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头针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60例予单纯运动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可有效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提高上肢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点注射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4例除常规康复训练外,给予2%利多卡因注和醋酸曲安奈德进行肩部痛点注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肩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VAS、FMA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痛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肩痛程度,促进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曾锴  苏小玲  俞栩喆 《新中医》2021,53(22):89-92
目的:观察超声透入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给予超声透入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波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度、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VAS、HAMD-17、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上肢FMA、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 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1),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愈显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的48.98%(P<0.05)。结论:超声透入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Ⅰ期疗效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肩痛症状,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改善其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激痛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行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2次;治疗组7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浮针激痛点治疗,每周3次。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BI)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及BI指数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81.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激痛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偏瘫肩痛有良好的疗效,能充分缓解疼痛,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微针刀松解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热敏灸联合微针刀组)、对照组(微针刀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微针刀配合系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热敏灸治疗,微针刀每3 d治疗1次,热敏灸每日治疗1次,两组均以1w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价法(MBI)来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微针刀松解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减轻上肢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用微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ood技术结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均采用Rood技术训练4周,治疗组则配合关节腔注射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FMA、MBI、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ood技术结合关节腔注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偏瘫肩痛,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刺络拔罐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方法:将8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进行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各组组内比较(P<0.05),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两组组间比较(P<0.05),刺络拔罐康复组优于康复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刺络拔罐结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80例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ODI评分、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疗效确切,并能改善ODI、疼痛VAS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微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MPS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常规微针刀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肌骨超声引导下微针刀治疗;2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JOA评分。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治疗组为81.1%,对照组为5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4个疗程,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4个疗程,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肌骨超声精确定位进行微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MPS,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腰背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分区治疗法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改善及上肢功能恢复疗效。方法:根据Bm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选择病例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取细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明显责任肌肉对肩、肘、腕区电针分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电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疗法,采用改良Ashword痉挛评级、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对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改良Ashword痉挛评级、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分区治疗在改善上肢痉挛功能障碍优于传统电针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偏瘫肩痛的作用,以及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康复组30例,电针康复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偏瘫侧上肢良肢位摆放、使用肩托、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牵伸训练、超短波理疗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电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取穴患侧肩髃、肩髎、臂臑、肩贞等,常规皮肤消毒后用指切进针法直刺 1~1.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选择疏密波,治疗20 min取针。两组患者各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偏瘫侧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电针康复组VAS评分降低程度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升高程度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缓解偏瘫后肩痛,改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单纯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min,1周治疗6次,以2周为1疗程;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1次/日,每次30min,1周治疗6次,以2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改良的Fugl Meyer上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VAS、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作用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重返社会的时间,临床建议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安全性。结果:干预后改良Barthel指数、Fugl-Meyer、FAC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步行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指点穴配合机械辅助排痰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6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手指点穴配合机械辅助排痰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机械辅助排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PIS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CPIS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PIS量表评分与Fugl-Meyer评分呈负相关性,CPIS量表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也呈负相关性。结论手指点穴配合机械辅助排痰能有效改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肺部症状,有利于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扶阳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2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C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采用扶阳灸治疗,B组在C组基础上采用单纯火疗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1、2个月后上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1、2个月后上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1、2个月后上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阳灸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解决卒中后肩痛的有效评价方法。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肩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药物配合康复组和电针配合康复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E-FMA)、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定标准(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进行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的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在VAS、UEFMA、MSS、WOLF及MBI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种治疗方法均能缓解肩痛,并提升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治疗2周电针配合康复组及药物配合康复组优于单纯康复组(P0.01),而电针配合康复组及药物配合康复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电针配合康复组疗效仍优于单纯康复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在UE-FMA方面电针配合康复组与药物配合康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MFT方面电针配合康复组与药物配合康复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MSS及MBI方面电针配合康复组与药物配合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治疗能够缓解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神开郁针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并对各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将94例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试验组予基础治疗配合"调神开郁针法"及心理干预治疗。"调神开郁针法"针刺四神聪、百会、印堂等穴位。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DS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并将HAMD评分分别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HAMD与SDS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1)。试验组HAMD与SD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差值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之间(rs=0.332,P0.01)及HAMD评分差值与改良Barthel指数差值之间(rs=0.356,P0.01)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1)"调神开郁针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并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2)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优劣与功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后配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后运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静脉输液。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改良Ashworth评定(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评分降低,总体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总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可增强脑梗塞患者的上肢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秦勇  许文杰  杨慰  曹云虹 《河北中医》2016,(7):1060-106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早期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46例予康复训练,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 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陈少鹏  吴昶 《新中医》2023,55(23):115-119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整体松解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整体松解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整体松解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评分、改良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愈显率80.43%,高于对照组60.87%(P<0.05)。2组治疗后McGill疼痛评分中现在疼痛状况(PP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改良CMS评分及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后伸、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整体松解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粘连期肩周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