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把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后4d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联合个人行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时间为10d。结果治疗后10d时试验组的疼痛分数为2.26±0.78、肿胀指数为5.66±2.06、凝血综合指数为2.36±1.0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疼痛分数为2.98±1.87、肿胀指数为6.98±1.99、凝血综合指数为3.18±1.3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0%。试验组疼痛分数、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与血透相关肌肉痉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肌肉痉挛是血透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发作时病人因肌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而常常提前结束治疗,有时症状持续数周,对经常发作而提前结束治疗的病人易造成透析不充分,达不到干体重,引发一些严重并发症,也是终止血透的原因之一。目前其机理尚未明了,因此治疗方法很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杜娟  官玉兰 《护理研究》2012,26(34):3188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和淋巴液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即周期性充气压力是一种序贯的从踝部、小腿至大腿加压的装置,是物理性治疗仪[1]。该治疗仪通过在设定的治疗压力下,治疗仪气囊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有序充盈,可对肢体反复加压后再减压,从而产生如同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作用,有一定的按摩效果,因此病人感觉较为舒适。由于其挤压方向与人体血液流动方向保持一致而  相似文献   

4.
袁志敏  杜静平 《新医学》2003,34(8):492-492
98例发作性夜间肌肉痉挛患者,年龄18~70岁。先前每2周内均有6次以上夜间肌肉痉挛发作,人均12次。在停药2周后,分为随机双盲服用奎宁400mg/d的治疗组47例和仅服安慰剂对照组51例,疗程2周。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夜间肌肉痉挛发作频率分别减少8次与6次,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者分别占80%与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无论夜间肌肉痉挛频率、强度、疼痛度皆明显减少或减轻。用药期间,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采用奎宁400mg/d短程疗法防治成人夜间下肢肌肉痉挛发作安全有效。奎宁治疗夜间肌肉痉挛发作疗效评价@袁志敏…  相似文献   

5.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科学的护理措施。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20%。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5年1月-2006年6月将循证护理应用到血液透析时肌肉痉挛的预防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IPC)预防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IPC治疗和护理.术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PC可降低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缓解各临床不适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下肢水肿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伴发肢体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肢体周径差值,大腿周径为髌骨上缘20 cm处,小腿周径为胫骨粗隆下缘10 cm处。结果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后,观察组周径差值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够显著、快速消除脑卒中下肢水肿,提高患者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使用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比较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60-2361
选取收治的88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肢围的变化。观察组发生DVT2例,对照组11例,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和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显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安全便捷,即促进患肢消肿作用,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可有效预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徐卫娟 《全科护理》2013,(29):2695-269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目标是矫正病残和促进机体自然功能恢复、解除膝部疼痛及无力、保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1-2].空气波压力治疗的原理是从肢体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3],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通过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预防肢体水肿,可增加神经血液灌注和氧合作用达到改善患肢功能的目的[4-5].  相似文献   

12.
肌肉痉挛是血透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 2 0 %。发作时病人因肌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而常常提前结束治疗 ,有时症状持续数周。对经常发作而提前结束治疗的病人易造成透析不充分 ,达不到干体重 ,引发一些严重并发症 ,也是终止血透的原因之一。目前其机理尚未明了 ,因此治疗方法很多 ,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肌肉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2].传统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治疗和肉毒毒素注射及口服药物等[3-7].这些方法虽然都能起到治疗效果,但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治疗肌腱及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本文复习最近十几年来的国外文献资料,就冲击波的分类、特性、临床应用,以及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在治疗肌肉痉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30min/次,10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舒适、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妇产科手术1 50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手术患者,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为2012年4月至10月手术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间歇性气波压力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过气波压力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术并进行导管维护的病人2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PICC置管术后采用常规护理预防PICC相关血栓,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PICC相关血栓,观察两组病人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6%)。两组共发生PICC相关血栓20例,其中7例(35%)出现明显血栓的临床症状,13例(65%)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地预防PICC相关血栓,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补充左卡尼汀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 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次透析结束后应用左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12周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注射左卡尼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结论左卡尼汀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50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下肢骨折,10例下肢关节镜术后,5例髋关节术后损伤,4例下肢软组织损伤以及1例上肢损伤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50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率达100%。结论下肢骨折术后以及下肢外伤患者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传统方法 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4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常规传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治疗.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2 w后上臂周径差值两组分别为(4.7±0.6)cm、(3.9±0.4)cm,前臂周径差值两组分别为(2.0±0.7)cm、(1.1±0.4)cm,两组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5±1.4)d、(12.6±2.8)d(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传统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安全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0.
唐素春  姜燕  王正梅 《护理研究》2012,26(33):3118-311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的静脉血液回流障碍。DVT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致急性肺栓塞(PE)从而导致死亡或造成血栓后遗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威胁母婴健康,并长期影响产妇生存质量[1]。据报道,孕产妇静脉血栓的发病率0.05%~0.30%,在围产期死亡病例中占10%[2],且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