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心脏协会于2011年11月在年会(AHA2011)上揭晓了SATURN研究的结果。 SATURN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分组、多中心Ⅲb期临床研究,运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比较了两种强效他汀-瑞舒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80mg/d)对冠心病患者斑块负荷变化。该研究入选了215个中心138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组(40mg/d)或阿托伐他汀组(80mg/d)治疗24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通心络胶囊与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影响。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大剂量组使用通心络胶囊4颗与阿托伐他汀40mg;小剂量组使用通心络脑囊2颗与阿托伐他汀20mg;疗程6个月,疗程前后对颈动脉IMT、平均软斑块数、软斑点总积分、血脂及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大剂量组对颈动脉IMT、平均软斑块数、软斑块总积分、血脂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4颗,每天3次,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相比通心络胶囊2颗,每天3次,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效果较好,剂量增加不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杨理 《内科》2014,(6):641-64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治疗总有效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50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疗效.方法 132例H型高血压伴CA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69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通心络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3次/d,3粒/次)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两组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至达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值、血脂和血压等.结果 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IMT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均<0.05),但通心络组更为明显,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Hcy值、血脂、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的CAS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依赖血脂和Hcy水平的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CVD)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通心络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中西结合治疗方法,本研究观察其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降脂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各血脂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更好(P<0.001)。治疗前两组各心功能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01)。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更好(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日期为从建库起至2015年5月1日,收集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2355名患者,平均研究周期为20±7周,其中单用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改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血脂水平的疗效无明显差别(MD为-0.06,95%CI为-0.17~0.05,P=0.26和MD为0.19,95%CI为-0.00~0.38,P=0.05),但单用通心络在改善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上较他汀类药物更有优势(MD为-0.28,95%CI为-0.44~-0.11,P=0.001),通心络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改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斑块积分以及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上比单用他汀类药物更有优势(P0.01),而单用通心络比单用他汀类药物所表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OR为0.44,95%CI为0.27~0.73,P=0.001)。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佳治疗方案是通心络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组,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其余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CIMT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CRP、CIMT及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CRP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好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9月-2019年9月接收的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选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大剂量(40 mg)与小剂量(2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TG)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与三酰甘油(T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与TG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呕吐、过敏及疼痛不良反应患者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0%(9例)(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果明显,既改善了患者的TC与TG水平,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0 mg组:治疗后(1.23 0.19)mm比治疗前(1.48 0.26)mm,P<0.05;20 mg组:治疗后(1.03 0.2)mm比治疗前(1.46 0.23)mm,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1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 mg阿托伐他汀能更进一步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84例,依托于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患者.期间,参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则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方法,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横向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20mg,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0mg组治疗后(1.23 0.19)mm比治疗前(1.48 0.26)mm,P<0.05;20mg组治疗后(1.03 0.2)mm比治疗前(1.46 0.23)mm,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10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mg阿托伐他汀能更进一步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脂血症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伴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斑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3例,根据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和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搏动指数(CAPI)和颈动脉阻力指数(CARI)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CIMT明显减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组CAPI和CARI明显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40 mg/d组CAPI、CAR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不但能能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甚至有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非常普遍,后果严重,可导致脑梗死[1].本文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观察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经CT和(或)MRI确诊].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心源性脑梗死;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④三个月内使用过影响纤溶系统的药物;⑤急性损伤、免疫性疾病、感染或风湿热等.男75例,女33例.年龄42~ 73岁,平均62.9岁.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睡前顿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3次/d。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睡前顿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留取血标本作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血脂分析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并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12周后,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HDL-C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颈动脉IMT均变薄(P<0.05),但治疗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脂及较强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可逆转或延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和Bra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r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且观察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对尸体冠状动脉血管54段进行了血管内超声和组织学的检测,血管内超声对肌性血管壁的横断面显现为典型的3层结构。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重部位的血管壁中层有变薄的现象。病变较重处中层厚度:超声x=0.28±0.13mm,组织学x=0.30±0.13mm,p>0.05,r=0.91;病变较轻处中层厚度:超声x=0.44±0.15mm,组织学x=0.46±0.14mm,p>0.05,r=0.90。因此,血管内超声是研究血管壁形态的一个可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47.5 mg/d~95.0 mg/d ),B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 20 mg/d ),C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47.5 mg/d~95.0 mg/d 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组),每组30例,共治疗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测定3组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生化指标;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值(IMTmax)、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B组、C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B组、C组患者的FIB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3组患者的hsCRP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IMTmax、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均显著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12周、24周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的hsCRP及IMTmax降幅较大,C组患者的hsCRP又较B组降幅大(P<0.05).治疗后24周,与B组比较,C组患者的IMTmax降幅较大(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的发生与CAA斑块密切相关[1].炎症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是CAA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不仅是血管炎症反应的标记物,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2],其含量可反映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的程度,采取调脂、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干预措施均具有不同程度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降低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