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DM)与冠心病(CHD)的联系已引起内分泌及心血管医师的广泛关注。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提出“DM是心血管疾病”,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3次指南(ATPⅢ)提出DM是CHD的“等危症”(CHD Risk Eguiualents)之后,内分泌医师与心内科医师的交流更日趋密切。  相似文献   

2.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233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锁骨上淋巴结(SCL)已知发部位转移癌的病理学特别。方法:对1980-1999年(近20年)233例和1961-1980年(前20年)246例已知原发部位SCL转移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癌原发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20年来,转移癌的患者趋于高龄、女性增多,转移性肺癌(尤其是左侧SCL)增多,双侧SCL转移癌的原发部位皆肺居首位,转移性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也首先来自肺,左侧SCL转移性黏液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主要来自胃肠道(6/10例,特别是胃),右侧者全部来自肺(8/8例)等。结论:在寻找SCL来源未明转移癌的原发部位时,任何一侧(尤其是右侧)SCL转移癌(无论是腺癌、鳞癌或未分化癌)都应首先考虑转移性肺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孙志国 《医学信息》2005,18(11):1576-1576
在临床上,经常能遇到常说的小三阳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而HBVDNA阳性的患者,通常我们称之为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在乙肝病毒活动期,均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根据2004年拉米夫定专家组共识指导,通过观察治疗结果,我们结论是前c区变异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时间一定要长,至少2年,再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停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儿的疾病谱病因学及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调查方法,总结 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51例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卒中患儿发病平均年龄为(3.0±3.8)岁;男性156例,女性95例。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占62.5%(157/251),出血性脑卒中(HS)占37.5%(94/251)。两者均无明显季节分布差异,但郊区(县)发病较城区更为严重。特发性脑卒中(IS)51例(32.5%,51/157)居于AIS病例各亚类首位。已明确病因的AIS病例中以感染(12.1%,19/157)、烟雾病(12.1%,19/157)、头部外伤(10.8%,17/157)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7.6%,12/157)最常见。惊厥(20.4%,25/157)和言语困难(15.9%,25/157)则是IS患儿较常见症状。颅内出血发生部位主要为大脑内(41.5%,39/94)和蛛网膜下隙(13.8%,13/94)。维生素K缺乏(76.6%,72/94)则是导致小婴儿颅内出血的重要诱发因素。结论 IS是儿童AIS的最常见类型;维生素K缺乏仍是我国引起小婴儿颅内出血的最常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云南地区89例儿童特纳综合征(TS)染色体核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3—2022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诊断为TS的儿童89例,对患儿临床表现与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平均诊断年龄(10.7±3.3)岁,平均身高(119.6±14.2)cm,身高落后(3.8±1.5)SDS。核型表现为单体型51例(56.7%),单纯结构异常型7例(7.8%),单纯嵌合型8例(8.8%),嵌合+结构变异型24例(26.7%),发现1例45,X/47,XXY嵌合型;3例小标记染色体。单体型(45,X)和其他核型的生长激素激发峰值转换为正态分布后,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t=–2.363,P=0.021),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例患儿使用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起始治疗年龄(11.4±3.3)岁。28人治疗满1年,年生长速率(8.0±1.6)cm;12人治疗满2年,年生长速率(6.7±1.4)cm;3人治疗满3年,年生长速率(7.3±3.1)cm。结论 特纳综合征临床诊断年龄较晚,需提高临床医生的临床意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对TS患者诊治的指导意义有限,矮小联合高促卵泡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探讨MDS患者接受HSCT治疗的适应证和时机。方法1993年11月~2007年4月对20例MDS及MDS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39岁)行HSCT治疗。其中18例接受同胞供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1例为同基因骨髓移植(Svn—BMT);1例为无关脐带血移植(CBT),+25d时移植失败行自体骨髓移植。预处理主要采用修改的Bu/Cv方案。结果3年总生存率(SO)及3年无病生存率均为53.3%±12%;3年复发率(RR)10.8%±7%,移植相关死亡率(TRM)42.6%±12%。截止随访日期,存活11例,中位生存时间16.5(2.0~112)个月。结论HSCT是治疗MDS的有效方法,如有HLA匹配的同胞供者,HSCT可作为MDS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疗效与治疗体会。方法 我院关节科2007年3月~2013年3月共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的强直性髋关节炎56例(96髋),男55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5.6岁,其中髋关节骨性融合34髋,纤维融合62髋。病程(5.8~27.6)年,56例患者中贫血21例,其中轻度贫血14例。伴随骨质疏松34例。除去3例失败患者,纳入53例(92髋)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的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的变化,并观察强直性髋关节炎进行置换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均运用我院关节科电子随访病例系统进行跟踪随访并进行功能评定。随访时间(1.4~7.2)年,平均3.7年。随访的53例(92髋)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36.2±12.1)°,Harris评分平均(23.2±10.2)分;术后1年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183.4±17.6)度,Harris评分平均(78.6±6.9)分;髋关节总活动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Harris评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失败病例中1例松动,1例脱位,1例感染,松动和感染病例进行了翻修术,脱位病例进行了复位,目前随访均良好。结论 强直性髋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全面的评估和精湛的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好"标准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推出了“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SP),并在全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手术室是医院对各种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抢救的重要场所。其主要任务是配合手术科室顺利完成手术,包括消毒隔离。由于手术室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变的微纤维主要牵累三个组织器官系统:骨骼、眼和心血管。1991年,研究发现FBN1突变能导致MFS;2004年,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BR2)被认定为MFSⅡ基因; 2005年,研究报道TGFBR2突变或TGFBR1突变能够导致一种新的动脉瘤综合征。研究表明,在细胞外基质中,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signaling)有功能上的相关性。MFS的病理机制可能与TGF-β信号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类疱疹病毒8(humanherpesvirus,HHV-8)是1994年美国学者Chang等[1]在艾滋病(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的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组织中发现的一种新肿瘤病毒,属于y-2疱疹病毒亚科,与猴疱疹病毒(herpers viruss simiae,HVS)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序列有很高同源性,被公认为KS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电生理学诊断用的一直都是Lambert的诊断标准(1969),但临床确诊的ALS,初次肌电图检测未必都能完全满足此标准。此后世界神经病学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y,WFN)于1990年首报、1994年修订、1998年增加电生理学检查内容后发表了EI Escorial诊断标准(修订版)。  相似文献   

12.
赵晶  毛烨 《中国微循环》2008,12(1):44-4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我院自2005年2月-2006年9月共收治9例TOBS病人,现总结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873年Kblliker第一次提到骨内的多核巨细胞可能是“骨质吸收的永恒因素”,命名为osteoklast,或称osteoclast沿用至今[1]。破骨细胞顾名思义是破坏骨质的细胞,根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1)一般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其过行骨吸收时具有特征性的刷状缘(ruffledbofder),封闭带(Sealingzone)及胞浆的透明区(clearzone)[2]。从刷状缘到被吸收骨表面之间的腔隙是骨质吸收小腔(boneresorbingcompartment),是骨质吸收进行的地方[2];(2)破软骨细胞(chondroclast),是吸收钙化软骨基质的破骨细胞;(3)破牙质细胞(odontocl…  相似文献   

14.
乳腺浸润性癌PS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PS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PS2蛋白在86例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结果PS2蛋白的表达率为66.27%(57/86)。在下列一些情况中,PS2蛋白的表达率有区别:(1)86例中,5年以上组80.55%(29/36),5年以下组56.00%(28/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2)未停经组62例,5年以上组86.20(25/29),5年以下组54.54%(18/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已停经组24例,5年以上组4/7例,5年以下组58.80%(10/1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腋窝淋巴结转移62例,5年以上组82.35%(14/17),5年以下组55.55%(25/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阴性24例,5年以上组78.94%(15/19),5年以内组3/5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PS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5年生存期正相关,PS2阳性的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的一项预后指标;PS2蛋白表达对未停经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PS2蛋白表达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太原市9年来出生缺陷的种类及诊断情况,寻求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方法。方法(1)对1997年1月-2005年12月太原市三个区、二个县、一个市六所医院终止妊娠的513例出生缺陷种类及其诊断方式和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1997年至2005年神经管畸形(NTDs)在出生缺陷中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但一直排列在出生缺陷首位;唇腭裂排在第二位。(2)NTDs在城市的产前诊断率(84.00%)显著高于在农村的产前诊断率(67.64%)(P〈0.05)。(3)产前诊断的方式以B超为主,产后诊断方式以临床诊断为主。结论近年来,太原市在降低出生缺陷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神经管畸形仍居太原市出生缺陷的首位;加强围产保健宣传、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及产前诊断水平是降低出生缺陷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胃电图及胃电频谱的临床研究连至诚,梁雪芬,詹锋,劳绍贤(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石胜刚,黄溢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珏英(中山大学电子系)胃电图(EGG)是以表面电极由腹壁胃投影位置记录胃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984年,我们与中山大学电子系...  相似文献   

17.
张建忠  张喜春 《医学信息》2009,22(6):991-992
目的总结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8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标准评价,恢复良好22例(22.4%),中残19例(19.4%),重残17例(173%),植物生存8例(8.2%),死亡32例(32.7%)。结论建立规范的创伤救助体系、多科室良好的协作,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迅速解除脑受压,妥善处理合并症,亚低温冬眠治疗,及时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滑石粉混悬液、顺铂(DDP)、氟尿嘧啶(5-FU)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病理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64例,经胸穿于胸腔内留置导管引流尽胸水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胸腔内注入滑石粉混悬液5~10g、5一Fu(500mg/m^2)、DDP(40mg/m^2);对照组32例,在胸腔内注入DDP(40mg/m^2),均隔日重复1次,共2次。观察疗效、生活质量、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病变进展率3%,与对照组50%、2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Karnofsky评分大于70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半年(0.5a)、1年(1a)、1年半(1.5a)的生存率分别为97%、59%、44%,高于对照组的63%、50%、19%,0.5年、1.5年两组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副反应中发热、胸痛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联合注入滑石粉混悬液、5-FU、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效果好、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从临床和门诊标本分离出来的4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1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ICU病房分布最多,占27.7%(13/47),其次是肿瘤病区23.4%(11/47)。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于痰标本中,占80.9%(38/47);其次是伤口分泌物8.5%(4/47)和静脉导管标本4.3%(2/47)。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在佛山医院近两年呈上升趋势。该菌耐药现象较严重,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0.0%),其次是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7.7%)和头孢吡肟(8.7%)。结论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保持敏感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  相似文献   

20.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F0002-F0002
本学科由国内早期的泌尿外科专家陈仁亨创建于1950年,是建国初期具有较大医、教、研规模的泌尿外科之一,也是1960年创刊的《泌尿外科内部通讯》(《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前身)和1963年成立的中华外科学泌尿外科协作组(中华泌尿外科学会的前身)国内四个协作单位之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