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MLH1在直肠上皮内瘤变与早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对术后确诊的28例早期浸润性直肠癌、36例直肠上皮内瘤变和3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hMLHl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直肠上皮内瘤变组织和早期浸润性直肠癌组织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30)、77.8%(28/36)和39.3%(11/2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上皮内瘤变组织hMLH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异型增生、肿瘤类型和距肛缘的距离均无关(P〉0.05);早期直肠癌组织hMLH1阳性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hMLHI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是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hMLH1蛋白检测对于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直肠癌中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组织芯片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6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以及1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LIC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LIC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26.00%,39/150)、腺瘤组织(66.13%,41/62)和癌组织(82.89%,155/187)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升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有关(P=0.007),而与患者性别(P=0.553)、年龄(P=0.206)、肿瘤直径(P=0.185)、肿瘤分化程度(P=0.062)及肿瘤部位(P=0.598)均无关。CLIC1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CLIC1阴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11个月。log-rank检验表明,CLIC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66.4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80.00%),P=0.031。结论 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CLIC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腺癌、30例结直肠腺瘤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远离癌组织4cm)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结果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质,其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1/30)、30.0%(9/30)及53.3%(32/60),在3种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腺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Ⅲ+Ⅳ期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TNMⅠ+Ⅱ期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高侵袭能力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潜在预测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和p21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1例直肠癌手术标本和30例正常直肠组织中OPN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OPN和p21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9%(28/51)和62.75%(32/51),在正常直肠组织中均未见有阳性表达.两蛋白在直肠癌和正常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OPN高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p2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与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P>0.05).③OPN、p21蛋白均阳性表达的24例直肠癌中全部发生淋巴结转移,与两者均阴性表达的15例直肠癌中仅有2例(13.3%)发生转移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OPN和p21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4,P<0.01).结论 OPN和p21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直肠癌的发病,联合检测两者蛋白表达对评估直肠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kp2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27kip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结直肠癌(80例)、腺瘤(20例)、正常组织(20例)中Skp2蛋白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由正常结直肠黏膜、腺瘤到癌,Skp2阳性表达率为0%、55%、93.8%,呈上升趋势(P<0.01);p27kip1阳性表达率为100%、95%、87.5%,呈下降趋势(P<0.05).结直肠癌中Skp2表达与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r=-0.311,P<0.01).Sk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skp2蛋白过表达与p27kip1蛋白降解有关,Skp2蛋白过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CNA与p5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6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149例直肠癌组织中PCNA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CNA和p5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和p53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CNA和p53在直肠癌组织表达存在正相关(r=2.18,P<0.05)。结论联合检测,PCNA和p53表达可作为评估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ING1及其蛋白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用RT-PCR检测3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法检测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kesA、B期和DukesC、D期患者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30.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G1及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差者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8.
年轻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年轻人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63例年轻结直肠癌和对应的16例腺瘤组织中β-连接素(β-catenin)、hMSH2、hMLH1和P53蛋白表达和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肿瘤的Dukes分期,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在63例年轻CRC中,肿瘤组织的DNA倍性与患者的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非整倍体DNA含量的肿瘤,80.8%发生在DukesC或D期的CRC。P53蛋白的过度表达(76.0%)也倾向于浸润晚期的肿瘤;而hMSH2或hMLH1蛋白丢失的肿瘤70.0%是浸润早期的CRC。在16例配对的年轻结直肠腺癌和腺瘤组织中,β-catenin和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例β-catenin核浆聚集的CRC中,其对应的腺瘤有5例同时出现β-catenin的核浆聚集;丢失了hMSH2或hMLH1蛋白的3例CRC,其对应的3例腺瘤均丢失相应MMR蛋白。结论β-catenin和MMR蛋白hMSH2,hMLH1可以作为年轻CRC早期诊断中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而肿瘤的DNA倍性和P53蛋白表达是患者临床分期中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Krupple样转录因子6(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21蛋白的关系,探讨KLF6蛋白及p2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LF6蛋白及p21蛋白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KLF6蛋白及p21蛋白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结直肠癌中KLF6与p2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KLF6蛋白及p21蛋白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到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逐渐下调(85.7%、76.5%、43.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0,P<0.01);KLF6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x2=0.13,P>0.05),与分化程度(x2=4.04)、淋巴结转移(x2=6.79)、TNM分期(x2=6.16)有关(P<0.05).KLF6与p2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 KLF6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KLF6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并参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凋节.KLF6与p2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21可能是KLF6基因的效应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留取2009年1月至8月诊治的2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提取标本的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COMT在结直肠癌肿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组织芯片检测COM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灰度测定比较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目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mRNA水平上.结果 肠癌肿瘤组织中COMT基因表达水平的平均光密度值为53 514±15 513,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4529±1698(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可溶性COMT蛋白(S-COMT)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平均光密度值为54 967±11 919,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25 962±6713(P<0.05),而膜结合型COMT蛋白(MBCOMT)在两者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芯片检测结果显示COMT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染色强度和阳性率方面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结论 COMT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提示该基因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