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的病理分期影响着患者预后。作者报告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最终病理结果为移行细胞原位癌患者的随访结果和经验。 1995年8月至 2 0 0 3年 6月 ,5 76例患者在Van 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其中 5 4例膀胱肿瘤标本病理报告为原位癌。 4例同时有输尿管或肾盂移行细胞癌的患者未纳入本组。研究资料包括患者一般信息 ,术前病理分期、高度危险因素和随访结果。在平均 37.2个月的随访中 ,5 0例原位膀胱癌患者中 4 4例(88% )在最后一次随访中仍然无瘤生存。 2 1例局灶性原位癌患者和 2 9例多灶性原位癌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改良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最有效的手段。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或尿流改道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我们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 2 2例 ,对其中 7例作改良乙状结肠替代原位膀胱尿路重建术 ,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7例男性患者 ,年龄 46~ 5 6岁 ,平均 5 0 .1岁。均为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术前肿瘤临床分期T2a~2b N0 M0 ,细胞分级Ⅱ级 3例 ,Ⅲ级 4例。1 .2   手术方法气管内全麻 ,下腹正中切口 ,将脐尿管残迹连同该部腹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作者报告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经验,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价临床治疗效果。1971年8月至2004年6月,2005例早期膀胱癌患者在南加州大学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25例(1.2%)为膀胱神经内分泌癌,包括20例小细胞癌和5例大细胞癌。病理类型完全为神经内分泌组织者16例,  相似文献   

5.
膀胱憩室癌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CT和膀胱镜检查确诊。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手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3例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均为非移行性细胞癌;另外2例术后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室癌的临床分期不同,预后明显不同,非移行细胞癌病理类型有早期浸润行为.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在膀胱原位癌(CIS)定位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前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术中在普通膀胱镜下能清楚地看见肿瘤组织及周围部分膀胱黏膜组织被染色,分别切除并送检.结果 在15例移行细胞癌患者中,11例于肿瘤周边区域或膀胱其他部位均发现有小的橙色区域.这些组织电切病理结果:2例移行细胞癌,3例原位癌,2例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膀胱炎.肿瘤旁未染色的膀胱粘膜组织病理切片均未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结论 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前灌注吡柔比星,能肉眼发现膀胱微小癌灶及原位癌,方便而快速,能较好的指导电切,对减少肿瘤的遗漏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2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2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或伴有膀胱刺激症,膀胱镜检查为实体瘤,表面有坏死组织;病理表现,肿瘤主要由移行上皮癌细胞和恶性间叶细胞(梭形或多形性细胞)组成,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CK(+)、CEA(+)、SMA(+)。结果 2例Ⅰ期治疗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膀胱灌注,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及多处转移;1例半年后复发改行部分膀胱切除,至今健在。结论 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高度恶性、预后差的肿瘤。确诊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诊断和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卡介苗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为60%~70%。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可使复发率降至10%~20%。对膀胱原位癌、膀胱内残留小肿瘤以及其它化疗药物无效者疗效满意[1],是目前最有效的膀胱灌注制剂之一[2]。我院1994~1997年用BCG膀胱灌注28例。主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50~70岁,平均62岁。28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Ⅱ级22例,地级6例。21例在肿瘤切除2周后开始BCG膀胱灌注,7例在灌注丝裂霉素失败,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后改用BCG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在膀胱原位癌(CIS)定位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前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术中在普通膀胱镜下能清楚地看见肿瘤组织及周围部分膀胱黏膜组织被染色,分别切除并送检.结果 在15例移行细胞癌患者中,11例于肿瘤周边区域或膀胱其他部位均发现有小的橙色区域.这些组织电切病理结果:2例移行细胞癌,3例原位癌,2例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膀胱炎.肿瘤旁未染色的膀胱粘膜组织病理切片均未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结论 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前灌注吡柔比星,能肉眼发现膀胱微小癌灶及原位癌,方便而快速,能较好的指导电切,对减少肿瘤的遗漏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在膀胱原位癌(CIS)定位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前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术中在普通膀胱镜下能清楚地看见肿瘤组织及周围部分膀胱黏膜组织被染色,分别切除并送检.结果 在15例移行细胞癌患者中,11例于肿瘤周边区域或膀胱其他部位均发现有小的橙色区域.这些组织电切病理结果:2例移行细胞癌,3例原位癌,2例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膀胱炎.肿瘤旁未染色的膀胱粘膜组织病理切片均未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结论 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前灌注吡柔比星,能肉眼发现膀胱微小癌灶及原位癌,方便而快速,能较好的指导电切,对减少肿瘤的遗漏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膀胱憩室癌 5例。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73岁。术前膀胱镜下活检确诊 3例 ,术中冰冻切片确诊 2例。其中移行细胞癌2例 ,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鳞状细胞癌、腺癌和混合性癌 (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 )各 1例 ,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术后辅以化疗 3例 ,化疗加放疗 1例。 结果  5例随访 6~ 72个月 ,平均 2 3个月。 2例移行细胞癌分别于术后 6、8个月局部复发 ,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术后 1例死于肿瘤转移 ,1例随访 6年无瘤存活。鳞癌者术后 14个月死于多器官转移。腺癌者术后 11个月死于心肌梗死。混合性癌者目前术后 6个月无瘤存活。 结论 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以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为主 ,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2.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巨噬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润至肿瘤部位的巨噬细胞习惯上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s) ,可促进肿瘤生长 ,与预后直接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TAM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分布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我院 1991至 1999年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存档蜡块 35例 ,患者平均年龄 6 6岁。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加标准双侧淋巴结清扫术 ,术前未做放疗。非恶性对照标本 16例 ,其中正常膀胱组织 7例 ,腺性膀胱炎 6例 ,膀胱结核 1例 ,膀胱平滑肌瘤 1例 ,膀胱憩室 1例。标本均经再次病理检查验证诊断。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 ,巨噬细胞相关性抗体CD6…  相似文献   

13.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对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46(36~77)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2例,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5例患者随访1~7年,1例术后3年肿瘤复发行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癌1~2级。1例术后6年复发,伴有左肾重度积水,左肾无功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左肾输尿管切除加右输尿管皮肤造口。3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于排尿时伴有相应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的患者应除外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可能,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4.
膀胱混合癌的诊治及死亡原因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收治的10例膀胱混合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10例膀胱混合癌占同期442例膀胱肿瘤的2.2%,其中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7例,鳞、腺混合癌2例,移行、腺、未分化混合癌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例;术后9例获随诊,生存期7个月.6年。结论膀胱混合癌恶性程度高、易转移,早期不易诊断,预后极差。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及时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膀胱小细胞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BSCC)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BSCC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68~82岁,2例有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有尿频尿急。1例B超检查见膀胱内有1.5cm×0.9cm稍强回声区,后伴弱声影,中心回声较低;1例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10~12点处有1cm×1cm乳头状突起,无蒂,广基,呈地毯样生长;1例盆腔CT及加强扫描示膀胱内有类圆形团块状影,大小约2.5cm×2.6cm。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膀胱小细胞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嗜铬蛋白颗粒均( ~ ),神经特异烯醇化酶均(-~±),例1突触素(-),例2突触素( ),例3突触素( ~ )。例1术后3年复发,患者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服中药治疗10个月后死亡。例2术后8个月因膀胱小细胞癌转移而死于全身衰竭。例3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2~3级,部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局部伴腺样分化,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乳头术,术后随访1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BS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膀胱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较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尿道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0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患者资料,总结尿道肿瘤的复发率、原凼、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6例患者出现尿道肿瘤复发,复发率为1.5%,均为男性。2例浸润性尿道肿瘤和1例尿道广泛表浅性乳头状瘤行全尿道切除术和新膀胱造瘘术,3例尿道表浅性乳头状瘤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和尿道内灌注化疗,术后2例复发,再次行全尿道切除术。2例浸润性尿道肿瘤和1例尿道广泛表浅性乳头状瘤在2年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膀胱多发原位癌、肿瘤侵犯前列腺尿道和基质、女性膀胱颈部是尿道复发主要原因。原位新膀胱的尿道复发率低于其他尿流改道术,全尿道切除术是尿道复发更可靠的治疗方案,尿道表浅性肿瘤的预后明显好于浸润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T1G3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方法 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 7例 ,平均年龄 6 3岁。均行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 5 9例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8例。 结果 6 7例患者经 1~ 5次治疗 ,随访 12~ 78个月 ,中位时间 4 7个月 ,有 2 8例出现 1次或 1次以上的复发。最终有 2 0例进展为T2 及以上分期肿瘤 ,16例施行膀胱全切 ,4例发生远处转移。 9例患者死于膀胱肿瘤。 结论 初发的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可施行TURBt加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 ,术后严密随访 ;对肿瘤复发进展者应尽早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18.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附12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报告1951年1月~1996年3月收治的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128例,占同期1756例膀胱肿瘤的73%。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混合癌占844%。分析发现,此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为主,T3期以上者占704%,治疗上以膀胱全切及部分切除术为主,1、3及5年生存率为786%、473%及298%,预后与肿瘤分期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9.
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21例石蜡包埋标本源于膀胱镜活检1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5例。患者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伴血尿14例,下尿路刺激症状4例,下尿路不全梗阻2例,偶然发现1例。病理切片符合1998年WHO/ISUP PUNLMP病理诊断标准。同期尿路上皮乳头状瘤3例,Ⅰ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1例,Ⅱ~Ⅲ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38例作为对照。结果:21例患者行TURBT1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病理检查:PUNLMP乳头的尿路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可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尿路上皮可轻度增厚,层次可超过7层,细胞核分裂相少见且仅在基底层,没有浸润和转移。平均随访12个月,复发1例。结论: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具有独立的病理特点,以局部治疗为主,需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20.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结果3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29例为肾盂移行细胞癌,10例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通过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CT、尿脱落细胞学及输尿管镜等检查,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2.3%(36/39)。35例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12年,6例术后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5例死于肿瘤进展。结论B超、IVU、CT可作为上尿路肿瘤的常规检查,IVU显影不佳时逆行肾盂造影可作补充,输尿管镜配合组织活检准确性极高。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效果较好,术后应行膀胱灌注治疗及定期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