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及全身、肠外表现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本文从中医辨证思维出发,将该病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寒热夹杂、脾肾阳虚等4个常见证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胆石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将胆石症分为肝郁气滞、肝阴不足、肝胆湿热、胆腑郁热、瘀血阻滞等5个证型分型辨证,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用药探析。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优势病种的辨证诊治控制证候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学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从把握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规律角度出发,形成了一套研究人体复杂系统的理论和干预方法。辨证论治是其精髓,但作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候”,历代医家给其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留下了不规范的缺憾。最为突出的是所使用的证候名称及其概念缺乏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在内容、种类和适用范围上,都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同时,由于疾病的性质和传变规律的自身差异,相同的“证”在论治时亦显然受到这些不同疾病自身变化规律的约束,伴随着疾病的不同,其主、次症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果抛开具体疾病,在十几种乃…  相似文献   

4.
内伤头痛的中医辨证及用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痛是某些急慢性疾病表现在外的一个常见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认为,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五脏六腑的气血都上会于头部,若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现就内伤头痛的辨证及用药体会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刘尚建  王停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47-949
现代中医临床面临复杂多变的疾病系统,临床用药时仅以辨证用药或突出某一方面用药很难适应临床需求,因此临床医生多采用多种用药模式,并把多元的用药思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中医临床整合用药思想。笔者谨就此总结探讨如下。1中医用药的多元性1·1辨期用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常人的生理周期和疾病的发展变化有时间上的先后继起关系。期是人体生理病理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6.
医者有云:“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经带、胎妊、崩伤之异故也。”以示妇科疾病的诊治有别于它科。笔者从事中医妇科30余年,现就有关妇科辨证用药特点整理如下,与同道共商之。  相似文献   

7.
中医把诊断的过程称作“辨”.中医辨的过程就是对采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并作出诊断.范文甫认为辨证要抓住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辨证与用药必须精细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学和现代医学诊疗特点的叙述,分析中、西医学诊疗特点,探讨中医辨病及辨证治疗学在临床运用中的优势。进一步指出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仅停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上,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走出现代中医治疗学的新路,拓宽中医治疗学的局限,在继承基础上做出创新,走现代中医治法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下的合理用药的关键一是“辩证”二是“合理”。只有在辩证的基础上,才能合理用药。辩证是中国中医学说对人类医学的重大贡献。中医的辩证,蕴含了非常朴素的科学道理,在辩证的基础上,发挥药物最大的效能,防止或减轻不良反应,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  相似文献   

10.
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肾性血尿的中医病因病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并结合名老中医及自身的体会,分别论述了“清上彻下法”、“平肝清热法”、“凉营祛瘀法”、“虫药通络消疲法”、“止血活血法”、“祛风胜湿法”等9法的理论依据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丰富了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容。并列举了验案三则以说明正文。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组织的慢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1],并有一定的癌变倾向[2]。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  相似文献   

12.
刘晓霓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327-133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启示。方法: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的数据库,对中医临床用药归类、用药频次和用药剂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补虚药为最常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为较常用药;解表药和消食药为常用药;单味药用药频率第1位的是白术、茯苓、党参,单味药总体用药剂量偏大;常用经典方有四君子汤、小柴胡汤、一贯煎、香砂六君子汤、逍遥丸、膈下遂淤汤、六味地黄汤、茵陈蒿汤等。鸡内金、麦芽为治疗纳呆食少的最常用药;黄芪为治疗神疲乏力的最常用药;元胡、川楝子为治疗肝区疼痛的最常用药;大腹皮、猪苓、茯苓为治疗腹水的最常用药;茵陈蒿为治疗黄疸的最常用药。结论: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解毒为中医治疗肝癌的主要原则。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治疗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药特点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0月医院接受中医辨证施治的9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的辨证分型不同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的中药方剂为黄芪建中汤加减、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一贯煎加减服用治疗。观察A、B、C 3组的用药特点和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85.19%,B组的总有效率为82.76%,C组总有效率为86.49%;3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ALT、AST、GGT的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多以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用药时多采用具有免疫调节、疏肝理气、滋阴补肾、健脾等功效的药物治疗,且中医辨证论治,对症施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时有优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教材中阐述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如能够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便可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何活用中医药治病救人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课题。笔者经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白塞病中医辨证思路之吾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白塞病中医辨证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就是辨病、辨症(症状)、辨证(证型)相结合;辨症而辨证是白塞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核心;四诊合参可以准确把握病情,正确辨证施治,辨大便是分清虚实和把握里热与表热的治疗关键;急性期以清热为主,缓解期重在全身调理,急性期中医治疗当以疮疡病辨证治疗思路为主,佐以调理,除用清热解毒凉血药外,尚须配以活血药。用药原则急则药急,缓则药缓;急则重外,清热为主,缓则重内,调理为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86例慢性咳嗽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痊愈54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7%。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唐俊峰  路亚娥 《陕西中医》2004,25(10):F003-F003
慢性肾炎是以不同程度的水肿症状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因此中医内科学将其列入“水肿病”的范畴 ,而且水肿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水热穴论》有云 :“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歧伯曰 :肾者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内也。上下溢于皮肤 ,故为跗肿 ,跗肿者 ,聚水而生病。”《巢氏病源》云 :“肾者主水 ,肾虚不能制水 ,故水妄行浸溢皮肤而身体肿满。”二者都先后指出了肾脏有病 ,功能失常 ,体内水液不能正常排泄 ,停积体内并充斥组织之间 ,外溢肌腠 ,从而成为水肿。根据中医五行学说 :肾虚不能温养脾土 ,又不能导水归经 ,则…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80年代微观辨证的概念产生以来,作为一种新生的辨证体系,在实践运用中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微观辨证通过运用各项影像及实验室检查,不仅加深了中医证候在深层次上的认识,而且还深化和补充中医传统辨证方法,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客观的辨证方法。而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为促进微观辨证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临床辨证用药琐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民 《河南中医》2002,22(6):77-78
中成药品种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多样 ,每种中成药各有一定疗效特点和适应范围。所以中成药用之得当 ,可迅速奏效 ,反之 ,轻者浪费药品和贻误病情 ,严重者出现不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 ,对此决不可轻视。因此中成药能否辨证用药是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问题。辨证用药是指运用中医辨证 ,中药组方配伍的综合知识指导用药 ,在充分掌握病情和所用药物的基础上 ,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使用药物 ,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 ,毒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 ,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辨证用药是辨证施治的另一种提法。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  相似文献   

20.
中医疾病辨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援引中医古籍,研讨中医疾病与现代医学病症的关系,揭示目前中医疾病命名的实用的局限,指出中医所治的病症应该和西医一致,治疗对象都应该是国际统一命名的疾病,中医临床的任务就是解决目前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