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及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再狭窄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行CAS治疗的患者168例,采集其手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其与血管狭窄程度及C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术前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9.05%(32/168)。术前和术后1 d再狭窄组与未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再狭窄组高于未再狭窄组,未再狭窄组的△hs-CRP高于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升高,术后7d再狭窄组仍高于术前,而未再狭窄组已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是C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CAS术后短期内可出现血清hs-CRP快速升高,术后血清hs-CRP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其动态变化对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62)采用UTI预处理+常规PCI治疗,对照组(n=58)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2 h、12 h、24 h、72 h的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术后7天SPECT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治疗后3个月心功能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cTnI、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点cTnI、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SPECT半定量分析显示术后第7天心肌缺血面积、心肌坏死面积试验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3个月,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且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可显著减轻急诊PC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肌坏死,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例: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每日20 mg;B组40例,PCI术前术后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PCI术前服药前及术后24 h,7 d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 A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7 d后A组hs-CRP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负荷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可能会降低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 患者87 例,在急诊PCI 术后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1 支、2 支病变组和3 支病变组,以同期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PCI 术前及术后1、3、7d 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测定血清MMP-9 和TNF-α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PCI 术前AMI 患者血清MMP-9 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PCI 术前3 支病变组血清MMP-9 水平显著高于1 支、2 支病变组(P<0.05).AMI 患者急诊PCI 术后血清MMP-9 和TNF-α水平均呈逐渐回落趋势,MMP-9 的变化大于TNF-α;AMI 患者PCI 术前和术后1d 血清MMP-9 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1=0.599,P1=0.000 ;r2=0.492,P2=0.004);术后3d 和7d 二者血清水平无相关性(r3=0.138,P3=0.509 ;r4=0.196,P4=0.421).结论 AMI 患者通过PCI 术治疗获益可能与急诊PCI 术后血清MMP-9 和TNF-α水平降低有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AMI 发生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70例行PCI术治疗的高危ACS患者和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清cTnI和hs-CRP水平。结果术前ACS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AMI组、UA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均高于U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cTnⅠ和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561,P=0.001)。结论 PCI术后血清cTnⅠ和hs-CRP水平升高。cTnⅠ和hs-CR可能会做为PCI术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出现再狭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实施PCI的140例高危A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4例(观察1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76例(观察2组),另回顾同期冠脉造影提示正常的患者60例(对照组),以ELISA法(双抗夹心)对三组患者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进行测定,并予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前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c Tn I的水平同对照组相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同术前相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1组患者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均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可呈正相关(r=0.572,P=0.000<0.01)。结论实施PCI术后,患者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能作为预测术后出现再狭窄,以及冠脉斑块具有不稳定因素的关键指标,应在临床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例行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狭窄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空腹血糖、收缩压、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体质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收缩压、胆固醇、hs-CRP及体质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别(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hs-CRP及胆固醇为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对PCI术前,术后应强化抗炎、降脂和控制血糖治疗,以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中青年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PCI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60mg/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均1次/d,睡前顿服;比较2组PCI术前以及术后第7,15,30天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比较2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7,15,30天2组hs-CR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CI术后第15,30天,TC及LDL-C水平较PCI术前下降(P<0.05),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TC及LDL-C水平较PCI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第15,30天,TC,TG及LDL-C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HDL-C水平较术前增高(P<0.05);治疗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改善中青年ACS患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治疗的13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半年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否发生再狭窄,将其分为再狭窄组(n=34)和无狭窄组(n=96),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48 h、7d的IL-6、IL-10、CRP水平差异.[结果]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患者术前、术后冠脉最小管腔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均显著的高于无狭窄组患者(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6h、48 h的IL-6、CRP水平较无狭窄组显著的提高(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6h、48 h的IL-10水平较无狭窄组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PCI手术前后IL-6、IL-10及CRP等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可反应患者手术后的炎症程度,可能与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 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50例和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35例,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清CTRPI2水平。PCI术前、术中及术后第3.5.7天检测血清CTRP12水平,比较罪犯冠脉口、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和外周静脉PCI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采用SYNTAX评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SYNTAX评分≤22分和SYNTAX评分>22分两组,比校两组外周静脉血清CTRPI2水平和PCI术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分析CTRP12与年龄、体质指数(BM)、空腹血糖、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Logistie回归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AmI 患者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前外周静脉与术中罪犯冠脉口血清CTRP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第3天血清CTRP12水平降低(P<0.05),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术后第3天相比,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YNTAX≤22分组相比,SYNTAX>22分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清CTRP12水平降低(P均<0.05),而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RP12 与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CTRP12是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1.671 ,OR=0.188, 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TC、三酰甘油(TC)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后, CTRP12仍是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3.441 ,0R=0.032 ,P<0.05)。结论AMI 患者PCI术前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显著降低,术后第.3天继续下降,术后第5天和第7天呈上升趋势。CTRPI2是AMI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相似文献   

12.
吴瑕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9-196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行PCI手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mg/d),低瑞舒伐他汀组(10mg/d),高瑞舒伐他汀组(20mg/d),各30例,在常规治疗时,于术前一周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于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一个月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及一个月,高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I患者术后应用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能够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石金虎  方庆 《临床荟萃》2012,27(17):1473-1475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准备行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予以普罗布考(1 000 mg/d)和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治疗;单药组50例,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4周开始服用,4周后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服用至24周.测定术前(0小时)、术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2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PCI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分别为联合组(8.2±1.4) mg/L、(17.9±2.6) mg/L、(19.3±3.1) mg/L、(13.5±1.9) mg/L、(9.1±1.6) mg/L、(7.9±1.4) mg/L vs单药组(8.1±1.2) mg/L、(19.2±2.7) mg/L、(22.4±3.8) mg/L、(18.3±2.8) mg/L、(15.7±2.1) mg/L、(8.3±2.0) mg/L,与术前0小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sCRP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联合组术后2周、4周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术后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4周时联合组再狭窄率(19.4%)低于单药组(32.3%)(P<0.01).结论 PCI患者联合服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比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陈福生  曾维理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29-2232
【目的】4g讨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接受PCI的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49例)和10mg(49例)每晚口服。于术前及术后24h,10d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hs-CRP与PPARγ。【结果】①两组hs-CRP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低于术后24h(均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恢复到术前水平。②两组PPARγ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进一步升高(均P〈0.01),治疗组明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hs-CRP/PPAR7比值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下降(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ACS患者PCI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促进hsCRP、hs—CRP/PPARγ下降和PPARγ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对照组,n=60)和强化他汀治疗组(研究组,n=60).两组患者分别于急诊PCI术前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或60 mg/d,连续使用7d,之后以20 mg/d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5、7d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CIN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3d内SCr较基础水平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0.5 mg/dl.结果 (1)对照组与研究组Scr、eGFR水平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cr均在PCI术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第7天降至正常.两组eGFR在PCI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研究组eGFR在第5天恢复至正常,而对照组在第7天恢复至正常.(2)对照组和研究组CIN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7%vs.3.3%,P=0.675).亚组分析显示,基础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无CIN发生;对照组和研究组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CIN发病率分别为23.5%和10%,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83).结论 对于STEMI患者,在标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急诊PCI术前短期、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可能不能降低CIN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与紫杉醇洗脱支架(Coroflex)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Firebird组(112例)和Coroflex组(108例),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随访情况.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次要终点为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和支架内再狭窄.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Firebird组与Coroflex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Firebird组和Coroflex组死亡(2.7% vs 1.8%,P>0.05)、心肌梗死(2.7% vs 1.8%,P>0.05)、靶血管重建(2.7% vs 2.8%,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4.5% vs3.7%,P >0.05)及支架内血栓形成(2.7% vs 1.8%,P>0.05)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irebird支架与Coroflex支架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确诊为ACS急诊行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42):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75 mg Qd;B组(n=42):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75 mg Bid;C组(n=41):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75 mg Qd+西洛他唑50 mg Bid。利用全血电阻抗法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的血小板聚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I前、PCI术后24 h、PCI术后第7天的hs-CRP,计算并比较CR的发生率,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并发症。结果 B组与C组的CR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6.7%vs.14.6%),两组均明显低于A组(35.7%)(P〈0.05);B组和C组PCI术后24 h、PCI术后第7天的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12.5±7.4)mg/L vs.(12.8±7.1)mg/L,(9.2±6.8)mg/L vs.(8.5±6.3)mg/L],两组均明显低于A组[(16.7±6.3)mg/L,(11.8±5.4)mg/L,P〈0.05];B组和C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2.4%,2.4%)vs.16.7%](P〈0.05);C组出血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14.6%vs(.2.4%,2.4%)](P〈0.05)。结论两种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均明显降低ACS急诊PCI术后患者CR发生率和hs-CRP水平,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西洛他唑方案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联合双倍氯吡格雷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佳  沈杨  罗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6-195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治疗的首次急性下壁心梗患者33例,其中17例12h内接受PCI治疗(观察组),16例择期接受PCI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心梗后d1、d3、d7、d15、d30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室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in)以及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房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的比值(Em/Am),对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右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分别于d1、d3最差,d30观察期结束时最佳。观察组Sm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Em/Am比值的最大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m值在d7显著增高,对照组则在d15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Em/Am值在d15显著增高,对照组则在d30方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诊PCI较择期PCI治疗有利于改善急性下壁心梗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变化,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其血清Vaspin的影响。方法收集ACS患者89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E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ME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三组,并选取同期29例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均进行常规ACS治疗,STMEI、NSTMEI及UAP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各组治疗前后抽血检测血清Vaspin水平。结果治疗后STEMI组、NSTEMI组及UAP组血清Vaspi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 d四组Vaspin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 UAP组Vaspin水平高于STEMI组、NSTEMI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 NSTEMI组、UAP组Vaspin水平均显著高于STEMI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ACS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且其治疗效果与治疗前血清Vaspin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于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并维持36h,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照组单纯植入金属裸支架。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前TIMI血流、住院期间MACE和LVEF相似(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较高,6个月MACE发生率较低(其中主要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减少),同时LVEF较高和NYHAI级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并发症较多见(P〈0.05),但主要为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均无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试验组无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功能,降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