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 又称无乳链球菌, 是一种可定植在健康人体中的革兰阳性条件致病球菌。GBS为3月龄以内婴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GBS血清型Ⅲ及序列型ST 17最常见, 毒力强, 且血清型Ⅲ和ST 17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对红霉素高度耐药。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国内一线用药。GBS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风险高。新生儿存在GBS侵袭的特定高危因素时可给予产时抗生素预防, 可降低GBS早发型发病率, 但并没有显著降低早发型病死率及晚发型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孕妇筛查结合产时抗生素预防是目前预防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的主要策略,推广使用这一策略有效降低了新生儿GBS早发型疾病的发病率,但GBS感染的疾病负担仍很严重。产时抗生素预防策略存在引起抗生素耐药性、不能有效预防GBS晚发型疾病等局限,研发和评估其他预防策略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如何评估孕妇青霉素过敏,以及母亲GBS筛查阴性的新生儿GBS感染的预防等问题。近年来,GBS疫苗及其免疫学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应用特异性疫苗有望进一步减少新生儿GBS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GBS基因型与新生儿侵袭性感染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新生儿侵袭性GBS感染病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分离收集GBS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与BLAST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菌株序列型(ST)。结果共纳入26例患儿,收集到26株GBS。26株GBS基因型中ST17 13株、ST12 4株、ST19 4株、ST171、ST456、ST485、ST23及未知型各1株。新生儿GBS感染临床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者9例,其中ST17 4例,ST12、ST19各2例,ST23 1例;临床表现为败血症者17例,其中ST17 11例,ST12 2例,ST19 3例,ST23 1例。结论新生儿GBS侵袭性感染的基因型以ST17为主;GBS基因型ST17与临床表现为脑膜炎及败血症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族链球菌(GBS)的血清型、耐药性和多位点序列分型,供防治GBS感染参考。方法 2012—2013年间共收集到56株GBS菌株,自就诊于北京市妇产医院和北京大兴医院的妊娠35~37周孕妇的阴道和直肠拭子的分离培养。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菌株的血清型,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B和mef A,管家基因测序确定菌株的序列型(ST),e BURST软件分析菌株间亲缘性关系。结果 56株菌共鉴定出5种血清型,常见型为Ⅲ型(32.1%)、Ⅰa型(17.9%)、Ⅰb型(16.1%)和Ⅴ型(14.3%)。分离株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均敏感,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不敏感率依次为39.3%、85.7%、92.9%、98.2%、30.4%、73.2%和91.0%。56株菌株共检测出14种STs,ST19(30.4%)最为常见。Ⅲ型菌株主要属于ST19(14/18),92.9%的Ⅲ/ST19型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75%的左氧氟耐药菌株属于CC19。44株红霉素耐药菌株中,32株(72.7%)erm B阳性。结论北京GBS菌株以Ⅲ、Ⅰa、Ⅰb、Ⅴ型常见;GBS菌株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耐药率高,超过90%的Ⅲ/ST19型菌株耐左氧氟沙星;红霉素耐药菌株多携带erm B。  相似文献   

5.
B 族链球菌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是母亲胃肠道和生殖道的定植。目前对存在危险因素的妊娠妇女有两种筛选方案:高危因素评估方案和普遍筛查方案;美国等国家采取产时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措施,使早发型B 族链球菌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对晚发型疾病的发病率影响不大。抗生素预防性治疗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需依据菌株药敏结果选择药物。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措施存在一定的弊端,需积极研发其他的预防措施来预防B 族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B组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和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eng JH  Yang YH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1):832-835
B组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是一种革兰阳性链球菌,以其细胞壁多糖类C物质属于Lancefield抗原结构分类中的B群而得名。根据其荚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又分为9种血清型(Ⅰa、Ⅰb、Ⅱ~Ⅷ型)。GBS感染是各国孕产妇和新生儿面临的严重问题。它可以引起新生儿早发和晚发型感染。早发型感染(生后7d以内)主要引起肺炎和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晚发型GBS感染(7d~3个月)主要引起脑膜炎,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及听力丧失等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新生儿侵袭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出生时吸入GBS污染的羊水和阴道内液体是新生儿感染的最主要途径.新生儿GBS感染分子机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人类早期有效的先天免疫形成和发育,为GBS感染化学治疗和免疫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的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GBS败血症16例,占住院患儿的2.53‰,其中早发型败血症12例,迟发型败血症4例。本院出生7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0.43‰。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生后24 h内发病,迟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GBS败血症患儿血WBC明显低于正常,降钙素原反应灵敏,C反应蛋白反应相对滞后。16例血GB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和青霉素敏感,青霉素联合三代头孢或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临床症状典型、病情凶险,应重视围产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合理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NICU住院的GBS败血症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GBS败血症16例,占住院患儿的2.3%o,其中早发型败血症14例,迟发型败血症2例。本院出生9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0.46%o。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生后36h内发病,迟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其中1例并发脑脓肿、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GBS败血症患儿血WBC明显低于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数十至数百倍,PLT下降明显。16例血GB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氨苄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临床症状明显、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母孕后期应常规筛查,重视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合理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 ≤生后7 d)和晚发型( >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 < 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发型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围生期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2005-2009年我院分娩的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的围生期因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GBS败血症7例,均为早发型感染,检出率为0.113‰.早产儿1例,生后即反应低下、呻吟、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WBC2.6×109/L,N 0.76,CRP 55 mg/L,需呼吸机治疗.足月儿6例,于生后48 h内发病,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精神反应差、青紫、发热、肌张力异常等,其中1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者出现惊厥;实验室检查:WBC 1.9~24.9×109/L,N 0.38~0.88,CRP 17~>160 mg/L,1例需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呼吸.7例均合并肺炎,青霉素联合头孢吡肟或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 我国存在新生儿GBS败血症散发病例,病情严重.应重视围生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B 族链球菌(GBS)是引起新生儿全身感染最常见的原因。该文报道一例5.5月婴儿不伴脑膜炎的 GBS 败血症,表现为隐性菌血症存在。病例患儿为5个月白种女婴,因发热一天伴呼吸急促收住院。患儿系足月经阴道自然分娩儿,生后一直健康。入院体检,肛温39.5℃,呼吸44次/分,神志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 onset sepsis,EOS)一般是指出生72小时内发生的败血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出生后1周内发生的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也纳入早发型感染的范畴~([1])。新生儿EOS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1000活产儿~([2]),目前仍是新生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4]。EOS发病风险主要与围生期的母婴因素相关。由于新生儿EOS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在中国儿童中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状况。方法对2006—2008年中国11家儿童医院分离的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采用简易棋盘式肺炎链球菌分型试剂盒进行血清型分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个看家基因并测序,根据7个基因型的组合确定序列分型(ST)。结果 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常见的血清型为19F(19.9%),14(19.3%),19A(18.1%),6B(9.4%)和23F(6.4%),其中有5株(2.0%)用丹麦抗血清无法确定血清型。共检出65种ST,12个克隆群,有1株因未扩增出aroe位点的等位基因无法分型。其中ST320最常见,占17.5%,其次为ST271(13.5%)、ST876(10.5%)。常见的ST同源复合群是CC320(33.9%)和CC876(13.3%)。发现20种新的ST型,已被MLST数据库录入,并有3个新的等位基因序列。结论分离自中国儿童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主要为ST320、ST271和ST876等3种,流行的克隆群为CC271、CC876。  相似文献   

15.
答:GBS,又名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由于该菌引起的感染不只限于牛乳房炎,其细胞壁中含有多糖物质又属于抗原构造分类中的B族(或B组),也称为B族链球菌(或B组链球菌)。该菌为革兰阳性链球菌,大多数菌落在血平皿形成透明的溶血环,但有11%的GBS不溶血。GBS可正常寄居于阴道和直肠,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因,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B族涟球菌(GroupBStreptococci,GBS)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具有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特点,自七十年初已引起世界范围内关注。国外对GBS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发展很快。本文就这方面内容予以综述。GBS血清型与疾病关系和临床表现Lanceficld根据GBS细胞壁型特异荚膜多糖抗原性不同,将其分为La、Ib、Ⅱ、Ⅲ、Ⅳ、Ⅴ等6个血清型,临床不可分型GBS占1%。近年国外学者研究还发现,GBS细胞壁表面除有荚膜多糖外,还存在C蛋白抗原(包括C-a,C民种成份)。它们是GBS亚型分型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报道100%比(l/C)、4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婴儿早发型与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炎性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GBS败血症的小婴儿,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7日龄内)及晚发组(7~89日龄),比较两组的围生期因素、临床特点及相关炎性指标。结果收集GBS败血症小婴儿71例,早发组43例、晚发组28例。早发组中位发病时间5小时,晚发组中位发病时间17天。早发组的初产、早产、胎膜早破、胎膜早破≥18 h、气促/呻吟、肺炎发生率以及血小板减少比例均高于晚发组;发热发生率、达到最低白细胞数时间及血小板最低值低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 4 例,均为早发型,其中 3 例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两组小婴儿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结论早发型 GBS 败血症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要表现,易合并血小板减少,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率高;晚发型GBS败血症以发热为首要表现。血液及脑脊液培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07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晚发型GBS败血症的15例新生儿以及同期出院诊断为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3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晚发型GBS败血症与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新生儿在气促、抽搐和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发型GBS败血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0×106/L、超敏C反应蛋白>100 mg/L及脑脊液葡萄糖<3.11 mmol/L的比例高于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组(P<0.05)。GBS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红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87.5%。晚发型GBS败血症与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患儿在并发脑膜炎及脑积水、脑室管炎等后遗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发型GBS败血症起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且易有后遗症;对可疑GBS败血症新生儿应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作者为研究脑膜炎的细菌学和病死率有否改变,总结了某儿童医院1978~1979年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结果有106例患儿,年龄:生后1天到14岁。其病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占63%,B组链球菌(GBS)占10%,脑膜炎球菌占10%,肺炎双球菌占9%,大肠杆菌占5%,副流感嗜血杆菌占1%,粪链球菌占1%。月龄小于2个月的25例中,GBS占40%,HIB占20%。1个月以内的10例中无1例由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目前仍是导致足月儿和早产儿围产期死亡及发生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或无乳链球菌)[1]。美国和加拿大均制定了对GBS定植孕妇产时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的策略[1-3],因此美国GBS所致新生儿早发败血症下降了70%。我国孕妇GBS带菌率为8%~15%,低于国外,可能与未同时阴道、直肠取材、未使用GBS选择性肉汤增菌而直接接种平皿有关[4]。本文参照美国疾控中心和加拿大儿科学会有关指南,就如何评估和治疗新生儿早发败血症作一介绍。重点是通过循证依据回答以下问题:当新生儿有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