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1~12月,将84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4例)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0例),另将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T2DM组及对照组人群,病程较T2DM长,TC、LDL-C、HOMA-IR、SBP、CRP、IL-8、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TC、SBP、IL-8、TNF-α、Angptl2、TGF-β1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平衡各项混杂因素后,Angptl2、TGF-β1仍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Angptl2、TGF-β1是T2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监测二者水平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脂肪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淮安第一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三组研究对象血清ANGPTL4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胆固醇(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与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合并下肢病变组患者的ANGPTL4水平为(612. 75±15. 36) pg/ml,低于未合并下肢病变组[(801. 39±12. 02) pg/ml]和对照组[(945. 26±20. 1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下肢病变组患者的IL-6、hs-CRP和TNF-α水平分别为(26. 49±3. 12) mg/L、(14. 36±3. 27) mg/L和(33. 48±4. 93) ng/L,高于未合并下肢病变组[(18. 27±2. 05) mg/L、(8. 08±2. 65) mg/L、(18. 65±3. 06) ng/L]和对照组[(8. 65±1. 64) mg/L、(6. 14±1. 20) mg/L、(10. 32±2. 0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下肢病变组患者的HDL-C水平为(0. 86±0. 13) mmol/L,低于未合并下肢病变组[(1. 32±0. 28) mmol/L]和对照组[(1. 55±0. 46) mmol/L],合并下肢病变组患者的TC、LDL-C和TG水平均高于未合并下肢病变组和对照组(P 0. 05); 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的ANGPTL4水平与IL-6、hs-CRP、TNF-α、HDL-C水平负相关,与TC、LDL-C和TG水平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ANGPTL4水平较低,且与炎症因子水平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 iso PGF2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T2DM患者288例,根据踝肱比(ABI)分为单纯T2DM组191例和下肢血管病变组97例,下肢血管病变组又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硫辛酸组。硫辛酸治疗剂量0.6 g/d,疗程2周。并设正常对照组100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8 iso PGF2α水平,记录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结果 单纯T2DM组血清8 iso PGF2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血清8 iso PGF2α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P<0.05)。经过2周的治疗,常规治疗组和硫辛酸组血清8 iso PGF2α水平均有所下降,硫辛酸组降低较为明显(P<0.05);两组无痛行走距离及最大行走距离均有所增加(P<0.05),硫辛酸组增加较为明显(P<0.05)。结论 血清8 iso PGF2α水平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有关,硫辛酸可以降低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8 iso PGF2α水平,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例T2DM 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4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Ⅳ型胶原(CⅣ);纤溶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①T2DM 微血管病变组患者CRP、hsCRP、CⅣ、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CSII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抵抗指数、CRP、hsCRP、CⅣ均降低(P<0.05); PAI-1显著降低(P<0.01),t-PA显著升高(P<0.01).[方法]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炎症因子;CⅣ;纤溶因子有关,CSII治疗除能降血糖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Ⅳ水平,改善纤溶因子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纳入T2DM+AS组,60例T2DM无AS患者纳入T2DM组,同时选择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Luminex200流式荧光检测分析仪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IL-35水平。结果与对照组[8.13(3.90~10.16)μg/L]相比,T2DM组[4.01(2.24~7.69)μg/L]和T2DM+AS组[2.52(2.01~6.41)μg/L]血清IL-35水平降低,且T2DM+AS组降低更明显,明显低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2DM+AS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呈负相关(r=-0.357 2,P=0.005 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341 4,P=0.007 6;r=0.275 8,P=0.033 0;r=0.352 2,P=0.005 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L-35可能是T2DM是否伴AS的保护因素。结论提高糖尿病患者血清IL-35水平,可能是预防T2DM并发AS的可选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金霞  张才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082-4085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PAD组(49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Non-PAD)组(5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HbA1c)、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生化指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的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管检查.结果:T2DM组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T2DM患者中PAD组25(OH)D3浓度明显低于Non-P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AD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BMI、HbA1c、CRP、LDL-C呈正相关(r=0.56=0.16,均P< 0.05),与25(OH)D3呈负相关(r=-0.4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25(OH)D3浓度具有独立相关性(β=-0.37,P<0.01).结论:血清25(OH)D3浓度与T2DM患者PA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231例T2DM组(10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131例无大血管病变)及120例健康人对照组空腹静脉血中MMP-9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血清MMP-9水平对照组、无血管病变组及血管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血管病变组和血管病变组MMP-9与CRP、TNF-α、腰围、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值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病变与MMP-9、CRP、TNF-α相关。结论MMP-9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大血管病变的形成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网膜素-1的变化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T2DM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T2DM伴下肢血管病变组(简称T2DM+LLVD组,51例)和T2DM不伴下肢血管病变组(简称SDM组,42例),以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浆网膜素-1浓度,并分析网膜素-1与hs-CRP及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 SDM组和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分别为(18.30±5.17)、(12.93±4.60)ng/mL,均明显低于NC组[(23.94±7.08 ng/mL](P均0.01);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SDM组(P0.01)。T2DM+LLVD组患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hs-CRP、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5、-0.260、-0.148、-0.209、-0.307、-0.419,P值分别为0.000、0.046、0.039、0.005、0.012、0.003],与ABI呈明显正相关(r=0.358,P=0.007)。hs-CRP、CIMT和ABI分别是影响T2DM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网膜素-1水平可能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及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并发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诊断为T2DM的患者50例,其中单纯T2DM组25例,T2DM合并血管病变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P-PLA2水平;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LDL-C水平。结果与单纯T2DM组[(140.75±32.52)μg/L]相比,T2DM并发血管病变组患者LP-PLA2水平[(171.45±43.67)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2DM组[(2.78±0.43)mmol/L]相比,T2DM并发血管病变组LDL-C水平[(3.04±0.25)m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发血管病变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血清LDL-C呈正相关(r=0.473 5,P=0.034 9)。结论 T2DM并发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LP-PLA2和LDL-C水平升高可能在该病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黎宗保  吴国平  裴翔  林军平  朱洪 《临床荟萃》2008,23(21):1554-1555
2型糖尿病(T2DM)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约3倍,其中有50%~75%的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1],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研究提示,炎症在T2DM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观察短期CSII强化治疗前、后T2DM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探讨CSII治疗的血管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新诊断的T2DM患者40例及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培养7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40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上述方法分别计数EPCs,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和CR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初诊T2DM患者外周血EPCs明显减少(P<0.01),TNF-α、CRP明显增高(P均<0.05)。EPCs数量与TNF-α、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1=-0.7435,P<0.01;r2=-0.7382,P<0.01)。经CSII强化治疗后T2DM患者EPCs明显增加,TNF-α、CRP明显减低(P均<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EPCs明显减少,其体内炎症反应增强可能是引起EPCs下降的机制之一,短期CSII强化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EPCs数量的恢复,进而防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下肢血管病变关系.方法 对136例老年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尿蛋白/肌酐值分为微量蛋白尿(MAU)组和正常尿蛋白(NAU)组,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病变程度及发病率.结果 伴MAU的老年T2DM患者较NAU组动脉内经缩小,血流量减少,下肢血管病变严重,发病率高.结论 加强对老年T2DM患者MAU的筛查并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以减少或延缓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98例T2DM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T2DM伴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q-LLVD组)和r12DM不伴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48例作为正常对照(NC)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了Hcy与Hs—CRP和血小板参数及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T2DM组和T2DM+LLV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NC组(17.3±4.1μmol/Lvs.13.7±2.6)μmol/Lvs.8.9±1.5μmol/L,P〈0.05);T2DM+LIⅣ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17.3±4.1μmol/Lvs.13.7±2.6μmol/L,P〈0.05)。T2DM-I-LLV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Hs—CRP、ABI、空腹血糖(FBG)、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HOMA一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5)。Hs—CRP、ABI和MPV是影响T2DM+LLV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2DM患者尤其是伴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与血小板参数及炎症反应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可能与r1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魏丹  刘奇让  白杨 《医学临床研究》2022,(12):1901-1903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抑素(FSS)、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10例T2DM患者(T2DM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10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FSS和ANGPTL4水平;统计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SS和ANGPTL4水平早期预测T2DM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效能。【结果】T2DM组血清FSS和ANGPT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10例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为29.09%,发生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合并高血压构成比以及血清三酰甘油、FSS、ANGPTL4水平与未发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SS、ANGPTL4、三酰甘油均是T2DM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SS和ANGPTL4早期预测T2DM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5.23 pg/L和730.69 p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6和0.914。【结论】T2DM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FSS和ANGPTL4水平均异常低,二者均可作为早期预测T2DM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又称外周血管病变(PVD)或外周动脉病变(PAD),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糖尿病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重要原因.糖尿病PAD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0倍.其中8%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即己存在PAD,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病程的延长而增高.因此早期诊查及早预防对减少糖尿病足、下肢截肢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42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诊查分析,探讨T2DM患者并LEAD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CDFI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医患对LEAD危害性的认识,最终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大血管病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组以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为特点的疾病。作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冠心病等大血管病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约占糖尿病患者死亡人数的70%以上,在成年人中发生心血管疾病(CVD)死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出2倍以上[1]。因此,在血糖控制良好基础上,改善心血管不良事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作为降糖治疗的新生力量,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降糖减重、调脂降压、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2]。本文即探讨GLP-1RA对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1和Ang-2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120例,其中并发大血管病变32例,微血管病变52例,无血管病变36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对象中Ang-1和Ang-2、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T2DM组中Ang-1水平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6,P<0.01)。T2DM并发血管病变Ang-2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且与病变血管数量有关。Ang-2与胰岛素抵抗(HOMA-IR)、HbA1c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77和0.509,P<0.01);Ang-1和HOMA-IR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T2DM患者中Ang-2水平显著升高,与HbA1c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且Ang-2可能参与了T2DM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SHBG)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绝经后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检查分为单纯T2DM(A组)50例,合并轻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B组)45例,合并重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C组)55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45例绝经后健康者为对照(NC)组,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SHBG及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分析SHBG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4组血清SHBG水平依次为:NC组[(60.4±8.8)μg/L]A组[(44.1±6.1)μg/L]B组[(33.6±4.9)μg/L]C组[(25.83±3.4)μg/L];T2DM组中,血清SHBG水平与HbA1c、TG、T、LDL-C、HOMA-IR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5、-0.164、-0.351、-0.247、-0.649,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SHBG水平仍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OR=1.674,P=0.001,95%CI:1.124~2.146)。结论低水平的SHBG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观察单纯2型糖尿病(T2DM)和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变化。方法:T2DM患者112例,均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度病变组H s-CRP及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轻度下肢血管病组及单纯T2DM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Hs-CRP与T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年龄、空腹C-肽无相关。结论:血脂、Hs-CRP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预测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DM)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大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出现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截肢等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既往报道心、脑、肾及单支血管病变较多[1~3],但有关2型糖尿病(T2DM)早期、直观显示体表大血管受累程度及发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