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卒中后抑制状态对卒中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状态和抗抑郁治疗前后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合并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分为抗抑郁组(21例)和抑郁组(20例),采用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和欧洲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标准(ESS),分别在脑梗死发病后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评分,观察抗抑郁治疗后患者在体能,家庭活动,语言,运动,情绪,性格,自理能力,社会活动,思维能力,上肢功能,视觉和工作能力等12个方面的变化。结果 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情绪,体能,家庭活动,社会活动,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等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卒中后抑郁状态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抗抑郁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卒中患者的体能(physical fitness)下降可能会加重其残疾程度,还不清楚改善卒中后体能是否能减轻残疾。目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体能训练能否减少卒中后的死亡、生活依赖和残疾,次要目的包括研究体能训练对次要转归指标的影响,包括体能、活动(mobility)、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生活质量、情绪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SD不仅与脑血管病的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抗抑郁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有助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现就PSD的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SD)最多见.抑郁降低了患者参与康复的欲望及能力,也限制了患者参加社会活动.PSD可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对PSD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抑郁好转及生活质量改善的状况,比较单纯心理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对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70例,入院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心理治疗组给予单纯心理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心理治疗和百忧解治疗.入院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项、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 1.0版)评分.结果 应用重复测量方法比较,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心理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采用非参数检验分别比较轻度抑郁患者和中重度抑郁患者,经单纯心理治疗或联合治疗后,轻度抑郁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而中重度抑郁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心理治疗.结论 卒中后抑郁患者经单纯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联合百忧解治疗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五行辨证心理干预对社区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抑郁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及抗抑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五行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卒中量表残障改善(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指数)评分、简明智能测定量表高级智能改变(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负性情绪(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l指数评分、MMSE评分、HAM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及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行辨证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社区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故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本文观察用西酞普兰片治疗对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娉  庄强 《山东医药》2010,50(9):45-46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情感障碍、神经功能康复及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盐酸氟西汀联合心理治疗,治疗12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临床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与波幅的变化判断抗抑郁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显著提高,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卒中后的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认知障碍可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可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能力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卒中后抑郁能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后抑郁能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万法拉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9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万法拉新合并心理疗法、谷维素治疗3个月,治疗4,8周时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和SSS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万法拉新配合心理治疗可改善卒中后抑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是指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3年内发生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情感低落、兴趣减低、烦躁、悲观、思维迟缓等为主要特征,通常症状持续2周以上,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早期干预治疗对卒中患者的后期神经功能恢复非常重要,不但可改善认知功能,而且能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文章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卒中后抑郁(PSD)状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报道发病率可高达43.3%。许多老年卒中患者病后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忧愁、沮丧、食欲大增或没有食欲、睡眠障碍、兴趣减少、注意力不集中、与人交往困难、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活动等症状,这种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预后。因此,在积极治疗和康复的同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时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采用H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病例筛查,对符合卒中后抑郁的54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能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文章对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部分相关因素;探讨抗抑郁治疗及早期康复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脑卒中诊断标准选取100名患者,均进行标准化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为4周,均分别在患病2周、4周、3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筛选出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组患者19例,给予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对照组14例未使用抗抑郁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10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HAMD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显著进步15例,进步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D评分有相关性(r=0.342,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3%。应综合筛查抑郁的某些“高危因素”,对部分轻度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轻的患者其抗抑郁药物治疗是否可以仅使用3个月或更短时间,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6.
情绪异常是一种重要的卒中后遗症,可能会对恢复和转归产生影响。然而,抑郁和焦虑通常被忽视或不单独进行治疗。其中部分的原因是对卒中发病后早期抗抑郁治疗能否预防抑郁和改善转归还存在疑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判断抗抑郁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下降,MMSE评分显著提高,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常并发多种类型情感障碍,其中抑郁、焦虑较为常见,躁狂较为少见.卒中后躁狂(PSM)的发生率尚不完全清楚,部分报道约为1%[1].卒中后躁狂可以发生在卒中后的不同时期,最长2年后也有发生[2].卒中后躁狂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导致认知损害以及精神行为异常,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早期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卒中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独立性和生存质量的性别差异。方法前瞻性地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顺序进人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初次卒中患者200例,其中男115例,女85例。以改良Barthel指数(mBI)≥95分为ADL独立,评估卒中后3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亚型(缺血性、出血性)、既往病史、随访类型(患者回答、代理人回答)、卒中和出院时mBI评分对ADL独立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性别间卒中生活质量(SIS)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死亡病例。卒中时mBI评分无性别差异;出院时男性卒中患者达到ADL独立的比例高于女性(67.8%,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卒中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男性好于女性,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②卒中后3个月121例mBI≥95分,其中79例为男性,42例为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年龄、卒中亚型、不同随访类型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卒中后ADL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9;95%CI.0.19—0.87)。③在卒中生活质量(SIS)各项评分中,力气、交流、日常活动/日常器械活动、记忆与思维、社会参与及总体健康评分的得分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由患者回答的情绪得分为男性高于女性(P〈0.01),由代理人回答的情绪得分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是影响卒中患者卒中后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的家庭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卒中后家庭康复的作用和优点,如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缩短病后卧床时间、减少医疗开销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等.此外,还对卒中后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