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胆瘘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经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和观察,是胰、胆瘘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进行探讨,从而预防和治疗胆瘘的发生.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8年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15个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治愈,治愈率为100%,对15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后发现,11例患者可以明确胆瘘的位置以及原因,治愈的时间不一样,在3周之内治愈的有7例,占46.7%,3~4周之内4例,占26.8%,4周之后4例,占26.8%.结论 术后严密的观察,选择正确、合理、有效的措施是治疗术后胆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术后胆瘘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形成肝切除术后胆瘘的高危因素,提出治疗肝切除术后胆瘘的有效办法。方法1993年1月~2003年1月共有376例病人行肝切除术,对手术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胆瘘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376例行肝切除患者发生胆瘘20例(5.3%).2例死亡。手术方法、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与肝切除术后胆瘘有密切关系.瘘管造影证实为肝门部主肝胆管瘘常提示为难处理性胆瘘。结论Glosson's鞘主肝胆管瘘为难处理性胆瘘,腹腔脓肿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对高危手术方式的肝切除术中应仔细,以防发生术后胆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1月-2010年11月期间98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7例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处理。结果7例胆瘘患者经合理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瘘是可防可治的,临床医师要正确把握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中规范操作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出现胆瘘,积极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这是预防和处理胆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康 《吉林医学》2011,32(12):2395-2395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治疗的14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胆瘘患者均有肝胆手术史,10例行造影检查,其中7例经造影明确胆瘘位置及原因;11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5例患者经常规的通畅引流、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等治疗,2周后治愈;4例患者在B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3周后治愈;3例患者行2次手术引流后4周后治愈。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胆瘘多与肝胆手术损伤有关,造影检查有利明确胆瘘位置及了解胆道情况,绝大部分胆瘘病例可经非手术治愈。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手术规则操作,充分的注意引流都是预防胆瘘的关键。一旦胆瘘发生,就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是康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胆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对12例胆瘘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加鼻胆管引流(ENBD)和支架置入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医护患的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及并发症观察和ENBD的护理。结果12中除1例因胆管损伤严重、瘘口较大、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其余11例经内镜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EST+ENBD+支架置入治疗胆瘘,疗效显著;高质量的术前、术后护理、术中医护的默契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及影响胸腔积液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对我院肝胆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98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还对胸腔积液的发病特点、发病的机理、治疗的方法及对其预防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在98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中,因胆囊床的毛细血管和细小副肝管损伤发生的胆瘘患者有30例;由胆囊线管残端引起的胆瘘患者有20例;因胆总管损伤引起的胆瘘患者有15例;因术后早期"T"型管的脱落引起的胆瘘患者有10例;因"T"型管拔出后所发生的胆瘘患者有10例;肝面胆瘘的患者有8例;胆肠吻合口漏的患者有5例;以上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比较良好。结论:肝胆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发生时因为多种原因造成。想要对胸腔积液的发生进行预防。就要特别注意选择手术的方法、提高手术技术、改善手术的条件及术后引流,还有引流的通畅与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传统治疗与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效果。方法 3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采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诊治胆瘘,n=17)和传统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胆瘘,n=18),比较两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胆瘘治愈时间、再次手术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76.47%和38.89%, P<0.05),胆瘘治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治疗组[(13±3) d和(23±5) d, P<0.05],再次手术比例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1.76%和38.89%,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7.65%和38.89%, P<0.05)。结论 与传统治疗相比,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23例肝胆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提示操作技术、重视胆管的解剖变异、术中严谨操作,是防止胆瘘的有效方法;胆瘘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通畅的腹腔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肝胆手术后胆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0例肝胆手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针对性外科治疗。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引流治疗的有69例,其余11例因胆管严重损伤接受再次手术治疗,且全部治愈。结论:对于胆瘘患者,临床应做好充分引流这一预防工作,肝胆手术结束后尽早进行诊断,并对患者发生胆瘘的具体原因、漏出量,以及腹膜炎程度等进行认真观察,从而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分析胆囊十二指肠瘘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临床表现为胆道感染7例,肠梗阻3例,两者均有5例。均经手术证实和治疗。术前确诊仅1例。术后均顺利出院。认为应重视术前检查、术中探查及恰当的术式。外科治疗原则是切除胆囊、清除结石、切断瘘管、修补十二指肠瘘口,并根据情况探查胆总管或行胆肠内引流。  相似文献   

12.
李荣范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5):128-129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多发部位及其病因,并通过治疗胆内瘘,提出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2005年收治63例胆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内瘘多主张手术治疗,这是鉴于病因未除,胆内瘘很难闭合,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手术方式因人而异。结论胆内瘘的部位多变,胆系疾病的复杂与疑难,诊治上还有待探讨的问题。胆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减少胆内瘘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胆肠内瘘的临床表现,探讨内镜对胆肠内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胆肠内瘘患者资料作分析,其中经内镜确诊19例,内镜漏诊3例。结论:胆肠内瘘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因难,内镜检查是诊断胆肠内瘘的重要手段,可直接窥视瘘口的部位,大小及经瘘口插管造影,明确胆道或胆囊情况及并存的胆道或胆囊疾病。  相似文献   

14.
钝性伤致肝破裂术后胆瘘防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谦  张森煌  戴东 《广州医药》2005,36(4):27-28
目的 探讨钝性伤致肝破裂术后并发胆瘘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3例钝性伤致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伴合并伤(占52.42%)。结果 术后11例发生胆瘘,发生率10.68%,经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彻底止血、清创、引流,并辅以营养支持是防治严重肝破裂术后胆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LC手术所致的胆瘘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胆瘘发生和及时发现诊断胆瘘的方法以及处理胆瘘的适宜措施。方法:分析9例LC相关的胆瘘病例的诊断治疗措施。方法:3例胆瘘经持续引流治愈,2例经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治愈,1例经EST+ENBD治愈,手术3例中,2例胆总管T管引流治愈,1例经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治愈。结论:胆瘘的发生与Luschka管及副肝管损伤,胆囊管残端瘘,肝外胆管损伤及LC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瘘等有关。故正确按手术原则和安全操作规程行LC及根据实际情况置放引流管是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瘘的措施,发生胆瘘需明确部位和性质,并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引流管引流,内镜治疗或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胆手术胆瘘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文献相结合进行探讨。结果 肝胆手术胆瘘的31例患者中,经非手术引流治疗25例,占80.65%;其余6例严重胆管损伤胆瘘,经再次外科手术治疗,占19.35%,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治愈率为100%,治愈时间为14~28d,平均治愈时间为(21.3±7.8)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胆瘘是肝胆手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胆瘘的预防中,充分引流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早发现、早诊断并将患者的腹膜炎程度、漏出量以及胆漏原因作为基本依据,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降低病死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文龙  刘存院  白鹏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6):679-680,698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1例,肝管损伤或坏死2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拨T管后胆瘘6例,T管早期脱落2例,T管安置不当1例。保守治疗14例(60.9%),再手术治疗9例(39.1%),均痊愈出院。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拨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胆道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蒋学才 《中外医疗》2009,28(30):26-2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瘘的原因、诊断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2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的4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胆总管损伤,1例为迷走胆管损伤,2例为胆囊管残端瘘。结果4例胆瘘患者均治愈,无任何并发症产生。结论尽早诊断、及时有效减压引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合并胆瘘的成功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对62例1999年至2009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结果:腹部超声(SUG)和CT检查是诊断肝包虫破入胆道的常规影像学方法,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符合率高于这些常规方法。61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外囊部分切除和胆道探查术,其中60例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1例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15例经胆囊管注射美兰确定胆瘘口14例(93%),胆瘘口缝合治疗37例患者中3例(8%)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传统未缝合24例中9例 (37%)出现胆瘘, 缝合者平均住院11 ± 1.2天, 未缝合者18 ± 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后治愈。结论: MRCP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有确诊意义, 而且又对术后胆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术中胆道注射美兰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缝合胆瘘口、胆总管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预防、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肝胆手术后致胆瘘28例.结果 保守治疗15例治愈,死亡1例,其中转手术治疗1例;手术治疗11例和内镜治疗2例均治愈.结论 胆瘘发生除病人自身的因素之外,也与解剖变异、术者操作不仔细和技术欠佳有关.预防应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着手,根据病情变化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