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干预开始时、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在干预过程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结果]干预1周和2周后,试验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的正常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失调形态和障碍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口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积极的意义,可提高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
极低出生体重儿23例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微量喂养、抚触、体位管理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后体重增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速度快(P<0.01),呕吐、哭闹、胃潴留、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生长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头围、身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沟通态度、喂养方式、喂养效果、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能够提升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家长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促进经口喂养方案对于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3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34例,干预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方案,干预组采用促进经口喂养的方案,比较两组早产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和经口喂养环节落实率。结果干预组极低出生体重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35.03±0.71)周低于对照组(36.09±0.96)周(P<0.01),完全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缩短了1周;初乳口腔滴注、口腔功能训练、安慰奶嘴训练吸吮落实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促进经口喂养方案可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保证喂养安全性的前提下加快了喂养进程。  相似文献   

5.
王晓辉 《全科护理》2021,19(2):236-238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早产儿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技能、患儿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口腔运动干预、抚触、床旁智护指导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42 d时体重、身高、头围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3个月、6个月后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可提高产妇早产儿护理技能,从而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6.
张敏欢 《妇幼护理》2022,2(18):4240-4242
目的 观察口腔运动与初乳免疫疗法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就治于我院的低出生体重儿58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低出生体重儿划归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口腔运动照护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初乳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分析对两组的喂养不耐受率、喂养成效以及喂养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喂养不耐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喂养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家长的喂养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初乳免疫疗法与口腔运动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的照护中,能降低喂养不耐受率,提升喂养成效和家长的喂养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亲母初乳、捐献母乳、生理盐水3种口腔涂抹剂对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缩短喂养进程及改善临床结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方法,每组各32例。3组均在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亲母初乳、捐献母乳、生理盐水口腔涂抹,记录3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和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计算喂养进程,并记录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出生后第7天,亲母初乳和捐献母乳口腔涂抹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口腔反射维度得分高于生理盐水口腔涂抹者(P0.05),且其在出生后第14天,经口喂养能力总分及口腔反射、非营养性吸吮维度得分均高于生理盐水口腔涂抹者(P0.05);亲母初乳口腔涂抹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均短于捐献母乳和生理盐水口腔涂抹者(P0.05),亲母初乳口腔涂抹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养进程短于捐献母乳口腔涂抹者和生理盐水口腔涂抹者(P0.05)。3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母初乳和捐献母乳口腔涂抹均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缩短喂养进程;且亲母初乳口腔涂抹的效果优于捐献母乳口腔涂抹者;同时亲母初乳和捐献母乳口腔涂抹均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且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口腔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口腔运动干预组给予口周、口腔等按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成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口腔运动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8.8%vs 35.3%,P0.05),每日增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14.78±3.26)g vs(10.36±3.13)g,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11.32±1.17)d vs(14.85±1.43)d,P0.05]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13.25±2.72)d vs(15.36±2.38)d,P0.05],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并可促进其体质量增长,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初乳口腔免疫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10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初乳口腔免疫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住院期间喂养及治疗情况、经口喂养情况(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以及干预后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得分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实验组开始喂养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纠正胎龄得分、行为得分、口型得分、口腔反射得分、非营养性吸吮1 min及断喂养≥6 h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进行口腔护理利于患儿尽快恢复正常体重,改善患儿喂养情况,使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以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周,观察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天数。[结果]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4例(21.1%),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11例(55.0%),观察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07d±1.67d)明显短于对照组(9.74d±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促进低体重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岳秋征 《全科护理》2020,18(4):449-451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出生后3个月、6个月智力发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身长和体重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身长和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可以促进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降低并发症和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李娜  张华珍  魏丹  吴琼 《妇幼护理》2023,3(11):2637-2639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应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10 月 在我院接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 78 例为研究对象。将 2022 年 1 月至 5 月接收的 39 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 2022 年 6 月至 10 月收治的 39 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比较两组喂 养效果、喂养不耐受与生长发育。结果 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 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围、身长、体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应用口腔 感觉运动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减少喂养不耐受,改善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力鼻饲喂养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法,观察和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胀、呕吐和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力鼻饲喂养法能够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功能吸收,促进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和缩短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腹胀、呕吐和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唐晓岚  李春亮 《妇幼护理》2022,2(7):1651-1653
目的 探究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与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我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治疗的极 低出生体重儿 50 例患儿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 分析和比较两组的达全肠喂养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每日睡眠时间,NBNA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达全肠喂养 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5)。新生儿纠正胎龄 40 周两组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 44 周观察组 NBN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 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促进体格发育,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涂抹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NICU病房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9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初乳口腔涂抹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初乳口腔涂抹干预后,干预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各项喂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1%、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15.56%(P0.05);干预组早产儿出生第5d的sIgA和LT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常规护理时给予初乳口腔涂抹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及院内感染发生,改善喂养情况,缩短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转入NICU的1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未综合护理干预组)各56例。观察组在出生后4h内给予生理盐水洗胃、胃肠减压、6h内给予温生理盐水洗肠通便,建立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及音乐抚触疗法。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对出生后48 h内不能哺乳、腹胀、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达足量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儿入院时血清胃肠激素即应激素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患儿腹胀、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儿静脉营养时间、住暖箱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促进了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发育成熟,促进了生长发育,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及存活质量,预后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干预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一组43例、观察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一组采用15 min Fucile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观察二组采用5 min Lessen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的喂养表现(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进程(开始喂养时胎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及体重增长情况(开始干预时体质量、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等。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及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在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呕吐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cile法及Lessen法两种口腔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吸吮技能,临床效果相当,但Lessen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更适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减压及胃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同期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施行早期胃肠减压及母乳胃肠内营养;对照组54例,出生后先行静脉营养.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足量喂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体重增长、神经行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存活率及存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肠减压及母乳胃肠内营养,减少了常见并发症,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莹  张燕如  黄雪萍 《妇幼护理》2023,3(20):4897-4900
目的 探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我院收治的 80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喂养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 40 例患者用间歇 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 40 例患者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 间、满意度及体格发育。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患儿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喂养前,两组间身高、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 均>0.05);喂养后,两组身高、体质量、头围均高于同组喂养前(P 值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 值均<0.05)。结 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改善患儿体格发育,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 减少喂养不耐受,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自行设计一种重力喂养支架,探讨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入住本科室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70例,采用重力喂养支架进行重力喂养。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足量胃肠营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为4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足量胃肠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重力喂养支架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鼻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