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对41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抑郁组)和42例卒中后无抑郁症的患者家属(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抑郁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环境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护士应及早进行评估、干预,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后疲劳(PSF)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与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30日。依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运用R 3. 4. 3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检测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情况,并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样本量共1 930例,文献质量评价等级为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人PSD与PSF的Fisher′s 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 Z=0. 44,95%CI(0. 29,0. 57),P0. 01],数据转换后Summary r为0. 58。漏斗图结果显示纳入研究无明显的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PSD与PSF呈中等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2001-09/2004-09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732例患者。从中筛选出268例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患者,男196例,女72例;年龄(57±10)岁。基底核区受损198例,皮质受损36例。将2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34)和对照组(n=13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塞平片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评定患者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了解不同程度抑郁障碍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68例。①98例(36.6%)抑郁自评量表总分20~25(轻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85例(31.7%);153例(57.1%)抑郁自评量表总分>25(中重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39例(51.9%);轻度抑郁患者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数明显少于中重度抑郁者(χ2=18.89,P<0.01)。有17例(6.3%)抑郁自评量表总分16~19(有抑郁倾向)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0例(3.7%)。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23.95±9.31,24.01±9.70,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显示脑卒中在城市人群死亡顺位中列第1-2位,在农村列第2-3位。2000年对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脑卒中的患病率已经从1992年的4.8%上升到2000年的12.8%。脑卒中患病率的上升会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就是困扰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卒中后1年内PSD的累计发病率在40%左右。PSD临床表现为悲伤、焦虑、兴趣减退、自责内疚、消极、精力明显减退、体重减轻、思考能力下降等,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患者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康复,而且PSD患者的死亡率要比无PSD患者高。因此对PSD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对187例脑卒中患者行头颅MRI或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发病后6周内对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分析PSD的发生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 63人确诊为PSD,左侧额叶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高于非左侧额叶脑卒中患者(P<0.05)。PSD在脑梗死和脑出血、单病灶和多病灶、前循环和后循环、左侧和右侧脑卒中之间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与左侧额叶卒中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障碍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9月—2005年7月在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全部入组患者均为第一次发病,病灶单一,入院时神志清醒,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无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接受过小学以上的教育并且能合作。对426例首次发生卒中,并且有明显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评定,其中男性264例,女性162例,平均年龄为63.26±4.47岁。按照卒中类型分,脑梗死291例,脑出血135例。排除59例存在抑郁伴发明显认知缺损的患者,对剩余的367例患者应用情感量表进行评定并分析结果。1.2方法1.2.1影像学检查:入组患者在入院前均进行CT检查,入院后1周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2001-09/2004-09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732例患者。从中筛选出268例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患者,男196例,女72例;年龄(57&;#177;10)岁。基底核区受损198例,皮质受损36例。将2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34)和对照组(n=13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塞平片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评定患者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了解不同程度抑郁障碍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68例。①98例(36.6%)抑郁自评量表总分20~25(轻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85例(31.7%);153例(57.1%)抑郁自评量表总分&;gt;25(中重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39例(51.9%);轻度抑郁患者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数明显少于中重度抑郁者(X^2=18.89,P&;lt;0.01)。有17例(6.3%)抑郁自评量表总分16。19(有抑郁倾向)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0例(3.7%)。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23.95&;#177;9.31,24.01&;#177;9.70,P&;gt;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18.71&;#177;9.36,23.95&;#177;9.31,21.11&;#177;10.09,t=4.596,2.017,P&;lt;0.01,0.05)。③治疗组治疗后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25.22&;#177;5.42,27.07&;#177;5.92,26.70&;#177;5.86,t=2.594,2.145,P&;lt;0.05)。④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66,P&;lt;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受损部位有关,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抗抑郁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H 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后行早期康复的患者123例,根据其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A 组)84例,男50例,女34例;非高血压组(B 组)39例,男24例,女15例;A 组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 H 型高血压组(A1组)56例,男36例,女20例;非 H 型高血压组(A2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分别比较各组康复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 Meyer,FM)差值。结果 B 组 FM、BI 前后评分及康复前后评分差值高于 A 组(P <0.05);A2组 FM、BI 康复前后评分及评分差值高于 A1组(P <0.05)。结论高血压尤其是 H 型高血压是脑梗死早期预后不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广州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的111例COP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PD病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高于国内常模;COPD病人的焦虑、抑郁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P<0.05);COPD病人的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01)。结论:COPD病人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应予以关注和重视,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帮助病人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的康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老年COPD病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康杰  孔雅雯 《护理研究》2004,18(6):964-96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老年COPD病人提供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年龄≥65岁60例门诊COP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无抑郁者29例,可能抑郁者16例,抑郁者15例。其中53例病人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7例病人处于高水平。病人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存在负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可能对减少抑郁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脑梗死部位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及脑梗死后抑郁症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脑梗死376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筛查统计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统计抑郁症发生与脑梗死部位相关性;观察氟哌噻吨类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本病效果.结果 本资料376例发生抑郁124例(抑郁组),发生率33.0%,其中轻度抑郁72例(19.2%),中度抑郁45例(12.0%),重度抑郁7例(1.9%);252例(非抑郁组)无抑郁症状.两组多发梗死、额叶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灶梗死、枕叶梗死及皮层、皮层下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黛力新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63.7%).结论 多发梗死及额叶梗死的患者抑郁发病率高.黛力新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精神并发症,显著增高脑卒中的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卒中后 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影响其诊断和治疗。卒中后抑郁属于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交叉范畴,近年 来成为神经及精神领域研究热点,对于其诊疗国内外均已发表专家共识或相关指南;在机制方面研究表明 卒中后抑郁和单纯抑郁障碍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一系列综合因素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相关,这其中包 括社会心理学机制、基因多态性、卒中临床特征、神经内分泌机制等。本文就近年来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发 病机制及治疗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心境,发生率占急性卒中患者的30%以上。它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也严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甚至会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目前PS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是在脑卒中基础上,多因素介导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老年COPD病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康杰  张雅雯  孔曲 《护理研究》2004,18(11):964-96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人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为老年COPD病人提供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年龄≥65岁 60例门诊COP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无抑郁者 2 9例 ,可能抑郁者 16例 ,抑郁者 15例。其中 5 3例病人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 ,7例病人处于高水平。病人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存在负相关。 [结论 ]社会支持可能对减少抑郁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本病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1]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脑血管疾病认识的提高,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本身所导致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延缓患者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icroRNA-137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SNaPshot检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250例(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250例(对照组)microRNA-137基因rs1625579位点的基因型,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croRNA-137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rs1625579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关系。结果患者组rs1625579位点等位基因T高于对照组(OR=2.033,95%CI 1.255~3.294,P=0.003),基因型TT高于对照组(OR=2.139,95%CI 1.272~3.595,P=0.004);患者组microRNA-137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28.230,P<0.001);对照组TT基因型的microRNA-137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GT+GG基因型(t=3.764,P<0.001)。结论microRNA-137基因rs1625579位点TT基因型可能通过下调microRNA-137的表达,参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及与痴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预测因素及与痴呆的关系。方法:对在同1年内住院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42例,记录其年龄、性别、家庭照料情况、婚姻状况等人口学资料及头颅影像学特征,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ADL(FIM);发病后3个月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抑郁量表(CES-D)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和认知状态。以卒中后PSD为因变量,以与非PSD患者有显著差异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以有无痴呆为因变量,以PSD等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群(85例)比较,142例脑卒中患者患轻中度PSD的人数明显增多(3.5%与18.3%,P0.01);脑卒中患者中PSD患者并发痴呆发病率显著高于非PSD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D的预测因素是缺乏家人照料、痴呆、神经功能缺损重和ADL能力差,未发现PSD是痴呆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PSD的发病率低于前期有关报道,脑卒中后痴呆是PSD的预测因素,但PSD不是痴呆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抑郁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头痛与脑梗死部位和前后循环分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515例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病人,收集卒中和头痛资料,分析不同梗死部位和前后循环头痛发生率以及头痛部位与前后循环、梗死侧别的相关性。结果:5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总体头痛发生率为7%,枕叶受累脑梗死病人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枕叶未受累者,前循环系统梗死病人右侧半球脑梗死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头痛部位与梗死前后循环分布、梗死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头痛的发生与脑梗死部位可能有一定关系,其中累及枕叶的脑梗死更容易发生头痛,头痛部位不能预测梗死部位或供应血管。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病灶部位与预后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1995-12/1999-12在青岛市人民医院及解放军第四○一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9例,符合标准的151例(病例组),男89例,女62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7±7.05)岁.脑梗死109例,脑出血42例.同期选择年龄相当的健康人120例为正常对照组.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15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大脑半球前、后、左、右各部位病灶数及各病灶部位患者HAMD得分.结果抑郁发生率为30.88%,轻、中、重度分别占25.17%,71.52%,3.31%.病例组HAMD总分21.58±4.59,正常组4.59±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8.58,P<0.01).临床表现以中度抑郁状态为多见.病灶在左侧半球(19.35±4.39)和前半球(19.57±5.43)HAMD评分显著高于右侧半球(16.55±5.37)和后半球(17.534.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6,2.55,P<0.01~0.05),更易发生抑郁状态.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多发于左侧半球及前半球,提高对此症的认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