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毒素血症(IETM)引起肝脏损害的机制十分复杂,对肝脏与机体的影响,远不止内毒素的直接作用,还与内毒素激活肝脏枯否细胞产生与释放的细胞因子与炎症递质有关,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等,都有直接肝细胞损伤作用;而有些则通过微循环障碍导致肝损伤。这些递质构成一个独特的网络系统,共同参与对肝组织的损伤。现概括总结如下。内毒素对肝细胞的直接作用肝细胞膜上有LPS受体,与LPS结合后,可致非特异性地干扰肝细胞的正常功能,直接破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结…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常由外源性感染引起,具有发病率高、可引起器官损伤等特点,多见于重症医学。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深入,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RLI)也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肝脏在脓毒症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参与免疫防御,也可引起免疫炎症风暴,加剧感染,同时炎症也会造成肝脏损伤,进而导致SRLI。目前临床上缺乏SRLI明确的诊断标准,对于SRLI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对SRLI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有助于临床上尽早展开治疗,从而改善SRL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肝脏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其清除细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必不可少,同时肝脏也是脓毒症相关损伤的靶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主要表现为低氧性肝炎、胆汁瘀积、凝血功能障碍等,肝功能损害会严重影响脓毒症预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治疗难度高,在脓毒症治疗中适度调节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间的平衡以及肝脏免疫应答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周高速  张振书  王凡  林汉军  朱洁 《医学争鸣》2003,24(19):1763-1765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急性肝损伤后肝细胞凋亡和Fas/Fas配体 (FasL)表达的变化 ,以及氟美松对其影响 ,探讨急性肝损伤早期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时相点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NA的表达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各时相点肝细胞凋亡进行检测 .结果 :内毒素急性肝损伤各时相点大鼠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 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 (P <0 .0 5 ) ,且与肝细胞凋亡的增加相一致 ;氟美松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 ,抑制脂多糖 (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并使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5 ) .结论 :肝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内毒素急性肝损伤早期的发病机制 ,而且加重早期肝损伤 ;氟美松可抑制Fas/FasL系统活化 ,阻断和调控凋亡 ,从而减轻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对体外培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了内毒素对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以及SOD的保护效应。用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与内毒素(500ng/ml)共同孵育,6h肝细胞MDA、LDH和SOD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0.01),而且LDH和SOD升高早于MDA;预先将PMN经内毒素处理后,再与肝细胞共孵,激活的PMN能显著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MDA升高和LDH释放增加(P<0.01),SOD活性下降(P<0.05)。给予SOD治疗能部分抑制PMN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内毒素对PMN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具有增强作用,内毒素亦可直接诱导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6.
梅燕  林军 《医学综述》2008,14(17):2592-2595
肝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致病因素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功能的改变。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介导或参与了肝组织的损伤,并构成复杂的网络系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了肝细胞。这些因子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肝损伤和其因子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丹参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动物实验发现,丹参能显著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的高胆红素、高内毒素水平,通过多种机制保护肝细胞,维护肝功能;并能对抗梗阻性黄疸引起的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菌群移位,减少败血症的发生及改善微循环及抗氧化作用,减轻梗阻性黄疸时的肾脏实质及功能损害,同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肿瘤增殖、扩散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提示我们,在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及术后,丹参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幼兔胃肠外营养(PN)相关肝损伤模型,探讨氧化损伤及凋亡在PN相关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种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母乳喂养,n=10)和PN组(n=10),PN组经右颈静脉置入硅胶管,连续24 h输注静脉营养液,10 d后比较两组间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变化及电镜下肝细胞细胞器的变化。用比色法检测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活性;ELISA法检测肝细胞caspase-3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PN组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MDA水平和细胞色素C、caspase-3活性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OD活性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N组肝脏病理学观察可见门脉区炎症细胞浸润,有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胆汁淤积;电镜下主要表现为胞浆空泡样变,毛细胆管微绒毛稀疏等。结论PN肝脏损伤机制可能是PN某些配方成分应用中,脂质过氧化导致肝细胞氧化损伤,同时损伤线粒体膜,促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释放细胞色素C等凋亡相关因子,激发caspase-3等级联反应,产生肝细胞凋亡,导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胡泽华  王琳琳 《医学综述》2009,15(7):1047-1050
内毒素进入血液后形成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对肝脏损伤的机制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作用;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肝脏能量代谢和微循环的影响实现的,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介导肝损伤。本文就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幼兔胃肠外营养(PN)相关肝损伤模型,探讨氧化损伤及凋亡在PN相关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只新西兰种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母乳喂养,n=10)和PN组(n=10),PN组经右颈静脉置入硅胶管,连续24 h输注静脉营养液,10 d后比较两组间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变化及电镜下肝细胞细胞器的变化.用比色法检测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活性;ELISA法检测肝细胞caspase-3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 PN组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MDA水平和细胞色素C、caspase-3活性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OD活性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N组肝脏病理学观察可见门脉区炎症细胞浸润,有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胆汁淤积;电镜下主要表现为胞浆空泡样变,毛细胆管微绒毛稀疏等.结论 PN肝脏损伤机制可能是PN某些配方成分应用中,脂质过氧化导致肝细胞氧化损伤,同时损伤线粒体膜,促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释放细胞色素C等凋亡相关因子,激发caspase-3等级联反应,产生肝细胞凋亡,导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复制脓毒症模型造成急性肝损伤,探讨自由基代谢在脓毒症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叉分6h、12h、24h和48h四个时间点。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从血清含量变化和肝脏细胞形态学检测确认CLP脓毒症模型造成了肝损伤。CLP组血清和肝组织MDA于6h时间点增高,48h达到峰值,血清和肝组织GSH—Px活性亦于6h时间点降低,48h达到最低值。结论:脓毒症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与自由基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Alcohol is a major cause of liver cirrhosis in the Western world and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cases of liver cirrhosis seen in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s in the UK. The three most widely recognised forms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re alcoholic fatty liver (steatosis), acute alcoholic hepatitis, and alcoholic cirrhosis. The exact pathogenesis of alcoholic liver injury is still not clear but immune mediated and free radical hepatic injury are thought to be important.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genetic factors predisposing to hepatic injury in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Diagnosis is based on accurate history, raised serum markers such as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and IgA and liver histology when obtainable. Abstine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treatment. Newer drugs such as acamprosate and naltrexone are used to reduce alcohol craving. Vitamin supplements and nutrition are vital while corticosteroids have a role in acute alcoholic hepatitis where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or sepsis.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excellent results in abstinent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but there are concerns about recidivism after transpla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大鼠内皮素-1和内皮素-A受体在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肺、肾、小肠)中的变化以及组织器官水潴留、功能受损状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模型,分别检测各组织器官ET-1及ETAR变化量、水潴留、器官功能指标。结果脓毒性休克大鼠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肺、肾)ET-1和ETAR含量较正常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水潴留及脏器功能损害明显(P〈0.05);干预组中各指标较脓毒性休克组均有不同程度缓和,但肺脏水潴留及血气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脓毒性休克组ET-1、ETAR与各器官功能及水潴留呈正相关(P〈0.01)。结论ET-1和ETAR参与了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加重各主要脏器的水肿,同时参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TA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缓和这一结果,为未来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鲁智英  吴学东 《医学综述》2012,(24):4128-4130
肠缺血/再灌注通过一系列发病机制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肠组织损伤。目前国内外关于引起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前瞻性研究仍不多,因此明确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并预防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肝功能损伤有长远的意义。近年来,肠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从肠道屏障损伤、肠缺血以及再灌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覃月秋 《医学综述》2013,19(8):1359-136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坏死、感染继发脓毒症,可进一步引起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SAP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易位是SAP脓毒症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炎性介质释放导致了持续性的全身炎性反应,微循环障碍及免疫抑制促进SAP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基因多态性与SAP脓毒症患者易患性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有关SAP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16-KD protein,CC16)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n=20)及脓毒症组(CLP组,n=20),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24 h后,检测各组的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及心肌组织CC16的表达水平.结果 CLP组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CLP组血清BNP、cTnI高于SH组(P<0.01),心肌CC16低于SH组(P<0.01).结论 CC16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下降,CC16可能在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雨 《医学综述》2013,19(8):1362-1365
肠缺血/再灌注(II/R)通过一系列发病机制,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肠组织损伤。目前国内外关于引起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前瞻性研究仍不多,因此明确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及预防II/R引起肝损伤有着长远的意义。近年来,II/R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从活性氧簇(ROS)、肠道屏障损伤等方面研究。II/R时大量的ROS产生,导致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造成肝脏损伤。该文就ROS在II/R导致肝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e1per,Th)1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将2009年3—7月在我院急诊与外科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55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脓毒症组18例,重症脓毒症组29例,脓毒性休克组8例。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中Th17细胞亚群的比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健康对照组Th17表达率为(2.41±0.62)%,脓毒症组(3.36±1.42)%,重症脓毒症组(5.33±2.67)%,脓毒性休克组(2.1±0.89)%,重症脓毒症组Th17表达率最高,脓毒性休克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增加,提示Th17细胞在脓毒症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l、Ang2)在脓毒症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57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儿分为3组,其中脓毒症组20例、严重脓毒症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12例;发生肺损伤29例,无肺损伤8例。于发病当日测定血清Angl和Ang2浓度,同时以20例同期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ng1水平明显降低(P〈0.01)、Ang2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脓毒症组或严重脓毒症组Angl水平明显升高(P〈0.01)、Ang2浓度明显降低(P〈0.05)。并发肺损伤时,脓毒症患儿Ang1水平降低(P〈0.05),Ang2醴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Ang1和Ang2是检测脓毒症有意义的生化指标,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修复过程引起的肝脏疾病,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生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度沉积为特征。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的主要效应成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ngⅡ及其1型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 1,AT1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对长期肝脏损伤引起的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促进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增殖及收缩,诱导人类活化型HSCs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胶原合成及沉积等。本文就AngⅡ及其受体AT1R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