童的学习成绩进行了研究。发现铁剂治疗可提高缺铁性贫血儿童的学习成绩。还发现缺铁性贫血儿童的课堂纪律、定向注意力和剂量作业试验成绩均比正常儿童明显降低,但这现象可被铁剂治疗所纠正。作者认为定向注意力差是缺铁性贫血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英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3):40-41
目的观察小剂量铁剂联合食疗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轻中度缺铁性贫血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铁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桂圆蛋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BC、Hb和HCT。结果治疗30 d后RBC、Hb及HCT对照组分别为:(3.08±0.35)×1012/L、(113.0±5.5)g/L、(32.0±4.0)%;治疗组分别为:(4.04±0.06)×1012/L、(121.0±6.2)g/L、(37.0±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铁剂联合食疗方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与维生素A和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荆州市两所幼儿园中的80名3~6岁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为单位,分为对照组(单纯补充维生素A)和观察组(补充维生素A和锌)。将两组儿童再按照不同维生素A与血红蛋白(Hb)水平分组,试验前贫血合并维生素A缺乏为Ⅰ组,Hb正常合并维生素A缺乏为Ⅱ组,贫血合并维生素A正常为Ⅲ组。试验期为1年,检测试验前后儿童维生素A、锌、Hb和EPO。结果试验1年后,观察组血清维生素A较试验前增加了0.06μmol/L(P0.05)。试验后,两组的血清锌水平均高于试验前(P0.05),而观察组血清锌水平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年后,Hb和EPO水平均较试验前升高,贫血的发生率均降低(P0.O5),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方程的斜率试验后下降了-0.0110(P0.05),观察组试验前后的斜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1年后,Ⅰ组和Ⅲ组Hb水平明显提高(均P0.05),而Ⅲ组Hb水平增幅高于Ⅱ组(P0.05);与Ⅱ、Ⅲ组儿童相比,Ⅰ组的Lg EPO水平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联合补充维生素A和锌可能影响血清Hb与EPO的反馈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 184例临产期产妇血和新生儿脐血中的SF、FEP、Hb。证明新生儿Hb不受产妇的影响 ,SF和FEP受产妇SF和FEP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 7个月孕妇 12 1例分为两组 ,其中 6 1例服铁剂 ,其余 6 0例不服铁剂直到临产。结果 :新生儿脐血治疗组SF显著高于对照组 ,FEP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怀孕后期服用铁剂 ,既可治疗孕妇缺铁 ,又可提高胎儿铁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