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套管连接法在大鼠心脏腹部移植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采用套管连接血管技术建立大鼠心脏腹部移植模型,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存活率。方法 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大鼠,将供心升主动脉于受体的腹主动脉缝合,供心肺动脉于受体左肾静脉行套管吻合。结果 80次正式实验,手术成功率95%,该方法只需一人操作,手术时间和供心缺血时间缩短,吻合血管通畅,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 该方法为建立大鼠心脏腹部移植的模型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主动脉窦与心包横窦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心外科手术和主动脉窦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和测量30例成人心脏标本,探查主动脉窦与心包横窦的毗邻关系,并用游标卡尺测量主动脉窦嵴至心包横窦(最低点)的垂直距离,记录数据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30例成人主动脉的左冠窦、右冠窦、无冠窦都与心包横窦相邻.左冠窦全部与心包横窦相邻;右冠窦与心包横窦相邻1例,占3.33%;无冠窦与心包横窦相邻28例,占93.33%.其中左冠窦和无冠窦与心包横窦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68±0.02)cm和(0.97±0.03)cm.结论:临床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时应注意(1)由于心包横窦右口较左口大,临床手术中从右口进入心包横窦较容易.(2)无冠窦与心包横窦的毗邻关系为上下相邻,上部分与心包横窦相邻,下部分与右心房相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共对16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了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0~72岁[(56.3±7.1)岁].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5例,B型夹层(夹层起源于降主动脉)11例,病变均累及主动脉弓,不适宜单独行腔内隔绝治疗.11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或加颈部切口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动脉旁路移植,5例单纯颈部切口行头臂动脉间旁路移植,然后行股动脉切口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升主动脉造影,术后3个月、1年及2年随访CT资料,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旁路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植入定位准确,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血管血流通畅,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6例,随访时间3.0 ~ 48.0个月[(24.O±8.2)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并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2年复查主动脉增强CT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内及人工血管旁路血流通畅,未见脑部和肢体的缺血征象.结论 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可根据受累的部位及程度采用不同的杂交手术方法,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该治疗方法扩大了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但远期疗效有待迸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异种移植建立的大鼠腹主动脉瘤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和鉴定一种新型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 为腹主动脉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选取豚鼠肾下腹主动脉组织1 cm, 正位替换SD大鼠同长度腹主动脉; SD大鼠腹主动脉原位离断后吻合分别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4周动态观测和比较移植腹主动脉直径、腔面积等形态学变化; 计算机图像技术半定量分析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及平滑肌变化。结果: 存活受体中88%移植腹部主动脉血流通畅, 无移植物或吻合口狭窄, 无腔内血栓形成。4周内, 异种移植组腹主动脉直径随时间延长逐渐扩张,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腹主动脉扩张率与弹力蛋白、中膜平滑肌变化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 免疫炎症损伤介导的豚鼠-SD大鼠异种移植腹主动脉瘤是一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许敏  马珂 《医学信息》2008,21(3):287-288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11例腹主动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2例行腔内隔绝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经7~24d治疗后痊愈,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认真、细致的观察及适宜的护理能够有效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动脉外膜所产生的活性氧和新生血管形成,可能导致和促进病理性血管重构的形成。本课题研究NADPH氧化酶在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模型的外膜血管动态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方法:将F344大鼠胸主动脉移植到Lewis腹主动脉造模。于移植后0.5、3、7和14 d收集移植血管,进行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和定量PCR检测。结果:血管外膜移植后3 d、内膜7 d  相似文献   

7.
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技术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手术技术的改良。方法 采用Ono创建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即将供体心脏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对手术方法作了部分改进,缩短手术时间和移植心脏缺血时间。结果 50次实验手术成功率88%。结论 新技术的采用降低了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难度,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出血,减少术中出血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吻合血管时应遵守“宁慢勿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大鼠腹部血管铸形标本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的肾脏、肝脏、胰腺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领域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这些模型的制作,多选择腹主动脉、后腔静脉、肾静脉等血管重建移植器官血流。为了了解大鼠腹部血管的立体构筑,改良或重新设计大鼠肾移植手术方式,我们设计和制作了大鼠腹部血管铸型标本,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鼠"二袖套"法双重灌注全血供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个供肝灌注良好受体无肝期明显缩短及移植肝全血供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二袖套”法在Kamada吻合血管基础上改良,供肝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双重全肝脏灌注;受体肝脏分步切除,肝上下腔静脉采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分别用袖套法吻合。移植肝脏动脉重建采用单纯血管套入式吻合或血管缝合的方法,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共施行全血供大鼠原位肝脏移植76例(不包括预试验),手术成功率93.406,1周存活率86.8%。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有效改良措施和注重手术细节是手术成功的保障,良好的灌注、受体无肝期的缩短及重建移植肝脏动脉血供能有效提高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体液免疫在移植动脉硬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模型,HE染色和光镜下检查植入的腹主动脉病理学改变,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自动测出其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植入的腹主动脉壁IgG、IgM、C3沉积情况。结果: 异品系移植组术后60 d腹主动脉管腔明显缩小,内膜显著增厚,中膜变薄。增生的腹主动脉内膜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成,中膜层平滑肌细胞坏死,数量减少,弹力膜断裂。IgM、C3在术后各组各时点动脉壁上均未见沉积现象。IgG在异品系移植组术后7 d、15 d时动脉中膜层呈强荧光沉积,30 d后IgG荧光消失。结论: 体液免疫因子IgG可能参与了异品系大鼠移植腹主动脉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赖上俊  杨邦祥 《医学信息》2008,21(3):366-368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及人造血管置换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20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及人造血管置换术的麻醉处理过程,对输液量、术中并发症、血压及心率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在主动脉阻断和开放时血流动力学波动比较剧烈,经处理后循环功能维持稳定,肾功能在术中未受到明显影响.所有患者都安全地度过了手术,无患者在术中发生死亡.结论 完善的麻醉监测、及时纠正代谢紊乱和维持循环稳定是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国产Ankura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在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腔内修复术(EVAR),均使用国产Ankura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其中1例同时行右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1个月,无支架移位和Ⅰ型内漏发生;其中1例术中发生髂动脉分支支架与主体支架严重移位,通过增加1枚支架得到有效处理。结论 对于短瘤颈、大成角的腹主动脉瘤,使用国产的Ankura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腔内隔绝术在主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的操作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5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2例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无支架移位;术中发生内漏1例,经及时处理后消失;2例术后出现移植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3-21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假腔内见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有着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将人胎主动脉旁体嗜铬组织脑内移植;治疗黑质纹状体损伤的可行性。经水囊引产的中期人胎儿(20和27周)的主动脉旁体做为供体组织,按两点移植法(每点移入4小块嗜铬组织)植入帕金森氏病模型大鼠尾壳核头部。对照组包括:移植对照组,等量的坐骨神经组织块植入尾壳核头部;非移植对照组,仅做同样的手术而不植入任何组织;非手术对照组,不做任何手术处理。分别于处理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联合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反义内皮素(ET)核酸对移植静脉血管内皮素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手术,实验组移植颈静脉在腺病毒介导eNOS基因转染后实施移植手术,吻合后移植血管周围应用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移植静脉无eNOS基因转染,仅行凝胶涂布,无任何药物。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Griss方法动态观察血浆ET、NO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O则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7天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则于术后14天接近术前水平。结论: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可有效地保护移植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诱导的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140只大鼠随机分组:A组为非移植组,B组为同品系移植缺血小于30min组;C组为同品系移植缺血4h组;D组为异品系移植缺血小于30min组,术后7,15,30,60天切取植入的腹主动脉进行光镜,电镜检查。结果:移植7-15天时C组动脉内膜有多量多形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粘附,浸润,电镜检查多形核粒细胞为中性粒细胞,而D组移植动脉各层均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移植30-60天时C组,D组移植动脉内膜均有显著增厚,增生的内膜均由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成,但前者无中膜层平滑肌坏死及弹力膜断裂现象。结论: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同品系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逆转压力负荷性左心室肥厚的有效性.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和肥厚组(n=60),后者行腹主动脉缩窄术造成左心室肥厚;肥厚组存活大鼠再随机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20),实验组大鼠再次手术解除腹主动脉的缩窄,术后每周取血液标本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左右肾血管不同的处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手术视频,总结术中处理肾血管的经验.术中以腰肌前间隙内侧弓状韧带为解剖标志寻找右肾蒂,小心处理右肾静脉防止撕裂下腔静脉;在腰肌前间隙腹主动脉旁脂肪前内寻找左肾蒂,避免损伤或漏扎左肾血管属支.结果 6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及输血病例,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熟悉肾血管的解剖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处理左右肾血管,有利于提高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西南人群中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腹主动脉瘤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0例尸体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长度、直径、血管间的夹角等测量.同时,选择4个城市人群共计300例无明显病变者行腹部CT血管造影(CTA),从影像学测量腹主动脉及分支的长度、直径、血管间的夹角等数据.结果 腹主动脉显示率为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腹腹腔镜单层面左肾静脉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NCS)的解剖特点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复习我院收治的1例NCS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本例手术采用腹腔镜下,以Toldt平面为解剖标志进行游离,实施经腹途径左肾静脉血管外支架植入术。在游离过程中,对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Toldt筋膜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并查阅有关左肾、左肾上腺、左半结肠等脏器解剖性理论的书籍和文献,包括“层面外科”“膜-解剖”等理论。归纳总结消化、泌尿生殖系统与Toldt筋膜的解剖关系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 手术完成顺利,手术时间80 min,术中出血2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 d血尿消失,随访1年无症状复发。术中可观察到清晰完整的Toldt筋膜平面,由左半消化系统附着于后腹膜上形成,然后整体卧伏于左半泌尿生殖系统之上。头侧界至膈腹膜,尾侧界至乙状结肠外侧系膜髂血管水平,外侧界止于Toldt线,内侧界为腹主动脉右侧缘。结论 Toldt筋膜平面为一天然无血管层面,经腹腹腔镜单层面左肾静脉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NCS安全可靠,是一种可复制的手术入路,具备模式化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