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TNF-α及TGF-β1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MCAO),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h开始电针大鼠患侧“曲池”、“足三里”穴。各组于术后2h及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神经缺损情况,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及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TGF—β1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TN-α水平,同时提高TGF-β1含量,从而起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曲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凋亡相关蛋白Bad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24h开始电针刺激偏瘫侧“足三里”、“曲池”穴。Zealonga 5分法用于模型的筛选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UNEL法分析皮质区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Bad、p-B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皮质区Bad表达增高,P—Bad表达下降。与模型比较,电针组Bad表达下降,p-Bad表达增高。结论:电针治疗可抑制Bad的表达,提高Bad磷酸化,从而右捶拧.脑缺血所种的神经细胎.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C)、缺血再灌注组(I/R)及电针治疗组(EA)。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手术第2天开始实施干预,电针治疗组穴位取患侧曲池、足三里,应用G6805电针仪,电压峰值为6V,疏密波,频率1~20Hz,以肢体轻轻抖动为度,每次电针30min,1次/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不予任何治疗。采用Zea—Longa评价法评估各组神经功能,连续干预3天后处死。Westernblot检测各组梗死侧大脑皮质Notch通路的中间产物Notch受体胞内片段(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的表达。结果:EA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EA组较I/R组大脑皮质区NICD表达增多。结论:电针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模型组、电针组及抑制剂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颈动脉。给予电针组大鼠右侧“曲池“”足三里”电针治疗,30 min/次,1次/d,给予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坏死抑素-1(0.6 mg/kg),均连续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病理损伤程度;TUNEL染色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RIP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梗死区大脑皮层表现出明显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梗死区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梗死区大脑皮层中TNF-α、...  相似文献   

5.
霍则军  张莉  钱瑞琴 《针刺研究》2003,28(2):94-98,123
目的 :比较针刺不同穴组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WBC(白细胞 )、血清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α)、IL 6 (白细胞介素 6 )和脑组织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四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针刺大鼠阳明经“曲池”、“足三里”穴 (针刺二组 )与针刺“曲池”、“足三里”合用督脉“后顶”穴 (针刺一组 ) ,测定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值及脑组织LPO(过氧化脂质 )、GSH(谷胱甘肽 )含量。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 ,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值及脑组织LPO含量上升 ,GSH含量下降 ,针刺二组可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IL 6水平 ,降低脑组织LPO水平 (P <0 0 5) ,针刺一组可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WBC、TNF α和IL 6水平 ,降低脑组织LPO水平 (P <0 0 1 ) ,提高GSH含量。结论 :针刺“曲池”、“足三里”合用督脉“后顶”穴比单纯应用“曲池”、“足三里”穴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和脑组织自由基的影响更强 ,从而表明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曲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谷氨酸(Gl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5组,各组随机分成ld、3d、7d 3个时间点,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下丘脑β-EP、Glu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经穴可明显改善大鼠下丘脑β-EP、Glu蛋白表达水平,与电针非经穴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β-EP、Glu蛋白表达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β-EP、Glu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和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是否能通过microRNA途径调节实现,进一步探讨针刺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后3组造模后根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1天、3天、5天和7天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穴和左侧足三里穴。药物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规定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以q PCR法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miRNA-29、miRNA-320表达。结果:同期各个时间点,电针组和药物组脑组织及血清miRNA-29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都能下调miRNA-29表达,除血清7天时间点,电针组miRNA-29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高于药物组(P0.05)。同期各个时间点,电针组和药物组脑组织及血清miRNA-320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都能上调miRNA-320表达,电针组miRNA-320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大鼠百会、足三里穴能下调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miRNA-29的表达,上调miRNA-320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CK LD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采用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通过电针“人中”穴、双侧“中冲”穴及“风府”穴,利用CK及LDH测试盒测试酶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中CK和LDH的含量明显上升,都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0.01)。针刺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血清中CK和LDH的活性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CK和LDH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不同时间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成1 d、3 d、7 d 3个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经穴组取"曲池"足三里"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取材前2 h再针刺1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醇(CORT)含量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P<0.01);与电针非经穴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电针经穴组可明显降低CORT含量及CRF mRNA、ACTH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并可明显升高GR mRNA表达水平(P<0.01,P<0.05)。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PA轴相关激素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通过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PA轴功能紊乱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TGF-β-Smads信号通路作用及脑组织凋亡细胞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收集脑组织,进行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缺血脑组织中IL-1β与TNFα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缺血脑组织中TGF-β、Smad4及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提前给予电针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脑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中TGF-β、Smad4和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中TGF-β、Smad4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可以显著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激活TGF-β/Smads信号通路,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最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CK LD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采用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通过电针“人中”穴、双侧“中冲”穴及“风府”穴,利用CK及LDH测试盒测试酶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中CK和LDH的含量明显上升,都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0.01)。针刺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血清中CK和LDH的活性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CK和LDH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樊云  张晓明  左朝  丁玲  余玲玲  陈邦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2477-2479,I000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穴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内HIF-1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和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观察脑缺At./再灌注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内HIF-1α的表达。结果:经过早期电针治疗后,普通光镜下MCAO实验鼠脑大体结构发生良性改变,缺血脑区HIF-1α表达显著增多,神经行为学评分得到改善。实验结果证实脑缺血缺氧可诱导缺血脑区HIF-1α表达,其与神经行为学症状评分呈现负性相关。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提高HIF-1α表达来抗脑缺血缺氧,帮助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免疫调控角度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咱(IL-6)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为1d、3d、7d三个时间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1d、3d时间点,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IL-6含量(P〈0.05,P〈O.01)。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B、IL-6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因子IL-1D、IL-6的含量变化可能是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SOD、MD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后3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1天、3天、5天和7天组。电针组针刺百会、左足三里,日1次/20 min,药物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日1次。黄嘌呤氧化酶法测血清SOD活力,TBA法测血清MDA含量。结果:模型组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低于同时间点的电针组和药物组;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于同时间点的电针组和药物组;电针组SOD活性低于同时间点的药物组,MDA含量高于同时间点的药物组。结论:针刺大鼠百会、足三里穴可能通过上调SOD、下调MDA表达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成ld、3d、7d3个时间点,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经穴组可明显提高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电针非经穴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经穴提高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曲池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Bcl-2及Bax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曲池+足三里组、神门+足三里组、曲池+神门+足三里组,每组10只,胸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电针组连续治疗14天,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Bcl-2、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曲池+足三里组、神门+足三里组、曲池+神门+足三里组Bcl-2及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比各电针组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同时电针曲池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可明显抑制胸主动脉缩窄法所引起的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以及促进Bcl-2的表达同时抑制Bax的表达进而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产生延缓及抑制心肌肥厚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勇  董为伟 《针刺研究》2002,27(2):97-101
目的 :探讨电针双侧“合谷”穴区对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闭塞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 ,制备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区对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部分动物大脑皮质cPKCα蛋白弱表达 ,局灶脑缺血 3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增加 ,但未达显著水平 (P >0 .0 5) ,再灌注 3hr、6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0 .0 1 ) ,而电针可以明显减少再灌注 3hr、6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 (P <0 .0 1 )。结论 :电针“合谷”穴区可下调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 ,这可能与电针抗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大鼠的行为学干预效应,同时评价其对Notch信号通路标志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及针刺组,各12只。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均接受改良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空白组大鼠仅进行血管分离术,术后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每日接受模拟捉拿1次,针刺组大鼠予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连续干预14 d,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行动能力,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otch1、Hes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并缩小了脑梗死体积;2)针刺可明显改善MCAO术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针刺可明显上调大鼠脑组织Notch1、Hes1的蛋白水平。结论:电针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可改善MCAO大鼠行为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Notch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大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24 h和72 h组。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入线栓,固定在布袋20 min,不进行电针治疗。模型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每日固定同假手术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穴和左侧足三里穴,日1次,留针20 min。规定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以免疫蛋白印记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电针组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大鼠百会、足三里穴能上调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及基因水平,电针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可能与上述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CRF)和皮质醇(corticosteroid, COR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穴电针组、非经穴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各3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经穴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 h针刺双侧“曲池”“足三里”“百会”“风府”,1次/d,共7 d。脑缺血再灌注后1、3、7 d时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CRF和CORT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1、3、7 d,模型组海马CRF和CORT mRNA[CRF mRNA表达分别为(1.122±0.249)、(1.190±0.666)、(0.454±0.612), CORT mRNA表达分别为(0.917±0.113)、(1.024±0.290)、(0.709±0.055)]与假手术组[CRF mRNA分别为(0.021±0.049)、(0.021±0.027)、(0.035±0.005),CORT mRNA分别为(0.016±0.013)、(0.016±0.006)、(0.043±0.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穴电针组CRF[(0.424±0.104)、(0.339±0.476)、(0.095±0.021)]和 CORT[0.377±0.073)、(0.138±0.025)、(0.158±0.010)]mRNA 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均<0.01)。脑缺血再灌注后1、3、7 d时,经穴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3±0.75)分、(1.50±0.55)分和(1.17±0.41),显著低于模型组的(2.50±0.84)分、(2.33±0.52)和(1.67±0.52)分。结论电针经穴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RF和CORT mRNA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